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0-12-14 01:17:11

① 自然環境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如何協調

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
環境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界力量和作用的總和。環境的作用在於為人類活動提供不可缺少的各種自然資源,對人類經濟活動產生的廢物和廢能量進行消納和同化,以及提供舒適性環境的精神享受。環境問題的實質在於,人類經濟活動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替代品的丙生速度和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愈來愈突出,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不僅關繫到人類發展與生存環境協調發展,而且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環境問題主要伴隨經濟和社會發展而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反過來又影響和制約經濟與社會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了,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保護環境、防治公害在某些方而又必然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但必須看到,環境是發展的基礎,人類若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經濟發展就失去基礎。所以,保護環境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它保障人類健康和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環境問題產生於發展,是種歷史必然;環境問題解決於發展,同樣是種歷史的必然。沒有發展就小會有環境與經濟的矛後關系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既包括經濟的增長和結構的優化,又強調人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社會、經濟、環境通過小斷調整以達到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共處,實現人的全而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
保護和改善環境應該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之,解決今天的環境問題不是不要發展,而是發展的目的是什麼及如何發展的問題。環境與發展是密切不可分的,環境問題是發展不足和發展不當造成的,也必須在發展中加以解決。「十六大」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走新型業化道路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正確處理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指明了方向。但用什麼樣的具體模式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全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大要求納入統的框架中取得「共贏」,則是需要深入探索的個重大問題。
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注意的問題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但必須在保護中謀求發展;保護是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但必須在發展中謀求保護。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中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發展與保護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這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一方面,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
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另方面,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不能忽視代際公平。在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出現矛盾的情況下,只有統籌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刑工業化道路,才是我們的明智選擇。
2.處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
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是個不可分割的自然生態系統,他們牽一發而動全身,局部的破壞會影響到個別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中央提出,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對不同地區進行功能區劃分,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分別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這是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具有系統性、全局性、前瞻性。我們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牢固樹立全國盤棋的思想,堅決反對和糾正追逐狹隘利益的行為,做到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確保國家和地方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在確保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局部利益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保障有力、運作規范的利益補償機制。
3.處理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
經濟效益為生態保護和社會建設提供物質力量,可以促進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實現;社會效益是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目的,脫離這個目的,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就失去了意義;生態效益則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不可缺少的保證。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中正確處理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的關系,使之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經濟效益是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基礎。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集中體現。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本保證。

② 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

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對我們協調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綠色發展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從本質上講就是把資源消耗強度、生態系統狀態等環境要素作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將二者看作互為關聯的一個整體。

(2)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方面獲得了新認識、走出了新路子。

綠色發展打破了環境保護末端治理的單一模式,實施前端保護、過程嚴控、污染嚴懲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能夠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發展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文化,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③ 挖煤與經濟發展,談談應該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不挖煤,沒經濟,沒經濟,沒錢治理。

也就是說現狀已經走在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腳步,只是腳步快慢的問題。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調節:
1、實現經濟轉型,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浪費,減少廢氣、水、有毒有害廢物的排放;
2、加強立法工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約束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保護環境和資源;
3、調整產業結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西部等欠發達地區轉移,在東部沿海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
4、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在引進外資和批准新建項目中嚴格把關,對破壞生態環境、危害居民安全、破壞性開發、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不再批准;
5、強化輿論引導,利用媒體對危害較大、民憤較高的項目曝光一批,處理一批;
6、改革政府幹部審查標准,不再單純以GDP論政績,對環境、不可再生能源的保護,以及節能減排工作的貢獻也要作為考查內容。

④ 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

經濟發抄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⑤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經濟發展依賴環境為基礎。環境問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也必然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

(5)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

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

「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⑥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第一、牢固樹立科復學發制展觀,特別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必須堅決落實。
第二、是正確處理好三者的辯證統一關系:經濟建設是中心,環境建設和資源建設是前提和保障;三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
第三、是在技術上還要走循環經濟之路。
第四、在啟動新項目時必須堅持先行環保論證和合理利用資源。

⑦ 怎樣協調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

⑧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8)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⑨ 談談應該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我們要看到垃圾要撿起來

⑩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協調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