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最慘城市,地理位置優越,為啥下屬四縣卻都是貧困縣
每個城市都會有貧窮和富裕的地方,因為發展不一樣,所以在每個地區都會產生一些貧富的差距。對於貧富的差距也是要依照當地的經濟來評判的,經濟好那肯定不會貧窮,若是一個經濟不好,那麼造成的經濟困難,肯定會導致整個城市或者縣城都會非常的貧窮。每個地方都無法做到。貧窮和富裕之間的經濟關系都做到均衡。
宿州市的四大貧困縣是在當地出了名的貧窮,這四個縣城也占據主要的位置。這四個縣城分別是,碭山縣、靈壁縣、泗縣、以及蕭縣。雖然在宿州市擁有四大貧困縣,可是自當地擁有一些旅遊的著名景點。例如,樂天園,和五柳風景。所以,雖然安徽的宿州市雖然窮,但是富裕的地方還是有的,只是無法做到均衡而已。
Ⅱ 安徽省宿州泗縣的縣城以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只要是泗縣人肯定就能看到啦 泗縣現在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東關方向發內展 而且工業園將來也會容建造在哪邊啦 雖然其他幾個方向也是有發展的 但是相對於東關還是比較慢的 了 東關現在的房價已經飆升到了三千多了 奶奶的 將來搭棚子住吧
Ⅲ 安徽泗縣怎麼樣
安徽泗縣
地方好不好
看在哪個方面吧!
第一
消費水平,比較低可以說是好
第二版
教育水平,泗縣一權中,泗縣二中分別是省級示範高中
泗縣三中,99%是考不上一中
二中的學生才去上的。整體生源
質量較差,該校有其特色:音樂,美術,體育
考生是其強項,想像學這些東西的能是什麼成績好的學生學的嗎?該校藝體類考生強。該校假如有100個本科上線的話,其中有96個是藝術體育類的。我對該校印象不好。該校在泗城鎮北關。
第三
法制水平,泗縣法制落後,該地區有
「胳膊拗不過大腿」
當地人之稱。
官員腐敗明目張膽。如果是大學生回家
你沒有人的話
找工作
門都沒有。
Ⅳ 安徽泗縣2016年GDP多少
你好知道網友,你問的 這個縣的2016年GDP,是171億元,在宿州市後列位置, 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歡迎繼續追問,我將繼續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Ⅳ 安徽省泗縣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泗縣古稱虹縣,長抄期屬泗州管轄,曾襲一度是泗州州衙所在地,所以人們習慣把泗縣稱為泗州。泗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新石器遺址楊家台曾出土帶有彩繪紋飾的陶片,泗城登達雅苑小區工地曾出土帶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和隸體文字的秦漢畫像磚。在山頭、屏山、泗城等古遺址曾出土相當數量的帶有生動圖案紋飾篆隸文字的戰國、漢代銅鏡以及工藝精湛、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質地精良的玉豬、玉龍、玉蟬、玉璧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屏山鎮溝趙村小秦山上曾出土一座規模較大的古墓,發掘出土大量的畫像石狩獵圖、迎賓圖、車馬出行圖、輔首銜環圖,栩栩如生。據專家考證該墓為東漢時期墓葬,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這些帶有各種圖案文字的文物充分說明,在很早以前,聰明智慧的泗州藝術家們就具有很高的繪畫、書寫和工藝製作水平。
秦漢以後泗州書畫藝術家也不乏其人,據《泗
Ⅵ 安徽宿州的經濟狀況怎樣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宿州概況>>經濟發展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511.1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40億元,增長5.2%,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1%;第二產業增加值169.16億元,增長26.3%,拉動GDP增長7.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51.76億元,增長29%,拉動GDP增長7.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9%;第三產業增加值188.54億元,增長12.4%,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7%。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看,三次產業共同拉動經濟增長,二產的增長對全市經濟起到了決定性的拉動作用。在工業經濟拉動下,產業結構得到重大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32.6:30.0:37.4調整到30.0:33.1:36.9,二產比重超過一產。人均生產總值8982元,比上年增加1552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15006元/人,比上年增加2376元。
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埇橋區和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總人口626萬人。
宿州歷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里就燃起了人類文明的篝火。周莊王時代的「宿國」,到了秦漢時,已經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宿城前身埇橋,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的宿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宿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在這塊土地上,相繼走出了閔子騫、嵇康、劉伶、劉裕、朱溫、馬皇後等歷史名人,現當代涌現了劉開渠、朱德群、王子雲、蕭龍士、梅雪峰、李百忍、孫叔平、鄧偉志、楊在葆、劉世龍、李炳淑等名人志士;這里還留下了劉邦、項羽、李白、白居易、蘇軾、賽珍珠等人的歷史遺跡。
宿州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隴海鐵路,連霍、合徐高速公路縱橫貫穿,與國內各大城市均可實現高速公路互聯互通,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75公里。正在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宿淮鐵路和泗許高速公路也從境內穿過。
宿州境內平原廣袤,資源豐富,名產眾多。這里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被稱為「中原糧倉」。現已探明煤儲量約60億噸,石油達20億噸,煤氣層3000多億立方米,大理石4000萬立方米。碭山酥梨被譽為果中精品,符離集燒雞堪稱一品佳餚,夾溝香稻米「一家煮飯十家香」,靈璧石位居中國「四大奇石」之首,樂石硯躋身於全國名硯行列。
宿州,是著名的「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書法藝術之鄉」、「中國馬戲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鍾馗畫)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泗州戲之鄉」。2006年,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市」,1994—2007年,連續五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Ⅶ 泗州的演變發展
古泗州或者老泗州 遺址在2013年的江蘇省盱眙縣境內。《鳳陽府志》雲:「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山水朝拱,風氣凝翠,形勝之區也。」
古泗州在夏商周時均為徐國。春秋時,徐國為吳國所滅,徐屬吳國。越國滅吳後,徐又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後,徐屬楚。秦屬泗水郡,即建國以後的山東省泗水縣。楚漢相爭時徐屬西楚。西漢王朝建立後,徐先屬楚後屬沛國,即建國以後的江蘇沛縣。東漢光武年初並入東海(今山東郯城),後為臨淮郡,即今天的泗洪縣臨淮鎮。漢明帝永平15年(公元72年)改為下邳國,治下邳,(建國以後的江蘇邳州)。三國時亦為臨淮,也屬下邳。晉時,下邳屬縣,在淮南置臨淮郡於盱眙,徐屬臨淮。後魏將徐縣置南徐州,梁改東徐州,陳改安州,後周時改為泗州,自此,泗州得名。到了隋朝,隋將泗州改成徐城縣,屬下邳郡,後又復名泗州。唐至德年初,泗州隸屬河南道,轄縣六,即:臨淮、漣水、徐城、下邳、宿遷、虹縣(今泗縣)。五代時,泗州為南唐所據,周世宗取之,仍為泗州。宋建隆2年(961),廢徐城縣,乾德元年(963),以楚州之盱眙,濠州之招信來屬。太平興國三年(978)割漣水置漣水郡,泗州轄臨淮、招信、盱眙三縣屬淮南路。景德3年(1006)移臨淮縣到徐城驛,自此,臨淮始不為郡。宋熙寧5年(1072),分屬淮南東路。南宋紹興11年(1141)和議割予金,仍為泗州,系防禦史治所,屬南京路,轄淮平、虹縣、臨淮、靈璧、濉寧五縣。元至元27年(1290),盱眙、天長來屬,初屬河南行省。至正年間,揚州置淮南行省改州隸,革在城臨淮縣,州始親民。到了明朝,泗州屬鳳陽府,轄盱眙、天長。清雍正2年(1724),泗州升直隸州,五河來屬,轄盱眙、五河、天長三縣,屬鳳陽府。
據《泗州志》雲:「泗州在州境極南,面長淮對盱山,城肇於宋,舊有東西兩城,皆土築,明初始更磚石為之,合為一城,汴河徑其中,周九里三十步,高兩丈五尺」。泗州城有城門5座,東門有回龍橋,西門有永寧橋,南門仿岳陽樓制,巍然壯觀。在南門與西門之間開一門曰香花門,北門名朝闕樓。泗州城諸門皆有水關,西門金剛渡,北門鐵窗欞。為防洪,城外還建有6道月城,6道月門,月門像雙閘門套閘一樣,城外發大水時,先堵住月門,行人從月城堤上出入。這種形式的古城在國內是罕見的。
泗州城雖然地勢低窪,夙稱澤鄉水國,但由於她水陸交通發達,系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沖,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唐、宋時,皇家漕糧皆在此中轉,成群結隊的船隻在此停泊。當時有詩贊道:「官艫客鯿滿淮汴,車弛馬驟無間時。」
泗州城當時不但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更兼有泗州十景:即浮梁練影、回瀾晚鍾、淮水浮煙、盱山聳翠、禹王台曉月、靈瑞塔朝霞、濕翠堂春霽、掛劍台秋風、九岡山形蜿蜒、一字河流環帶。還有全國當時五大名剎之一的普照王寺,其主體建築僧伽塔,高300尺,影投淮水,蔚為壯觀。這些迷人的景緻,歐陽修稱她:「蒼雲碧天竹色靜,暖日撲地花日繁。」蘇東坡贊她:澹涓涓,玉宇清閑,望長橋,燈火亂。」到了明朝,泗州城更是船舶如流,店鋪林立,商賈如雲,酒旗斜豎。泗州城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
泗州城的空前繁榮除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外,還有一個及其重要的原因,即明祖陵的修建。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在泗州城北13里處找到了朱家祖墳。於是大興土木建造了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在此朱元璋葬下了高祖、曾祖衣冠及祖父的屍骨。明祖陵的聲威既給泗州城帶來了空前繁榮又給其帶來隱患。最終使這座形勝之區的千古名城,於康熙19(1680)年,遭到滅頂之災,被黃河奪淮的滾滾狂濤淹沒在洪澤湖底,「永為黿鼉之窟。」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個龐貝。由此,在民間至今到處流傳著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話傳說。
神話歸神話,其實泗州城的沉因有二:一是黃河南徙,攔入清口,遏淮不得直下。加之康熙19年山洪暴發,淮河下游淤塞,河水高出堤外數尺,靈瑞塔在水中如砥柱,後與州城一起沉沒;二是明代治水專家潘季馴採取蓄清、刷黃、濟運的治河方針,大築黃河兩岸堤防,堵塞決口,束水攻沙,同時修築高家堰(即洪澤湖大堤),迫淮水入黃河攻沙。他大修黃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築黃河南岸堤防,把黃河兩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陰。經過這次大規模治理,黃河一時趨於穩定。但以後由於河床不斷淤高,黃河兩岸決口增多。在明萬曆統治時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黃河決口18次,幾乎年年決口。在明朝統治期間,淮河流域的變化,除黃河主流由向南轉而向東,經徐州奪泗奪淮,災區下移到江蘇和山東以外,還修建了洪澤湖大堤,並在大堤上修建了泄水閘壩以分淮入海入江。明萬曆32年(1604年),還開辟了微山湖以下至駱馬湖之間的運河,以避免黃河航運的危險,這就是現在的韓庄運河的一部分。雖然暫時換來了黃河的太平與安寧,但卻人為的抬高了水位。潘季訓被削職後,朝廷特派巡按御史邵陛前往泗州治水,邵陛所築的邵公堤和保護明祖陵的磚石堤,雖然換來了暫時的太平,但其結局已註定了泗州城難逃淹沒的厄運。據查:自明萬曆19年到21年(1591——1593),泗州連續3年大水,洪水翻城而下,魚游城關,舟行樹梢,百姓死者不不計其數。到了清朝,異族統治者只知築壩攔水,不思疏導根治水患,最終導演了這座千古名城沉沒的悲劇。
泗州城沉沒後,州署移治於盱山西北麓,懸絕淮湖。直到97年後的乾隆42年(1777),「巡撫閔公,以治隔淮湖,控馭不便,虹最近泗,請裁虹歸泗,版圖、民賦一並於泗,並以城為州治 ┄┄上從其請。」乃將州治由盱山遷於虹(今泗縣城),仍轄盱眙、天長、五河三縣。是時。虹縣降為虹鄉。《鳳陽府志》載:新泗州「北枕屏山,南襟長淮,重岡東拱,靈璧西環,盤龍、朱山障其左,鹿鳴、陰靈繞其右,扼徐淮之門戶,通兗豫之舟車。雖原野平曠之區,而風水結聚,自然昌明,東南大都會也。」
裁虹歸泗的泗州,於民國元年4月廢泗州為泗縣,直屬安徽省。到1949年泗縣析出一部置泗洪縣,隸屬江蘇省。1955年盱眙縣亦由安徽省劃歸江蘇省。
據《泗虹合志》雲:古泗州雖有十景,然其舊也,非其新也。新泗州有虹鄉八景,即:赤山暮雨、羊城春色、屏山晚照、陰陵夜月、柏蒲荷風、盤龍積雪、隋堤煙柳、汴水晴波。
1、赤山暮雨:赤山在州東北70里,蜿蜒千尺,土石皆紅。在暮色細雨之中,飛虹滴翠,如龍飛鳳舞,翩躚而行。古人在游赤山詩中寫道「雲中隱隱草菲菲,也學高人去採薇。行到桃園流水處,杖頭挑得明月歸。」
2、羊城春色:羊城湖在州西四十里,相傳為古虹舊治,已久沒於水。據傳常於霧靄之中見樓台城郭之狀,宛如海市蜃樓。每逢春季,湖濱芳草萋萋,野花爭艷,鹿逐羊跑,兔跳鳥飛,更兼有八角琉璃井點綴其間,更加景色迷人。有詩為證,清人龔起暉詩雲:解凍波紋碧,春歸沙際暄。渚浦藏宿鷺,野水下清鳶。燕舞香泥墜,魚驚綠藻翻。杖藜從此過,歸帶碧香痕。
3、屏山晚照:屏山在州北20里,環翠如屏,故名屏山。此山似虎睡狀,又名卧虎山。山出美石。傳說在山坡有潔白巨石,在夕陽映照之下,銀輝四射,站在北城門樓上亦可見。古人稱為奇景。
4、陰陵夜月:陰陵山在州西50里,山雖不大,卻名見《史記》,久負盛名,且有「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之說。」此山為楚霸王失道處,往日山徑迂迴,夜深人靜,明月高懸時,猶顯得幽靜迷人。明人葉志淑詠道:「陰陵山北小村東,舊說重瞳向此迷。今日偶經征戰地,殘陽古木任鴉棲。」山北有古跡虞姬墓,墓碑上有副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還有一闋《虞美人》詞:楚歌聲逐愁雲起,夜帳明燈里,振衣獻舞拭龍泉,拚取一腔熱血灑君前。顧騅無語軍情變,似雪刀光亂。桃花片片墮東風,花作源頭芳草淚絲紅。
5、柏蒲荷風:在州北50里的柏家湖,每當荷花開放時節,清香馥郁,別具一番情趣。滿湖荷花,白綠相映,景色優雅。古代文人墨客,常泛舟湖上,吟詩作畫。
6、盤龍積雪:盤龍山俗稱老山,在州北30里。山石層層,盤旋而上,形如盤龍,且鱗甲宛然。山上曾建玉皇閣,在皚皚白雪相映下,尤為壯觀,古人稱之為盤龍積雪。
7、隋堤煙柳:隋堤,即汴堤,汴水即通濟渠,又叫隋唐運河。開挖於公元605年,千里汴堤夾岸植柳,濃蔭遮地,似一片綠海。陽春時節,林間桃紅杏白,競相爭輝,鳥雀爭鳴,蜂飛碟舞。唐白居易詠隋堤柳雲「大業年間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大業年間春二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西有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三百里。」
8、汴水晴波:唐李益詩曰「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向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欲往揚州觀瓊花,發動民夫百萬,開挖通濟渠,河長千餘里,過宿州、靈璧經泗州穿城而過。尤以青陽鎮一帶水闊而深,飛橋似長虹。依橋俯視,只見汴水碧波,清澈見底。游魚淺綠水,白帆點點晴。晚霞夕照,魚歌互答。故有汴水晴波之說。」
Ⅷ 為何市裡第一個上報泗縣撤縣設市
立足於縣級中等城市建設,立足於歷史文化挖掘和加快區域發展,立足於把革命老區建專成現屬代化新城,泗縣各界積極呼籲撤縣建市。縣委、縣政府扎實做好撤縣建市各項基礎工作,目前已經市政府批准,上報省政府研究。泗州市的設立,將會把泗州歷史、人文情懷吸納到運河情·泗州夢之中,將會激發全縣人民建設美好家園,將會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地理位置優越,泗縣,古稱虹縣、泗州,宿州市下轄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鄰泗洪,西接靈璧,南連五河、固鎮,北至東北與睢寧、宿遷毗鄰。
泗縣地處黃淮海平原南端,蘇皖兩省五縣交界地帶,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是中國山芋之鄉、中國泗州戲之鄉,安徽省向東發展前沿縣,加快皖北及沿淮三市六縣發展重點縣。
Ⅸ 安徽泗縣和太湖縣那個地方發展好點
太湖要好點,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Ⅹ 誰知道安徽宿州泗縣下面的鄉鎮哪些經濟實力最強~給個排名!
大庄
泗城
開發區
黃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