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抄生命健康權
(2)(8分)班會、演講比賽、手抄報、黑板報
(3)(8分)①恐怖暴力襲擊:加強學校保衛力量,上學、放學高峰期在校外增加警力;
社會閑散人員教唆青少年學生:加強教育,多用反面教材,加強家庭監管;對離異家庭學生要多注意引導。
②食品衛生安全:以預防為主,把好進貨關,健全制度,依法管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以人為本,快速反應
(4)(5分)當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保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㈡ ISO20002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內容
ISO22000: 2005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問題;要求生產、操作和供應食品的組織,證明自己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那些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顧客的期望、社會的責任,使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逐漸認識到,應當有標准來指導操作、保障、評價食品安全管理,這種對標準的呼喚,促使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標準的產生。
ISO22000:2005標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准,又是可供食品生產、操作和供應的組織認證和注冊的依據。
ISO22000:2005表達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針對食品鏈中任何一類組織的特定要求。該標准適用於在食品鏈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證食品安全體系的組織,無論其規模、類型和其所提供的產品。它適用於農產品生產廠商,動物飼料生產廠商,食品生產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它也適用於與食品有關的設備供應廠商,物流供應商,包裝材料供應廠商,農業化學品和食品添加劑供應廠商,涉及食品的服務供應商和餐廳。
ISO22000:2005採用了ISO9000標准體系結構,將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臨界控制點)原理作為方法應用於整個體系;明確了危害分析作為安全食品實現策劃的核心,並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所制定的預備步驟中的產品特性、預期用途、流程圖、加工步驟和控制措施和溝通作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輸入;同時將HACCP計劃及其前提條件-前提方案動態、均衡的結合。本標准可以與其他管理標准相整合,如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和環境管理體系標准等。
眾所周知,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為了給宇航員提供安全食品,美國宇航局(NASA)和食品生產企業PILLSBURY共同開發HACCP,到20世紀後期,HACCP已經得到持續發展。HACCP系統已經從最初的三個原理,即危害識別、確定關鍵控制點和控制任何危害、建立監視系統,發展到目前的五個初始步驟和七個原理,這五個初始步驟是:建立HACCP小組,描述產品及其銷售特性,描述產品預期用途及產品用戶,繪制過程流程圖,驗證過程流程圖;七個原理是:對危害進行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CCP),建立關鍵限值,建立關鍵控制點的監視體系,當監視體系顯示某個關鍵控制點失控時確立應當採取的糾正措施,建立驗證程序以確認HACCP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建立文件化的體系[2]
HACCP作為一個系統化的方法,是現代世界確保食品安全的基礎,其作用是防止食品生產過程(包括製造、儲運和銷售)中食品有害物質的產生。
HACCP不是依賴對最終產品的檢測來確保食品的安全,而是將食品安全建立在對加工過程的控制上,以防止食品產品中的可知危害或將其減少到一個可接受的程度。[3]
現況
今天,HACCP已經被多個國家的政府、標准化組織或行業集團採用,或是在相關法規中作為強制性要求,或是在標准中作為自願性要求予以推薦,或是作為對分供方的強制要求。如美國水產品和果蔬汁法規(FDA1995和FDA2001),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衛生通則》(CAC2001),丹麥DS3027標准,荷蘭HACCP體系實施的評審准則等。[4]
前景
進入21世紀,世界范圍內消費者都要求安全和健康的食品,食品加工企業因此不得不貫徹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以確保生產和銷售安全食品。為了幫助這些食品加工企業去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也為了證實這些企業已經建立和實施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從而有能力提供安全食品,開發一個可用於審核的標准成為了一種強烈需求。另外,由於貿易的國際化和全球化,基於HACCP原理,開發一個國際標准也成為各國食品行業的強烈需求。
ISO/CD22000:200X的基本框架
ISO22000:200X標準的開發主要是要達到目標:
-符合CAC的HACCP原理;
-協調自願性的國際標准;
-提供一個用於審核(內審、第二方審核、第三方審核)的標准;
-構架與ISO9001:2000和ISO14001:1996相一致;
-提供一個關於HACCP概念的國際交流平台。
因此,ISO22000:200X不僅僅是通常意義上的食品加工規則和法規要求,而是尋求一個更為集中、一致和整合的食品安全體系,為構築一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一個框架,並將其與其他管理活動相整合,如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等。
ISO22000:200X是按照ISO9001:2000的框架構築的,同時,它也覆蓋了CAC關於HACCP的全部要求,並為「先決條件」概念制定了「支持性安全措施」(SSM)的定義。ISO22000:200X將SSM定義為「特定的控制措施」,而不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關鍵控制措施」,它通過防止、消除和減少危害產生的可能性來達到控制目的。依據企業類型和食品鏈的不同階段,SSM可被以下活動所替代,如:良好操作規范(GMP)、先決方案、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衛生規范(GHP)、良好分銷規范(GDP)和良好獸醫規范(GVP)。ISO22000:200X將要求食品企業建立、保持、監視和審核SSM的有效性。
附表:ISO/CD22000:200X框架
益處
(1) 可以與貿易夥伴進行有組織的、有針對性的溝通;
(2)在組織內部及食品鏈中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
(3) 改善文獻資源管理;
(4) 加強計劃性,減少過程後的檢驗;
(5) 更加有效和動態的進行食品安全風險控制;
(6) 所有的控制措施都將進行風險分析;
(7)對必備方案進行系統化管理;
(8)由於關注最終結果,該標准適用范圍廣泛;
(9) 可以作為決策的有效依據;
(10) 充分提高勤奮度;
(11) 聚焦於對必要的問題的控制;
(12) 通過減少冗餘的系統審計而節約資源[5]。
第一章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概述和標准理解
第一節 HACCP體系的概述
第二節 ISO 22000標准理解
第二章 ISO 22000食品安全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ISO 22000體系建立的准備
第二節 ISO 22000體系應用中前提方案的確定、實施與保持
第三節 ISO 22000體系中危害分析的實施、HACCP計劃
第三章 內部審核
第一節 內部審核
第二節 管理評審
第四章 ISO 22000標准穀物加工企業建立、實施實例
第五章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在ISO 22000標准中的應用
第一節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介紹
第二節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應用
第三節 世界發達國家主要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介紹
參考文獻
目 次
引 言 I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2
3 術語和定義 2
4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5
4.1 總要求 5
4.2 文件要求 5
5管理職責 6
5.1 管理承諾 6
5.2 食品安全方針 7
5.3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策劃 7
5.4 職責和許可權 7
5.5 食品安全小組組長 7
5.6 溝通 8
5.7 應急准備和響應 9
5.8管理評審 9
6 資源管理10
6.1 資源提供 10
6.2 人力資源 10
6.3 基礎設施 11
6.4 工作環境 11
7 安全產品的策劃和實現 11
7.1 總則 11
7.2 前提方案(PRP(s)) 11
7.3 實施危害分析的預備步驟 12
7.4 危害分析 15
7.5 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 16
7.6 HACCP計劃的建立 17
7.7預備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和HACCP計劃的文件的更新 18
7.8 驗證的策劃 18
7.9 可追溯性系統 19
7.10. 不符合控制 19
8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確認、驗證和改進 22
8.1 總則 22
8.2 控制措施組合的確認 22
8.3監視和測量的控制 22
8.4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驗證 23
8.5 改進 24
附錄 A(資料性附錄)本准則與GB/T19001-2008之間的對照 25
附錄B(資料性附錄)HACCP與本准則的對照 31
附 錄 C(資料性附錄)提供控制措施(包括前提方案)實例的CAC參考文獻及其選擇使用指南 32
參 考 文 獻 35
來自政府和消費者的不斷提高的要求、規則,使得食品製造商們的日子越來越不舒服了。他們轉向本地的標准化團體要求制定自願性標准以滿足社會需求。作為這種要求的結果,許多國家如丹麥、荷蘭、冰島、澳大利亞等推出了本國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標准。丹麥標准化協會(DS)據此提出應建立統一的國際標准。在2001年,在他們建議下成立了ISO/TC 34食物製品技術委員會,丹麥擔任了秘書處工作。為了同一目的,工作組(WG8)同年11月成立。他們為形成ISO/AWI 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統——必要條件》准備了工作計劃和時間表 。他們建議,新標准應該在2004年年底出台。這一標准將會與目前聯合國有關組織已經推出的規則相協調,並ISO有關導則相一致。
ISO22000將幫助食品生產商合理使用haccp原則,避免影響他們贏利性的食品生產。該新標准與原有的"ISO15161:2001ISO9001:2001食品和飲料行業中的應用指導方針"將會相互補充。ISO15161的覆蓋范圍比ISO22000要大得多,前者針對的是食品質量的所有方面,闡述了如何將haccp整合進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而後者則集中於食品的安全性,並建議食品生產商主動建立食品安全體系
ISO 22000將會幫助食品製造業更好地使用haccp原則,它將不僅針對食品質量,也將包括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系統的建立,這也是首次將聯合國有關組織的文件(haccp)列入到質量管理系統中來。ISO 22000將會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它幫助食品製造業生產出安全、符合法律和顧客以及他們自身要求的產品。
ISO/TC 34/WG8現在引人注目,越來越多的新成員在標准形成過程中加入進來。最近,中國、瑞士和愛爾蘭也已經指定專家參加了工作組。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全球食品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在制定ISO22000:200X標准,它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准,又是可供認證和注冊的可審核標准。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在食品安全領域將多個標准統一的機會,也成為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實施haccp技術的一種工具。
1 范圍本標准規定了食品鏈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當組織需要證實其有能力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以穩定地提供安全的終產品。
本標准適用於食品鏈中的任何組織,無論組織規模大小,利用此系統能夠持續提供安全產品。
本標准明確其要求,使組織能夠:
a)策劃、設計、實施、運行、保持和更新旨在提供終產品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確保這些產品按預期用途食用時,對消費者是安全的;
b)證實其符合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適用和規定的要求;
c)評價和評估顧客要求,並證實其符合雙方協定且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顧客要求,以此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d)與供應商、顧客及食品鏈中其他相關方就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有效溝通;
e)確保符合其聲明的食品安全方針;
f)證實符合其他相關方的要求;
g)尋求由外部組織進行的認證或注冊,也可以自我評價或聲明與本國際標準的符合程度。
本標注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旨在適用於所有在食品鏈中期望設計和實施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無論該組織類型、規模和所提供的產品如何。這包括直接或間接介入食品鏈中一個或多個環節的組織。直接介入的組織應包括但不限於飼料加工者,農作物種植者,輔料生產者,食品生產者,零售商,食品服務商,配餐服務,提供清潔、運輸、貯存和分銷服務的組織,間接介入食品鏈的組織應包括但不限於設備、清潔劑、包裝材料以及其他食品接觸材料的供應商。
本國際標准允許組織,如小型和(或)欠發達的組織(小型農場、小型包裝分銷商、小型零售商及食品服務商)實施外部制定的控制措施。
註:ISO/TS2204提供了本國際標準的實施指南。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對應用本標準是不可缺少的。對於標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採用引用的版本;對於未標明日期的文件,應採用所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正)。
ISO9000:2000 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本標准採用ISO9000的術語和定義和如下的術語和定義。
為方便本標準的使用者,引用了ISO9000定義中一些帶注釋的定義,且這些僅適用於該特定用途
在不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下,基於本標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組織,可以通過對其有效性的自我聲明和來自組織的評定結果,向社會證實其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能力,持續、穩定地提供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終產品,滿足顧客對食品安全要求;使組織將其食品安全要求與其經營目的有機地統一。
食品安全要求是第一位的;它不僅直接威脅到消費者;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食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組織或其他相關組織的商譽;甚至還影響到食品主管機構或政府的公信度。因此,本標準的推廣,是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的。
食品管理體系要求
ISO 22000國際標准規定的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包括以下元素[6]:
互動交流
系統管理
前提方案
HACCP原則
上述元素已經進行了許多科學家的批判性評論沿著食物鏈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所有相關的食品安全危害,並確定有足夠的控制在每在食品鏈的一步,這意味著食品鏈中的上游和下游組織之間的溝通。溝通與客戶及供應商確定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將有助於澄清與客戶和供應商的要求。
在食品鏈中組織的角色和地位的識別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的互動溝通,以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系統的最有效成立的,更新和經營范圍內的結構化系統和納入的整體經營管理活動的組織,這提供了最大利益的組織和有關方面HAS BEEN對齊與ISO 22000 ISO 9個萬和之一在為了提高這兩個標準的相容性。
ISO 22000可以獨立於其他管理體系標准,或集成與現有管理體系的要求。
ISO 22000整合的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 )系統和應用程序的步驟由食品法典委員會開發的原則。通過的可審計的要求,它結合了HACCP計劃與前提方案,危害分析是一個有效的關鍵進行危害分析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協助組織建立一個有效的控制措施組合所需要的知識。ISO 22000要求的所有危害進行合理預計將出現在食品鏈中,包括危害可能與所使用的工藝和設備的類型,識別和評估,因此,它提供的方法來確定和記錄為什麼某些確定的危害需要控制一個特定的組織,為什麼別人不用。
在危害分析,組織確定的戰略使用,以確保危險控制計劃相結合的前提和HACCP計劃。
ISO正在開發更多的相關的ISO 22000標准,這些標准將被稱為ISO 22000系列標准在現階段,下列標准ISO 22000系列標准:
ISO 22000 -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食品鏈中任何組織的要求。
ISO 22001 - ISO 9001:2000的應用指南食品和飲料業(代替:ISO 15161:2001)。
ISO / TS 22002 - 食品安全 - 第1部分:食品製造業的前提方案
ISO TS 22003 -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和認證的機構。
ISO TS 22004 -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 ISO 22000:2005的應用指南。
ISO 22005 - 在飼料和食品鏈的可追溯性 - 系統的設計與實施的通用原則和基本要求。
ISO 22006 - 質量管理體系 - ISO9001:2000認證的作物生產上的應用指南。
也可用於ISO 22000食品安全體系認證(FSSC)計劃FS22000,FS22000是一個全球食品安全倡議( GFSI )批準的計劃
與ISO 9001相比,該標準是一個更比一個原理為基礎的程序指引導向1。除了這個,ISO 22000是哪一個可以被緊密注冊成立的任何類型的加工食品營銷的產業,具體的風險管理系統, 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的兩個「標准」的異同可以發現
㈢ 食品安全信息化與智能管理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何意義
2015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5日在京舉辦。中回國食品安全論壇答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之一,邀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及嘉賓圍繞宣傳周主題演講,並有多個分論壇活動。圖為中糧集團質量與安全管理部副總監陳志剛 發言 中國經濟網 於鶴章攝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下午好!很榮幸有機會在這個論壇上和大家交流中糧的一些思考,我給大家匯報的題目叫數據為基,創新助力,信息化時代中糧保持食品安全的新舉措。
中糧的簡介,我就不一一念了,應該說這些數據大家在公共網上都可以找到,中糧現在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我們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國外,有148000名員工,120多個品牌,在內地香港八家上市公司。
㈣ 食品安全的含義是什麼
食品安全的含義: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則第九十九條規定:根據倍諾食品安全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
食品安全的含義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
食品數量安全,即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生產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第二層
食品質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營養,衛生方面滿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質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劑是否違規超標、標簽是否規范等問題,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採取措施,預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襲。
第三層
食品可持續安全:這是從發展角度要求食品的獲取需要注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

(4)食品安全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狀況,注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照,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注意同類同種食品的市場比價,理性購買「打折」、「低價」、「促銷」食品。
八、購買肉製品、腌臘製品最好到規范的市場、「放心店」購買,慎購游商(無固定營業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爭議時能夠提供維權依據.
十、不購買和食用三無產品
㈤ 國家出台食品安全法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對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保障食品安全,保證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通過實施食品安全法,建立以食品安全標准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是保證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法定義務,可以從法律制度上更好地解決我國當前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從而切實保障食品安全,保證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促進我國食品工業和食品貿易發展的需要。通過實施食品安全法,可以更加嚴格地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促使食品生產者依據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功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以良好的質量、可靠的信譽推動食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不斷發展,從而極大地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制定食品安全法,可以樹立我國重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國際形象,有利於推動我國對外食品貿易的發展。
(三)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是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需要。實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框架內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著眼於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障權利、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同時,在現行的食品衛生法的基礎上制定內容更加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業法、動物防疫法、產品質量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農葯管理條例、獸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配套,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㈥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
The people, the food i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 most basic material condi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food security has risen to an important public safety problems worldwide.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food safe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s, from SanLu milk powder events of the analysis of China's food safety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premise of focuses on food safety problems to solve the way and method.
㈦ 食品安全法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和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1、是維護社會穩定。
《食品安全法》建立和完善統一協調、權責明晰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監管制度,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整體水平,進一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維護社會穩定。
2、是促進經濟發展。
《食品安全法》堅持預防為主,有針對性地確定食品的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有關制度,並打擊違法行為,雙管齊下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重塑市場信心,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
3、是提高國民身心健康水平。
食品安全是身心健康的基礎,《食品安全法》完整覆蓋食品生產、流通各個環節,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創造條件。

(7)食品安全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
銷毀導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㈧ 請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我國政府為什麼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繫到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專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屬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及關聯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加快發展食品工業,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更加富裕小康生活的首要任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對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解決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均具十分重要的戰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