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龍岩經濟發展狀況

龍岩經濟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0-12-12 12:02:25

❶ 龍岩經濟發展很快 聽說超越漳州 在福建省排第四了 這是真的嗎

什麼時候龍岩的經濟總量過萬億再說話!山區市要超過沿海市?!漳州排名第四已經很委屈了,讓泉州超過了,沒辦法!

看一看08年福建9地市積極總量排名,沒有查看到09年的數據。

❷ 龍岩市永定區龍盛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龍岩市永定抄區龍盛經濟襲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1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果樹種植,畜牧養殖,庫區移民安置工程服務,化肥、建材批發,農產品加工銷售,貴金屬交易,銷售預包裝食品等。
法定代表人:溫玉琴
成立時間:2003-11-25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508221000029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鳳城街道沿河西路庫區辦三樓

❸ 龍岩新羅區鄉鎮經濟發展比較

東肖是不錯,定位為海西的旅遊重鎮,擁有紅色旅遊資源和綠色旅遊資源,09年省級重點旅遊項目,投資30億元的志高旅遊動漫城也在東肖建設;工業園區等等;東肖的目標定位為城市的後花園。
紅坊從08年開始經濟整體下滑,因為很多煤炭、水泥的停產,09年排在了全區經濟的倒數位置;
雁石鎮擁有很多礦產資源,所以經濟還是比較好的。而且現在雁石要搞個四星級的酒店、還有坑口電廠,再下去要發展建設鐵路物流園。龍硿洞景區也在那裡。將來雙永高速通車後雁石會有出口,城區到雁石就只要半個小時。
適中因為煤礦多,所以整體經濟還不錯,龍廈動車組要經過適中,而且適中還有高速路口的出口點。
岩山鄉整體的經濟狀況不錯,煤礦資源豐富,屬於有錢的鄉鎮。
龍門鎮的洋畲村是新羅區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是中國特色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等的稱號,我們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都親臨過的地方。
其他你要什麼資料可以搜索新羅之窗,新羅區政府自己的網站。

❹ 龍岩的經濟是怎麼樣一個發展模式

人民在支撐,永久持續發展。

❺ 坎市鎮的經濟發展

坎市,位於龍岩市區西南部,為永定縣北大門,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9375畝,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65萬人,常年流動人口約1萬人,其中集鎮人口2萬多,城鎮化率達70%,是國家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市重點發展的1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之一。
坎市,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距龍岩中心城區僅28公里,為龍(岩)—坎(市)—梅(州)鐵路連接地並設有三級站,省道203線穿境而過,規劃建設的雙永高速公路在鎮區附近設有互通,是永定的交通樞紐;廠礦企業眾多,常年商賈雲集,為龍岩財政收入最多的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1470年建鎮至今,文化積淀深厚,各類人才輩出,是我國首批院士盧嘉錫、盧佩章和盧衍豪的祖籍地。
坎市是中國閩西(福建龍岩)第一鎮,無論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都是城鎮的佼佼者。坎市資源豐富,煤炭、石灰石等礦產儲量巨大,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交通便利,距龍岩中心城市僅二十多公里,龍(岩)梅(州)鐵路在鎮區設有三級站,省道福三線穿境而過,是永定的交通樞紐;經濟發達,是閩、粵、贛三省貨物集散中轉地之一,為龍岩首個財政收入超億元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坎市鎮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項目帶動戰略和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決策部署,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主動對接龍岩中心城市的魅力重鎮」新定位,以「產業、城鎮、新農村」建設為三大工作重點,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4年,坎市鎮財政收入1.27億元,位列全市各鄉(鎮)榜首。2005年達1.586億元,比增24.88%。連續2年收入均突破億元,為龍岩市人均GDP和財政收入最高的鄉(鎮)。2007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9.08億元,財稅收入4.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0元。2008年上半年,實現財稅收入35300萬元,比增60.5%,實現社會總產值1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2008年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
近年來,坎市鎮根據形勢發展和鎮情實際,提出了科技興鎮、工貿強鎮的發展戰略,為實現把坎市建成全省一流重鎮向前邁進一大步。坎市鎮黨委、政府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的新目標定位。通過大力弘揚「寬容、誠信、開拓、進取」的坎市精神,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使坎市成為閩西鄉鎮中人均GDP最高、財政收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後勁最足、集鎮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教育事業最優、醫療條件最好、人文環境最佳的鄉鎮。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評為全省「百強鄉鎮」。
工商業發達。境內有省、市、縣企業九家;有離鎮中心400米的國產實業集團投資興建的國產實業(福建)水泥,華龍飼料廠、長豐公司、火電廠等外來投資企業十家;有萬鑫化工廠、復合肥廠、鑄鐵廠、眾旺化工廠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400多家。
2001年以來,坎市鎮深入實施「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戰略,圍繞創建省一流重鎮的目標,狠抓落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確保經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005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3.24億元,比2000年的5.357億元增長1.47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16萬元,比2000年增長78.2%;工業總產值4.62億元,比2000年的1.50億元增長2.08倍;財政收入1.586億元,增長3.08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965元,比增21.0%。
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17534畝,比2000年的1.7萬畝增加534畝;糧食總產7146噸,比2000年的6885噸增加261噸。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特色農業養蜂從無到有,2005年兌現養蜂獎勵政策1.5萬元,蜂群超過2400群,是發展之初的兩倍多,養蜂業產值達100多萬元。2005年生豬出欄38771頭,比2000年的15886頭增長1.44倍。2002~2005年共培訓農村勞力1800餘人次,成功轉移農村勞力1500餘人,打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勝捷家飾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完成投資3000萬元,完成7500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建設。第一條生產線在年底投產,解決800個富餘勞力就業。
圍繞做大做強煤炭、水泥、電力、竹木加工、化工、機械製造六大工業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結構日趨完善,集約化趨勢開始顯現。2005年,國產實業(福建)300萬噸旋窯水泥廠完成投資3.54億元,將於2006年10月建成投產,可新增產值7.5億元,新增稅收5500萬元;設計年產原煤30萬噸、總投資超億元的永豐煤礦,由省發改委立項批准建設,並列入省重點項目和市「雙百」競賽項目,2006年6月將建成投產;金業火電有限公司二號填平補齊工程完成投資4725萬元,實現產值7646萬元,比增25%;宏洋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投入160萬元完成第二條生產線,實現產值3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8倍,出口創匯450萬美元;眾旺化工有限公司產值達4765萬元,比增35%。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2.5億元,比2000年的5.6億元增長1.23倍。同年,新落戶投產的項目還有投資700萬元的富龍煤炭發運站,投資332萬元的創豐煤矸石磚廠,投資335萬元的興豐礦業機械廠和投資150萬元的洽溪磚廠。龍秀水泥廠投入122.9萬元進行技改,永昌針織廠投入147萬元增購設備。同年12月,原擱置十幾年的先富工業區(印星台區)增簽3個項目、協議投資1億元。其中致星鞋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龍岩成龍機械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金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前兩個項目在蓮花工業園區建設。
2005年,全鎮共有第三產業單位2515個,從業人員7575人。全年營業收入達5.2億元,比2000年增長25%。

❻ 龍岩在未來的幾年在經濟上有什麼發展趨勢

龍岩應該會充分發揮老區資源走科學養殖,發展農業,開發旅遊業為主要發展路線,

❼ 福建廈門經濟狀況,龍岩經濟狀況發展到什麼程度

廈門已經發展到差不多了,,現如今已開始網島外延伸,,至於龍岩吧,,一直沒什麼改變,,不過依照土樓的流傳應該會有點前途。。而且LZ竟然拿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城市出來。。。

❽ 福建省漳平市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漳平累積的發展後勁已逐步顯現出來,2007年漳平市實現了近13年來的最快水平,為漳平經濟社會進入重要的轉型升級時期開了好局。下一階段,漳平將乘勢而上,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繼續堅持『拚命抓項目、狠心造環境』工作主題,實施項目帶動、品牌帶動、環境推動,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宏觀調控措施,著力推進產業、基礎設施、城市三大體系建設,優化經濟結構,不斷壯大經濟總量。著力改善民生、著力凝聚民心,促進社會和諧,在把海峽西岸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海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的實踐中,推動漳平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近日,「中國龍岩」政府網在采訪漳平市市長劉遠時,他對漳平未來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思路。

回顧2007年一年來的工作中,劉遠市長說,「項目、環境、民生、落實」是關鍵詞,漳平全市上下持續圍繞「拚命抓項目、狠心造環境」的工作主題,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主動融入海西建設 經濟增速創13年來最快

主持人:2007年是龍岩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建設的重要一年,這一年漳平取得了怎樣的成效?經濟發展有哪些主要特點?

劉遠:2007年,漳平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增長極建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經濟增長好中見快,發展速度、質量、效益同步提升。一是增長速度較快。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完成52.57億元,增長15%,增速創近13年來最快水平,GDP總量和人均水平均比2000年翻一番。工業發展勢頭持續向上,1—11月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突破100家,達104家,規模工業產值30.6億元,增長26.8%。二是增長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財政收入持續增加,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預計完成4.5億元,增長20.6%,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2.4億元,增長33%,均比2003年翻一番。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1—11月市本級規模工業上規模工業比重70.1%,非資源型工業占規模工業比重提高到25.6%。企業盈利水平繼續提高,1—10月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5,企業實現利潤2.16億元,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較大,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7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20元。三是發展後勁繼續增強。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僅1—11月份,城鄉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0.72億元,基本可實現連續5年增長30%以上。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的建成投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財稅點。紅獅年產400萬噸水泥一期正式投產,預計可新增產值1.8億,振鴻200萬噸水泥一期已經點火,將於近期正式投產。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漳平火電有限公司「上大壓小」項目獲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紅獅、振鴻水泥二期建設順利推進;「雙永」高速公路獲省發改委立項;實施「電網建設年」,登榜220千伏和富山、雙洋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入使用,雙洋、永福100千伏變電站有序推進。這些項目的建成將大力拉動經濟的快速增長,漳平經濟發展後勁將進一步增強。

真情服務促項目發展「提速」

主持人:漳平提出「拚命抓項目、狠心造環境」已深入人心,真情服務使項目發展「提速」。一年來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劉遠:當前,「拚命抓項目、狠心造環境」已經成為全體漳平人民的共識,干群上下一心,合力推進,打造了一個能承載項目企業「進得來、留得住、長得大」的環境平台。環境建設方面,在繼續下大力氣解決路、水、電等配套設施「瓶頸」的基礎上,著力營造人人都為發展服務的軟環境平台。一是實施市領導負責制,市領導帶頭負責一個或兩個重點項目(產業),全力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類難題,帶頭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特別是征地拆遷等發展難題。二是繼續做好「保姆式」的品牌服務。繼續選拔幹部到企業專職服務。到目前,漳平市累計選派了4批81名招商幹部專職從事招商、招工、服務工作,抽調16批131名科級後備幹部、股級幹部到企業跟班服務,營造了良好的親商的氛圍。三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組建漳平行政服務中心,市發改局等26個單位、337項行政審批事項和便民服務項目入駐中心,行政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四是狠抓工作落實。實行重大項目建設「專項考察」制度,對於工作任務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實行「停崗專抓」,暫停項目主要負責人的崗位工作,專職抓該項目任務的完成。實行「獎優罰劣」,對於工作中表現突出並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個人,予以效能嘉獎;對於工作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堅決予以告誡問責。一年來,共有47個單位104名幹部受到效能嘉獎。五是市委、市政府堅持良好的用人導向。堅持「圍繞發展用幹部,用好乾部促發展」的良好導向,立足平時考察幹部,選拔任用幹部向善於抓項目、抓服務的幹部傾斜,向招商引資的有功人員傾斜,向基層一線埋頭苦乾的幹部傾斜,重用了一批務實的幹部,初步形成「想幹事、能幹事、干好事」的幹部隊伍,為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劉遠:在招商引資方面,更加註重「走出去」招商,緊緊圍繞「3+6」產業,派招商小分隊常駐廣東、廈門、晉江三個點招商。重視專場招商推介活動,由市主要領導帶隊赴廈門泉州、廣東深圳、江浙等地召開大型專場項目投資推介會,參加「11. 18」、「9. 8」以及香港、東南亞等地開展招商活動。招商成效顯著,目前已簽約項目79個,開工項目65個,竣工項目40個,1—11月引進市外資金客方實際到資18.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97萬美元,增長18.3%.

主持人:2007年漳平工業園區建設進展情況如何?

劉遠:漳平工業園區已成為漳平投資的形象窗口,入駐園區的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以實際成效贏得客商的信賴和親睞。一是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區拓展步伐加快。完成工業用地開發平整698.5畝,上報土地審批957.25畝,完成園區標准廠房建設10.5萬平方米。永漳公路沿線化工小區、木村C區的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得到進一步完善。將西園鄉鎮工業集中區列入工業園區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園區規劃面積增加到15.6平方公里,目前已經完成征地拆遷8200畝,土地平整280畝。二是園區項目引進數量增加,建設進度加快。1—11月份園區累計新簽約項目26個,總投資達11.5億元,新開工項目21個,新投產項目14個,園區內企業完成投資近4億元,尤其是千百匯工藝、國聯玩具、木村和平C區、興達輕工、協為工藝、正盛化工二期等7個項目從動工建設至竣工投產不超過180天。三是園區產生效益不斷提升。園區駐園企業由2003年的13家發展到目前的70多家,園區規模工業產值突破10億元,到11月份已達10.98億元,到10月已創稅5478萬元。帝邦、千百匯等7個新投產企業成為園區主要的新增點,今年1—11月新增產值1.4億元,拉動園區工業產值增長12.2個百分點。

巧打「知青」牌 「知青項目」蓬勃發展

主持人:漳平巧打「知青」牌,建立了全國首個以知青為主題的紀念館—知青「情緣館」,充分利用「知青」資源進行招商引資,令人矚目。能否介紹這方面的情況?目前「知青項目」在漳平引進的項目中佔了多大的比重?

劉遠:我們認為,對漳平而言,「知青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補充,知青情和早年沿海的華僑情相類似,是一筆非常可貴的財富。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造知青品牌,化「知青情結」為「知青經濟」,知青回鄉投資熱初步形成。2005年6月,漳平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知青情緣館,於2007年2月23日正式開館開館後,一大批的知青通過各種途徑返鄉參觀,懷著對第二故鄉的眷念和受如今如火如荼建設場景的感染,他們積極參與投資建設。廣大知青朋友不僅自己到漳平投資,還積極宣傳推介漳平,熱情介紹朋友到第二故鄉考察投資,成為漳平的「編外招商局長」。通過閩南知青的直接投資、牽線搭橋,引進了一大批閩南客商,目前漳平工業園落戶企業70家,其中七成項目都是閩南客商投資的。同時,知青朋友們熱心捐助第二故鄉的公益事業,為漳平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雙永高速」使漳平從邊緣走向前沿

主持人:「雙永高速」項目獲得省發改委立項,將來這一項目的建成將對漳平產生怎樣的影響?

劉遠:漳平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條件的限制,交通「瓶頸」已日益突顯,交通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因素。一是公路建設相對滯後,境內沒有高速公路、國道線經過,公路由省道、縣道和鄉村道路組成;二是現有鐵路受等級低、運力飽和等因素影響,原有鐵路優勢已逐步弱化。如今,「雙永高速」公路獲省發改委正式立項。「雙永高速」起點暫定永春岵山,與泉三高速公路相連,經安溪、漳平、新羅、永定,終於永定縣下洋鎮沿江(閩粵界)。項目與廣東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相接,全長約237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其中漳平互通至永定互通段99.4公里,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6米,其餘路段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4.5米。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72億元。

劉遠:「雙永高速」項目是海西高速公路網莆田至永定橫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聯國家高速公路網瀋海線、泉南線、廈成線和海西網福州至廣州縱線,是我省推進湄洲灣綜合開發、拓展閩西發展空間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漳平融入沿海、到達省會城市的快速通道。它的建成必將改變漳平目前的交通狀況,極大地改善了交通條件,突破經濟發展的交通「瓶勁」,有利於提升漳平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廣東珠江三角洲間的交通聯系,促進漳平的對外經濟合作;同時也將極大地推進漳平城市建設、聚合全市生產要素和資源、調整優化經濟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對漳平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起著關鍵性的拉動作用。

「東拓、南延、西聯、北進」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主持人:漳平正在緊邏密鼓地推進城市「東拓、南延、西聯、北進」,目前進展如何?

劉遠:漳平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著力實施「東拓、南延、西聯、北進」城市發展戰略,做大城區,努力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江濱園林城市。2007年共投入3.5億元,拓展城市新區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大到9平方公里。「東拓」即依託漳平工業園區建設進行拓展,啟動汽車交易服務中心開發建設;「南延」即開發建設閩西南商貿城,建設集綜合批發、大型市場、居住小區為一體的城市經濟項目。「北進」即興建和平北區,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目前,火車站站房改造、和平北路、萬成、凱源房地產開發等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站前廣場已進入最後的完善階段,汽車客運中心項目正在進行管涵鋪設。「西聯」即加快建設工貿新城和環城北路一期,由城北新區西接工貿新城、西園工業小區的便捷通道,構建城市交通循環體系。總投資1.1億元的環城北路已經完成投資3910萬元,路基雛形已基本形成。城北新區、工貿新城和西園工業小區已經基本完成征地折遷,完成土地平整280畝,該項目建成後,可擴大城市建設和工業項目用地近8平方公里,為了漳平項目和城市建設拓展了空間。

突出節能環保與科技創新 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主持人:漳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進展如何?作為一個工業城市怎麼確保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劉遠:2006年11月,漳平在省級實驗區建設的基礎上成為我省第二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一年來的發展,突出了資源與環境的和諧,漳平著眼未來,高規格高起點規劃了《漳平市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體規劃》,立足當前,量力而行,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建設一批見效快、關聯性強的優先領域和項目,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市共確定實驗區優先建設項目30項,總投資74.2億元。2007年啟動了23項,投入資金15.71億元。與此同時,重視加強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動產業轉型,又注重製度創新,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新型體制和機制,為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先後制訂出台了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和專利獎勵暫行辦法,認真組織申報和實施了各類科技項目,其中國家星火科技計劃項目(即高山烏龍茶產業化技術應用開發)、國家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行動項目(即漳平市森工企業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與示範)等國家級項目5項、省級項目11項。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連續4次通過國家科技進步考核,繼續保持「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的榮譽,獲得授權專利4件和省科技項目9項,被列為省「一縣一業」科技試點市。

主持人:漳平是個產業特色比較明顯的城市,這幾年建材、化工產業集群逐漸形成,火電產業也進入調整期,如何實現產業的不斷壯大和優化升級?

劉遠:漳平結合實際情況和對應龍岩市「10+3」產業,提出了「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3+6」產業,即電力、建材、輕紡三個支柱產業產值分別達20億元以上,化工、機械、農產品加工、特色農業產業產值分別達10億元以上,煤炭、礦冶產業產值分別達5億元以上。今年,「3+6」產業實現產值32.42億元,增長25.5%,其中建材產業產值2.19億元,增長4倍,林產工業產值4.56億元,增長51.2%。漳平將繼續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聚集生產要素,以項目延伸產業鏈,以項目培育產業集群,推動「3+6」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3+6」產業,科學篩選年度重中之重點項目,集中精力、集中財力強勢推進重中之重項目建設。電力工業重點加快漳平火電公司「上大壓小」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盡快動工建設;建材工業近期重點建成紅獅泥二期、振鴻水泥二期、三德水泥等項目,中期規劃建設大深、吾祠、象湖水泥廠,爭取把漳平建設成為我省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化工產業以基礎化工原料的下游產品開發為重點;機械製造業以發展成套機械設備、機械材料及機械設備整件的生產加工為重點;農產品加工工業以發展木竹加工、蔬菜與茶果加工、畜禽加工為重點;特色農業產業著力打好「中國花木之鄉」、台灣農民創業園品牌,發揮生態農業,滿足閩南金三角的「後花園」發展需要,初步建成特色工業基地和生態農業基地,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增長極的建設作出新的貢獻。為了增強漳平發展後勁,市委、市政府舉行重大項目策劃論壇,廣泛徵集2008年及中遠期重點項目建議策劃,為今後漳平的發展儲備了一批重大項目。

積極解決民生難題 推進新農村建設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何新的舉措,成效如何?

劉遠:讓人民共享受發展成果,漳平不遺餘力,把改善民生工程作為全市十二大重中之重項目之一,出台優惠政策,成立專門工作班子,撥出專項扶持資金,全力以赴抓緊抓好,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07年,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7項,目前已完成投資1.66億元。優先發展教育,繼續實施和優化中小學布局調整,實施第三期中小學校舍危房改造,完善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實行邊遠鄉村教師補貼,合理配置城區周邊教育資源,解決城區兒童入學問題,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需要;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700.9萬元,惠及2.5萬個家庭,職業中專學生國家助學金43萬元。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實施市婦幼保健院和市中醫院遷建,扶持邊遠鄉鎮衛生院添置醫療設備;扎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高住院補償標准,擴大補償范圍,目前已補償住院農民1.34萬人次,兌付住院補償金727.66萬元,農民參合率從2007年初的89.07%到2007年底提高到96.9%。針對豬肉、石油等物資上漲形勢,落實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資金277萬元,能繁母豬直補165萬元,石油價格補貼47萬元。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互助,建立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制度和農村困難群體醫療救助制度,納入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2103人發放低保金703萬元,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城鄉統籌就業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扎實開展職工技能鑒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2%以內,培訓農村勞動力4500人。大力實施農村路網改造工程,投入資金1.09億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52.6公里,全面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面。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有何新的舉措?成效如何?

劉遠:漳平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採取「試點先行,示範引路」的辦法,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把「村莊規劃、戶戶通水泥路、家園清潔行動」等三項工作作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工作。加大「以獎代補」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戶積極性,確定了三個示範村示範項目,即和平鎮東坑村「村容整潔」、和平村「民主管理」,南洋鄉南洋村「一村一品」示範項目,以點帶面,試點先行。對示範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項目跟蹤、層層落實和責任追究制度及試點村周報制度、百村示範聯系點動態監測季報制度,使試點村示範項目扎實推進。

劉遠:目前,漳平市十個省、龍岩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有3個村已經完成《八圖一書》、《五圖一書》村莊規劃,還有7個村正在實施中。全市累計完成戶戶通水泥路43.12公里,完成今年任務的104.66%。全市有3個試點鎮,19個試點村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通過省級抽查驗收,農村長效保潔機制逐步建立。

積極推進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 促進兩岸合作交流

主持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它目前運作情況如何?怎樣用好黨的十七大這一方針政策?創業園將在促進閩台合作交流方面發揮怎樣的作用?

劉遠: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今年12月2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帶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漳平調研台灣農民創業園發展情況,盧書記要求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要發揮「五緣」優勢,加快發展,加大制茶技術研究,打造凸顯兩岸交流合作特色的品牌,使永福高山茶成為福建名茶的一個系列,成為兩個先行區建設的重要平台。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和工作要求,漳平積極推進兩岸農業合作,加快建設台灣農民創業園。目前,落戶園區台資企業共有36家,涉及投資台商個體300多人。在核心區域永福鎮落戶的台資農業企業有32家,總投資3.3億元,其中高山茶企業30家。中心區域已發展形成茶葉、花卉、反季節蔬菜三大產業,總面積8.4萬畝,預計2007年三大產業實現產值3.6億元。目前已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園,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園,海峽兩岸農民生產、生活、文化等方面交往的「親情園」,以新品種、高產出、高效益為主要特徵的「效益園」。

劉遠:為加快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的發展,漳平將緊緊抓住中央「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機遇,實施「四五一」工程,即建設台灣農民創業服務、農產品檢測、台灣良種種苗引進與繁育、台商度假休閑等4個中心,高山綠色烏龍茶生產、名優花卉栽培、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台灣短低溫果樹種植、農產品加工等5個示範區,以及建立集高山茶、花卉專業交易、市場服務、大型農產品物流為一體的農產品產地綜合批發市場體系。力爭在5年內,將創業園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精品高山烏龍茶加工示範區、東南亞最大的杜鵑花生產與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具規模的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與示範基地。

劉遠:通過幾年的建設,創業園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一是兩岸交流合作明顯增多。在兩岸經貿合作中,漳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台工作方針,充分發揮農業基礎產業的作用,營造出一個吸引力更大、功能更強、影響面更廣的對台工作平台。通過優質服務吸引更多的台商到漳平投資興業,「以台引台」成果進一步擴大。2007年,台灣光彩事業促進會、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台灣茶協會等許多團體前來漳平考察參觀,研討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提升,加強了兩岸人民的溝通交流,拓展了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二是推動漳平現代農業進程。台商帶來了科技含量高、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先進、組織化程度高的現代農業經濟體系,有力地促進了漳平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三是促進漳平經營農業理念的轉變。台商的帶動示範作用日益明顯,逐步帶動當地農民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標准化生產經營、先進的市場營銷的先進理念。四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台資企業的引進帶來了人流量、物流量的不斷增加,帶動當地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❾ 龍岩市的長汀縣和連城縣那個縣的經濟比較好.發展比較快.!

漳平最好

閱讀全文

與龍岩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