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 課後測試答案
問題: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
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內出,激發市容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運行效率的綜合體現,是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採取有力措施,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加大對實體經濟服務支持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取得積極成效。
對標最高水平,聚焦企業關切,以市場主體期待和需求為導向,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已成為全省上下共識。
(1)服務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擴展閱讀: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
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B. 工商局 優化營商環境結合本職工作要怎樣去做
個人覺得,這個題太大了,工商局每一個業務部門做的工作,其目的都是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主要可分為三段,一是市場准入;二是市場監管;三是解決消費糾紛,因此你可以借鑒一下這個,每一條,你在網路搜關鍵字都有相關的實例,相當於提綱了:
一、貫徹落實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
二、負責本市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委託登記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和監督管理;組織企業改組改制的登記管理工作;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三、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本市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生活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交易行為;參與監督管理生產要素市場交易行為;負責各類市場登記和統計工作。
四、承擔監督管理本市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的責任。
五、組織開展本市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的受理、處理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六、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七、承擔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的反壟斷執法工作。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八、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九、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依法制定和推行合同示範文本;負責依法查處利用合同進行的違法行為;依法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
十、指導本市廣告業發展,依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十一、負責對經營者使用商標和印製商標的單位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商標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依法保護特殊標志。
十二、承擔組織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的建設和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分類工作的職責,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十三、依法監督管理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十四、負責本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十五、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C.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D. 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1、觀念的問題
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轉變「官本位、權本位」思想,需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服務員理念。一是「強化招商意識」和「樹立有意識招商」。營造招商引資濃厚厚氛圍,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圍繞區位和產業特色精準招商。
二是擺正「取」「舍」。要樹立科學招商、理性招商觀念,既要敞開大門,擴大開放,大力引進符合我縣產業發展方向的大企業、大項目,也要克服「招商飢餓症」,堅持走綠色招商、理性招商之路,堅決將不利於經濟可持續發展項目拒之門外。
2、「放管服」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行政審批過程中,應加強上下級部門協同、銜接和配套,消除政策沖突矛盾,進一步優化部門之間的協同制衡機制,減少因機構間的職能交叉與重疊帶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4)服務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擴展閱讀:
工作建議:
1、完善招商機制
進一步完善重大招商項目制度,項目責任單位和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切實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及時向項目聯系領導匯報,促進項目早注冊、早開工、早投產,順利落戶。
2、持續加大企業服務力度
堅持開展「進千企」活動。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一批急迫問題。建立長效溝通協調機制。增強服務招商企業能力。確保企業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得好。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招商引資工作打開新局面。
3、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對能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好項目、優項目、大項目在用地政策、環評指標等方面給予傾斜和保障,減少審批環節,著力打造程序最簡、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效率最高的服務流程,為企業投資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4、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加大學習力度,以招商引資相關政策、行業發展相關辦法、各種商務禮儀為主要內容,制定學習計劃,建立學習台賬,著力提高投資服務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幹事創業的飽滿熱情。
E. 如何轉變工作作風,改善營商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
幹部作風大轉變。印發了《關於集中開展工作紀律和崗位紀律監督檢查的實施方案》,針對基層反映的幹部調用問題,糾正違規借調人員;針對群眾反映的懶政怠政問題,進行督查處理。好作風催生發展生產力,大力推進委託招商、專業招商、全民招商、合作招商和掛職招商。
營商環境更優化。推行「月嫂式」幫辦、「保姆式」和「店小二式」服務、建立審批「綠色通道」,推行優化企業服務「五步法」:即定期搜集信息,集中交辦、答復,結合結果督辦,季度服務評議,實施總結獎懲,為企業解決各類困難、問題。
發展目標再精準。重新審視了發展思路和發展路徑,科學提出了一個發展目標,即「創新、實干、富民、強縣」。堅持一個引領方向,即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推行「農村黨支部參與、領辦專業合作社」黨建模式。堅決打贏兩大主戰場,即城鄉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個主戰場。力爭利用1—3年時間,全面打造「全域一體、產城融合」的經濟強縣、綠美星城,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叫響。
項目建設有突破。以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基本載體,明確了「優質小麥基地+特色種植」「高科技+農產品深加工+鋼鐵裝備製造」「商貿物流+旅遊」三大產業發展方向。今年以來,xx縣新開工工業項目5個,總投資達到12.1億元;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融資1000萬元,目前,已順利開工2個規劃項目;新增現代農業新型主體規模3個、產業化項目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