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年中共中央明確收官的三大目標是什麼
2020年中共中央明確收官的三大目標是:總結成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定調2020工作:穩中求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確政策導向:辦好自己的事鎖定高質量發展。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後,中國即將迎來又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目標擴展閱讀:
對於2019年經濟工作成績,中央政治局的表述是: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在這種情況下,此次會議明確,2020年中國經濟工作將延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並且「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在工作思路上,會議指出,2020年中國將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對於經濟增速回落等近期備受關注的內部挑戰,會議在明確表示要「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的同時,依然將政策聚焦於「高質量」。會議提出了一系列「高」的目標: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㈡ 2020年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基本與2019年持平,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從定性因素上分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宏觀經濟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的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20年GDP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第二,經測算,2020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微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第三,美國、歐元區以及日本採取降息、擴表等措施,總體有利於我國外部需求的增加,從而帶動我國出口增長;中美雙方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經貿摩擦導致的負面影響有所減緩。
2020年,國家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信號清晰可見,同時,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下,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實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靈活調控政策下,房地產投資總體穩定,總體保持較快增長,但由於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居民儲蓄率下降、居民杠桿率提升、房地產投資觀念發生顯著變化等因素,使得房地產需求逐漸趨於平穩。
對於製造業投資,有利因素是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這些政策將有效提高企業利潤,激發企業投資熱情。整體而言,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平穩快速發展,依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有效手段。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8.5%,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4.1%,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3%,比上年減少0.1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5.1%,比上年略微減少0.1個百分點。
2020年,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將繼續強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居民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15%。在各項消費政策「組合拳」的刺激下,預計2020年我國消費將保持平穩增長。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繼續強化。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更加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過程推動各種資源要素匯聚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存量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優質增量資源進一步擴充,可以靶向破解實體經濟發展難題,熨平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帶來的影響。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4.4萬億元,名義增長7.8%,增速比上年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進一步收窄。
2020年,物價總體運行平穩,前高後低。物價的推動因素通常可歸結為需求拉動、成本推動、貨幣超發和外部輸入等。需求拉動,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或者說出現正的產出缺口,通常由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實際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差來判斷。從影響物價的主要因素上看:其一,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5.8%,總體水平仍然較低,存在負的產出缺口。表明我國工業整體仍然處於去產能去庫存的調整階段,負產出缺口對CPI增長有向下的推動力。其二,2019年M1和M2依然維持正常增速,基本與GDP名義增長率相一致。因此,不存在明顯的超額貨幣供給對CPI上漲的推動力。其三,根據世界銀行判斷,2020年國際油價將與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動。因此,未來如果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不出現大幅上漲,PPI價格總體平穩,由PPI價格變動向下游CPI傳導的動力將不足。其四,針對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目前國家已經實施了多項政策穩定豬肉價格,相關措施效果也逐步顯現,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趨勢已經得到有效遏制。雖然豬肉價格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但總體趨勢是逐漸下行,從而帶動食品價格和CPI價格有所回落。其五,2019年政府推出減稅降費、降低社保繳費率、以國資充實社保、降低宏觀稅負等政策。從方向上看,一方面,減稅降費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抑制產品價格上升。另一方面,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業利潤,拉動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對物價產生向上的推動力。由於減稅效應的復雜性,政策效果以及對CPI的影響強度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綜合以上影響物價變動的因素,2020年我國物價水平將處於政策調控目標范圍之內。據預測,2020年,物價總體處於溫和上漲階段。
預計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6.2%和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持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
總之,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㈢ 十三五時期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到2020年實現什麼
我們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
1、地區生產總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回,全社會固定資產答投資年均增長2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
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國家現行標准下59萬農牧區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
4、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
5、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社會大局持續長期全面穩定,建成安居樂業、保障有力、家園秀美、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小康社會。
(3)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目標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㈣ 2020年我國經濟工作要堅持以什麼為動力
堅持以改革開放抄為動力。
1、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依然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
2、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從經濟角度看,「穩」就是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進」就是要在創新驅動、改革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領域有所突破。
3、堅持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在內涵和外延上是基本重合的,要貫徹好新發展理念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4、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其基本含義是從生產端入手,通過改革體制機制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種宏觀經濟政策。
(4)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目標擴展閱讀
具體要求:
1、這就要求明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3、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四個堅持」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
㈤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文報告PPT
作為定布局2020年的重磅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版收官之年,要實權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
會議確定了2020年要抓好的六項重點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5)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目標擴展閱讀:
按照這次會議的精神,2020年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四個堅持一個統籌」。
「四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一個統籌」即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㈥ 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版斗目權標,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
2、「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以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發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是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的小康社會。
㈦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主要從幾個方面來回答
從下面5個方面:
一、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經濟發展實現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升,基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城市品質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之後,到2035年躍升至創新型國家前列。
二、在政治建設方面,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達到高度有機統一。
人民民主更加充分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得到有效落實,人權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大為增強,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基本建成。
依法治國得到全面落實,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在文化建設方面,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凝聚力不斷提高。
重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社會風尚基本養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廣泛,中華文化走出去達到新水平。
四、在民生和社會建設方面,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願景,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我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口預期壽命和國民受教育程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公平正義充分彰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五、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綠色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狀況明顯改觀,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立,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開發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改善。
我國碳排放總量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後呈現下降態勢,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促進綠色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㈧ 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未來
十九大報告對未來發展作了整體部署,十九大報告提到: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國在2010年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之後,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放緩,經濟增速已經從前三十年年均10%以上放緩至2016年的6.7%。未來經濟增速繼續放緩是必然,但增速放緩的幅度和程度就取決於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和鼓勵創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帶來的經濟潛力釋放的情況。分基準、積極及消極三種情景來模擬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基準情況下,我國經濟改革穩步推進,全要素生產率逐漸釋放,使增速穩中趨緩,經濟增速達到亞洲發達經濟體在同樣人均收入水平時的平均水平。只要我國經濟改革到位,增長潛力得以順利釋放,經濟將完全具備保持平穩增長的能力,經濟增速下降過程較為平緩,有望實現目前全球先進國家進入中上等收入之後的增長狀況。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很高,大約為50%左右。在基準情況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為6.5%;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5%。
在積極情況下,意味著我國經濟改革取得全面成功,使全要素生產率達到改革開放之初的較高水平,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狀況將好於基準情況,繼續書寫全球經濟增長奇跡。積極情況出現的前期條件是期間在傳統動能保持高增長的同時,全要素生產率也要恢復到改革開放之初的高水平,而且不能發生任何內外部的風險沖擊。預計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大約在40%左右。這種情景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為6.7%;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5.5%。
在消極情況下,如果各項改革措施難以推進,社會問題逐漸爆發,外部或內部爆發金融風險等沖擊,則會帶來經濟失速的風險,此時經濟增速可能出現持續較快下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預計這種情景發生的概率極低,大約只有10%左右。在這種情景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跌至6.3%;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3.5%;2035-2050年經濟增長可能停滯不前,中間可能會出現階段性負增長。
由於經濟增速是剔除物價波
㈨ 2020年內經濟發展重點工作安排是怎樣的
首先,宏觀調控方面著重強調穩就業,並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穩就業成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是政策重點支持群體,報告提出要: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六月到期的抗疫減稅降費優惠政策延長到年底,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延緩到明年,預計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2019年為2萬億,超出市場預期);
進一步降成本:從工商業電價、寬頻和專線資費、國有房產租金等方面降低中小企業經營壓力;
強化金融支持:積極利用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貸、首貸和無還本續貸,並提出要求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於40%,進一步要求銀行讓利,提出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的目標,2019年年底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萬億,2020年新增有望達到1.28萬億以上。此外,報告還提出要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
圖表: 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億元)
資料來源:Wind資訊、廣發證券財富管理部
其次,報告要求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內需、脫貧攻堅、對外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
深化改革▼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要素市場配置化改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土地審批權下放等),提升國企改革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是政策支持重點),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擴大內需▼
在海外疫情每日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內需尤為重要,報告提出要推動消費回升,擴大有效投資,其中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符合市場預期;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比去年增加2萬個,略微超出市場預期。
同時,產業支持政策更加明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網路,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消費需求。
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相比417政治局會議,重提「因城施策」,邊際超出預期),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實施支持湖北發展政策,提高生態治理成效,保障能源安全等。
脫貧攻堅,對外開放和社會事業改革。▼
報告中提出,脫貧攻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硬任務,抓好農業生產和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特別是要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反映出疫情沖擊下農民工就業難度加大,需要重點政策支持。
對外開放方面,海外疫情沖擊下外需沖擊較大,促進外貿基本穩定是工作重點,中美摩擦下積極利用外資更為重要,「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仍然是我國應對外部沖擊的重要指導。社會事業改革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底線,此次疫情沖擊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將是下一階段民生事業建設重點,教育公平、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仍將繼續推進。
此外,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落實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人大也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將進一步完善「一國兩制」整體框架,但中美摩擦背景下可能引起一定資本市場沖擊。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鄭峰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10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