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航空的發展方向
[國防科工委新聞宣傳中心訊] 2004年10月31日,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在珠海舉行的「中國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講話,全面闡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
張雲川指出,中國政府始終把航空航天科技作為帶動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戰略高技術之一,始終把航空航天產業作為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性產業之一。
關於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張雲川指出,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中國航空工業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加快發展。中國政府將繼續實施以支線飛機起步的發展規劃,按照國際標准和市場化運作模式,努力推進支線飛機形成支柱產品;適應社會對通用航空的需求和空管改革的需要,加快推進通用飛機、輕型民用直升機的產業化步伐,加快新機型、新技術開發;進一步擴大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出口;鼓勵企業按照專業化、規模化方向不斷擴大國外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和風險承包業務,積極融入國際航空工業大循環;中國政府還將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積極組織開展大型飛機工程的論證工作。
關於中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張雲川強調,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中國航天事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化發展。積極推進應用衛星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形成氣象衛星、資源衛星、海洋衛星、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等應用衛星系列,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以「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台」為依託,研製新一代通信廣播衛星、音頻/視頻直播衛星。研製「無毒、無污染、高可靠、大推力」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繼續發展空間科學,開展深空探測,支持建立空間科學探測衛星系列和空間環境保障體系。中國政府將按計劃完成世人矚目的繞月探測工程,同時開展月球探測第二期、第三期工程論證。積極推進載人航天的後續工作。
在談到國際合作與交流時,張雲川指出,中國航空航天業取得的成就,是中國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結果,也得益於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中國航空航天業開創新的輝煌,需要依靠中國航空航天人團結拼搏、開拓創新,也離不開國際合作與交流。張雲川表示,中國將始終奉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在遵守國家外交政策和已簽署的國際條約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航空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和企業與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之間在航空航天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過合作,彼此之間增進了了解,加強了聯系,建立了友誼,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積極推動航空航天業的國際合作,為航空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為航空航天技術造福人類而做出不懈努力。(古新萍 李遷)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作主題報告。
來源:國防科工委新聞宣傳中心
『貳』 什麼要先發展航空
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泰森在他的《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中,就解釋了為什麼人類要去探索太空。
首先,就是要認識到人類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如果要給宇宙寫一封信,那地址欄就是: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本星系群、室女超團、可觀測宇宙……人類只是宇宙中微弱的閃光。
如果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小到嬰兒打翻一杯牛奶,大到國際沖突,地緣政治爭端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
尼爾泰森說:「當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停止增長的那一天,我們就可能面臨著倒退到幼童式觀點的風險,即我們固執地以為宇宙仍然圍繞著我們轉。那將是人類的劫難」。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如果只在舒適區里獲取知識,難免會將自己的思維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追求知識、追求未知,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
其次,我認為,發展航天事業也是促進經濟的發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小到電視信號,大到衛星雲圖、地震播報都離不開衛星訊號,這一切都得益於人類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離不開航天事業,塔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航天事業,人類的文明要倒退不知道多少年。
保持對宇宙的好奇心,發展航天事業,是永遠提醒自己的渺小無知,不論什麼時候,都不以自己為中心;也告訴自己,對未知事物永遠充滿熱愛,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叄』 成長階段航空經濟區的發展主要依賴於什麼推動
成長階段航空經濟區的發展主要依賴於航空運輸推動。
運輸航空業務:實行「一主兩翼」發展戰略。洛陽機場依託現有的產業基礎,鞏固和擴大現有業務的規模,積極拓展新興的產業領域,逐步打造以運輸航空為主體,以飛行訓練和通用航空為支撐的「一主兩翼」產業格局。
『肆』 航空經濟的發展航空經濟的國際經驗
(一)國外航空經濟發展類型分析
綜合而言,國外航空經濟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城市綜合體引領型航空經濟。這種航空經濟具有腹地經濟屬性和較強的輻射性,所依託的城市一般是綜合性交通樞紐,所依託的機場客貨流量較大,它的集聚效應明顯,擁有航空運輸服務、電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制葯、金融等多種產業。這種城市綜合體,典型的如愛爾蘭香農自由區,德國法蘭克福、日本中部機場城等。二是航空主導產業引領型航空經濟。此種航空經濟以航空主導產業(尤其是飛機製造業)為龍頭,在機場周邊形成完整的航空工業產業鏈,它是一種以製造業為主的航空經濟發展模式。其代表是蒙特利爾和西雅圖。三是地方特色引領型航空經濟。此類航空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利用當地已有優勢,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航空經濟,比如,孟菲斯的物流型航空經濟發展模式、迪拜的商務貿易型航空經濟發展模式等。
(二)國外航空經濟發展經驗
國外航空經濟區一般都遵循由航空樞紐向航空產業集聚區再向航空都市發展的規律。
1.以樞紐機場為支撐
世界各國的航空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均以發達的樞紐機場為支撐。如,新加坡就是通過把樟宜機場打造成東南亞的樞紐機場,擴大轉口貿易來發展航空經濟。荷蘭則是通過把史基浦機場打造成世界級樞紐機場來發展航空經濟。兩國發展航空經濟的模式基本相同。
2.以骨幹立體交通網路為基礎
便捷的綜合交通網路是航空經濟發展的基礎。世界各國的航空經濟區,無論是以流量經濟為主的孟菲斯還是以製造性經濟為主的西雅圖,都是將綜合交通的便捷性作為發展基礎的。孟菲斯有四通八達的貨運航線,以各種交通手段連接地面交通網。西雅圖擁有以航空製造為特色的航空經濟,由於飛機總裝基地要接收來自全球的零部件,所以它更是以海、陸、空運輸高效聯動為基礎。
3.注重提高機場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孟菲斯機場規定了比其他機場更晚的截件時間,並且提供高效的通關服務;法蘭克福機場以其高效服務被國際民航組織評為最佳機場,從而吸引了諸多知名公司進駐。明顯的區位優勢以及較高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是航空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4.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各國發展航空經濟均注重從各自文化底蘊、獨特資源出發。比如迪拜世界中心建設的是旅遊休閑特色的航空經濟,香港展現的是會展特色的航空經濟,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突出的是商務總部特色的航空經濟,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走的是零售特色的航空經濟發展之路。
5.注重規劃引導,提升發展內涵
各國在發展航空經濟上均制定有完善的產業政策,對符合要求的投資項目和相關企業實行分層優惠,建立航空產業園區,並對高端人才引進進行鼓勵,尤其是土地政策,既注重合理規劃,又注重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伍』 發展航空經濟能夠促進消費結構轉型提升消費層次正確嗎
中西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困難多,航空經濟的發展能突破資源分配的地域空間障礙,能夠促進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形成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下,走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道路,要求我們加快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然而,對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其重要抓手是如何利用中部的交通優勢和西部市場腹地優勢消除其資源配置的空間約束。各國實踐表明,以航空樞紐機場為核心,正好能突破資源分配的地域空間障礙,吸引航空及相關產業的快速集聚。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航空經濟的發展能夠促進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引領現代產業基地和對外開放門戶發展,擴大就業規模,吸引人口加快轉移,培育形成航空城,實現航空運輸與產業、城市發展、人口集聚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進而增強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強其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形成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並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強大引擎。
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具體實踐來看,基於創新理論學科長期的研究積淀和優勢,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整合一流研究力量,必能產生若干具有國際影響的突破性理論成果與應用成果。我認為,在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方面,創新理論研究應重點關注幾個問題:
建立高效服務型政府為航空經濟創新提供新動力。實驗區建設承擔著河南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等多重實驗任務,應充分利用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分析河南在創新航空經濟增長模式中的主要制度瓶頸和現實約束,設計有利於新經濟增長模式的宏觀投資體制、產業組織體制、現代科技管理體制。
增強航空經濟創新戰略的引領性。中西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實現技術追趕和超越,關鍵是利用區域比較優勢創新戰略轉型。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研究未來一段時期的戰略性重點和階段性目標,研究需要建立哪些機制、實施什麼樣的策略才能實現中西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目標。
此外,構建以提升航空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為重點的產業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中西部依託航空運輸比較優勢相關新興產業集聚、重視中西部創新發展人文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問題也是亟須研究的方面。
和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挑戰性也更強。唯其充滿挑戰,才越需要開拓思路,以創新理論來引領,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最終走出一條因地制宜、以開放和創新雙輪驅動的轉型發展之路。
『陸』 航空經濟發展的布局具有什麼特徵
1、航空經濟發展的布局具有( 圈層性)特徵。
2、按照對航空運輸和機場資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航空經濟的產業類型可以劃分為航空核心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和航空引致產業三大類;按照距機場距離的遠近,航空經濟產業的空間布局呈現出圈層特徵,大體可以劃分為空港區、緊臨空港區、相臨空港區和外圍輻射區四個基礎圈層;從時間特徵來看,航空經濟產業可以劃分為運輸經濟階段、產業集聚階段和城市經濟階段。
『柒』 航空經濟的前提
發展航空經濟的核心在於「航空」二字,如何提高客運和貨郵的吞吐量是關鍵。圍繞著「客」和「貨」,需要思考我們將要運輸什麼樣的人和貨物?人和貨物因何而來又因何而去?人和貨物將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就涉及到航權、航線、機場吞吐能力、機場集散能力、區域核心吸引物和區域比較優勢等一系列基礎條件,這些是發展航空都市區的一切先決條件和基石。對於一座機場而言,每項基礎條件的發展並成熟都是重大考驗。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一個事實:發展航空經濟並不具有普適性。不能認為每個擁有機場的城市或區域都有發展航空經濟的可能,只有那些在區域中具有重要區位優勢或緊鄰大型城市的機場,才可能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有序的建設發展由理想變現實。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只有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時,才會圍繞機場出現臨空指向性經濟這一特殊的經濟模式。當機場所在區域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才能保證這一經濟模式健康、穩定發展。從全球航空都市發展來看,大型、綜合型航空都市基本位於全球性的都市經濟圈和發達城市。發達的經濟圈和城市具有龐大的製造業基礎,機場周邊能夠較易形成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尤其是具有臨空指向性的產業集聚。這種強大的區域背景也是跨國企業、高端產業和高素質人才入駐的首選要素,是發展航空經濟的重要支撐.
『捌』 從經濟發展的邏輯上講航空經濟的出現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達到了一定水平是啥啥
從經濟發展的邏輯上講,航空經濟的出現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達到了一定高的水平,弊病已經由地上的行駛到海上,最後能夠霸佔到空中所有的領域都能夠發展經濟,說明經濟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地位,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推進了經濟的發展。
『玖』 發展航空經濟有利於拉動欠發達地區的法展對嗎
1、沒錯,航空經濟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航空核心類產業,指直接利用機場專資源,主要屬聚集的是航空運輸和航空製造產業鏈上的企業;第二類是航空關聯類產業,指對航空運輸方式高度依賴,主要聚集的是高時效、高附加值型產業以及知識、信息、技術、資金密集型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第三類是航空引致類產業,指由航空核心類產業、航空關聯類產業所引發的客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聚集形成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務產業。
2、當經濟發達地區利用大機場資源,依託腹地強大的經濟支撐力來發展航空經濟時,具有成本和人力資源優勢的中西部地區正吸引著一批批依託航空物流而集聚的電子信息、精密製造、光學材料等產業。在產業轉移的背景之下,原本處於經濟版圖中發展「窪地」、缺少技術和資金的中西部地區,通過發展航空經濟,直接面對國際市場,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加速經濟發展,逐步變成發展「高地」。
『拾』 航空經濟的航空經濟的演變
在航空經濟概念的演變和提出過程中,先後經歷了航空港經濟、臨空經濟和航空經濟等幾個階段。還先後出現了航天經濟、臨空港經濟、低空經濟和臨空產業等相近、相似、相混的概念。這些都反映出人們對航空經濟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不斷探索的演進過程。
現有的航空經濟概念從來源上分為三類:一是來自政府部門,二是來自高校,三是來自企業。現有的典型定義列舉如下。
概念1:2012年3月「兩會冶期間,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航空經濟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和依託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航空核心類產業,指直接利用機場資源,主要聚集的是航空運輸和航空製造產業鏈上的企業;第二類是航空關聯類產業,指對航空運輸方式高度依賴,主要聚集的是高時效、高附加值型產業以及知識、信息、技術、資金密集型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第三類是航空引致類產業,指由航空核心類產業、航空關聯類產業所引發的客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聚集形成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務產業。
概念2:2013年5月,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2013中國民航發展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航空經濟是指依託航空運輸方式而形成的新型經濟形態,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時效性的特徵。劉雪妮和姚津津認為航空經濟的核心是民航產業鏈,並具有三大特徵:技術密集、國際化和開放性。
概念3:航空港經濟是以航空樞紐為依託,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支撐,以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為特徵,吸引航空運輸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概念4:航空經濟是從產業角度對經濟發展特徵的把握,指的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戰略依託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它在邏輯上並列於陸地經濟和海洋經濟。在基本內容上,航空經濟由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的航空活動引起的經濟聯系構成,包括直接或間接依賴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而進行的生產製造業和服務性產業活動,這些經濟聯系和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便構成了航空經濟的內容,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范圍上,航空經濟的核心層包括客貨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與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飛機維修、航空油料供應、航空銷售代理等,其上下游主要包括飛機和高端設備製造、新材料新技術研發和應用、航空金融租賃、空港產業園、航空物流和航空旅遊等。而航空經濟的輻射范圍,可以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航空經濟的整個產業鏈條中,民用航空業是主導產業。在主要特徵上,航空經濟是現代經濟、服務經濟和綠色經濟。
概念5:航空經濟是以航空樞紐為依託,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支撐,放大市場接近效應,以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現代服務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為出發點,突破路徑依賴和區域收斂壁壘,通過產生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斷引致大型機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並與周邊城市及機場形成經濟發展走廊,吸引航空運輸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形成以這些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而新型的經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