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0-12-11 09:01:18

Ⅰ 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什麼發展

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融合發展
國和強軍統一,深化改革,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創新發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

Ⅱ 國家政策中為什麼要把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第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這一戰略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這一戰略思想突出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謀求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其中的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方位地推進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現代化建設;協調發展則是要搞好戰略統籌,使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相協調,實現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和諧有序;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注重當前又兼顧長遠,使當前建設與未來發展相統一,確保能夠一代又一代永續發展下去。這一戰略思想就包括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內涵,要求我們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二,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兩個重要方面,只有兩個方面都兼顧起來、協調一致,才能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加速發展。沒有經濟的現代化就沒有國防的現代化,沒有國防的現代化就算不上現代化的國家,而沒有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就建設不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Ⅲ 我國國防政策中為什麼要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相互依賴的關系,國防要靠經濟為後盾,經濟發展促進國防發展,反過來,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自然要靠國防來創造和平環境

Ⅳ 如何理解「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國防的強大抄要依賴於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沒有強大的經濟,哪來的錢養活這么龐大的軍隊?哪來的錢搞科研?哪來的錢更新裝備??朝鮮和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越是經濟發達,相互之間旳利益鏈就會錯綜復雜。就會有矛盾,此時,發展的最高階段就是戰爭。沒有強大的國防作為保障,經濟何從發展?伊拉克打沙特就是很好的例子。縱觀美國的所有戰爭都是騌強大的軍事保障了其國家的根本利益。我國以前是要求部隊要忍耐,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那時候你就是想搞國防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但是現在隨准我國經濟的騰飛,各種新式裝備的列裝,充分反映了經濟對國防的強大影響。我們在外交上越來越強硬,國際越來越能聽見中國得聲音都得意於兩者得協調發展。但是目前我們還存在一定差距,韜光養晦,一心一意謀發展仍然是主題,只有等真正的強大了才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保證我們的一切利益!

Ⅳ 如何處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命題揭示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內在聯系。全面理解二者的重要關系,對於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經濟建設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資金、技術、人力和物力的資源保證。其一,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資金來源。現代化的軍隊,是一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部門。實現國防現代化,完成軍隊機械化、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任務,其資金來源是政府的財政支出。只有經濟增長快、經濟總量大、財政收入多,軍費撥款才能滿足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經濟的「蛋糕」做大了,切給軍隊的那一塊才會增加。其二,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當前,純軍事性的技術已經不多了,國防建設在技術上對經濟建設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其三,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人力資源。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最重要的資源———人才,也越來越依賴於國民教育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其四,經濟建設中的許多物資、設備、設施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滿足軍隊需要或迅速轉化為國防資源。總而言之,經濟建設對國防建設的決定作用,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於它是國防建設所需財力、人力、物力和技術的來源和保證。

在我國,經濟建設的工業化、信息化進程,和軍隊建設的機械化、信息化是同時進行的。二者之間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人才戰略等許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參照的。而且,國防現代化是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狀況,必須和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戰略相協調,要從國家發展大局謀劃國防和軍隊建設。從這個角度說,國家現代化的進程決定了國防現代化的進程。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與之相適應。現在,對發展市場經濟與軍隊建設的相互關系,有的同志在認識上往往過分強調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例如,一種流行的說法,軍隊建設面對的是「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這樣,事實上就不自覺地把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對立起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許多新的重大課題。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發展市場經濟是辯證統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市場經濟給軍隊建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不能把市場經濟當成對立面。市場經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軍隊建設的諸多方麵包括一系列政策制度,也都有一個如何同市場經濟體制接軌、相適應、相協調的問題。例如,我軍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的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後勤社會化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等,無不體現了市場經濟的要求。

綜上所述,全面理解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其精神實質是把國防建設放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中去,以黨和國家關於經濟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使國防建設適應我國現階段經濟實力、經濟水平、經濟體制的要求,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

Ⅵ 怎樣正確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是解決包括內國防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容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大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的關鍵所在。這是一個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以國家經濟建設為依託,緊密配合這個大局,始終不渝地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努力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第二,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使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我國財力有限,保持國防費的適度增長和適當比例,是基於我國發展全局的正確選擇。要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與經費相對不足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的情況下,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路子,把質量與效益進一步統一起來,使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國家財力增加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

Ⅶ 如何理解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必須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原則,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緊緊依靠人民辦國防,不斷增強國防實力。緊緊依靠人民建設軍隊、建設國防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
胡總書記強調指出:「正確認識和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 。必須從確保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安全環境和確保國家主權和和領土完整的戰略高度,全面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推進國防建設,促進和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勝利實現。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是解決包括國防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大大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的關鍵所在。這是一個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要以國家經濟建設為依託,緊密配合這個大局,始終不渝地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努力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歷史證明,不謀經濟發展,成不了富國,也談不上強國;只謀經濟發展,可以成為富國,但如果忽視國防建設,仍舊成不了強國。要真正實現強國目標,必須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因此,按照胡總書記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促進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是必須高度重視研究、解決和落實好的重大問題。經濟建設是國家強盛的根基,國防建設是國家強盛的支柱。深刻理解胡總書記的講話,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走出一條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道路,對於我國現階段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保持穩定,促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使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
軍隊現代化建設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我國財力有限,保持國防費的適度增長和適當比例,是基於我國發展全局的正確選擇。要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與經費相對不足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的情況下,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路子,把質量與效益進一步統一起來,使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國家財力增加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始終不渝地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內在規律的科學總結,既是強國之策,也是強軍之道。他指出:「我們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胡錦濤強調,只有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才能在新的更高層次上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胡錦濤認為,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首先,要使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適應。從社會大生產的角度來看,國防和軍隊建設屬於「公共物品」生產的范疇,它必須由國家統籌安排、總體經營。這也就是說,國防和軍隊建設本身就是屬於國家責任和行為。因此,胡錦濤指出:「我們就必須依據科學發展的要求,站在國防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其次,要注重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發展,充分依託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其三,軍隊則要積極主動地發揮推動作用,能利用民用資源的就不自己鋪攤子,能納入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體系的就另不起爐灶,能依託社會保障資源的事都要實行社會化保障。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使國家資源的一次性投入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與
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同時產生效益,在新的更高層次上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如果說以往的協調式發展強調的是塊與塊式結合的話,那麼,融入式發展則強調的是滲透式結合。從協調式發展到融入式發展,這是胡錦濤在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關系過程中的最新認識。
第三,積極探索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路子。
當代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使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軍隊建設和作戰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依賴性空前增強。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在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始終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致力於探索軍民結合、寓軍於民這樣一條路子,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不斷拓展。新世紀新階段要認真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後勁。
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必須要走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道路。
從歷史的角度看,胡錦濤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始終堅持人民戰爭的戰略思想,致力於探索軍民結合、寓軍於民這樣一條路子,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不斷拓展。」從現實的角度看,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軍民兩個領域的匯合處、交叉點上,一項資源投入往往可能同時產生平時和戰時、軍用和民用兩種效益,一項產出也往往可能同時具有兩種功能。同時,現代高技術戰爭對資源需求呈現出數量大、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等特點,僅僅依靠國防經濟部門已經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必須依託整個國民經濟體系。
應當看到,在現階段,中國走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路子的狀況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很不適應,還沒有走向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繼續走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發展路子?胡錦濤指出:「我們要認真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
的資源和持續發展的後勁。」
「更高層次」,就是黨和國家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從宏觀規劃和戰略指導的頂層做起,完善有利於軍民統籌協調的體制機制,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和軍民通用技術標准,實現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匹配和銜接,在國家層面上來統籌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國防和軍隊建設真正成為國家總體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更廣范圍」,就是用大軍事、大國防的觀點看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深入開展、戰爭形態的演進變化和軍事斗爭領域的拓展,社會各個領域與軍事的聯系更為廣泛,軍隊從社會吸收知識、技術、和人才的渠道越來越多。這就大大拓展了軍民融合的領域。我國民用科技領域資源豐富,人才隊伍宏大,民用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軍民融合前景廣闊。
「更深程度」,就是在深層次上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形成軍民之間的強強聯合和優勢集成,爭取國防領域里民用效應的最大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里國防效應的最大化,從而達到一種資源產生兩種效益的「兼容式發展」、「雙贏式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隨著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在高層次上運行,要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胡錦濤關於「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體系之中」的重要思想,努力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

Ⅷ 如何理解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取得了輝煌成就。這些成就表現在6個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有黨的領導、有思想政治工作這個特有優勢。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線地位,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確保我軍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始終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是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幅躍升。我們十分注重適應形勢的發展,依據國家安全的需要,加強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近幾年,針對戰爭形態的演變,軍委明確提出,要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進一步轉到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上來,實現了軍事戰略指導的與時俱進。我軍遵循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要求,大力提高核心軍事能力,有力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三是體制編制不斷調整優化。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總員額550萬,後來最多時達600多萬。經過多次調整改革,我軍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斷邁出新的步伐。目前,我軍總員額230萬,軍兵種部隊比例趨於合理,部隊編成結構得到優化。

四是武器裝備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新中國成立之初,我軍陸軍裝備大多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 雜牌」,海、空軍裝備數量很少,性能也很落後。現在,我們在天上有軍事衛星、先進戰機,地面有新型主戰坦克、各種火炮、導彈,海上有先進艦艇、潛艇,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擁有的各類裝備,我軍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少裝備的性能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體現了我軍現代化水平,也反映了國家科技實力的巨大變化。

五是軍事外交成果豐碩,較好地服務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服務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六是國防動員建設全面推進,國防動員能力顯著增強,國防動員體系在平時服務、急時應急中發揮了特殊的優勢和作用

Ⅸ 論如何協調發展國防與經濟建設。

協調發展國防與經濟建設:

1、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本質上要求國防領域與經濟領域在資源配置上的實現均衡。在政府與軍方之間建立統一的國防預算機制,是確保資源配置圍繞在均衡態附近波動的重要前提,只有在二者之間建立相應的激勵和制約機制,才能克服國防規模預算中政府與軍方各自為政所導致的低效率現象。

2、提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上的協調度,除了在軍方與政府之間建立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之外,國防投入本身的結構調整也非常重要。此外,國防投入投向要適應軍民一體化發展要求,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國防經濟效益,從而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3、在存在國家安全威脅的情況下,政府應適度增加國防支出,這種國防支出的增加,對國家經濟發展是有益的。顯然在存在國家安全威脅的情況下,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正向顯著的,同時,國防支出使用的邊際增長效應會更高。

4、在我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國家發展面臨著諸多安全問題,如與周邊國家存有爭端的南海問題,特別是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及在海外經濟利益的不斷擴大,對外海資源、運輸和戰略通道的依賴,使我國現有的國防力量和國防資源投入明顯不能滿足新的國家安全利益要求。

5、在現代經濟環境下,政府財政分配必須考慮資源配置、國民產值的分配、經濟穩定與長期增長的關系,考慮經濟規模擴大對國家安全產出品需求的提高,在我國面臨安全威脅增大的情況下,政府適度增加國防支出,對國家經濟發展是有益的。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