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

發布時間:2020-12-14 10:17:38

① 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化危為機,培育新發展動力靠什麼為什麼

一、優化要素配置,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二、調整需求結構,更好發揮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拉動作用
三、切實促改革、轉方式,使我國經濟轉入效率提升、創新驅動的軌道

② 簡要論述中國在抗疫大考中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

1、強有力的黨中央政府,起到了主導作用。我們能令行禁止,強有力的做出各種決策,不像某些國家,還在官僚之間扯皮,各種拖沓。

2、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做出了突出貢獻。迎難而上,不怕辛苦不怕危險,無愧白衣天使的稱呼,無愧醫者仁心。

3、民族企業紛紛擔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捐款、捐醫療物資、到處購買口罩等物資回國,還有改動生產線生產口罩等急需物資。

4、各地民眾的積極響應配合,全國人民的上下一心起到了關鍵作用。該居家的居家,該自我隔離的自我隔離,集中隔離的積極配合。

(2)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擴展閱讀:

疫情發生後,我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生成了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和行政執行力,通過政治號召和組織把各方面力量有序動員凝聚起來,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投入到抗疫斗爭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

在極短的時間里,各種救治、防控力量和資源源源不斷向一線聚集,重點醫療物資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軍隊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地方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省際間建立有效協同的聯防聯控機制,迅速行動、協同作戰。

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奮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手抓、兩不誤」。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防疫斗爭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的堅強保證。

③ 落實六保其中哪一個是重中之重

首保就業護基本民生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強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方面「保」的工作,與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密不可分。

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推進,3月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大幅收窄。但整體而言,疫情沖擊下,一季度經濟指標回落明顯。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我們有必要做好長期防控的准備。本次會議明確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部署各項工作,這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表示。

從「六穩」到強調六方面「保」的工作,牛犁認為,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更加重視保障就業和基本民生,在疫情可能長期存在的條件下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更精準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本次會議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分別居於前兩位。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下降0.3個百分點,但綜合分析,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疫情影響下,對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保障的重要性也更加突顯。

「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費,經濟發展才有基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保就業民生,是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把就業放在重中之重具有現實意義。

(3)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擴展閱讀

既要「六穩」又要「六保」,這是用改革的方法解決發展中問題的體現。特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糧食能源安全,更是在改革發展的軌道上彰顯著直面困難的勇氣、體現著底線思維的方法。無論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還是在確保疫情不反彈的基礎上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都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運用底線思維調控宏觀經濟、助推微觀發展。

無論是穩什麼、還是保什麼,都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惟其如此才能不斷提高發展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能力。

深化改革,就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智慧與底氣探索一條穩定、發展的新路子。在這個過程中,有風險、有挑戰、有困難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事不避難,只有迎難而上才能取得突破,更能以改革之力化解風險與挑戰。

這就需要有底線思維,既不迴避矛盾,又不掩蓋問題,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因此,穩字當頭,進字為要,底字為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六保」就是向改革要發展之力、以底線謀發展新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保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網評:從「六穩」到「六保」,深化改革要有底線思維

④ 六保六穩是什麼

「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涵蓋了我國目前經濟生活的主要方面。2020年6月1日,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檯面向社會徵集關於「六穩」「六保」政策措施落實的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
「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涵蓋了我國目前經濟生活的主要方面。這表明中央在面對挑戰日益加大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時,仍然表現出了實現全盤穩定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也受到了精準施策之有效方法的支持。
雖然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都低於5%,但穩就業仍然排在第一位,這表明中央對民生的高度關切。
穩金融的底線要求是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而在此之上的要求仍然是穩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
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側重於實體經濟層面。
穩預期,是一個兜底性的要求。預期既包括國家宏觀經濟部門對經濟發展指標有較為穩定的預測,也包括億萬投資者、消費者、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對我國穩中向好總體態勢的整體預期不變。

⑤ 中國在2020年經濟發展的前景展望以及有哪些短板

1、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突出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

2、貧富差距

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

(5)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擴展閱讀:

2020年,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

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過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匯聚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存量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優質增量資源進一步擴充,可以靶向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熨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