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鋼研公司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這個公司我懷來疑它有「源豆」,沒有中文的。
公司簡介:
中鋼研冶金設備(北京)有限公司,是由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投資的海外工程公司。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由國務院1979年9月批准成立,直屬原冶金工業部、國家冶金工業局,是鋼鐵工業唯一的發展研究機構。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冶金工程總包,冶金設備、冶金耗材等的出口業務。公司同國內各大型鋼鐵企業、鋼鐵設計院、中國鋼鐵協會、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協會、特殊鋼協會、不銹鋼協會和國內大中型冶金設備公司等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由於公司業務發展,現誠邀渴望機遇與挑戰,富於創造力、崇尚團隊精神並具有高度責任感、積極進取的人才加盟。
公司網站:http://www.csmec.com.cn
② 學冶金技術專業的給應聘什麼崗位呢
很多了, 可以咨詢一下這些單位,不一定要搞技術,咨詢也不錯.都是事業單位,
1冶金經濟版發展研究中心是冶金工權業部直屬的專門從事冶金行業經濟發展綜 合性研究的科研機構。中心成立以來, 承擔著冶金工業各個發 展時期的戰略研究課題和冶金部下達的各項軟科學研究任務, 同時, 也承擔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委、國家計委等部門資助或委託的科研課題, 有些科 研成果已直接為國家決策部門所採納。
2冶金工業信息標准研究院 現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舉辦的事業單位。
主要業務范圍:冶金、礦業、工程材料的文獻採集、加工與開發利用;冶金科技、經濟、政策信息研究與咨詢服務;專業技術、市場分析及信息資源資料庫網路服務;報刊及電子出版物;冶金行業標准化技術歸口管理;國際國內標准化研究;標准制修訂;標准信息及技術咨詢服務;國際間技術交流與合作。
3冶金經濟技術交流中心是國家冶金局撤銷後鋼鐵領域有關領導、專家、科技工作者共同成立的行業科技、信息交流機構, 是冶金行業專門從事科技開發及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信息交流與咨詢服務、職業技術培訓、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的專業機構。
③ 冶金工業有哪些部門
冶金工業是對金屬礦物進行勘探、開采、精選、冶煉、以及軋製成材等工業部門。一般分為黑回色冶金(即鋼鐵答工業)和有色冶金兩大類。
冶金工業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部門,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金屬材料,也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冶金工業體現國家經濟基礎的強弱,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佐證。一九五八年我國「大煉鋼鐵」,就是最好的例子。
④ 鋼鐵行業的一有哪些技術咨詢機構
1
冶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是冶金工業部直屬的專門從事冶金行業經濟發展綜 合性研究的科研機構。中心成立以來, 承擔著冶金工業各個發 展時期的戰略研究課題和冶金部下達的各項軟科學研究任務, 同時, 也承擔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科委、國家計委等部門資助或委託的科研課題, 有些科 研成果已直接為國家決策部門所採納。中心與國家宏觀管理部門、經濟研究部 門以及各大中型鋼鐵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業務聯系, 還定期組織大中型鋼鐵企業 交流研究工作情況並就企業改革和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組織聯合研究。中心具有 聯系面寬、信息渠道多、適應性強等特點和優勢, 為鋼鐵企業的發展做過大量的 戰略發展咨詢工作。目前, 中心重點致力於鋼鐵工業九十年代中後期和長遠發展 的戰略問題, 經濟監控與市場分析、預測, 鋼鐵工業與鋼鐵企業的結構優化, 建 立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效益評估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並已形成自身的優勢。
2
冶金工業信息標准研究院 現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舉辦的事業單位。
主要業務機構:冶金信息研究所(中國冶金信息網、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第二分館、北京曼特咨信科貿有限公司)、《世界金屬導報》社(工程咨詢中心、北京吉誠廣告公司)、冶金標准化研究所(北京冶金標准樣品技術開發公司)。
主要業務范圍:冶金、礦業、工程材料的文獻採集、加工與開發利用;冶金科技、經濟、政策信息研究與咨詢服務;專業技術、市場分析及信息資源資料庫網路服務;報刊及電子出版物;冶金行業標准化技術歸口管理;國際國內標准化研究;標准制修訂;標准信息及技術咨詢服務;國際間技術交流與合作。
3
冶金技術交流中心是國家冶金局撤銷後鋼鐵領域有關領導、專家、科技工作者共同成立的行業科技、信息交流機構, 是冶金行業專門從事科技開發及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信息交流與咨詢服務、職業技術培訓、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的專業機構。
主要工作任務:
● 組織實施冶金行業新技術、新產品鑒定推廣工作
● 組織實施冶金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交流工作。
● 參與組織實施冶金企業內部專業技能培訓、管理培訓工作。
● 承擔冶金行業技術咨詢、展覽展示等科技交流與合作項目。
● 承擔冶金行業相關科技項目的組織和開發工作。
● 建設和管理中國鋼鐵創新網和鋼鐵科技創新信息庫。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中心將以促進冶金科技交流合作,推動冶金工業創新發展為己任,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冶金工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加強行業及上下游產業的交流合作,為冶金工業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⑤ 經管局、經信局、經貿局分別是做什麼的,
經管局,即經濟管理局,主要職責如下:
1、宣傳貫徹落實黨對農村的強農惠農補農政策和對農民群眾的減負政策,依法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2、宣傳貫徹落實《土地承包管理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承包土地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3、負擔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與鄉村組織一起依法調處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4、負責指導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
5、監督管理全縣負擔,開展農民負擔執法檢查,協助查處涉農負擔案件,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6、指導來鳳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建設和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
經信局主要職責如下:
1、出工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的意見,按市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核、批准市政府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2、組織擬訂全市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和辦法,指導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監測分析縣域經濟發展動態,協調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縣域經濟目標考核的銜接工作
3、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辦法和措施,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
4、負責編制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使用計劃和中小企業統計工作
5、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辦法,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經貿局主要職責如下:
1、負責流通體制改革,推進流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流通業、商貿服務業和社區商業發展,提出促進商貿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2、推動流通標准化和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承擔組織實施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重要生產資料流通管理的責任;
3、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管理機制,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商品供求狀況,調查分析商品價格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
4、負責重要消費品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
5、負責許可權內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及變更的審批,負責非許可權內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及變更的初審及上報工作;申報外商投資企業出國組團;
6、配合市商務局實施外商投資企業的聯合年檢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問政平台(政府網站)—經管局
網路問政平台(政府網站)—經信局
⑥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怎麼樣
不錯的單位,原來是冶金工業部的一個司級單位,後來直接歸國資委管理,有事業費,還有自己的創收渠道,在東四冶金部原來的大樓里辦公。
⑦ 冶金工業是什麼呢
冶金工業是指開采、精選、燒結金屬礦石並對其進行冶煉、加工成金屬材料的工業部門。分為:(1) 黑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鐵、鉻、錳及其合金的工業部門,它主要為現代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和軍事裝備提供原材料;(2) 有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非黑色金屬的金屬煉制工業部門,如煉銅工業、制鋁工業、鉛鋅工業、鎳鈷工業、煉錫工業、貴金屬工業、稀有金屬工業等部門。[1]
中文名
冶金工業
外文名
metallurgical instry
簡介
黑色冶金、有色冶金
發展現狀
1、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逐漸優化。
冶金工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鋼鐵行業的發展規模明顯擴大,到了九十年代國際競爭變得越發激烈,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將發展重點轉向了降低消耗、減少成本、增加品種、提高生產質量以及綠色環保等方面。傳統的冶金生產工藝屬於在一種冷態環境下作業的,最近幾年來才逐漸有所改善,鋼鐵行業有了明顯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生產流程、優化工藝、提高質量等方面。
關於技術方面的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1)加大了新工藝的研發,以便可以更好的代替傳統生產工藝。先後研發了待崗連鑄連軋技術等,在眼下鋼鐵企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2)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現有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這兩方面的進步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使得鋼鐵冶金工業邁出了飛躍性的一部,進一步走向了集約化發展。
2、鋼鐵產量不斷增長。
冶金工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特性的問題很容易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等方面,主要體現在國內宏觀經濟和國際宏觀經濟兩方面。
(1)國內方面。最近幾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相關宏觀調控政策對冶金行業進行了管理和扶持,初見成效。鋼鐵行業由於生產規模較大,低水平檢建設影響極差,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效控制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禁止「地條鋼」等劣質產品進入鋼鐵市場,避免市場環境受到不良沖擊,在凈化了鋼鐵市場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鋼鐵市場的規范化和理性化。與此同時社會各個行業的消費結構也在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升級,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種社會背景為鋼鐵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近幾年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逐漸打響,受到了社會各級高度重視的同時也為鋼鐵冶金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國際方面。最近幾年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發展,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發展態勢良好,使得全球鋼鐵需求持續增長,各大企業的鋼鐵產量也在不斷增大。[2]
⑧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局國際發展中心什麼時候重組完呢
1、東南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三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長約900公里,最窄處僅37公里,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2、獨立後,新加坡政府採取了適合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工業戰略,其工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勞動密集階段由於獨立初期,新加坡失業率高達10%,勞動力成本低廉,同時鑒於新加坡是印尼、馬來西亞兩地的主要轉口貿易中心和加工中心,新政府首先採取了發展出口導向型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方針,主要行業為傳統手工業,如軟飲料、磚土陶瓷、玻璃、印刷、木材、橡膠,之後又發展了紡織、電子零部件等產業。政府為此採取了改善基礎設施、實行稅務優惠、鼓勵本地投資創業、提供銀行與貸款服務等措施,此外將1961年就成立了的經濟發展局的主要職能定為「招商引資」,為新加坡走出獨立初期的經濟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進入70年代後,新加坡政府開始注重發展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力求最大限度解決失業問題,實現全民就業,因此開始大力提倡工業自動化,加強了在造船修船業、煉油廠等方面的建設。這期間,新政府設立了裕廊鎮管理局,開始工業園區和廠房的開發建設,開始大量吸收外資、特別是來自跨國公司的投資。此外,政府海將部分私人企業無法經營的公司收為國有,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海皇輪船公司、三巴望造船廠、新加坡發展銀行等。工業化的進步帶來新加坡經濟狀況的全面改觀。此間,新加坡經濟平均增長10%,到1979年,新加坡失業率已從1965年獨立時的10%下降到3.3%;製造業佔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二、資本密集階段。80年代初期,隨著新加坡經濟基礎逐步穩固,新政府開始著手重組經濟結構,將製造業朝著高附加價值、更加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方向轉化。此外,研發、設計、工程、信息科技等行業逐步興起。吸引到了以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為投資主體的電腦、電腦附件製造業以及石化製造業陸續落戶新加坡。為經濟順利轉型,新政府提出「自動化、機械化、電腦化」發展方針,開始重視通過教育和培訓開發人力資源,政府鼓勵高附加價值和技術密集型投資和發展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等。此間的1985年,受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新加坡經濟曾一度萎縮了1.6%,但平均增長率仍高達6.8%,技術工人比率上升至22%。 三、技術密集階段。1986-1998年是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鼎盛時期。此間,特別是進入90年代,新加坡已經完全躋身於亞洲新興工業國的行列。新加坡已經具備整體商務開發能力,即從研發到產品設計與生產,到國際銷售一條龍作業的能力。新加坡政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90年代先後撥款60億新元,作為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發展高科技基地。電子業已發展為本地製造業的龍頭,到2000年其產值已佔據新製造業的48%,電子產品出口占國內產品出口的55%,新加坡已是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晶元和磁碟驅動器的生產基地。此外,西方五大石油公司完成在新加坡的投資,使得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此外,還有石化和工程公司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和壯大。鑒於新加坡在金融(銀行、保險、會計、律師、審計)、交通(快捷的空運、海運和高效的港口)、商業、酒店餐飲等服務業取得了同步的快速發展,被公認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跨國公司落戶新加坡的數量超過5000家,許多具有地區總部職能。新加坡政府正式確定將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雙引擎。在大力發展國內經濟的同時,新加坡政府號召商家到海外發展,尋找擴大商業空間。此間,新加坡經濟增長平均達到8.5%;金融和商業服務佔GDP的份額由1986年的20%上升到26%;高科技產品出口1998年達到620億新元。 四、知識密集階段。從90年代後期開始,以信息產業為中心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學習紐約納斯達克,代表科技股的新加坡自動報價股市場開始運作。為尋求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新政府正提倡研究生命科學,並投下巨資支持本地科研單位勇於創新。3、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新時期的中國外交將服務於這一目標,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核心是和平與合作。中越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兩黨、兩國領導人的親自關心和推動下,中越關系正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將一如既往地重視發展同越南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兩國和兩國人們將永遠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近年來,越中關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達到新的高度。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演變的背景下,越中加強團結與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越南政府和人民將繼續按照兩國共同確立的方針推進越中友好、深化全面合作。越南領導人贊揚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高度評價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並表示希望兩國進一步加強就地區和國際問題的磋商和合作。1.東南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三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長約900公里,最窄處僅37公里,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2.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經歷了五個歷史階段,每一個階段都站在全球的角度審時度勢,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圍繞各個時期的產業定位招商引資,形成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輻射全球的支柱產業。江西這幾年面貌一新,經濟提速,城市變樣,人心思上,出現了周邊省市刮目相看的「江西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得益於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的世界眼光,確立了「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工業化為核心」的新思路,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低成本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主動接軌長珠閩,積極融入全球化,致力於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豐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的主要舉措,就是發揮緊靠省會南昌的交通區位和能源優勢,進一步提高開放度,始終盯住豐城以外的世界,用世界眼光捕捉豐城進入全省、全國、全球經濟分工與合作的產業發展機遇,立足豐城的實際,著力培育能源、建材、冶金、機電、新興塑業五大支柱產業。3.越南和中國於1950年1月18日建交。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在革命斗爭中,中國全力支持越南抗法、抗美斗爭,兩國在多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70年代後期,越中關系惡化。1991年11月,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團訪華,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此後,越中關系全面恢復並深入發展。兩國領導保持頻繁互訪和接觸,先後發表的四個《聯合公報》和三個《聯合聲明》。1999年,兩國領導確定了新世紀越中關系框架:「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在2000年的《關於新世紀全面合作的聯合聲明》中,兩國對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系做出了具體規劃。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一如既往地重視發展同越南的關系。1999年12月30日,兩國簽署了《陸地邊界條約》,對兩國陸地邊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有重大意義。2000年12月25日,兩國簽署了《北部灣領海劃界協定》和《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這兩個協定於2004年6月30日開始生效,為北部灣營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也為推動越中兩國睦鄰友好與全面合作關系發展創造條件。中國是越南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03年,雙方貿易總額為46億美金,與2002年同比增長42.0%。來華越南留學生總數為3487名,同比增長49.3%。中國是越南最大的國外路遊客來源地。兩國的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全面開通。2004年5月20日,越南政府總理潘文凱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就如何深化兩國的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關系廣泛地交換意見。
⑨ 經貿委撤銷後國家冶金工業局歸什麼部門管理
國家冶金工業局(部)行業職能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管理。
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國發〔1998〕6號),將冶金工業部改組為國家冶金工業局。國家冶金工業局為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主管冶金行業的行政機構。
2001年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內貿易局、冶金工業局等9個國家局正式撤銷,其有關行政職能已並入國家經貿委,國家局原來的行政職能將並入國家經貿委的相關司局,隸屬這些國家局的七八百位政府職員將向經貿委、監事會、行業協會等機構或企業分流。國家經貿委已按新的機構和職能運轉。原9個國家局聯系和管理的近300家行業協會將實行分行業分層次管理,國家經貿委直接聯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內的10個綜合性行業協會,發展戰略、行業規劃直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管理,同時授予權他們分別管理其他200多個協會,還委託他們分別管理原國家局管理的信息中心、規劃院和其他一些事業單位。根據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設置國資委,2003年中央機構改革,不再設立國家經貿委,其主要職能分別劃入國資委、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商務部。而冶金現在都是企業,實行協會管理冶金工業局等所屬協會,所屬國企改由國資委管理。2008年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鋼鐵處。
工業和信息化部: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主要是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指導行業發展,但不幹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⑩ 冶金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盡量詳細點!
冶金工業屬於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根本。冶金業的發展也說明了一個經濟體的發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