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籠罩全球,車企是逃不過這關了嗎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來看,雖然國內疫情狀況基本處於穩定,但國外的情勢卻越發嚴重。國際汽車品牌也隨之受到不少影響。
而在此之前,特斯拉曾與當地政府就其是否能豁免「就地避難」禁令進行了反復討論。不過,胳膊最終還是拗不過大腿,商業發展不得不讓步於國家政策。
寫在最後
一場全球范圍的疫情,向著低迷的汽車行業發起了挑戰。致使全球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很多汽車製造商可能需要重新規劃產品投放時間和節奏。與此同時,很多車企都還未確定具體的復工時間,具體情況視疫情而定。所以,車企還將面臨更多的未知可能,因此製造商該慎重考慮如何降低損失的同時,還應隨時准備好應付突發狀況。
據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CapitalMarkets)的數據顯示,疫情對消費者需求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
但好在,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復工復產,逐步恢復車輛生產,隨之也緩解了原本汽車市場消費低迷的狀況。因此,很多國內自主品牌試圖抓住時機一展宏圖。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全球疫情下,國內車企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這一蹶不振的車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今年降幅或至5%,疫情後車企更需拼硬實力
近日,中汽協汽車產銷數據公布,2020年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乘用車方面,今年1月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
對於1月銷量下滑的原因,中汽協認為主要因素在於春節假期,今年1月有效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減少5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1月20日之後才開始產生影響,而那時已接近春節假期,疫情對1月車市影響有限。
疫情終將在短期內過去,當口罩摘去之時,新四化的轉型之路依然是各大車企的主線,激烈的市場競爭將繼續考驗車企的技術實力儲備。
不論2020年1月、一季度甚至全年銷量如何,優勝劣汰的車市正在讓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甚至面臨淘汰,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行優質資源整合和劣勢資源替換,良幣驅逐劣幣,汽車市場整體發展狀態良好,重回增長只是時間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疫情全球蔓延,汽車產業受影響,日本8家車企停產
自從過年以來,影響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最大的事件,就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少行業都因為這次疫情受到了沖擊,打亂了自己的各種計劃,甚至還有不少企業宣布破產。汽車作為重要的製造業產業之一,當然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全球汽車行業都因為這次事件也進入停擺期,損失幾乎不可預計。
國內老牌車企三菱也早已開啟了醫療扶持,在3月的時候向長沙紅十字會捐贈了2條口罩生產線。而廣州一家企業采購了三菱電機,一條高效生產線就可以達到一分鍾生產1000口罩的速度,堪稱是「世界速度」。除此之外,三菱還捐出了一批車輛和物資,幫助醫院可以對外輸送物資人員。雖然汽車行業停擺,但有社會良心的車企仍然在用自身的技術和影響力,幫助這場疫情盡快過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疫情之下多家車企延期復工 或波及全球汽車供應鏈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還在不斷的持續蔓延,至此確認人數已達數萬人,疑似病例也升至近兩萬人。這樣大規模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巨大,而毫無疑問,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產業也遭受波及,蔓延的疫情加劇了連續兩年下行的汽車產業的「寒冬」之境。
他表示:「目前我們需要等等看事情如何發展,如果根據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繼續發酵,甚至直到3月,那麼供應鏈將很可能中斷」。據悉,目前博世在此次疫情的重災區武漢有兩個工廠,共有約800名員工,截至目前還尚未有員工感染。
結語
對於抗擊疫情而言,延期復工,的確是有效的遏制蔓延的做法,但對於車企本身而言,卻有著不小的消極影響。車企延遲復工直接影響了當年產能,過長時間的復工同時也會打破車企的新產品節奏與計劃,同時,產能的減少加上工作時間的縮減又對工人收入造成影響,而用工情況變化又會反作用於車廠生產。
汽車行業在經歷了兩年的持續下行後,好不容易在2019年年末出現了跌幅收窄的態勢,只是誰也沒能想到可能回暖的今年的第一個月,卻又遭遇了疫情的沖擊。因此,就如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講到的那樣:「武漢疫情發生,將會導致整個湖北地區汽車生產與流通遭受沖擊,從而影響全國的汽車產業」,2020全年,中國車市仍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面對疫情影響,車企應如何「自救」有位業界大佬發聲了
車市將面臨更艱巨的挑戰
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內肯定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長期看影響不會太大。就汽車行業發展來看,疫情的爆發對已經步入存量市場的中國車市而言無疑意味著更艱巨的挑戰,2020年的中國汽車市場,這對行業和車企都將會是一場硬仗。但臨危之時,也可能有更大的機遇,我們抱定信心,逆風向上,比恐慌和擔憂更有效。
需要強調的是,疫情當前,現在不是談論經濟損失、汽車行業損失的時候,目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前幾日,長城汽車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人民幣500萬元,盡綿薄之力,助力國家早日戰勝疫情。我們也相信,強者恆強,長城汽車有能力應對此次挑戰。
在營銷層面,長城汽車最先考慮的,是全力配合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長城汽車將從各個方面向經銷商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證團隊、經銷商體系的穩定。
對消費者的影響正負交織
疫情的爆發對於中國經濟和車市,肯定會造成一定沖擊。短期來看,從汽車生產到產品營銷、銷售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長期和全局的趨勢影響不大,我們國家已經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對消費者購車意願和消費能力的影響是「正負交織」的。一方面,疫情將會使一部分消費者的收入、購買力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產品銷售、交易時間減少,客觀上降低了汽車銷量。而另一方面,市場依舊存在剛性需求,在疫情得到管控之後,汽車市場可能有一次「釋放壓力」的過程,使銷量得到增長。
同時,我們將採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根據地域的不同,城市消費水平的不同,打造差異化營銷。面對疫情嚴峻形勢,長城汽車也已經加速開展線上銷售服務的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利用目前國內互聯網的優勢條件和長城汽車數千家優質經銷網路資源,將現有銷售模式進行升級,以應對變化,著力爭取後續的新購車用戶。
在生產方面,長城汽車會嚴格遵守國家和各個省份下達的疫情防控通知要求執行。目前初步定於2月10日工廠復工,但這一時間還需根據疫情發展進行進一步考量。即使復工,長城汽車也會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同時,長城汽車也會做好上下游風險防範,提前與供應鏈相關企業及時溝通,確保正常上班後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力,並著力生產的進一步降本增效。
中國品牌走向全球還需硬核實力
世衛組織日前將此次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對於企業而言,將讓更多國家意識到疫情風險,進而做出減少貿易的決定,從而對車企的國際貿易產生一定影響。
但得益於汽車全產業鏈的體系和研、產、供、銷的全球化布局,長城汽車已經擁有更高的抗壓能力。在汽車出口方面,長城汽車已經成立應急小組,嚴格履行防控標准,提升自身風險預警能力。某種程度上,這次疫情也在考驗著全球汽車產業對於中國的依賴,考驗著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硬核實力。
從對全球負責的角度來看,成為全球突發衛生事件之後,有利於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擴散的速度得到控制,中國也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外部援助和支持,從而有利於國內盡早結束疫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雖說國內經濟受疫情影響不容樂觀,但奇瑞還是將銷量目標定在100萬輛,要求向吉利、長城等自主車企看齊。
雖說國內經濟受疫情影響不容樂觀,但奇瑞還是將銷量目標定在100萬輛,要求向吉利、長城等自主車企看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疫情對車企和汽車市場會有什麼影響汽車價格或將進一步下降
在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疫情對於車企和汽車市場的影響也是不少的,像是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大眾、豐田等等的車企都向湖北伸出了援助之手,這也讓我們費非常的感動。當然,除了車企的捐款之外,這次疫情對車市的影響還有著很多很多。
這次的疫情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突如其來的挑戰,而在我們遇到挑戰之時也應該積極的面對挑戰迎接挑戰。最後也希望疫情能夠盡快的結束,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一天虧損4億疫情對車企是機遇還是災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庚子年的春節在人們印象里更加深刻。時至今日,每天仍然可以看到不斷攀升的病例,但災情遲早會過去,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但是今年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可能不太好活。疫情對行業的沖擊是無處不在的,相關報道也屢見不鮮,先是餐飲巨頭西貝的資金流危機,後又傳出了北京賓士每天4億的虧損。如此行情,不少車企開始另謀出路。
第二個階段是復甦階段,雖說眾多專家無法預言疫情拐點,但是看著日漸減少的感染人數,我想復甦期不會遠了,我們姑且把這個時間段定在3月底。
3月底消費復甦,所有汽車廠商要做的是「搶」和「加」,搶資源,百廢待興,加大自己產品的市場可見度,用吸引力法則搶來消費者,另外要把疫情期間給經銷商的減法變成加法,增加對經銷商的支持,強化銷售等等。
第三個階段是平穩期,我們把這個節點定在後半年,經歷了上半年的洗禮,所有市場也趨於平穩,怎麼穩中求進才是車企要做的。
互聯網看車能否長線發展
對於此,短期內我並不太看好,汽車並不像口紅,依靠李佳琪一人就可以帶動市場。在老百姓的固有印象中,汽車和房一樣是個大件,在網上買怎麼都不靠譜。
但是這並不代表互聯網賣車行不通。
眾所周知,消費群體的年輕化趨勢,我這翻「大件」分析還是站在90後角度說的,未來零零後,一零後不見得會這么想,所以企業與經銷商適當打起互聯網銷售這一警鍾。
今年市場不佳,很多分析與企業都唱起了悲歌,但是我認為這是個良機,回想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的經濟騰飛和現在何其相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應對後疫情經濟 全球車企融資超萬億
彭博社近日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今年前四個月,全球主流汽車企業及零部件供應商共發行了約440億美元的債券,並籌集到1110億美元的貸款總額,摺合人民幣總額超過1萬億元,創下了該行業債券發行及籌集貸款的歷史新高。
根據上述報告,美洲實施融資的汽車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均為最高,共計有32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展開融資,除了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主機廠,還涵蓋固特異、AutoZone等零部件企業,累計融資規模達500億美元。其中通用汽車是美洲乃至全球汽車產業最大的借款方,該公司共籌集了216億美元的貸款,發行了55億美元規模的債券。
戴姆勒集團是歐洲汽車產業的最大借款方,該公司從歐洲地區8家銀行共新獲137億美元的信貸額度,並向公眾發行33億美元的公司債券,此外大眾集團、寶馬等主機廠,以及安波福、法雷奧、李爾等零部件企業,共籌集了470億美元的貸款,並發行了190億美元的公司債券。此外,歐洲車企還計劃融資70億美元。
亞洲車企中,融資規模最大的是豐田。僅4月,豐田汽車就從日本多家金融機構中籌集到116億美元的貸款,與此同時,豐田汽車還計劃發行278億美元的公司債券。此外,斯巴魯、三菱、愛信、電裝等日本企業及雙龍汽車等韓國企業共獲得130億美元的貸款。
對於上述融資情況,美股對沖基金分析師張愷向表示,從融資名單來看,歐洲車企和零部件公司受疫情影響大於亞洲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的調研報告並沒有列出我國汽車產業公司的融資情況。張愷認為,疫情將導致亞洲主要汽車企業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至少提高15%-20%,對於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可能會提高30%。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曾降低中國部分車企的信用等級及預期,該公司認為疫情將導致中國及全球主要市場的汽車貸款資產支持證券?(ABS)?拖欠率升至歷史高點,並預計在未來六個月內,汽車製造商信用惡化會對資本市場帶來額外的風險。
小編注意到,近日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和自主品牌龍頭企業吉利汽車均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加大融資力度。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影響,但車企仍需高度關注現金流,尤其是上游抗壓能力較弱的零部件企業的現金流狀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疫情橫掃大小車企 江鈴救護車銷售一枝獨秀
遭遇疫情襲擊,汽車行業集體受重創。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整體銷量下滑超過40%,出現歷史上最大跌幅,已公布業績的24家A股上市整車企業無一倖免,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板塊,營業收入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與此同時,24家整車企業中,19家凈利潤縮水,其中14家陷入凈虧損,而賺錢最多的上汽集團,凈利潤也下滑86.42%至11.21億元。經歷過一場劫難之後,上市車企誰將最先康復?
大型集團相對抗跌
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和長安等六大汽車集團受疫情影響程度不一,雖然疫情對龍頭車企上汽集團的沖擊較為凸顯,但由於根深蒂固,上汽集團第一季的銷量、營收及凈利潤依然穩居上市車企榜首,並且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千億的車企。
上汽集團銷量下跌幅度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上汽集團規模大而波及的車型較多;另一方面上汽去年就出現下滑的態勢,去年被稱為「神車」的上汽通用五菱失速,通用因為換裝三缸機也失去部分市場,而隨著現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也有更多的選擇。因此,上汽集團第一季的營收及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不過,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以有效控制以及中央、地方政府紛紛出台政策刺激汽車消費,上汽集團終端銷量在4月率先轉正,積極引領汽車行業整體復甦。上汽集團4月終端零售銷量為43.3萬輛,同比增長0.5%。面對車市回暖以及政策利好,在上海「五五購物節」期間,上汽集團旗下九大品牌的超40款新車展開促銷,正採取多重措施加快復甦的步伐。
一汽集團由於自主板塊發力,銷量逼近上汽集團,不過,一汽集團未整體上市,旗下上市子公司一汽轎車在今年第一季正處於資產重組當中,雖然營收相對穩定,但股價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一汽轎車已於2020年3月31日完成資產交割手續,完成重組,一汽轎車將變更為一汽解放。
同屬六大汽車集團的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營收跌幅皆小於行業平均水平,而且還能保持盈利。長安汽車今年第一季凈利潤為6.31億元,僅次於上汽集團,其凈利潤增幅高達130.10%,凈利潤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因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放棄增資優先認購權,預計增加當期非經常性損益22億元左右。目前,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正密集推出新車,這兩家大型汽車集團的銷量都在逐步復甦中。
東風集團處於湖北疫區受到最直接的影響,第一季銷量排在上汽集團和一汽集團之後。東風集團在A股未整體上市,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是以商用車為主,各項下跌指標在汽車行業居中。
北汽集團沒有出現大幅下滑,主要是有北京賓士做支撐,不過,北汽集團也沒有整體在A股上市,在A股上市的是子公司北汽藍谷,受新能源汽車市場低迷影響,北汽藍谷第一季營收、凈利潤以及股價都出現較大跌幅,一方面是疫情影響銷量大幅下滑以及受補貼大幅退坡的影響,另一方面研發費用上漲,支出1.32億元,同比增長88.69%,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業績,凈利潤跌幅高達2142.76%。
明星民營車企迎難而變
作為明星民營車企,比亞迪與長城汽車的營收和凈利潤並沒有逃脫下滑的命運。長城汽車是自主品牌三強之一,年銷量已連續四年破百萬,但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123.8億元,同比下降43.9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5億元,同比下降184.08%。長城汽車在營業收入變動主要系報告期銷量減少所致,今年1~3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15萬輛,同比下降47.0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主要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集團產銷量同比減少,以及受盧布匯率下跌影響,海外子公司尚未償付的外幣負債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產生匯兌損失所致。
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因疫情及宏觀經濟下行對汽車行業整體市場需求沖擊較大,該公司今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1~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192輛,同比下滑70%。受此影響,比亞迪今年第一季營業收入為196.79億元,同比下降35.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84.98%。
面對疫情,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以及「不務正業」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商,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延長兩年,疫情期間比亞迪股價不跌反漲。比亞迪預計二季度走出低谷、上半年凈利增長超10%。
長城汽車也在靈活應對,加快新能源汽車以及海外市場的布局,其間股價也呈現上漲走勢。隨著復工復產以及國內汽車消費逐步恢復,長城汽車業績有望逐季度復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