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推進'五大建設'方面有哪些問題或不足
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盛夏時節,在花鄉沭陽處處都涌動著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滾滾熱潮。「全縣廣大幹群要圍繞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進一步明確全力聚焦『三大領域』、全面推進『五大建設』工作思路,圍繞全年目標任務,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凝神聚力,真抓實干,推宿遷動沭陽發展邁上新台階,奪取『十二五』收官之年新勝利。」宿遷市沭陽縣委書記胡建軍說。當下,沭陽廣大幹群正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鬥志、充足的干勁,團結一心、勵精圖治、拼搏攻堅,全力聚焦「三大領域」、全面推進「五大建設」,為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沭陽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而努力奮斗。
1 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建設邁上新台階。
位於國家級沭陽經濟開發區內的傲絲生態(中國)有限公司,協議投資總額20億港元,是一家戰略性紡織新材料新興企業,目前已進入投產倒計時,一期項目投產後,將新增產值9億港元,新增利稅9011.32萬港元。正在建設中的江蘇睿陽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福建客商投資2億元興建,主要用世界最先進半固態內焓變技術生產鋁鎂合金壓鑄產品,明年投產後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2017年力爭年實現產值1億元;正在試生產的福能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由福建客商投資12億元興建,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太陽能矽片、電池片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年產500兆瓦高效太陽能矽片(1.6億片/年)、5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年納稅3000萬元以上……近年來,沭陽始終堅持「工業領先才是真正領先」的理念,堅持擴大總量、優化存量、提升質量,強化招商突破,努力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加快產業集聚步伐。與此同時,築優園區載體,強化服務保障,集聚更多更好發展要素,更好更快地推動產業集聚。
2 注重內涵提升,推動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
這幾天,位於沭陽南部新城的沭陽美術館建設工地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展廳布局工作。而與美術館毗鄰的博物館也即將開館。此外,沭陽正在全力推進雨潤廣場、樂之地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加快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進度,這些,都將形成沭陽城市經濟新增長極。該縣圍繞打造區域次中心城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優化城市布局,留足發展空間,傳承歷史文脈,承載城市記憶,增強區域影響,並高標准推進國家衛生縣城、文明縣城,省級優秀管理城市、節水型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把區域次中心城市的美好藍圖逐步變成現實。
3 突出城鄉統籌,推進「 三農」建設邁上新台階。
沭陽依託農業傳統優勢,及早謀劃「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特別是要對照市「1+4」產業規劃要求,研究沭陽下一步農業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努力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堅持「生態、高效、特色、現代」的發展定位,在保證糧食生產持續穩產增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提高鎮村規劃建設水平,按照「鎮當城建」的理念,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規劃先行、試點先行、近鎮先行,積極穩妥推進鎮村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4 堅持服務為民,推進民生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垃圾堆放場封場工程已完成堆體整形、垂直防滲施工,正在開展滲濾液和沼氣收集設施建設,近期可完工投入使用;城北小區、中華小區、東方名都、教育小區、沭中安置樓等整體升級改造,惠及數萬居民……該縣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工作思路,不斷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把抓好民生實事工程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加快全縣重大民生項目的推進步伐,努力取得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與此同時,以打造文化強縣為抓手,對全縣文化服務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在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的同時,不斷積淀城市文化底蘊。
5 強化責任擔當,推動黨的建設邁上新台階。
沭陽堅持以黨的建設為核心,推動隊伍轉型升級,全力構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組織保障。堅持將抓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牢牢扭住基層黨建工作這個「牛鼻子」不放鬆,種好縣域發展「責任田」。抓好黨建「書記項目」,建好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形成富有創新性、實踐性、領先性的黨建品牌;抓好帶頭人建設,打造一批善於聚人氣、接地氣、鼓勇氣、有豪氣、揚正氣的「五氣」幹部。強化規矩意識,堅決杜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使法規制度成為不可逾越的禁區、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加強廉政建設,對照「三嚴三實」標准,從「嚴」上要求,從「實」處著力,推動好的作風真正成為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習慣,切實以幹部隊伍自身的轉型升級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⑵ 如何看待加強作風建設 優化發展環境
抓資源整合,理順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機制。在工作格局上,專門設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經濟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作風建設經濟服務組,成立了作風辦、優化辦、效能監察室等臨時性和常設性相結合的工作機構,各部門單位都組建了作風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通過組織機構健全和專職人員到位來確保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在氛圍營造上,各級機關部門持續開展端正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思想大討論活動,各新聞媒體開設專門欄目,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報道,連續幾年開展機關作風民主評議活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在監督檢查上,通過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經濟發展環境(涉企)投訴中心、「行風熱線」等多渠道受理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投訴,充分發揮效能與行風監督員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監督職能,把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通過加強經常性的監督檢查、集中性的專項治理、階段性的工作考評,建立起了漸趨完善的全方位監督體系。在工作載體上,開展了「走進企業,破解難題」、「領導蹲點調研」、「企業服務月」等各種活動,不斷探索符合實際、具有實效的創造性做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載體在創新中得到發展。
抓制度建設,通過源頭治理完善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強制度建設和創新作為推進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基本路徑和治本之策。在《關於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專門充實了建立健全服務企業優化發展環境機制的內容,從深化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涉企執法檢查、優化審批運行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及社會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等方面,對政府部門如何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中有所作為提出了明確要求。《金華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細則》,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明確為今後五年全市懲防體系建設的八個重點領域之一,提出了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和制度的具體要求。還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市區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關於規范執法行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等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制度。各部門單位也在工作實踐中,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單項制度。各個層級的制度、規定形成了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制度體系。積極探索源頭治理途徑,以建立科學、長效的作風和效能建設管理機制,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規范和公開行政許可事項、深化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創新審批運行機制、加快建設招投標平台等方面的改革實踐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抓專項活動,使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在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中得到落實。為了實現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目標,把貫徹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放在突出的位置,認真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活動。一是開展專項治理活動。金華每年都開展針對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近幾年來,開展了對行政執法單位濫用自由裁量權、中介機構依靠部門影響和行業壟斷地位向企業亂收費、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向入會企業濫收會費等問題的專項治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優化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環境。此外,還開展了清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全市政府機關的571項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僅保留13項;開展治庸提效活動,嚴格執行機關效能建設「四條禁令」等有關規定,堅決制止衙門作風和官僚習氣,積極營造親企、安企、護企良好環境。二是開展專項服務活動。緊緊圍繞推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這一中心,大力開展「工業企業服務年」、「工業項目推進年」等活動,加大對企業技改項目的支持力度,兌現市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加快企業的改造升級步伐。完善市領導聯系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重大技改項目、重點企業的「三聯系」制度。建立重點項目全程跟蹤、通報督察、定期協調制度。把真正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作為當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中之重,開展「送政策到企業」活動、「跑百家企業、送多方溫暖」活動,實施高層次人才聯系制度和重點企業聯系點制度,縮短企業人員因公出國(境)審核審批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企業涉及政策兌現等方面難題要求,及時協調解決。僅今年上半年,市區就收集企業各類難題 143件,其中40餘件已經得到解決。
抓績效考評,發揮目標考核和民主評議對經濟發展環境優化工作的導向作用。作風和效能建設的好壞、發展環境的優劣,最有發言權的是群眾和企業。金華連續三年開展「百企萬人評機關」活動,把83家市級部門(單位)劃分為黨群部門和法檢兩院、政府部門、金融單位和垂直管理部門三大類,接受市縣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機關幹部代表,效能與行風監督員,離退休幹部和新聞工作者代表,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市區鄉鎮(街道)領導、行政村和社區幹部代表,市區企業代表,市區市民代表等各個層面代表的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予以公開通報,列入市級部門(單位)年度綜合考核,占總分值的35%。2006年,把質監、工商、葯監等18個部門的78個涉企科級崗位列入民主評議范圍,2007年擴大到123個涉企科級崗位,對評議滿意度列最後3位,經查實確實存在問題的崗位,對有關處室責任人予以免職,並對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教育和誡勉談話。民主評議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向直接面對企業、群眾等服務對象的基層延伸,在涉企涉群崗位、各基層站所廣泛開展,形成了立體式的評價體系。
抓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因作風和效能問題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行為。加強對各部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落實情況的經常性督察,重點檢查各級領導幹部強化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情況,市機關部門(單位)機關效能建設民主評議反映的建議和意見的整改落實進展情況,市領導「三聯系」、重大項目定期協調等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效能專項監察,嚴肅查處影響金華形象、加重企業負擔、阻礙經濟發展的「三亂」行為,濫用自由裁量權、推諉扯皮、辦事不公、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等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努力促進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運用投訴辦理、明察暗訪等各種監督檢查形式,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因作風和效能問題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行為。
⑶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公安民警怎麼辦大討論工作總結
「大討論」活動採用思想動員、理論學習、專題輔導、撰寫體會、討論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並舉,通過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努力解決制約我局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四個關鍵問題:一是少數民警在優化發展環境中,存在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大局觀念不強、政治敏銳性不高;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的意識淡薄、思想方法簡單、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少數領導在優化發展環境中表率作用不突出、駕馭能力不足,墨守陳規、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二是少數民警在優化發展環境中,存在不敢擔當,遇到矛盾繞著走,不作為、慢作為;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甚至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嚴重違反黨紀國法、損害經濟發展環境;少數民警不作為亂作為,損害警民關系、影響公安機關形象等問題。三是少數公安機關在優化發展環境中,存在隊伍激勵不足、示範作用不突出,重業務輕服務、重管理輕扶持等問題。四是少數公安機關和民警在優化發展環境中,存在特權思想嚴重、衙門作風盛行,對待經營者冷橫硬推,甚至粗暴野蠻執法等問題。
⑷ 如何貫徹落實省委六大發展戰略,更好的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版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權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
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
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
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⑸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風方面反饋意見
抓資源整合,理順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機制。在工作格局上,專門設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經濟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作風建設經濟服務組,成立了作風辦、優化辦、效能監察室等臨時性和常設性相結合的工作機構,各部門單位都組建了作風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通過組織機構健全和專職人員到位來確保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在氛圍營造上,各級機關部門持續開展端正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思想大討論活動,各新聞媒體開設專門欄目,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報道,連續幾年開展機關作風民主評議活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在監督檢查上,通過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經濟發展環境(涉企)投訴中心、「行風熱線」等多渠道受理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投訴,充分發揮效能與行風監督員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監督職能,把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通過加強經常性的監督檢查、集中性的專項治理、階段性的工作考評,建立起了漸趨完善的全方位監督體系。在工作載體上,開展了「走進企業,破解難題」、「領導蹲點調研」、「企業服務月」等各種活動,不斷探索符合實際、具有實效的創造性做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載體在創新中得到發展。 抓制度建設,通過源頭治理完善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加強制度建設和創新作為推進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基本路徑和治本之策。在《關於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專門充實了建立健全服務企業優化發展環境機制的內容,從深化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涉企執法檢查、優化審批運行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及社會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等方面,對政府部門如何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中有所作為提出了明確要求。《金華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細則》,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明確為今後五年全市懲防體系建設的八個重點領域之一,提出了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和制度的具體要求。還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優化市區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意見》、《關於規范執法行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等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制度。各部門單位也在工作實踐中,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單項制度。各個層級的制度、規定形成了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制度體系。積極探索源頭治理途徑,以建立科學、長效的作風和效能建設管理機制,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規范和公開行政許可事項、深化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創新審批運行機制、加快建設招投標平台等方面的改革實踐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抓專項活動,使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在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中得到落實。為了實現加強作風和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目標,把貫徹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放在突出的位置,認真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活動。一是開展專項治理活動。金華每年都開展針對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近幾年來,開展了對行政執法單位濫用自由裁量權、中介機構依靠部門影響和行業壟斷地位向企業亂收費、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向入會企業濫收會費等問題的專項治理,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優化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環境。此外,還開展了清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全市政府機關的571項評比達標表彰項目僅保留13項;開展治庸提效活動,嚴格執行機關效能建設「四條禁令」等有關規定,堅決制止衙門作風和官僚習氣,積極營造親企、安企、護企良好環境。二是開展專項服務活動。緊緊圍繞推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這一中心,大力開展「工業企業服務年」、「工業項目推進年」等活動,加大對企業技改項目的支持力度,兌現市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加快企業的改造升級步伐。完善市領導聯系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重大技改項目、重點企業的「三聯系」制度。建立重點項目全程跟蹤、通報督察、定期協調制度。把真正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作為當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中之重,開展「送政策到企業」活動、「跑百家企業、送多方溫暖」活動,實施高層次人才聯系制度和重點企業聯系點制度,縮短企業人員因公出國(境)審核審批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企業涉及政策兌現等方面難題要求,及時協調解決。僅今年上半年,市區就收集企業各類難題 143件,其中40餘件已經得到解決。 抓績效考評,發揮目標考核和民主評議對經濟發展環境優化工作的導向作用。作風和效能建設的好壞、發展環境的優劣,最有發言權的是群眾和企業。金華連續三年開展「百企萬人評機關」活動,把83家市級部門(單位)劃分為黨群部門和法檢兩院、政府部門、金融單位和垂直管理部門三大類,接受市縣兩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機關幹部代表,效能與行風監督員,離退休幹部和新聞工作者代表,縣(市、區)領導班子成員,市區鄉鎮(街道)領導、行政村和社區幹部代表,市區企業代表,市區市民代表等各個層面代表的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予以公開通報,列入市級部門(單位)年度綜合考核,占總分值的35%。2006年,把質監、工商、葯監等18個部門的78個涉企科級崗位列入民主評議范圍,2007年擴大到123個涉企科級崗位,對評議滿意度列最後3位,經查實確實存在問題的崗位,對有關處室責任人予以免職,並對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警示教育和誡勉談話。民主評議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向直接面對企業、群眾等服務對象的基層延伸,在涉企涉群崗位、各基層站所廣泛開展,形成了立體式的評價體系。 抓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因作風和效能問題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行為。加強對各部門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落實情況的經常性督察,重點檢查各級領導幹部強化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情況,市機關部門(單位)機關效能建設民主評議反映的建議和意見的整改落實進展情況,市領導「三聯系」、重大項目定期協調等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效能專項監察,嚴肅查處影響金華形象、加重企業負擔、阻礙經濟發展的「三亂」行為,濫用自由裁量權、推諉扯皮、辦事不公、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等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努力促進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運用投訴辦理、明察暗訪等各種監督檢查形式,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因作風和效能問題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的行為。
⑹ 談談自己如何貫徹落實中央香委市委縣委關於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決策曝新版
別往這自言自語吧。談談自己如何貫徹亂世中國香是賓館以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角色曝光的嗎真是胡說八道我哪個字跟哪個字
⑺ 《禁令》是貫徹落實什麼,堅持什麼,堅持什麼,堅持什麼,減少什麼和什麼重特大故發生的重要舉措
《禁令》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從嚴治企,減少一般事故,防止和避免重特大事故發生的重要舉措。
⑻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禁令
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禁令是一項系統工程,找准工作重心和主抓手是關鍵所在,如果眉毛內鬍子一容把抓,工作很難有成效。
以「安全環保責任落實年」活動為抓手,全力推進《安全生產禁令》的貫徹執行,在責任落實上,突出抓「兩頭」,一頭抓領導,一頭抓基層。抓領導,主要抓領導安全環保意識培訓,抓領導安全環保責任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