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鐵路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與意義
鐵路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與安全作用東亞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我國是東亞地區、也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鐵路建設就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
一方面,我國已有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對於資源、物資的輸入輸出,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軍事意義;
另一方面,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交通運輸的鐵路是強化控制和保護領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為亞洲最大的陸權國家,必須從全球發展定位和國家經濟角度、領土完整及國防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鐵路具有的重大現實和戰略意義。
在國際市場經濟一體化進程和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發展理念的戰略層面上,鐵路發展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1)鐵路對地區經濟發展起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分級
根據線路意義及其在整個鐵路網中的作用,劃分為3個等級:Ⅰ級鐵路:保證全國運輸聯系,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和在鐵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800萬噸;
Ⅱ級鐵路: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在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
Ⅲ級鐵路:為某一地區服務,具有地方意義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
2. 鐵路建設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兩方面看,一方面是建設時,鐵路建設可以帶動鋼鐵,水泥等行業發展,提高就業率;另一方面,鐵路建設完成後,可以改善地區交通狀況,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3. 鐵路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鐵路的重要復作用如下制:
1、鐵路貨物運輸是現代運輸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構成陸上貨物運輸的兩個基本運輸方式之一。它在整個運輸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2、鐵路運輸由於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且運輸能力及單車裝載量大大,在運輸的經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據了優勢。
再加上有多種類型的車輛,使它幾乎能承運任何商品,幾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積的限制,而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運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3、鐵路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幹,也是走集約式發展,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運輸方式。
4、鐵路在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煤電油運緊張形勢。
鐵路顧全大局,千方百計挖潛提效,全力保證了國家重點物資運輸,充分顯示了鐵路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5、鐵路運輸在保證運輸安全的同時,實現了客、貨運量大幅度增長,為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狀況、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苦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路運輸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鐵道部:2005年八項重點工作 鐵路即將第六次大提速
4. 京九鐵路的開通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京九鐵路的重大意義
它的建設對完善我國鐵路布局,緩和南北運輸緊張狀況,帶動沿線地方資源開發,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促進港澳地區穩定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京九鐵路的區位優勢
影響鐵路區位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經濟、人口、城市、國土開發,邊遠地區的發展,科技、資金等。其中,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性因素,經濟因素是主導,當然自然因素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要展開的話就回答:京九鐵路連接北京——香港九龍,途經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9省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一條南北干線,對於緩解南北鐵路運輸的緊張狀況起重要作用。同時加強了內地與港澳地區的聯系,有利於維持港澳地區的長期穩定和繁榮。京九沿線資源豐富,有糧、棉、油產區,有眾多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鐵路的建設,將使這些地區直接受益。 京九鐵路沿線穿行地區有平原和丘陵,尤其是南段幾乎全部在江南丘陵和兩廣丘陵中穿行,這給鐵路施工帶來了嚴峻挑戰,90年代開始建設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克服這些不利的自然因素,為修建京九鐵路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建設京九鐵路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也是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需要。
請樓主具體參考網路
http://ke..com/view/1932.htm?fr=ala0_1
5. 鐵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設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加快鐵路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這就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骨幹主導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作用,絕對是運輸行業中的中流砥柱。
鐵路運輸具有安全正點的巨大優勢,安全系數遠高於公路,鐵路運輸受氣候影響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晝夜地進行定期的、有規律的的運轉,鐵路運輸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動車時代的到來,鐵路有著陸地航空的美稱,鐵路運輸量巨大。
鐵路一列貨物列車一般能運送5000噸貨物,一列旅客列車能搭乘旅客2千人,遠遠高於航空運輸和陸路運輸。鐵路運輸能源消耗較低。鐵路運輸耗油約是汽車運輸的二十分之一。
(5)鐵路對地區經濟發展起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優勢:
我國鐵路系統目前已經達到世界鐵路先進水平,我國發揮後發的優勢,汲取各國之長,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後再創新的方針,在短短的幾年內,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高鐵技術最前列。
高速鐵路是高新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它使交通運輸結構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在各項技術經濟及指標中具有明顯優勢。速度是高速鐵路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最高時速可超過350Km,在100到1000Km范圍內都具有時間優勢。
運輸能力大,輸送能力大是高速鐵路的主要技術優勢之一。目前各國高速鐵路幾乎都能滿足最小時間間隔4分鍾,或者更低。
高速鐵路年客運能力可達1.65億次以上,遠比航空、汽車輸送能力大。此外,通過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時,還可提高既有線貨運能力。安全可靠,高速鐵路在運行過程中,處於全封閉環境,相比於一般鐵路擁有更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受外界環境影響小。
相比於飛機而言,高速鐵路自主操控性更強,受環境影響更小,准點率更高,即使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由於有先進的設備做保障,高速列車只需要減速運行,而無需停運。此外由於高速鐵路系統的可靠性和較高的運輸組織能力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車極高的正點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導地位
6. 渝貴鐵路的開通對於經濟發展有何促進意義
據報道,1月25日渝貴鐵路就將開通,重慶至貴陽的車程將由現在的9小時縮短為2小時左右,通過渝貴鐵路,重慶始發的高鐵動車將開進昆明、南寧、廣州、上海等地,重慶鐵路正加速融入國家高鐵網,市民出行將更加便捷。
通過渝貴鐵路,重慶始發的高鐵動車將開進昆明、南寧、廣州、上海等地,重慶至昆明的車程將由12小時縮短至5小時、至南寧的車程將由19小時縮短至8小時、至廣州的車程將由12小時縮短至7小時、至長沙的車程將由13小時縮短至4小時、至西安的車程將由10小時縮短至5小時、至太原的車程將由20小時縮短至9小時、至福州的車程將由25小時縮短至13小時。
7. 青鐵路的開通對促進該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西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青藏高原,面積12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
西藏自治區是目前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級行政區。交通運輸設施的落後,已經嚴重製約了這一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使之成為我國主要的貧困地區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運往西藏的物資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為主體的運輸通道無論從運能、運量上,還是從運輸的快捷、方便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建設青藏鐵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頸」,加快青海、西藏兩省區經濟發展,促進西部大開發的客觀需要,修建青藏鐵路已是勢在必行。
鐵路的運輸能力是任何一種交通方式都無法比擬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運營十多年來,已成為開發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推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交通線路。它促進了青海鉀肥廠、錫鐵山鉛鋅礦、青海鋁廠、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茫崖石棉礦和龍羊峽、李家峽兩座大型水電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為青海460萬各族人民脫貧致富和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西藏的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進藏物資的85%以上都要通過格爾木來轉運。續建青藏鐵路,將極大地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從根本上改善兩省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
建設青藏鐵路,將完善路網布局,並一舉實現西藏自治區的立體化交通。從路網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僅如此,西藏與青海、青海與新疆均無鐵路相連,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是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今後建設區內路網的骨幹鐵路。同時,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將形成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立體化交通,徹底解決「進藏難」的問題。
建設青藏鐵路,將對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使其優勢資源得以更充分發展。同時,無論是國家巨額的投資,還是建設鐵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將直接拉動青海、西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並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加快城鎮化和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建設青藏鐵路,也是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聯系,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的需要。
建設青藏鐵路,還是開發青海、西藏兩省區豐富的旅遊資源,促進兩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青藏鐵路沿線的旅遊資源是世界獨一無二的,1991年至1998年,進藏旅遊的客運量增長率平均高達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長之中,但目前落後的交通狀況已嚴重製約了旅遊的進一步發展。鐵路的修建,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促進青海、西藏兩省區的旅遊事業飛速發展,使之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有可能成為兩省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建設青藏鐵路,更是改變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從根本上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長遠需要。
8. 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影響區域的『同城化發展
高速鐵路拉近了沿路地區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的距離。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標是加強相鄰區域,相鄰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如果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交流暢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礎設施上就能夠做到盡量的節約,不耗費多餘的資源和材料,還能實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同城化的實現可以促近各地區之間的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並且在流通的過程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萌發和發展。比如說:休閑娛樂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同城化的實現在促使信息和資金流通之外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兩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沿線城市的GDP 指標隨著高速鐵路建成到運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說:京滬高鐵的運行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對沿線城市的經濟貢獻率是3.45%。高鐵的建成到運營對區域經濟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側面體現了高鐵投資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成果。高速鐵路的優勢在於降低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能夠增加沿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加大沿線城市的開發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力。還能夠推動科學的進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高鐵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明顯。高速鐵路建成後,沿線會設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於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讓農村快速實現城鎮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沿線區域與外界的人員、物資、技術、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的資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資的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群。為我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打下了基礎。
3. 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著耕地少、人口多、資源儲量大,但是人均佔有少,開采難度大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想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和阻礙。環境的快速惡化、資源越發短缺、生態逐漸失衡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速鐵路有很多的優勢,污染小、佔地省、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能讓高速鐵路被廣泛運用。高速鐵路具有適應性強、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高速鐵路是中長距離運輸中最有節約特性的一種綠色環保型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路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4. 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高速鐵路的修建到投入運營,能夠給沿線地區帶去很多就業崗位, 6 499 人的就業問題可以由1億元的鐵路投資來解決。鐵路建築業的就業人數除外,還能為社會解決5 349 人的就業問題。例如:京滬鐵路的建設在建設時期一共提供了60多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問題。站在長遠計劃的角度來看,高鐵的建設還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人們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
5.形成走廊經濟帶
高速鐵路能夠促使沿線區域的大中小城市連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變空間范圍和產業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經濟走廊或者交通走廊。採用上述可以說明,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圈和全國的經濟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處的京津唐經濟圈和全國最繁榮、經濟很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體的京滬大都市帶。促進三個經濟圈的各個地區間的交流,加深了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所具備的的資源優勢,去優化布局,致力改善華北區的整個投資環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強對東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覆蓋和帶動。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深深的影響著第二產業的產值。這種影響主要因為高速鐵路的投資很高,對建材和鋼鐵的需求很大,帶動沿線地區的建築業和工業的發展。高速鐵路的建設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高速鐵路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圍繞高速鐵路的規劃新城和站點建設去帶動當地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使得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產生正面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速鐵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明顯超過了第二產業。高速鐵路的建設會導致沿線區域的產業布局發生變化,促使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京滬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京滬高鐵的時候,沿線區域的三大產業結構,在高鐵建成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值轉向了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均有所下降。
9. 鐵路對當地經濟有什麼促進作用
鐵路通道起於河南洛陽,途經湖北襄樊,湖南石門、益陽、婁底、邵陽、永州,廣西賀州、梧州、岑溪,南經信宜、高州、茂名東站聯接現有的鐵路到湛江。洛湛鐵路茂名段全長123.019公里,是國家Ⅰ級單線鐵路,內燃機車牽引,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為140km/h,預留電氣化條件。鐵路建成後,將突現茂名交通樞紐的優勢,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通往湛江、北海、欽州、防城等華南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路,有利於茂名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會上,羅蔭國明確表示,此次會議標志著備受廣大群眾關心和支持的洛湛鐵路茂名段工程建設正式拉開帷幕,進入到實質性建設階段。他指出,洛湛鐵路茂名段項目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鐵路部關心、支持茂名社會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多年來努力工作取得的成果。洛湛鐵路茂名段工程建設對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興建洛湛鐵路茂名段,一是結束了我市高州、信宜兩地區無鐵路的歷史,對兩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並實現茂名6個縣(市、區)全通鐵路。二是對進一步完善我市鐵路架構和與我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的交通網路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對加強茂名與我國中南、西南地區的往來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確保茂名充分發揮泛珠三角通道作用,促進茂名經濟快速發展。羅蔭國強調,鐵路沿線地區的黨委、政府和各級有關職能部門要統一認識,珍惜成果。要依法依規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保證茂名段建設順利開工。洛湛鐵路走向所經過地區的黨委政府責無旁貸,要切實負起征地拆遷責任。市國土局要按照省政府〖2003〗46號文的標准擬定出全市統一的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對於鐵路沿線的控制性工程採取有效措施辦理用地手續,盡快提供土地,滿足建設需要;對於全線征地問題要按照工程進度的要求,提前辦理好手續,保證項目用地。對於我市的承諾一定要兌現,各縣(市、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解決的辦法,想方設法兌現承諾,其他牽涉到的道路、通信、通電等部門要盡快做好有關工作,提供良好的建設環境。同時,鐵路沿途的我市4個縣(市、區)要建立健全專門的組織機構,集中力量做好征地拆遷工作。要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確保廣大幹部群眾大力支持工程建設,力爭茂名段早日建成通車。
10. 地理題:鐵路樞紐對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和意義
一是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鐵路的建設,二是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完善。三是有利於增強城市的產業特色優勢,有力促進物流等服務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