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改革開放30年是什麼如何製作PPT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到現在三十年了
關於製作PPT,可以收集一些關於改革開放歷程方面的資料做成PPT就可以了
❷ 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的PPT
您先到網路網頁處輸入「改革開放30年PPT」
然後選其中一個,按入去
按「保存」則可。
❸ 幫忙做個PPT,內容是介紹四川省廣安市30年的變化!請會做...
個課來件的製作需要很多自的素材,如圖片,文字,聲音。還要你們當地的人文及特色產業和地方特色。所以說這個課件的製作包括很多的內容在裡面的。並不是能幫忙就能幫的。特別是你指出是30年來的變化,這就需要更多的素材內容。所以說你如果真的想做的話,就要把這些的素材全部給准備齊全後才可以製作。你這里只有一個題目,這根本是無法製作PPT課件的。還有一點很重要,想做你說的這個課件,除了這個根本的素材有了以後,就是內容上的隔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製作者和你離的太遠。總不能製作一部分給你發一部分來確認可不可以,這樣以來也有點不現實。製作課件製作完了,就是作者總得看著自已做的這個東西舒服吧。要是沒有一點點的成就感做這個課件還有什麼意思。還有,你這個課件的製作,就是視頻和聲音上的處理就是一個很大的任務量。你說內容不低於10頁,我認為10頁都沒有辦法把你這個課件的特色給表達完美。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萬象更新
❹ AMD專注PPT三十年是什麼意思啊
AMD的介紹PPT一直很精美,數據很好看,但實際效果還是讓人失望。
專注PPT30年是指PPT一直都做得有點假,好吧,是太假了。
❺ ppt 我需要做個展示城市30年變遷的PPT,要做一些同一地點30年變化的圖片對比,求達人推薦
真不知道是什麼
❻ 幫忙製作一個關於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課件(ppt)
http://www.hdyytzx.bje.cn/UserFiles/2008-12/22/20081222131012201.ppt
http://www.zxls.com/Article/UploadFiles2008/200803/zxls2008031508351636.ppt
http://www.gdfs.e.cn/jckb/PPT/studentPPT/%B8%C4%B8%EF%BF%AA%B7%C530%C4%EA%B5%C4%BB%D8%B9%CB%D3%EB%D7%DC%BD%E1.ppt
❼ 找PPT背景圖,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的
要看你做這個PPT的目的是什麼,才好確定用什麼樣的背景圖片。如果版是反映生活水平的,那權就用一些尋常百姓的衣著就可以看出。如果是反映工業化進度的,可以選擇出行方式的圖片。如果反應祖國強大的,可以用科技、國防等圖片均可。
❽ 我想知道現在什麼行業發展還可以
我想知道現在什麼行業發展還可以?經常有人私信問我,「我是學廣告專業的,但聽說很多做廣告的工資都很低,還要經常加班,不知道這一行未來的前景怎麼樣,不知道該如何從事本行還是放棄從事別的行業。」
「我看到裝修市場現在非常賺錢,很多人買房都需要裝修,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會不會受到限制。」
「最近幾年智能家居的概念很火,但是在很多城市人們還還沒有這種需求,甚至根本沒這個概念,我該不該去這種新行業,還是求穩一點去傳統行業。」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這些問題,不光是我,甚至很多大佬們都不能准確的預判到,自己所處的行業,是否會被新生的行業所顛覆。
行業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一般的,在沒有經歷過一個比較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很少人能夠講清楚自己所在的行業處在什麼樣的狀態。
而很多人對於行業的概念,可能僅僅只是憑自己觀察到的某一個側面,甚至是道聽途說搜集來的信息,做出的判斷。
諸如帶孩子去聽一節早教課要幾百塊,覺得好貴,就覺得這個行業發展前景非常好。說實在話,這種判斷,很局限。
2、
比起一些人總是問什麼行業有前途,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更多的人,卻總是憑借著自己僅有的一點認知,在唱衰某個行業。
剛畢業那年,我打算去一家做家電的公司應聘,因為大學期間曾在那個公司做過兼職,自然對其青睞有加。
然而那個時候有人告訴我,家電行業現在基本上處在飽和的狀態,最好還是不要去那個行業,家電行業大發展的時期已經過了。我不知道飽和是什麼意思,上網路一搜,看到的答案是,「這個行業基本上以後很難掙到什麼錢,不好找工作。」
然後去論壇上看,還真有不少人在吐槽:家電行業惡性競爭到白熱化,很多學長勸師弟師妹不要進入。
但是我卻不大相信,我是奔著公司去的。一個畢業生的思維和格局,我無法想像什麼才是好行業,什麼是差行業,在我眼裡,只有發展和錢。
事實證明,那個告訴我行業前景的人,還有那些在網上吐槽的人,都在咸吃蘿卜淡操心。是的,家電行業的競爭確實很激烈,終端銷售利潤被沿途各級批發擠壓,利潤空間很低。
但是與此同時,那一年,正好是線上渠道和團購大爆發的一年,我的很多前同事都在這個轉型期大賺了一把。
後來的發展不用我在贅述,家電行業不僅不會找不到工作,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好,從線下終端殺到了線上網購,從傳統家電殺到的智能家電。最近我還聽說董明珠想進入汽車行業呢。
3、
有人會說,確實有一些行業沒落了,比如傳統紙媒,比如書店,他們經不起互聯網的沖擊,書店正在一間間的關閉,傳統紙媒也沒有像過去那麼輝煌。如果我不提前做好預判,等到行業衰弱了,才來准備轉行嗎?
我想說這也太杞人憂天了吧,但是我發覺這些人說的其實是正確的。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
原先做書店的那批人,他們肯定是最早預知到這個行業可能會沒落,因為商家對市場的預判要遠遠快於消費者和外行人對市場的預判。
也許當你看到你經常光顧的那家書店現在已經沒什麼人光顧了,離關門大吉不遠了,卻可能不知道,書店老闆正在緊鑼密鼓地跟出版商協商,正准備籌劃線上渠道銷售。也許需要書店老闆需要經過一段陣痛的轉型期,但是畢竟還是在自己的本行啊。
然而這些作為一個外行人和消費者,是很難得知的。據我所知,現在在當當網、淘寶網上面賣得很好的那些書店,原先都是做實體書店出身的,人家僅僅只是轉型,經驗、人脈、資源沒有丟。
4、
我自己其實也有同樣的困惑,當我准備要進行投稿創作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告訴我,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正在下降,很多人現在都不看微信公眾號文章了。
而早在2012年,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人在微博上面寫,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不會在手機上閱讀超過1500字的文章,寫段子手,製作短視頻文件將會更受歡迎。
請問微信公眾號死了嗎,請問人們閱讀了1600字的文章就會覺得頭痛嗎?我只想問,你們是從哪裡得來的信息,是你們身邊的朋友都閱讀不了那麼長的字,還是你根本就沒時間看公眾號。
我自己也不知道微信公眾號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也不知道在未來,寫兩三千字的短長文是否會招人待見,但是此刻,這些新媒體平台的發展和前途,是我所無法想像得到的。
哪怕有一天,微信公眾號真的沒落了,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好的平台崛起了嗎?難道我的寫作技能,就沒辦法在其他新平台上發揮了嗎?
我們永遠沒有辦法很准確地預判行業走向,唯有修煉自己,才不至於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遭到淘汰。
5、
而那些問,這個行業到底有沒有前景的人,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在問這個行業有沒有前景,而是在問,這個行業能不能快速賺錢,快速致富。我怎麼樣成為風口上的那隻豬,就是那種不需要怎麼動,都會飛起來的那種。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行業很好,很賺錢,請問你真的敢去相信他嗎。這種人要麼是你親戚,要麼是騙子,要麼他自己已經賺了好大一把,你進去其實撈不到什麼。
而我始終相信,修煉好自己,慢點來,自己就是最好的行業。那麼,怎麼修煉自己?
6、
踏踏實實,鍛造屬於自己的一技之長
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又不得不談。正如同我在前面寫的那個例子一樣,最開始那一批在網上寫博客的人,並沒有想到博客只火了了幾年,江湖地位迅速地就被其他平台所替代。
然而這些博主就因為博客沒落了而死掉嗎,答案正好相反,他們憑借著對博客的運營經驗,自己持有的寫作技能,迅速殺進新的領域,並且比新進者獲得更多的優勢和資源,最後取得成功。
培養通用技能
除了一技之長之外,我們在職場上接觸到最多的,是通用技能的鍛造。
PPT達人秋葉曾經在一篇文章《為什麼你跨界一點都不難》中提到,「對於大部分不需要大量專業知識訓練的工作,不存在跨界的問題,你不過是藉助你的知識體系完成一次不同方向的能力遷移。」
「而跨界能力,我歸結為『共性的知識』、『思考的方法』、『通用的能力』。」
這些通用的能力,投射到我們職場上,就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寫作能力、談判能力等。
而共性的知識,投射到我們日常學習中,就是我們不單單要關注我們的本職專業工作,還有接觸一些比較綜合性的學科,比如心理學、社會科學、傳播學等等。
而思考的方法,投射到我們日常行為中,就是鍛煉我們面對一件事的思維方式,前後順序,以及所要面對決策時的選擇。
而所謂行業的判斷,思維的根據就藏在通用技能當中的思考方法上。
打造自己的品牌
說起眼光和格局,你的老闆可能比你好一點,看的東西比你長遠一點。假設某一天,你服務的公司所處的行業正在沒落,而你老闆剛好看準了某一個行業可能會火,想找個人一起干,請問你會是老闆的第一人選嗎?
換句話說,除了關注行業動態,我們更多的是在自己的職位上打拚。
最關鍵的,是你是否在職場上樹立起自己的品牌,你在業界的口碑如何,同行的人是否認同你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態度,除了你的本職工作,你是否還能勝任其他領域的工作,如果有機會,你圈子裡的人是否願意為你推薦,或者幫助你成功轉型。
而我們更多的人容易忽略這個,很多人都覺得,打工就是拿時間去換錢,然後為公司創造利益。
不完全正確,關鍵是,你怎麼去積累自己,攢人品,攢技能,打造自己的職場品牌。
結語
每一個人,都渴望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搭上某條快速通往財富的通道,把握住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借勢前進,省時省力。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具備有這種看清未來多少年行業變化的格局和眼光,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修煉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去對抗行業劇變所帶來的沖擊。
我們可以關注行業發展動態,行業前景,但是,我們更應該問自己,當一個行業真正有前途、有大發展的時候,我們自己,准備好了嗎?
編輯於 2017-07-26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