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經濟比列

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經濟比列

發布時間:2020-12-13 09:07:14

㈠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世界經濟地位有何不同

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比如美國就建立起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回--布雷頓答森林體系。以美國為核心的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後被世貿組織WTO取代)。發達國家還擁有資金,技術,信息,管理上的優勢。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廉價商品和輸出資本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之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迴避,要積極參與,趨利避害。發揮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資源,廉價土地方面的優勢,奮起直追!

㈡ 當今世界除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還有什麼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相關標准:

最不發達國家的標准制定、進入LDC(Least Developed Country)名單及畢業問題,由ECOSOC下屬發展政策委員會(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Policy) 負責,每三年審定一次。2000年至今,LDC的標准有三條(2000年制定):

第一、低收入標准:三年人均GDP小於900美元准入LDC,大於1035美元畢業)。

第二、人文資源的匱乏標准:主要指標為(a)營養,(b)健康,(c)教育,(d)成人掃盲率。

第三、經濟脆弱性標准:包括(a)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b) 貨物和服務出口的不穩定性,(c) 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d)貨物出口的綜合評價指數,(e)經濟規模。

滿足以上三點標准,且人口不超過7500萬方可成為LDC。

(2)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經濟比列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全世界經聯合國批準的最不發達國家已經有44個。

1、亞洲9國: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寮國、柬埔寨、東帝汶、緬甸、尼泊爾、葉門;

2、非洲31國:

(1)、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中非、查德、剛果(金)、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索托、賴比瑞亞、

(2)、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尼日、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獅子山、索馬里、蘇丹、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葛摩、塞內加爾、南蘇丹;

3、大洋洲3國:吐瓦魯、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

4、北美洲1國:海地。

㈢ 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民總收入佔世界的比例圖」,回答下列各題 小題1:在世界人口中,發達國


小題1:B
小題2:C
小題3:C

㈣ 關於世界經濟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發達國家處於核心地位,發展中國家相對位於邊緣地

近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加。2008年年末,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2009年上半年,我國的外匯儲備額達到21316.06億美元:;2010年3月,我國的外匯儲備額達24470.84億美元。隨著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擔心和爭論也紛至沓來。人們或懷疑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或詬病巨額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或指責外匯儲備的積累輸入了通貨膨脹,或認為人民幣匯率因此而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中國必須積極加強對當前高外匯儲備的管理,以降低風險而充分發揮其現實積極作用。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外匯儲備總量過高,儲備結構單一、在金價上漲、美元縮水的情況下,中國成為了外匯儲備損失最為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必須採取相應的調整措施。
一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以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外匯儲備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外匯儲備在儲備資產中最為重要。
回顧我國外匯儲備的 發展變化:199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後四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自2000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呈快速增長趨勢。2005年末增至8188.7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2006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達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截至2010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24470.84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位。表1.1是一個關於我國近年外匯儲備增長的表格。
表1國家外匯儲備規模(2000年~2009年)單位:億美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匯儲備 1655.74 2121.65 2864.07 49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二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一)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 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我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三)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1994年初,我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近年來,我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 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我國外匯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我國經濟增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特別是美元匯率風險。
(五)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 目前,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我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我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六)巨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幣值的穩定 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於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㈤ 世界經濟一體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發達國家嗎

這些特徵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在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這些國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其次,在發展中國家,作為人口大多數的窮人與少數富人生活水平的鴻溝也較發達國家大。最後,大范圍的貧困。所謂貧困是指缺少達到最低生活水準的能力。(2)低下的生產率水平。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力資源素質、資本存量、技術和管理水平等條件的限制,生產率水平比較低下。2002年,發展中國家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的1/23。(3)人口高速增長和沉重的贍養負擔。發展中國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遠高於發達國家的出生率,同時由於衛生條件的改善和傳染病的控制,兩類國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別要小得多,這便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快速增長。人口快速增長的一個結果是在發展中國家兒童占總人口的比率較高,因此從業勞動力撫養的兒童和老人的數目也多,這就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的贍養負擔。(4)高水平的失業和低度就業。發展中國家勞動力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卻未得其用。勞動力利用不充分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公開失業,指有勞動力和勞動意願的人們得不到工作機會;另一種是低度就業或不充分就業,指勞動者形式上雖然就業,但得到的工作時間比他們能夠工作的時間少,或指勞動者雖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業的工作時間,但他們的勞動生產率卻非常低,甚至接近於0。(5)對農業生產的嚴重依賴。從生產結構看,低收入國家(中國和印度除外)農業在GDP中份額要遠遠高於發達國家;從就業結構看,農業勞動力的比重在發展中國家多達50%~70%左右;從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要遠低於高收入國家和地區。(6)在國際關系中處於劣勢地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關繫上是不平等的。發達國家控制著國際貿易的類型,決定著國際關系的規則和形勢。而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於發展水平低,國內儲蓄不足,經濟建設只能靠出口初級產品取得外匯。同時,發展中國家也需要引進必要的技術、外援和外資,而這些資源的國際轉移條件也是由發達國家控制的。因此,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受發達國家支配,依附於發達國家。

㈥ 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角度分析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

發展中國家:
1.由於經濟的原因,國民受教育程度普通不高,這導致了國民的素質內普通偏低,這反過來又制約容了經濟的發展
2.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嚴重,這部分人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也就是創造財富的能力,而國家每年又給他們很多的錢,一個退休老人,一個月各種錢加起來比一個中年人(這里不包括富人階層)還掙得多,這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3.一些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國民的理念還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還比較保守,這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
現在發達國家最致命的人口問題就是人口的負增長,就是出生率小於死亡率。這造成了後續勞動力不足,對經濟的發展從長期來看不是一個好現象。

㈦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什麼

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國際分工的低端從事資源類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 的生產。

國際分工格局事關一個國家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定位,其演進趨勢自然會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已有不少文獻對國際分工的深化及變動做出了分析。事實上,當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工體系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1.傳統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轉變,呈現出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與產品內分工並存的多層次的嶄新格局產業間分工。國際分工在不同產業間進行,主要特徵是發展中國家從事資源類初級產品的生產,發達國家從事製成品的生產;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如玩具、鞋帽等,屬於製造業的低端產品;發達國家從事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如機械、電子等,屬於製造業的高端產品。在這種分工格局中,產業邊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為特徵的國際分工合作體系。
產業內分工。國際分工依據同一產業內部產業鏈條的不同環節來進行,具體而言,產業鏈條可以分為三大環節:一是技術環節,包括研究與開發、創意設計、生產及加工技術的提高和技術培訓等分環節;二是生產環節,包括後勤采購、母板生產、系統生產、終端加工、測試、質量控制、包裝和庫存管理等分環節;三是營銷環節,包括分銷物流、批發及零售、廣告、品牌管理及售後服務等分環節。經歷了多年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發達國家逐漸著力於研發和品牌營銷,控制核心技術和經營技巧,而把加工製造環節轉移出去,生產結構呈現出典型的「啞鈴」型;而發展中國家則在全球價值鏈條中,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明確自己的發展定位,承接著這種產業環節轉移,著力於加工製造環節。如耐克公司是一個典型的微觀案例。耐克公司掌握產品設計、關鍵技術,授權越南、中國等國外生產廠商按其產品規格、技術標准生產產品,自己則在全球建立營銷網路,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與銷售及提供售後服務。

與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經濟比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