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
地理環境優越,平原面積廣大;經濟發達,為世界經濟大國
『貳』 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有何關系
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陸的東南角和西南角。
人口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東南角和西南角是版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水熱條件好,加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互為因果。人權口眾多使得其市場廣闊、勞動力充足,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發過來促進人口增長。
此外,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除人口因素外,還有政府政策支持、沿海交通便利、技術資金條件好等等。
『叄』 印度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什麼卻與那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如此不同
頂一樓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加,澳兩國原先上面都沒有什麼原住民,加國原來 英國和法國再 魁北克打了一仗,英國贏了,英國當時占著現在東部美國和東南加拿大,因為沒有什麼原住民,英國人是把這兩個地方當成自己國家去建設的。這兩個國家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英國當時受迫害的清教徒。他們是有文化有技術的,所以等到他們獨立的時候,英國政府把底子打好了,他們的居民又都是有文化技術的。肯定是發展的了。
而對於印度,其實樓主說是殖民地也不是全對,英國當時控制了小部分印度,大部分是再印度王公的手上,而且印度爆發了兩次民族起義,英國看見印度人反抗這么激烈,肯定是不可能變成自己國家了的,所以不是發展,而是掠奪,就跟我們中國一樣,義和團運動之前,帝國主義還沒有怎麼破壞中國,義和團之後,他們意識到中華民族是不可奴役的,就瘋狂掠奪了。
對於印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2戰的時候,3國軸心為了打垮英國,就在全世界打擊英國殖民地。但是當時美,加都獨立了,日本惹不起。當時日本從北往南打穿了中國,然後把東南亞,南亞(印度)全都打了一遍,破壞了英國從殖民地獲取物資的能力,所以印度就很慘了。
而且像一樓所說,印度人太拽,到處惹事,跟巴基斯坦是世仇,爭克什米爾地區,跟我們中國也有摩擦。相比與澳,加,美,這幾個國家,1戰,2戰都打不到他們本土,自己安安心心看著你們打,自己悶聲發戰爭財,不富財怪了。
『肆』 澳大利亞 經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隨著中澳自貿區的簽署,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也有更多的中國人gua
上一次澳大利亞發生衰退時,戈爾巴喬夫還在主政蘇聯,特朗普才第一次提交破產申請。如果不發生意外大災難,到明年年底,澳大利亞將打破荷蘭連續26年增長的發達國家紀錄。
澳大利亞統計局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國經季節調整後的GDP年增速為3.3%,也是四年來最快的。自1991年以來,澳大利亞已連續100個季度錄得經濟擴張,接近荷蘭創下的發達經濟體連續103個季度的增長紀錄。
澳大利亞聯邦證券公司(CommSec)首席經濟學家詹姆斯(Craig James)說:「到明年,澳大利亞應該就能摘得發達國家最長時間經濟擴張的金牌。目前,該國的通脹率為1%,利率為1.5%,失業率為5.7%。采礦業繁榮或許已經結束,但現在已被新的房地產建設繁榮所取代。」
澳大利亞常被稱作「幸運之國」。不像其它大部分發達國家,澳大利亞順利渡過了全球金融危機;也不同於其它大宗商品出口國,它成功應對了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和中國經濟放緩的沖擊。
好運,尤其是地質狀況和地理位置上的好運,對它的成功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報道指出,中國飛速發展期間對原材料進口的需求,以及近來中產階級對飲食、旅遊和子女教育的更高要求,無疑都促進了澳大利亞經濟的發展。但有利必有弊。澳大利亞現在的房價不但是全球最高的,同時該國對中國經濟的敞口還是太大。
澳大利亞的成功故事始於世紀之交,當時政府收緊預算,再加上貿易條件改善,使得該國在金融危機來襲時依然擁有預算盈餘,得以在2008年末、2009年初推出規模逾566億澳元(約428億美元)的刺激措施。
接著由於來自中國的需求不斷上漲,澳大利亞迎來了史上最大的礦業繁榮期。在截至2012年的那個10年中,該國礦產出口值增加了兩倍;采礦業投資佔GDP的比重從2%增至8%。從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鐵礦石的價格從13.8美元/噸升至187.2美元/噸;在此期間,鐵礦石佔澳大利亞出口的17%。占該國出口12%的熱能煤,其價格從26.7美元/噸漲到了141.9美元/噸,2008年頂峰期曾一度漲至192.9美元/噸。
據澳大利亞央行預計,在那10年中,采礦業使該國的實際可支配家庭收入上升了13%,薪水則提高了6%,國內購買力也因此水漲船高。獨立經濟學家Saul Eslake表示,除了中國民眾,沒有哪個國家比澳大利亞從中國工業化的過程中獲益更多。
隨著中國啟動經濟再平衡,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滑,俄羅斯、南非和巴西等其它出口國紛紛陷入衰退。但澳大利亞的增速依然接近其25年來3%的平均增長水平,雖然企業投資大幅下跌。
這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經濟學人》的報道指出,首先,繁榮期礦業投資的增加提升了生產水平。雖然利潤有所下降,但大宗商品的出口仍在緩慢增長。鐵礦石和煤炭的價格盡管遠低於頂峰時期的價格,但依然高於繁榮期之前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允許本幣貶值,使其出口商品更具競爭力。現在,該國正因中國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增加而獲益。此前也曾報道,隨著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和收入的增加,中國對澳大利亞食品、健康產品、旅遊和教育的需求也出現了飆升。
『伍』 從經濟互補的角度分析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發展前景
中國和澳大利亞是兩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兩國在生產要素和經濟結專構上存在著屬很大的差異。但是中澳兩國自建交以來都非常注重發展經濟貿易關系,並且兩國在經濟方面有極強的互補性和發展空間,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澳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夥伴關系。自2006年4月中澳雙方就發展21世紀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關系達成共識以來,中澳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了新發展,雙邊關系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僅供參考!
『陸』 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
澳大利亞(英語:Australia),全名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稱澳洲,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和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布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
[編輯] 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擁有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等島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
澳大利亞佔有大洋洲絕大部分陸地,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其70%為沙漠和半沙漠。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36,735公里。全澳可分成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區。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超過1,000米的山地面積低於1%,低於500米者達87%,乃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最長的墨內河有2,520公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東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氣候上北部屬熱帶,部份屬亞熱帶,少部分屬溫帶。年均溫北部為27℃,南部14℃。內陸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6]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年起,聖嬰現象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7]
澳大利亞大部分是半乾旱或荒漠地帶,但生態環境極為豐富,包括從高地的石南荒原到熱帶的雨林,為全球17個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澳大利亞許多生物是當地獨有,原因是澳大利亞大陸較古老、地理上長期孤立,和氣候極端多變。其被子植物約85%、哺乳類動物約84%、鳥類超過45%,和近岸溫帶魚類約89%是特有種。[8]澳大利亞許多生態區,和區內的生物已被人類活動和外來物種所威脅。聯邦《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是保護瀕危物種的根本法律。基於「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設立了許多受保護地區以保育獨特的生態系統;64個濕地根據《濕地公約》而登記;另有16個世界遺產。「環境可持續指數」公布於2005年,澳大利亞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13。[9]
澳大利亞多數木本植物是常綠的,且很能適應火災和乾旱,例如桉樹和金合歡。但近十年來,由於乾旱惡化,東岸地區屢次傳出森林大火;2009年,由於縱火案,東岸地區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侵襲。澳大利亞的莢果品種眾多且本地特有,它們能與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較適應較貧瘠的土壤。澳大利亞出名的動物有單孔目(如鴨嘴獸和針鼴)、有袋類(如袋鼠、樹熊和袋熊)、灣鱷和淡水鱷、鴯鶓和笑翠鳥等鳥類。澳大利亞的毒蛇數量在世界之最。[10]
澳大利亞野犬約引進於公元前3,000年,當時澳大利亞原住民與南島人貿易。[11]人類最初定居後,許多動植物品種很快絕種,包括一些大型動物;歐洲殖民開始後,更多物種步向滅絕,包括袋狼。[12][13]
[編輯] 經濟
澳大利亞國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897億美元,國民平均經濟生產總值42,366美元,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開發、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15]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國際貿易交流因路途遙遠而受到成本劣勢,是唯一沒加入北約和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的西方大國。澳大利亞近二十年與亞洲國家往來頻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響。雖然人口僅二千多萬,但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商業法治,則是北半球一些富國和人口大國所不及。澳大利亞經濟採用西式的混和型經濟發展模式,以第三類產業為主,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礦產業和畜牧業也以效率著稱。
教育是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產業,在全球佔有樞紐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升學,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並為其知識型經濟吸納眾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資移民亦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重要經濟計劃。2005年起,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澳大利亞也隨之放慢其增長幅度。
澳大利亞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澳紐銀行(ANZ Bank)和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編輯] 金融貨幣
澳大利亞的貨幣是澳幣,但最初是隨英國採用英鎊。後來發展自己的幣制——澳大利亞鎊,幣值同於英鎊。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鎊有240便士。
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位制,亦同時改革貨幣。當時已是十進位制的1美元約價值0.5英鎊,新的澳幣改為與美元作等值連結。一澳幣等於0.5舊澳大利亞鎊,即0.5英鎊。一澳幣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約等於1.2便士。
2002年起,澳大利亞改革幣質,新紙幣內含膠質,不易破爛、耐用美觀;不同面值的紙幣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採用此設計的國家。
交通
公路列車
縱貫澳大利亞大陸的汗號列車澳大利亞有公路810,641公里(2004年)、鐵路38,550公里(2006年)、機場461座(2007年)、河運航道2,000公里(2006年)。
澳大利亞的交通系統發達,特別在主要大都會,如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本,皆有大型國際機場和暢通的大眾運輸系統,如城市火車和城市高速公路。在大多數城鎮,汽車限速一般是每小時60公里,學校周圍則每小時40公里。城市以外和市區高速公路,限速則高達每小時110公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城市的間距通常很遙遠,公路因此是主要交通設施之一,人均擁有汽車數量則為世界最高國家之一。汽車延續英聯邦制度的左側行駛,駕駛員座位亦在汽車右側,此與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相同。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系統也很發達,悉尼和墨爾本由於城市廣大,城市火車和地下鐵成為市民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墨爾本另有大量的有軌電車、公共巴士和輪渡。[26]
[編輯] 公路及鐵路運輸
澳大利亞采礦業發達,國內運輸大量使用火車、長途汽車,公路和鐵路運輸系統因此發達。在專為運輸而設的公路上,可看到澳大利亞特有的「公路列車」,即一輛高性能卡車頭拉著數節拖車和集裝箱在行駛,有時延伸長達 50 米(165英尺)。火車系統也很普遍應用在工業運輸。澳大利亞鐵路客運卻不能算發達的。
『柒』 幫我總結為以下美國與澳大利亞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
美國:
一:地理環境: 國土的東西側靠海,可以說是"兩邊通風",有利於國際貿易發展, 西海岸有綿長的落基山脈,有效的阻擋了加利福利亞寒流的減溫減濕的影響,中部是大平原,是美國商品農業得以高速發展的有利條件,東北部五大湖區資源豐富,是美國的老工業基地,西南部颶風等災害天氣頻繁..總的來說美國和中國的緯度位置差不多
,地理環境綜合來看比較優越.
二.經濟發展:美國的經濟就不用多說了吧,三級世界中的第一級,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發展程度比排它後面的日本還搞出一大節.
澳大利亞 ;
一,地理環境: 是世界上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北部靠近赤道終年高溫,西部受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一沙漠為主,沙漠其實一直延伸到了中部,澳大利亞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城市大多數在東南沿海,全國人口還沒有上海的多,雖說沙漠很廣,但是礦產豐富,中國寶鋼的礦石大多就是澳大利亞進口的,該國的西南和東南的沿海屬於混合農業區,東部有大分水嶺東側降水豐富,西側降水少.
二,經濟發展: 澳大利亞的經濟雖沒有美國的水平高,但它也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南半球3個發達國家之一,人均收入水平高,
這些都是我平時學習中總結的,如果覺得還可以的話就採用吧
『捌』 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
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特徵我們可以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來概括。
1、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國家,采礦業為主要工業部門,礦產大量出口,煤鐵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機械、鋼鐵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2、農業高度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經營,農畜產品產量高,並大量出口,羊毛產量出口居世界之首,肉類、小麥產量和出口量亦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五大糧食出口國之一。
澳大利亞聯邦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8)澳大利亞的居民經濟發展情況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主要政黨有以下三個: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6年7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蟬聯執政。現任領袖斯科特·莫里森。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范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2016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現任領袖邁克爾·麥科馬克。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系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最近一次執政時期為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澳大利亞
『玖』 中國將成今年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其他國家的狀況如何
關於今年中國的國內經濟發展來說是在穩步的向前發展當中,雖然說中國已經變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困難和挫折等待著我們去面對。特別是在2020年年初的時候,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上半年的經濟產生一個大蕭條的局面。在6月份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中國的經濟又開始重新的穩步上前,中國將成為今年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那麼關於其他國家狀況如何?
最後就是關於韓國這個國家的新冠疫情不容樂觀,本來國家實力就不如其他國家,雖然說在亞洲是較為強盛的,但是國民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的處理上面還是有待提升。
『拾』 澳大利亞在20世紀70年代,其()業迅速發展,已躍居為主導產業;美國經濟的增長得益於()產業的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 )產業的蓬勃發展。位於( 新興洛杉磯 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