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結合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說明18世紀的工業革命是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
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英國繼續了近三個世紀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煤炭可以說是近代工業的食糧,如果沒有煤,就沒有大機器工業的發展,也就沒
⑵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的保守政治
特徵:議會取代王權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貴族控制議會;工業資產階級未能充分參與政權。
近代世界史中,英國在政治變革與經濟發展方面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列,由此成為現代化潮流的「領頭羊」。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於該國在……十七世紀時,政治結構……已經發展到適合工業化的程度。 ——奇波拉《歐洲經濟史》
材料二 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同行。 ——劉成等《英國:從稱霸世界到回歸歐洲》
材料三 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佔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
——程漢大《文化傳統與政治變革》
材料四 (英國)開始了產業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並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於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 。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工業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義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時期保守主義政治 的特徵。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爭」指什麼? 依據材料四,概括這次斗爭的原因。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題型:材料題 難度:中檔
(1)原因:君主立憲制(或資產階級代議制)提供的政治保證;資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提供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時期的生產技術進步。
(2)建立: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而建立。特徵:議會取代王權成為國家權力中心;貴族控制議會;工業資產階級未能充分參與政權。
(3)新的斗爭:1832年議會改革運動。原因: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之間出現了矛盾;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地位的提高;工業資產階級參政願望的增強。
(4)關系:政治變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保證;經濟發展又會推進政治變革。
⑶ 英國工業革命對政治和經濟有什麼影響
說的簡單點復的話是:政治制手段加速對外擴張,開拓殖民地與新市場,資本家在國內地位越發重要,同時無產階級勢力也開始增大。經濟是生產力快速發展,有能力壟斷多個行業市場,供應及需求與日俱增(供應遠超國內需求),整體水平不斷上升,尋求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如有不足或謬誤歡迎補充、修改與賜教。
⑷ 英國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相互影響
工業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為政治革命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直接影響了英國在今後發展的趨勢所在。
⑸ 工業革命前英國社會的變革,從政治、經濟、思想、對外關系方面討論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它對英國社會以至整個人類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了驚人的發展。從1770年到1840年間,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20倍。原棉消耗量從1800年的5200萬磅,增加到1840年4.59億磅。生鐵產量1720年為2.5萬噸,1840年增至139.64萬噸。煤炭產量1700年為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建成了紡織、鋼鐵、煤炭、機器製造和交通運輸五大工業部門,到19世紀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業和世界貿易的壟斷地位。
工業革命引起了英國社會的全面變革。馬克思指出:「機器只是一種生產力。以應用機器為基礎的現代工廠才是生產上的社會關系」。到工業革命完成時,工廠制度在工業生產中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1841年,工廠工人占棉紡織業從業總人數的68.7%,占毛紡織業的50%,占絲織業的40%。而且,工廠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高過手工業工人的幾倍乃至幾十倍。
工廠制度的確立,完全改變了工人的地位。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工人大都同農村保持著一定的聯系。他們或者有簡單的工具,或者租一小塊土地,在勞動之餘耕種。機器大工業完全割斷了他們同農村的聯系,剝奪了他們最後一點獨立活動的自由。現在,他們除了出賣勞動力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他們除了做一輩子僱傭奴隸之外,再也沒有別的生活出路了。
機器大工業,促使工場手工業逐步崩潰,家庭手工業迅速衰落。經不起大工業競爭的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僅織布手工業者就達80萬人。恩格斯指出:大工業「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中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把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它排擠了小資產階級,並把居民間的一切差別化為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對立」。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無產階級的形成,就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個根本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只有機器大工業才使農業和農村家庭手工業完全分離,徹底剝奪絕大多數農民,把居民從農業地區驅趕出去,人口在工業城市裡集中起來。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大半,1811年從事農業的家庭下降為89.6萬戶,佔全國總戶數的34.7%,1831年再降為27.7%。與此同時,城市人口飛速增長,大城市不斷增加。例如,曼徹斯特1700年只有1萬居民, 1841年竟達35萬人;格拉斯哥的人口也從3萬增加到30萬。由於工業發展,城市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增加,穀物價格不斷上漲,農業資本家加緊擴大自己的耕地面積,圈佔一切可以圈佔的土地,那怕是貧瘠的土地。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開展的「清掃領地」,把殘存的小佃農、茅舍農都趕出了領地。他們有的流入城市,加入產業後備軍的隊伍;有的留在農村,充當農業資本家的僱工。1851年英國農業工人的總數已達144萬人。機器大工業徹底破壞了溫情脈脈的封建宗法關系,使農村的階級關系簡化成大地主、大租佃農場主和農業工人三大階級。
工業革命也使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開始明顯暴露出來。1825年,英國發生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在危機期間,生產急劇下降,物價暴跌,大批工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很大一部分已製成的產品被毀滅掉。這次危機過後,大約每過十年左右,就發生一次周期性的危機,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沖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
⑹ 工業革命最先一在英國開始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各是什麼
1前提:資產抄階級統治的確立2條件:(1)圈地運動提供了勞動力、資本(2)英國早期的殖民貿易和殖民掠奪提供了資本、市場、原料(3) 英國手工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4)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提供了市場(根本原因)
⑺ 工業革命使英國在政治經濟的近代道路發生什麼重大意義的變革
政治變革:1832年議會改革(議會改革)
經濟變革:機器大生產(或實現工業化、機器大生產、工業化、世界工廠、工廠制、蒸汽時代、生產力極大進步)
⑻ 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工業革命之所以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是由於該國在……十七世紀時,政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