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什麼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毋庸置疑,經濟全球化並不代表每個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它取決於國際制度和規則。在現行的國際制度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國家,經濟全球化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首先.國際通行的制度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內規則的特點,不存在與國外規則的嚴重沖突。其次因為主導著國際制度,發達國家可以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來自內外製度沖突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從而轉嫁成本,規避風險。再者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制度、規則極大地發揮了其優勢和保護其劣勢。 最後世界經濟中的「集權」效應,由於他們所具有各種優勢,使得發達國家能夠從全球化中獲得遠比發展中國家多得多的利益。 對於反展中國家而言,就如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將經濟全球化比喻為「一柄雙刃劍」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發展中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大發展、產業大轉移、資本大流動和技術大外溢,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缺口,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起飛都是非常有利的。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挑戰。首先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第二,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第三,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我們忙著追求經濟GDP的增長,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經濟全球化使越來越多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使得我們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會日益尖銳。造成近年來的沙塵暴肆虐……第四,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第五,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迴避它都是沒有用的。許多的學者強調,發展中國家應採取經濟的對策,趨利避害,尋求發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包括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與國際接軌。
『貳』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什麼
第一、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第二、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目前,24小時電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在為市場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時,也為金融界的不少投機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第三、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他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環環境的對象。實際上,發達國家已經超越了工業化發展階段,應對已形成的環境污染結果負責。
第四、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
(2)經濟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擴展閱讀:
形成因素
一,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的結果。
二,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三,越來越多的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動因。
五,企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叄』 為什麼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你可以看看身邊的情況就理解了。
中國目前的成績,是中國人民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艱苦努力獲得的。但中國目前的亂象,也是因為全球化而帶來的。
『肆』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積極效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由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所以發大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有積極影響: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這一擊會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使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還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以便從中獲取更大利益。
消極效果:
第一、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拉大。
第二、 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證。
第三、 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
第四、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了一種全球行為,他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伍』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是一把雙刃劍
在我看來,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般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描述的是生產要素回在答各國之間流動加快的趨勢,經濟活動在各國之間聯系日益緊密的趨勢。然而單純從善良的正面去了解經濟全球化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要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特點,以及正負效應,而且要理解反全球化運動的特點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處於激烈博弈中的世界經濟態勢,並選擇和實施中國之最佳對策。
『陸』 歷史題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難得的機遇,還是嚴峻的挑戰
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柒』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你同意嗎解釋你的答案。
經濟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百害而無一利,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和回殖民時代列答強持堅船利炮直接動手搶劫相比,現在的經濟全球化明顯文明許多,就像貪污腐敗才厲害,也肯定不如軍閥混戰的兵災。
而且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吸收國外的資本和先進成果,有利於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所有這些都是積極的有利因素。權衡其中利與弊、得與失,應該說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經濟全球一體化雖然是在資本主義的主導下進行的,是按資本主義經營模式和框架制定規則,這對發展中國家是不利的,但是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進程,具有兩重性。總體上處於弱勢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沒有正確的對策,就會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相反,只要對策正確,應對適當,就可以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