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跨江大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跨江大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4 12:07:53

1. 重慶市長江大橋復線橋建成時期

內容提要:
今年是重慶直轄的第十個年頭。10年前,兩千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把直轄這包「催化劑」交到了重慶人手中,那三千多萬巴渝兒女為之激盪。 10年後,回顧昨天,我不由的想到,是什麼強有力地改變著這個城市?是誰在抒寫著這個城市的歷史?直轄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作為直轄市的大學生,該怎樣為直轄市增光添彩?本文將從重慶的簡史、十年來的回顧、未來的展望以及作者的願景等幾方面為讀者講述重慶在過去十年的成就。

關鍵詞:重慶;直轄十年;發展;三峽;

一、重慶的歷史沿革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 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
下圖簡單介紹了重慶的歷史變遷
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陪都"。
二、新興的直轄市
1997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八屆五次會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賦予她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龍頭作用、窗口作用和輻射作用,帶動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40萬下崗職工、103萬移民、300萬貧困人口。這是重慶發展道路上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橫向比較,更讓重慶人清醒:上海、北京、天津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比重慶高5倍、3倍、2.9倍;重慶在直轄市中只有「三個之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窮。擺在重慶人面前的,是三大任務——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完成三峽工程百萬移民工作、搞好城市帶農村的試驗;是四大難題——移民、脫貧、老工業基地改造、環境污染,這其中的每一件對於巴渝兒女都是機遇也是挑戰。
而就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1998年的重慶已經讓人感受到這個直轄市的年輕與活躍:三峽工程一期水位移民任務圓滿完成;11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經濟在結構調整中日漸活躍;城市建設更是異彩紛呈——橋多了、路寬了、街亮了,一座座都市廣場盡顯現代氣息……就是這些讓人振奮的成就彷彿是在述說著重慶的未來,讓我們看到這個新興直轄市充滿生機的未來。
三、天塹變通途——十年交通發展
重慶,是一座山城,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重慶,是一座江城,城建水旁,水穿城過。因為城市依山而建,道路彎多、坡陡、面窄,所以也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著稱於世。而這時,水運在經濟落後,技術落後時給重慶帶來的是交通的便利。一代詩仙李白曾描寫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就是說明當時水運的便捷。隨著城市的發展,那寬闊的長江嘉陵江成為了阻撓重慶發展的絆腳石。1997年的時候,連接主城九區的大橋也只有4坐。交通,一時成為了制約重慶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改變重慶的交通面貌,重慶人一直在努力。2006年9月25日,重慶長江大橋復線橋正式通車。復線橋通車後,原有的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與該復線橋均採取單向行駛,緩解了當地的交通壓力。據悉,目前重慶主城跨江大橋已達十四座,其中長江上六座、嘉陵江上八座。目前四座大橋在建,預計到2020年,重慶主城還將有十三座跨江大橋建成投入使用。因為我們重慶的地理條件很特殊,在修建橋梁當中成就了一些世界之最,其中黃花園嘉陵江大橋連續鋼構長度世界第一;巫山長江公路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橋;正在建設的菜園壩長江大橋是世界上公路和軌道交通兩用拱橋中跨度最大的……隨著建橋工藝的提升、橋梁數量的增加,重慶的「橋梁之最」還將不斷涌現。 重慶市因橋梁而發展,因橋梁而生動。白天,車水馬龍從橋上經過,為城市傳輸著活力與精彩。入夜,一座座大橋上流光溢彩的光帶和波光粼粼的江水組成一幅幅光彩奪目的圖畫,更為山城夜色增添了一派壯麗。如今的重慶人,把自己的城市稱為「橋都」。
重慶直轄,給重慶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重慶人民建設熱情高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重慶市委市府的領導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使重慶市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重慶人,感受最深的是交通的巨大變化,環城高速,成渝高速,渝萬高速,渝黔高速,渝合高速.相繼建成通車,向全國,向全世界打開了重慶的大門.目前重慶僅長江、嘉陵江上已建、在建的大橋已超過30座。 橋梁專家稱,重慶橋梁數量之多、種類之齊全,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橋梁的建成,高速路的建成,使八小時重慶,半小時主城區成為現實.輕軌較新線的建成通車極大的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使人民切切實實的感覺到交通便利帶來的方便。
四、突破山脊的阻礙——十年城市建設
1997年12月27日,解放碑步行街開街。當時,人山人海。重慶直轄前,解放碑所在的位置就是一個轉盤。經過近10年的發展,解放碑已擁有3.6萬平方米步行街。而未來的解放碑步行街還將繼續「長大」。最終的面積,可能是6萬平方米左右。解放碑的發展,是大重慶的一個縮影。
國務院在《關於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這樣寫到:重慶市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應堅持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按照直轄市的建設要求,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完善城市功能,把重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科學和教育事業發達、社會文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 山城」、「江城」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數據顯示,1994年重慶市主城建成區面積159平方公里,人均建成區面積65平方米,2000年主城建成區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均建成區面積70平方米,2010年主城建成區面積240平方公里,人均建成區面積75平方米,2020年主城建成區面積300平方公里,人均建成面積81平方米;外圍組團2000年總建成面積45平方公里,2010年總建成區面積89平方公里,人均建成區面積75平方米,2020年總建成區面積135平方公里,人均建成面積83平方米。其中,根據市域城鎮及其區域形態發展水平的差異,將市域規劃為四個較大的區域形態:市域中心城市及其城鎮密集區、萬州城鎮群、涪陵城鎮群和黔江城鎮群。以特大城市重慶都市圈為中心城市的城鎮密集區,包括永川、江津、合川、長壽、榮昌、五座中等城市,大足、銅梁、綦江等十幾座小城市以及200多座小城鎮所組成;以萬州城區為中心城市,包括開縣、梁平、忠縣、雲陽等十多座小城市和200多座建制鎮所組成的城鎮群;以涪陵城區為中心城市,包括南川、武隆、墊江、豐都等幾座中小城市及90多座建制鎮所組成的城鎮群;以黔江縣城為中心城市,包括石柱、彭水、酉陽和秀山等幾座小城市和80多座建制鎮所組成的城鎮群。而主城的用地結構分為三片區,十二組團。嘉陵江以北為北部片區,包括大石壩、觀音橋、唐家沱三個組團;長江以東為南部片區,包括彈子石、南坪、李家沱三個組團;嘉陵江以南、長江以西為西部片區,包括渝中、大楊石、大渡口、中梁山、沙坪壩、雙碑六個組團。十二個組團繼續保持"多中心、組團式"的布局結構,組團與組團之間以河流、綠化和山體相分隔、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使每個組團內的工作、生活用地大體做到就地平衡,十二組團共同組成城市空間布局的有機整體。
一個功能分區合理、特色突出的重慶正在西部崛起。統一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因地制宜,市政府將以滿足人民生活、生產、建設需求為目標,建立一個統分結合、點面結合、城鎮結合,社會化、現代化的大都市。
五、騰飛的翅膀——十年經濟發展概述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國防科研生產基地,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在全國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重慶有39個,資產存量大,配套加工能力強,工業在重慶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重慶直轄以來工業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施「七個一批」工程實現整體扭虧。從1996年起,重慶工業淪入連續4年的虧損之中。情況最嚴重的是1997年,全市國有工業企業虧損面超過60%,虧損額高達23億元。直轄之後,重慶工業兩眼向外圍繞市場,兩手向內圍繞提升競爭力,持之以恆實施了兩大系統戰役,從結構到理念實施大調整,大轉變,終於奮力攀出谷底,走向新生。為此,市委、市政府針對重慶工業的實際,實施了重慶直轄後的第一大戰役——「七個一批」:兼並破產淘汰一批、債轉股搞活一批、技術改造提高一批、加強內部管理轉化一批、軍民品分線解脫一批、中小企業改制脫困一批、扶優扶強壯大一批。
第二階段:實施「三大基礎」工程優化產業結構。自2000年全市工業整體扭虧為盈後,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在「七個一批」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提出並實施了「三大基礎」工程,加大老工業的調整改造力度,對症下葯,一廠一策,辯症施治,工業利潤一年一步台階,工業利潤相繼突破20億元、30億元,2003年更是突飛猛進達到86億元。這三大基礎分別是:建立合理的經濟結構;建立先進的技術進步體系;建立靈活的經濟運營機制。
第三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壯大重慶工業。2003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及時總結經驗,清理發展思路,提出了「工業強市」的指導思想和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這「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第一步,到2005年,富民興渝取得新的進展,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大開發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辦好「四件大事」取得重大成果,城鄉人民過上基本的小康生活,奠定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重要基礎。第二步,到2010年,富民興渝實現新的突破,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西部大開發見到明顯成效,基本完成「四件大事」,城鄉人民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基本框架。第三步,到2020年,富民興渝邁上新的台階,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西部大開發全面見到成效,城鄉人民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部分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全市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大大增強,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細化工作思路,統籌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2004年市委、市政府又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加快推進重慶新型工業化的大調研,集思廣益,結合重慶實際,召開了市委二屆五次全委會,提出了推進重慶新型工業化「5444」發展思路(即:實現五大發展目標、發展四大重點產業、抓好四大戰略任務、實施四大保障措施),從而有力地推動了重慶工業的加速發展,全市工業增幅繼續攀升,運行質量持續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再創直轄以來最高水平。
工業發展的同時,第三產業也發展迅速。10年前,許多人出差到外地,都會幫朋友同事帶些商品回來——— 因為一些商品在本地很難買到;10年後,出差回來的重慶人卻不知道該給朋友同事帶點什麼禮物了——— 在山城琳琅滿目的商場里,很少有買不到的商品。有「西部第一街」之稱的解放碑商圈早在2005年銷售就突破了200億元,繼續引領時尚潮流。觀音橋、解放碑成為中國著名商業步行街,萬州、涪陵、黔江等九個區縣和中心鎮的商貿中心建設加快。南濱路、北濱路、高新區信息通訊等一批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商業特色街亮點紛呈。8年間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8%和7%,到2004年達到9221元和2535元。老百姓進一步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截止2003年底,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比1996年大幅下降12.2和7.4個百分點。
六、巨輪起航——展望重慶未來
在十年之前的1997年3月14日,八屆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設置重慶直轄市。到現在為止,重慶直轄已經十年了。我們的經濟建設、人的精神面貌都發生深刻而巨大變化。重慶用10年證明了中央的直轄決策是正確的,西部開發的決策是正確的。在新的戰略定位下,破解三峽移民世界級難題,發揮直轄市功能,探索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科學發展之路,將是重慶在未來階段的重要任務。努力使重慶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直轄市。第一個十年才剛剛起步……

2. 江蘇備受期待的一條過江通道,採用公鐵合建,計劃2024年建成,是嗎

江蘇這個省份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作為國內的第二大經濟強省,強悍的經濟實力讓人們對於它的發展非常的關注,此外江蘇還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大省,省內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不論是強悍的經濟還是旅遊業的發展都與完善的交通有著密切的關聯,江蘇近些年來對於交通的建設也是非常的重視,在交通的建設過程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江水阻隔,江蘇省內很多的城市四周環繞長江,比如說省會南京就是如此。

龍潭過江通道計劃將會在2024年建成通車,等到龍潭過江通道建成之後,日後從南京到鹽城將能夠實現直達,大家對於龍潭過江通道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3. 重慶在建的一座大橋,正橋長多少米呢何時建成通車

從我國目前沿江城市所建設的大橋上看,無論是跨長江大橋,還是跨普通河流的大橋,它們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看來,都會對所屬城市產生不可忽略的戰略性意義,進而會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像是重慶境內所擁有的大橋來說,它所具有的大橋數量雖然較多,但總體上卻可以看出其大橋很與眾不同的潛力和交通影響力,由於重慶的城區在不斷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經濟產業的持續推動,所以在很多城區,背靠長江和嘉陵江背景之後,其大橋的發展也變得更具社會價值的了,這座新大橋就是代表性工程之一。

如今它也將是重慶2021年開通的大橋,未來將會促進北部區域與中部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串聯了重慶多個城區交通,所以從整體上看來,這座大橋的發展布局意義很大,因而會較好的助推當地城市的發展了,所以在從多個角度看,這座大橋所具有的發展優勢會比較大,也是重慶目前在積極建設的工程。

4. 介紹下安慶

安慶,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建築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工業。歷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已有782年歷史,也曾長期是安徽省府所在地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中文名稱: 安慶
外文名稱: Anqing(舊譯Anking)
別名: 宜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3市轄區,7縣,1縣級市
政府駐地: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市府路2號
電話區號: (+86)0556
郵政區碼: 2460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
面積: 15398平方公里
人口: 610萬(2009年)
方言: 江淮官話,贛語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迎江寺、天柱山、花亭湖等
機場: 安慶天柱山機場
火車站: 安慶站,安慶西站等
車牌代碼: 皖H
市花: 廣玉蘭
市樹: 香樟
安慶地靈人傑,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餘年;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雜技皇後」夏菊花都誕生於此。 安慶是中國著名戲曲京劇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黃梅戲起源於與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黃梅縣的採茶民歌。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優秀劇目被拍成電影,尤其是 安慶
影片《天仙配》於1956年初就在國內外上演。

5. 國家政府為什麼不在棉船建一座長江大橋通當來根本扶貧發展經濟

島上都是農民 怎麼算都是虧本的買賣

6. 湖北建設一座漢江大橋,串起5個城區,主橋長多少呢

湖北是我國擁有跨江大橋很多的省份之一,由於省份所處的位置,以及在區域中形成的影響力上看,我國很多沿江城市都需要通過大橋的方式串聯城區,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方向,而在從多個角度說,很多大橋的建設必要性都很高,因而會對許多城市的表現也會更值得贊賞無比,而在對這座長江大橋表現中來說,它一般所具有的發展意義很大,也是當地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湖北對這座新的跨江大橋建設也備受重視,小編就從這座大橋的一些建設數據和最新進度,來從總體上認識一下這座新大橋的打造情況。

最後,從這座大橋的建設意義上看,它作為是湖北建設一座漢江大橋,從地理環境上說,它是武漢在發展交通中不得不修建的工程,因為需要契合武漢的發展需求,另外,再從整體價值意義上說,它還將促進漢口、漢陽一體化發展,由於武漢三鎮之間的經濟實力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更多的交通方式使之更完善的了。

7. 安徽這條城際鐵路將開工,投資多少呢何時開工建設

安徽省近些年來的發展狀況是非常的出色,每當提及安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合肥這座城市,作為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的綜合實力自然是比較的強悍,當然在安徽境內近些年來其它的城市發展狀況也比較的出色,比如說像是蕪湖、馬鞍山等城市經濟增速都比較的快,發展潛力都很大。

這條城際鐵路的建設不僅完善的安徽省內的高鐵網布局,還進一步拉近巢湖與馬鞍山之間的聯系,對於這兩座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家對於該線路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

8. 毛澤東的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指的是哪座橋

武漢長江大橋。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的名句,這是毛主席暢游長江時寫下的激揚詩句。而詞中的「一橋」指的正是武漢長江大橋,「塹」的意思是則是阻礙交通的溝渠。「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就是說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後,長江天險從此變成了通暢的大路。

毛澤東是1956年初夏從長沙到武漢,他在長江里游泳,後來就寫了《水調歌頭·游泳》裡面寫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後面寫的「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家都知道「龜蛇靜」就是長江大橋。

(8)跨江大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武漢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天塹」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橋,也是古往今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復線鐵路、公路兩用橋,建成之後,成為連接中國南北的大動脈,對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凝聚著中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

大橋在技術設計中,經過蘇聯專家的倡議,中蘇技術人員的共同研究,在大橋工程進行中,中央各部、全國各地廠礦均積極支援,建橋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毛澤東於1956年6月首次在武漢暢游長江後(當時武漢長江大橋正在建設)所作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句,正是描寫武漢長江大橋對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橋自建成以來,一直都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4米,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八個橋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橋梁工作者所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著中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

2、極大的促進了武漢的發展

大橋建成之後,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的促進了武漢的發展。從全國的宏觀角度來看,大橋的建成意義更是在於將京廣鐵路連接起來,使得長江南北的鐵路運輸通暢起來。

大橋像一道飛架的彩虹,在長江天塹上鋪成了一條坦途。平漢鐵路和粵漢鐵路由此實現了連接(兩線也因此而改稱為京廣線),南北交通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大促進了 武漢市鐵路樞紐建設進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

大橋通車後,社會經濟效益十分巨大,僅通車的頭5年,通過的運輸量就達8000多萬噸,縮短火車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節約的貨運費超過了整個工程造價。大橋通車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

公路橋部分,30多年中過橋車流量逐年增長,1988年晝夜行車在3萬輛次以上。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橋的通過量也不斷增加,直接間接的經濟效益更難以計數,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閱讀全文

與跨江大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