㈠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對"十三五"有何重大意義
日前,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時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更加註重松緊適度。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是在新的經濟金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宏觀調控,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從短期來看,盡管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經濟總體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但不容忽視的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微觀主體經營困難,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從長期來講,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階段,在這一不同於舊常態的發展時期,經濟將表現出明顯的新特徵。正是由於宏觀經濟有著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壓力,使得宏觀調控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戰。
除了宏觀經濟的考驗外,金融業與宏觀調控自身內在的一些變化,同樣對下一步宏觀調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隨著國際收支逐漸趨於平衡,外匯占款不再是流動性供給的主渠道,這需要央行在基礎貨幣投放與引導市場預期管理上要有新的創新與應對;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創新和市場化的快速發展,當前以數量型為主的宏觀調控方式面臨挑戰,如何兼顧貨幣政策的量價目標平衡,如何進一步疏通利率傳導機制,逐步強化價格性調控,成為當前和下一階段完善宏觀調控框架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問題的關鍵是,已經實施4年半的穩健貨幣政策,在經濟新常態下,究竟該如何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
在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不變的前提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首先要從「創新」和「完善」入手。不管是經濟新常態的客觀要求,還是金融與調控自身的內在要求,都需要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有所創新,不斷完善,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創新」是針對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以新的思路和方式來進行總量調節和結構優化;「完善」是對已有的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健全,是對現有調控框架的改進與優化組合。其次要著眼於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宏觀調控既要立足國內新常態的現實,又要放眼全球化下的開放型新格局,既要關注金融改革與市場化的新變化,又要兼顧總量與結構、創新與風險的辯證關系,也就是說,調控需要有「一盤棋」的大「思路」。宏觀調控「方式」的創新與完善,就是要豐富和補充貨幣政策工具,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平衡量價調控目標,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有效性。
具體而言,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說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金融基礎條件的變化,適時適度微調預調,既要防止經濟滑出合理區間,又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這就要求在新常態下把握好總量政策取向、力度和節奏,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及時進行預調微調,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增長。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註重定向調控。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需要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這就要求貨幣政策在堅持總量穩定的同時,更加精準有效發力,發揮結構優化作用。按照這一要求,貨幣政策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注重「滴灌」、「噴灌」,即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用結構性工具、正向激勵機制,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需要更加註重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綜合平衡。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深化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風險暴露,其中既有市場出清的積極信號,但也要防止經濟金融體系的大幅波動。這就需要宏觀調控在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的同時,把握好各目標之間的平衡,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總之,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總量型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調控的力度,拿捏好調控的火候,掌握好調控的時機,的確面臨考驗。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既有緊迫性和必要性,又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其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和外延,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㈡ 高中政治:實施<十三五規劃>屬於什麼宏觀調控
應該是經濟手段,十三五主要內容是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㈢ 十三五時期如何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第一,總量調控與定向調控並舉。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問題,表面看是總量失衡,但歸根到底是結構問題。宏觀調控當然應該重視總量管理,同時也應重視定向調控。定向調控不僅可以專門針對結構性問題進行調節,還能根據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出現的新情況,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因時因勢出台政策,從而增強政策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短期與中長期結合。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很復雜,一些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在解決短期問題的同時應顧及和妥善處理好長期問題。宏觀調控要注意遠近結合,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要注重穩定經濟增長,又要注重釋放經濟發展的長期潛力;既使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又要繼續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第三,國內與國際統籌。我國經濟已深刻融入世界經濟之中,未來五年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與國際接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宏觀調控要更加註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僅要全面把握國內經濟運行情況,一切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加強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走勢的密切跟蹤與研判,關注國際經濟變化可能帶給我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