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與航空業

經濟發展與航空業

發布時間:2020-12-11 20:50:08

① 民航與國民經濟的關系

1000字沒有,盡力了。。。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遊業的發展、經濟活動的日趨頻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都給中國的航空業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動力,而機場行業將從中收益匪淺;第五航權的開放對航空公司而言意味著競爭的加劇,對於機場而言意味著業務量的增加。對於樞紐機場而言,航權開放無疑會使得外航航班增加從而帶來機場的業務收入的增加。

同時,我國機場吞吐量在20多年來發展迅速,1981~2004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率為22.1%,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長率為22.0%。2004年,全國通航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419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8%。其中,國內航線完成2177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4%(其中內地至香港和澳門地區航線為86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5.9%);國際航線完成2419.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2.1%。完成貨郵吞吐量552.6萬噸,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國內航線完成381.1萬噸,比上年增長21.6%(其中內地至香港和澳門地區航線為33.0萬噸,比上年增長44.1%);國際航線完成171.5萬噸,比上年增長23.9%。飛機起降架次為266.6萬架次,比上年增長25.8%。其中:運輸架次為247.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28.1%。運輸架次中:國內航線226.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27.5%(其中內地至香港和澳門地區航線為8.5萬架次,比上年增長46.9%);國際航線21.0萬架次,比上年增長34.4%。2005年我國機場業發展形勢喜人,擁有持續增長空間,預計機場行業效益將穩定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機場密度是每10萬平方公里只有1.4個機場,日本的密度是23.3個。即便是在中國機場最集中的華東地區,每10萬平方公里也只有4.8個,而新疆及西北每10萬平方公里分別只有0.6和0.8。由此可見,機場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近年來我國機場業改革不斷,機場屬地化管理、鼓勵外資營建機場、航權的不斷放開、民營資本的介入,投資體制改革給機場業帶來了生機。我國機場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若想在機場業投資或者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優勢,就需要對機場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機場業市場、機場建設等有一個整體的掌握。在此情況下,本研究中心依據中國民航總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和國家統計局等權威渠道數據的數據,同時採用中心大量行業資料庫以及我公司相關部門對民用機場行業所進行的市場調查等大量資料,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對中國機場行業的運行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進而得到了這份極具價值的研究報告,我們相信,我們的努力將會為機場行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視野,從而幫助他們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

② 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能帶動經濟增長不

這個關鍵是看航天業是不是可以市場化運作,美國航天業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畢竟航天業會帶動整個產業鏈,就目前而言,中國的航天業也帶動了一定的經濟發展
相信,中國航天業也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效益。

③ 航空事業的發展與促進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航天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主要體現以下作用1、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在發展生產力方面起先導作用 2、促進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生活水平 3、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傳統產業

④ 飛機給經濟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好處有很多,我也不是專業人士,
僅從最傳統的物流業來說吧,航路的暢通就能帶來經濟的回快速發展~答~~
機場與機場之間的連接就像一條條超高速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就不用多講了吧,就更別說這比公路更快捷的空運航道了~~
還有就是地區旅遊呀,招商引資呀~~~~~很多很多了

航空真是改變了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⑤ 航天產業發展帶來哪些經濟效益和經濟發展

中國航天產業化從未停步

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本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時,在全世界的矚目下,中國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一時間,群情沸騰。

頗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應,當天,持續低迷的滬、深股市場均已上漲報收,其中航天板塊漲幅超過大盤的漲幅。

航天產業收入可觀

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

航空航天業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空間計劃已經為美國增值2萬億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2000-2001年度,英國空間工業總收入有29億英鎊,法國大約有200億歐元,俄羅斯有9億美元。

根據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更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全球商業航天活動的收入預計將達到5000億-6000億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樂部」里的中國,未來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塊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

航天產業的投入非常驚人,一架太空梭僅研製費用就高達100 多億美元。這也難怪當年美國阿波羅號太空梭升空之後,一份美國報紙的標題是:巨大的鑽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業的回報同樣不容小覷,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認為,「就像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時,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衛星會帶來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說,目前全球僅商業衛星產業每年就創造超過800億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國成功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至今中國已成功研製並發射6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等。

在中國,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已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城市建設等方面廣泛使用,建成了國際衛星通信站和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海陸空交通、地震監測、森林防火滅火等領域也因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而受益無窮。

中國研製的衛星費用低、質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處於前3-5名。其中,返回式衛星、導航衛星名列第三,火箭發射、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名列第四,通信衛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發射,更為中國衛星出口擴大了市場。

中國航天產業化進程

美國宇航局專家統計,美國有30000多種民用產品得益於研製太空梭發展出的技術,如GPS衛星導航定位儀、「太空食品」和「太空葯品」、衛星電視、電話等。

而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中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向《財經時報》介紹,「中國從『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術,帶動了諸如電子、計算機、化工、冶金、材料、機械、特種工藝、低溫與真空技術、測試、控制、測控、氣象、船舶、生物、農業等領域技術的發展。」

「中國已經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包括電子行業、元器件、原材料、飛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研究院研究員劉濟生說:「目前有些載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經反饋到了民用技術中,如熱控、遙控、遙測、航天服技術等,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還很難測算出具體的經濟效益,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航天技術。從長遠看,前景無可限量。」

中國在航天工業產業化進程中一刻也沒有停步。

統計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太空的微重力、超潔凈、高真空、微輻射的特殊環境,使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尖端工業和葯品的生產場所,可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新材料學與新工藝學的研究及綜合研究提供多種特殊的環境條件。」

劉濟生研究員說,「在微重力條件下可以研製和生產高純度大單晶、超純度金屬、超導合金和特種生物製品等,對於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可以說,「神六」的成功發射不僅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又邁出了重大一步,也預示著中國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

⑥ 航空經濟的發展航空經濟的國際經驗

(一)國外航空經濟發展類型分析
綜合而言,國外航空經濟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城市綜合體引領型航空經濟。這種航空經濟具有腹地經濟屬性和較強的輻射性,所依託的城市一般是綜合性交通樞紐,所依託的機場客貨流量較大,它的集聚效應明顯,擁有航空運輸服務、電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制葯、金融等多種產業。這種城市綜合體,典型的如愛爾蘭香農自由區,德國法蘭克福、日本中部機場城等。二是航空主導產業引領型航空經濟。此種航空經濟以航空主導產業(尤其是飛機製造業)為龍頭,在機場周邊形成完整的航空工業產業鏈,它是一種以製造業為主的航空經濟發展模式。其代表是蒙特利爾和西雅圖。三是地方特色引領型航空經濟。此類航空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利用當地已有優勢,發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航空經濟,比如,孟菲斯的物流型航空經濟發展模式、迪拜的商務貿易型航空經濟發展模式等。
(二)國外航空經濟發展經驗
國外航空經濟區一般都遵循由航空樞紐向航空產業集聚區再向航空都市發展的規律。
1.以樞紐機場為支撐
世界各國的航空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均以發達的樞紐機場為支撐。如,新加坡就是通過把樟宜機場打造成東南亞的樞紐機場,擴大轉口貿易來發展航空經濟。荷蘭則是通過把史基浦機場打造成世界級樞紐機場來發展航空經濟。兩國發展航空經濟的模式基本相同。
2.以骨幹立體交通網路為基礎
便捷的綜合交通網路是航空經濟發展的基礎。世界各國的航空經濟區,無論是以流量經濟為主的孟菲斯還是以製造性經濟為主的西雅圖,都是將綜合交通的便捷性作為發展基礎的。孟菲斯有四通八達的貨運航線,以各種交通手段連接地面交通網。西雅圖擁有以航空製造為特色的航空經濟,由於飛機總裝基地要接收來自全球的零部件,所以它更是以海、陸、空運輸高效聯動為基礎。
3.注重提高機場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孟菲斯機場規定了比其他機場更晚的截件時間,並且提供高效的通關服務;法蘭克福機場以其高效服務被國際民航組織評為最佳機場,從而吸引了諸多知名公司進駐。明顯的區位優勢以及較高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是航空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4.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各國發展航空經濟均注重從各自文化底蘊、獨特資源出發。比如迪拜世界中心建設的是旅遊休閑特色的航空經濟,香港展現的是會展特色的航空經濟,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突出的是商務總部特色的航空經濟,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走的是零售特色的航空經濟發展之路。
5.注重規劃引導,提升發展內涵
各國在發展航空經濟上均制定有完善的產業政策,對符合要求的投資項目和相關企業實行分層優惠,建立航空產業園區,並對高端人才引進進行鼓勵,尤其是土地政策,既注重合理規劃,又注重土地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⑦ 經濟危機對航空業的影響

可能樓主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才會提出這個問題
2周前某世界航空聯盟(忘記是哪個了)提倡各國開放航空運輸市場,將航空運輸業推向市場經濟,這是對消費者有利的,但會對國內航空公司造成沖擊。
就目前全球整體的經濟形式下,市場經濟模式是促進一個行業發展的最主要動力,高技術、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慢回報這些苛刻條件本身制約著航空業的市場經濟化進程。
本月15號南航加入天合,這會降低南航采購和運營成本,對國內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這也是南航對國內航空業向市場經濟轉變這一趨勢做出的最佳選擇。
因為本身我不是這一行的人,所以政策方面就不好說了。不過無非是類似對民族工業的保護主義政策這樣的。

⑧ 經濟形勢對於航空業的發展的好壞

當然是好,油價又低

⑨ 航空經濟的航空經濟的演變

在航空經濟概念的演變和提出過程中,先後經歷了航空港經濟、臨空經濟和航空經濟等幾個階段。還先後出現了航天經濟、臨空港經濟、低空經濟和臨空產業等相近、相似、相混的概念。這些都反映出人們對航空經濟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不斷探索的演進過程。
現有的航空經濟概念從來源上分為三類:一是來自政府部門,二是來自高校,三是來自企業。現有的典型定義列舉如下。
概念1:2012年3月「兩會冶期間,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航空經濟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和依託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航空核心類產業,指直接利用機場資源,主要聚集的是航空運輸和航空製造產業鏈上的企業;第二類是航空關聯類產業,指對航空運輸方式高度依賴,主要聚集的是高時效、高附加值型產業以及知識、信息、技術、資金密集型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第三類是航空引致類產業,指由航空核心類產業、航空關聯類產業所引發的客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聚集形成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務產業。
概念2:2013年5月,國家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2013中國民航發展論壇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航空經濟是指依託航空運輸方式而形成的新型經濟形態,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時效性的特徵。劉雪妮和姚津津認為航空經濟的核心是民航產業鏈,並具有三大特徵:技術密集、國際化和開放性。
概念3:航空港經濟是以航空樞紐為依託,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支撐,以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為特徵,吸引航空運輸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概念4:航空經濟是從產業角度對經濟發展特徵的把握,指的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戰略依託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它在邏輯上並列於陸地經濟和海洋經濟。在基本內容上,航空經濟由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的航空活動引起的經濟聯系構成,包括直接或間接依賴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而進行的生產製造業和服務性產業活動,這些經濟聯系和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便構成了航空經濟的內容,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范圍上,航空經濟的核心層包括客貨航空運輸、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與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飛機維修、航空油料供應、航空銷售代理等,其上下游主要包括飛機和高端設備製造、新材料新技術研發和應用、航空金融租賃、空港產業園、航空物流和航空旅遊等。而航空經濟的輻射范圍,可以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航空經濟的整個產業鏈條中,民用航空業是主導產業。在主要特徵上,航空經濟是現代經濟、服務經濟和綠色經濟。
概念5:航空經濟是以航空樞紐為依託,以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支撐,放大市場接近效應,以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現代服務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為出發點,突破路徑依賴和區域收斂壁壘,通過產生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斷引致大型機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並與周邊城市及機場形成經濟發展走廊,吸引航空運輸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形成以這些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而新型的經濟形態。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與航空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