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

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

發布時間:2020-12-14 15:55:06

㈠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存在哪些挑戰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徵,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徵的「低碳經濟」正成為全球關注熱點。這對中國是壓力,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

挑戰之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中國,正處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致力於改善13億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徵突出的「發展排放」難以迴避,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復西方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老路,是中國面對的必答題。

挑戰之二:「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電力中火電佔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統治地位。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會產生4.12噸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而國際能源機構估算,2007年至2030年,中國電力投資將達1.8萬億美元。如何在既定資源條件下實現向低碳經濟轉變,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極大考驗。

挑戰之三: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工業生產技術欠發達,又加重了經濟的高碳特徵。資料顯示,1993年至2005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採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佔了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4.4%。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

挑戰之四: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正在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中國受技術和資金的限制,在國際規則制訂上又並不擁有更多話語權,面對發達國家的搶先行動,如何以後發優勢趕超發達國家,無疑也是考驗。

然而,發展低碳經濟也為我國實現經濟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走低碳發展道路,既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也是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發展低碳經濟有利於突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和環境瓶頸性約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於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有利於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打造我國未來的國際核心競爭力;有利於推進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樹立我國對全球環境事務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良好形象。

㈡ 轉向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方式 閱讀答案

1用簡潔的來語言概括轉向低自碳經濟與生活方式的幾種途徑。
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
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
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導的科學膳食平衡
2從說明方法的角度說說第2段的劃線數字的作用
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第一突出了高消費的浪費及對自然資源的侵害;第二作比較更近一步表明如果我們選擇低碳對環境及資源的維護
3說說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第一具有說明文的准確性第二也說明了國家對低碳消費生活的提倡
4讀6段說說從哪些方面抓起,怎麼抓
從微小方面抓起從個人習慣抓起 政府多提倡給補助上企業能跟上低碳步調
5略

㈢ 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
「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
2008年6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單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於遏制白色污染,這只是「單維型」環保科普意識。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於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這是一種「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也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覺悟到改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
第一季度全國車市銷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檔大排量的寶馬進口車同比增長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運動車SUV同比增長48.8%。與此相對照,不少發達國家都願意使用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並不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日本私家車普及率達80%,但出行並不完全依賴私家車。在東京地區私家車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車一般年行使1.8萬公里。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於人們將「現代化生活方式」含義片面理解為「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提供的便利」,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高能耗的動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米的短程或幾層樓的階梯,都要靠機動車和電梯代步。另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四,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導的科學膳食平衡。
低碳飲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目前我國國民的日常飲食,是以大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飲食結構。而低碳飲食可以控制人體血糖的劇烈變化,從而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產生,長期還會有保持體型、強健體魄、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等益處。但由於國民的認識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轉變。因此,低碳飲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不過相信隨著人民大眾普遍認識水平的提高,低碳飲食將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如期召開,超過190個國家的領導人將一起討論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協議,旨在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碳排放量依然是大會討論的重點,低碳經濟有望迎來曙光。規模最大的幾個排放國家和地區已經做出承諾,歐盟將在2030年之前,減少1990年排放量的40%,美國將在2025年之前,減少2005年排放量的26%至28%,中國承諾2030年的排放量將達到峰值。

㈣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有哪些

我這里有一來篇文章(作者自劉哲人等)中寫得比較具體,他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
一、優化能源機構;
二、降低煤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實施煤炭凈化技術;
三、提高工業能源效率;
四、發展低碳農業;
五、發展低碳交通;
六、加快「城市礦產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七、推進低碳制度創新,加強法律體系建設;
八、開發碳匯潛力,推進生物固碳;
九、培育全民低碳意識,創新低碳消費文化
由於整篇文章內容比較多,這里只是列出了大標題,謹供參考。

㈤ 低碳經濟是一種低能耗和高效能的新型經濟模式,這種模式為解決能源問題和環保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1)低碳經濟來以低能耗、低排放的源新型經濟模式,分析題中所給的選項可以知道,氫氣燃燒後的產物為水,而汽油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若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一氧化碳,C、煤的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也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理念,所以氫氣更符合低碳經濟的理念,故選A.
(2)汽油和柴油都具有可燃性,而題干中指明了汽油和柴油燃燒時,產生黑煙,說明汽油、柴油燃燒燃燒不充分,可能是由於氧氣不足,故選B;
(3)石油和天然氣都為不可再生能源,而太陽能是可再生的,且沒有污染,故選C.
故答案為:(1)A;
(2)B;
(3)B.

㈥ 什麼叫低碳經濟,它的目的和途徑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專繼農業文明、工業屬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業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前沿經濟理念,低碳經濟其實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低碳經濟也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㈦ 低碳經濟板塊的「低碳經濟」的發展途徑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為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為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范圍看,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00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裡,「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哪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凈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今年6月全國開始實施「限塑令」。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單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於遏制白色污染,這只是「單維型」環保科普意識。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於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這是一種「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關聯型環保意識不僅能引導公眾明白「限塑就是節油節能」,也引導公眾覺悟到「節水也是節能」(即節約城市制水、供水的電能耗),覺悟到改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與節能、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關系。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面子消費」、「奢侈消費」的嗜好。今年第一季度全國車市銷量增長最快的是豪華車,其中高檔大排量的寶馬進口車同比增長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運動車SUV同比增長48。8%。與此相對照,不少發達國家都願意使用小型汽車、小排量汽車。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並不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日本私家車普及率達80%,但出行並不完全依賴私家車。在東京地區私家車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車一般年行使1。8萬公里。國內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炫耀型消費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點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輛私家車將周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於人們將「現代化生活方式」含義片面理解為「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提供的便利」,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高能耗的動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米的短程或幾層樓的階梯,都要靠機動車和電梯代步。另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四,是全面加強以低碳飲食為主導的科學膳食平衡。低碳飲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目前我國國民的日常飲食,是以大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飲食結構。而低碳飲食可以控制人體血糖的劇烈變化,從而提高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產生,長期還會有保持體型、強健體魄、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等益處。但由於目前國民的認識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轉變。因此,低碳飲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不過相信隨著人民大眾普遍認識水平的提高,低碳飲食將會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人們要實現宏大的節能降耗戰略,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人們應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建築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使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新貢獻」的科學發展決策,變為全民的實際行動。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的「世界公民」責任擔當,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難得機遇。推行低碳經濟,需要政府主導,包括制定指導長遠戰略,出台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措施,來引領和助推低碳經濟發展;但也需要企業認清方向自覺跟進,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集體行動」。只有更多企業改變目前的被動狀態,自覺跟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時,中國向低碳經濟轉換才有現實的基礎和未來的希望。

㈧ 實現「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途徑之一是開發和利用新能源,下列不屬於新能源的是()A.石油B.

A、石油不復屬於新能源,是化石能制源,不能再生.
B、風能也是新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C、太陽能屬於新能源,是很有開發潛力的能源.
D、地熱能也是新能源,如果能合理利用,將會提供大量的能源.
故選A

㈨ 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以鋁製造和鋁製品產業為例,和其他金屬資源一樣,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鋁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要想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在一個經濟社會中保有一定量的鋁是必須的。如果把經濟社會看成一個盒子,它周邊的環境看成地球的生態環境,之前的做法相對來說是比較持續不斷從自然環境中把新開採的鋁輸入到這個盒子當中,再有一定量的鋁(廢棄物)從盒子中出來回到自然界。如果這么持續走下去,輸入的那一端遲早有一天會消耗殆盡從而不能維持盒子裡面(經濟體)的高速運行,而輸出的那一端也會因為累計金屬污染而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因此循環經濟就是為了最小限度地控制這個盒子的輸入和輸出,盡最大可能減小鋁的需要同時維持同樣或者更高的經濟水平,這需要技術的個性,以及加大回收利用的效率,從而實現單位鋁創造的GDP的數量。簡單地說就是盡量讓這個經濟系統封閉起來不依賴外界的輸入以及對外界的輸出。 這也是一個GDP質量的指標。

閱讀全文

與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