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先富帶動後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先富帶動後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13 18:23:17

① 如何理解先富與後富的關系

一、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本質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和根本目的。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里講的五個要點是一個整體: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生產力方面);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生產關系方面);共同富裕則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的消除剝削和兩極分化的生產關系是達到共同富裕這個最終目的的根本條件,沒有這些條件,就沒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為最終目的,統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並賦予它們以明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意義,離開了共同富裕這個目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區別以往任何社會的最能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和本質的東西。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 二、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鄧小平在論述社會主義本質時.雖然沒有提及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但它作為既定的前提存在,其意思蘊涵其中,「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角度看,就是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因為只有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才能有實現共同富裕的功能和特點。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從本質上決定了社會主義應當是共同富裕的社會,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三、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與共同富裕的關繫上,既有統一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主要的原因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個性特點。 就市場經濟的共性而言,一是市場經濟具有竟爭性,二是市場經濟具有分化性。 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產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能夠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因為: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公有制要求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這能從根本上保證共同富裕的實現。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按勞分配既兼顧效率與公平,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有效地實施國家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對收入的宏觀調控,這有助於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產生剝削和兩極分化的現象,但它不會傷及社會主義的主體和本質,也不會妨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總體上促進生產,加快邁進共同富裕的步伐。 四、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馬克思稱之為:「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鄧小平則概括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富裕,也包括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也就是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物質生活的富裕,沒有文化和精神生活並不是社會主義所追求的那種富裕。 物質生活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基礎。為要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克服這個方面的消極影響,關鍵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對此,鄧小平說:「物質是基礎,人民的物質生活好起來,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會有大變化。」 同時也應看到,對物質生活來說,文化、精神生活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它對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因此,任何時刻都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而不能忽視以至否定精神文明的客觀作用。 五、有先後分步驟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鄧小平在談到共同富裕時、多次強調「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里「逐步」包括兩層含義:(一)從社會歷史發展縱向看,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客觀的物質積累過程,需要分步驟有秩序地進行。(二)從某一歷史發展階段的橫斷面看,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後幫助和帶動更多乃至全國各族人民富裕起來。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實現共同富裕,則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和結果。為避免在此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必須正確處理先富與後富的相互關系,把先富、後富與共同富裕三者統一起來。由此可見,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動態的、非同時富裕的過程。

② 先富怎樣帶動後富

讓一部分人先富來起來,然後先自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這是美好的規劃與願景,初中政治課經常有講到這個,其實先富,要做到帶動後富,是需要大心臟的,首先你得會說且做,做項目,要做帶頭大哥,要明確大方向,掌握基礎,實干,帶動下面的人,熱情的一起干,共同分享勞動成果,要有大局觀,以大局為重,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③ 中國的先富後富論到底帶給我們什麼

先富後復富論就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制再讓先富的人帶動另一部分人在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如果一開始就同時富裕這樣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先讓沿海城市富裕起來,就像現在的上海,大連,青島等城市都已經比較先進然後在帶動內陸城市的發展,比如成都,武漢等地雖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是以實力都已均相等,你可以看到鄭州三十年前水平再看看現在的鄭州以成為一個較現代化的城市了這就是先富後富論的優越之處。

④ 先富帶動後富,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樓上說得有問題。

我認為這個趨勢是必然的,雖然過程可能有些血腥有些少兒不宜,推專論屬過程如下:

1.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有權的人,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通過貪污受賄等方式獲得巨額資產。或是部分人通過行賄或其他非法途徑,勾結有權的人,獲得巨額資產。以上就是先富起來的人。(誰能說中國的有錢人和這條路無關?!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否則就沒法變成有錢人)

2. 另一部分不符合以上2點的人,逐漸被飛漲的物價、醫療、房子、教育及其他越來越貴的東東拖到身無分文,最後死掉。

既然第2條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第一條的人了,那麼就全體富裕、共同富裕了唄!

當然,要是樓主是在做作業或准備寫點官樣文章,那麼就看2樓的;若是想聯系實際進行探討,就看我的吧。

⑤ 先富帶動後富 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是這么個說法,先富的有示範帶動效應,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等富裕。
當然,先富者,有外逃的,有為富不仁的。倡導先富幫後富。

⑥ 怎樣理解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的根本目標.鄧小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個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在1992年,鄧小平精闢地把社會主義本質概括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
先富是實現共富的捷徑
共同富裕並不等於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個有先有後、有快有慢逐步實現的過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區同時、同步、同等富裕起來是不切實際的,必須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共同富裕的構想正是這樣提出來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把共同富裕當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現一點先富後富、多富少富的差別.在個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其結果,只能是同步貧窮、同等貧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打破了平均主義,打破了「大鍋飯」,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從而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和各個方面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進而引起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狀態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事實證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是大家都擁護的新辦法,新辦法比老辦法好.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要讓那些通過自己勤勞努力而且有作為的人先富,先富必須依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實現.在我國現階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實行按勞分配和勞動、資本、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必然結果.同樣,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是要讓那些有條件的地區先發展起來,先富起來.道理很簡單,我國是一個大國,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和手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必然產生極大的示範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企業和其他人向他們學習.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就有能力幫助和扶持那些沒有富起來的地區和人們,使他們也盡快富起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增強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國家就有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貧困地區,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⑦ 中國經濟走的是先富帶動後富的非均衡的發展模式這可有力地激發競爭而增長社會

必須要先富帶後復富呀,沒制有可能十多億人一下子都平等的均衡的富起來。而且先富有帶動示範作用,讓人們看到富裕的樣子,激發生活的動力。怕就怕先富的不僅不帶動後富,還想盡辦法壟斷資源,阻斷後富的可能。現在絕大多數外國都是這種情況,階層十分固化,我國也逐漸有這個趨勢。

⑧ 先富「如何」帶動後富

從實踐中,這個確實是一個中國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發展經濟學這個領域,有不少的經濟學家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所有的部門都會發生財富、技能、工作能力的積累與上升,在所有部門都發生的現象,但是有不平衡變化發生,部門之間收入增加的速度並不相等。
但是,補償性變化也在發生,先富裕的部門會拉動其他部門收入的增加,這就是滴漏效應。
1 人口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從相對落後的部門向相對發達的部門大規模的轉移,這是通過人口轉移發生的滴漏。
2 技術進步會開始對少數工業部門有力,技術進步開始會對非熟練勞動力不利,但是最終會擴散到所有的部門。
3工業化的過程中也會促使具有金融資源和企業家能力的人抓住發展機會,並獲得巨大的利潤。這也會先造成一定的發展不平衡,但是最終會提高勞動力的工資。
綜上,不平衡變化會先於補償性變化發生,收入的差距會先拉大再縮小。
但是,這不等於說,就不需要政策的作用了。因為這種補償性作用的發生需要很長的時間,並要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現有的不平等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阻礙,需要運用政策進行調整。巧妙的通過各種政策,利用市場經濟固有的規律和機制的作用,更好地發展經濟。

就中國來說,完善收入分配體制,增加勞動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同時,完善金融市場,使得財富的滴漏效應可以更好的、順暢的傳遞下來。

⑨ 先富帶動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的優勢和劣勢

這項政策抄是小平同志提出來襲的,現實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現富起來了,但我並每發現先富起來的部分人和地區有帶動後來的人,我看到的多是那麼多重復建設,道路、及各種建築拆了又建,而窮地方則變化很小,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小平的一句口號使這種社會矛盾越來越突出,口號是政府機提出來的,要實施也得靠政府的宏觀調控。

閱讀全文

與先富帶動後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