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國家級沿海經濟區都有哪些
國務院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正式提出把江蘇沿海建成我國東部重要增長極。此前的三年中,天津濱海新區、北部灣經濟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規劃相繼獲國務院通過,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沿海四大經濟區:
(一)珠江三角洲,GDP總值5900億美元,人口9900萬人:香港(GDP總值2000億美元,人均29800美元,700萬人,PPP人均37236美元亞洲第一),深圳(GDP總值900億美元,人均10000美元,850萬人),廣東(GDP總值3900億美元,人均4000美元,9200萬人),輻射華南地區,主要城市有廣深港澳,領頭城市香港廣州;
(二)長江三角洲,GDP總值7700億美元,人口14258萬人:上海(GDP總值1700億美元,人均9000美元,1858萬人),江蘇(GDP總值3500億美元,人均4500美元,7500萬人),浙江(GDP總值2500億美元,人均5000美元,4900萬人),輻射華東地區和長江流域,主要城市有滬寧杭蘇錫常,領頭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三)環渤海地區,GDP總值5700億美元,人口14500萬人:天津(GDP總值700億美元,人均6500美元,1000萬人),遼寧(GDP總值1400億美元,人均3500美元,4200萬人),山東(GDP總值3600億美元,人均3800美元,9300萬人),輻射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半島,主要城市有京津沈大濟青,領頭城市京津;
(四)海峽經濟區,GDP總值5180億美元,人口5600萬人:台灣(GDP總值3980億美元,人均17520美元,2300萬人,PPP人均30874美元),福建(GDP總值1200億美元,人均3500美元,3332萬人),其中,福州(GDP總值280億美元,人均4000美元,676萬人),廈門(GDP總值190億美元,人均8000美元,243萬人),輻射海峽西岸、東南沿海,主要城市有福廈北高,領頭城市台北福州;
② 到1985年以後,國家開辟四個沿海經濟開發區有哪幾個
198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版》,將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區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初,中央又決定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全部對外開放,同已經開放的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等連成一片,形成環渤海開放區。
③ 中國沿海26個經濟技術開發區都有什麼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新批準的中西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達11個。
作為實施專西部大開發戰屬略的重要措施之一,1999年國務院決定允許中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其省會或首府城市選擇一個符合條件並已建成的省級開發區,申辦國家級經濟 技術開發區。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先後批准合肥、西安、鄭州、成都、長沙、昆明、貴陽、南昌、石河子、呼和浩特、西寧等11個中西部具備較好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使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數達到16個。目前,我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有43個。
參考資料:http://www.fdi.gov.cn/main/index.htm
④ 沿海經濟開發區是什麼時候開發的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專談會,提出把屬上述三個「三角」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建議。同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座談會紀要,決定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1988年擴大開發區域,把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的一些市、縣和沿海開放城市的所轄縣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另外199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決定對五個長江沿岸城市,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區十三個邊境市、縣,十一個內陸地區省會(首府)城市實行沿海開放城市的政策。
你可以發現我國對外開放是一個由沿海向內陸逐漸深入的過程,1985年首次開辟沿海開發區以後,我國經濟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展,「走出去,引進來」具有了更好的條件。
⑤ 中國有幾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發區,詳細列舉一下,謝謝
海南省 廣東的深圳 珠海 汕頭 還有就是福建的廈門 四個地區是中國的經濟特區。新疆喀什不是經濟特區,只是邊境貿易口岸城市,享受特殊政策!
記得採納啊
⑥ 中國經濟開發區有幾個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經濟開發特區
基本上一些較發達的城市都有專門的經濟開發專區
比如蘇屬州、崑山、無錫、常州之類的,這些都是行政市內設立的經濟開發區。要是像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這樣專門開辟出來的地區做經濟開發區的就上面這幾個了吧
⑦ 中國的沿海發達地區有那些啊
沿海大城抄市主要是看一些開放城市:
1984年 5月,中國政府決定,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及海南島(1988年劃為海南經濟特區)對外開放。開放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劃定有明確地域界限的區域,興辦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那裡集中開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企業與中外合作的科學研究機構。
到1997年底,中國的沿海開放城市有: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煙台、威海、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防城港。
到2005年,據一份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系指上海、天津、大連、秦皇島、青島、煙台、威海、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共15個城市;經濟特區城市系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4個城市。
備註:港澳台屬自治,不列在統計內。
⑧ 沿海經濟開放區和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別
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國外資本、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在一些城市和地區中劃出的實行一系列類似經濟特區優惠政策的地區。
沿海經濟開放區
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區以及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沿海
1.從定義上看,沿海經濟開放區只是單純的地理名詞,而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具備了經濟學定義.
2.從組成看,前者主要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
後者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沿海開放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
1984年5月,中國正式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在這些城市先後建立了15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6年8月和1988年8月 ,又先後批准將上海市的閔行、虹橋和漕河涇開發區列為經濟技術開發區 。
至1993年初 ,中國已有13個開放城市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沈陽、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福州、廣州、湛江、上海。
隨後,又相繼決定將珠江三角洲、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帶、長江三角洲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辟為經濟開放區,並著手在這些地區組建一系列經濟技術開發區。
日前,國務院批准紹興袍江工業園區、招商局漳州開發區、日照經濟開發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襄樊汽車工業園區、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鎮江經濟開發區正、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廣東增城工業園區、井岡山經濟開發區、贛州開發區、九江經濟開發區、東營經濟開發區、岳陽經濟開發區、黃石經濟開發區、馬鞍山經濟開發區、安慶經濟開發區、嘉興經濟開發區、徐州經濟開發區、金昌經濟開發區、湖州經濟開發區、雲南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22家省級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截至目前,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數量增至現在的77家。
組成城市不全相同。
3.從發展類型看,前者主要是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後者由於各開發區的地理位置不同,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有差距,因而其開發模式也不相同,大體分為4類:
①發展尖端科技,建立新興產業的開發區。
它所依託的城市一般是工業基礎較雄厚,工業門類較齊全,科技和經濟管理水平較高,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和天津;
②溝通內外經濟聯系,發展轉口和出口貿易的開發區。
一般毗鄰深水良港、交流網路發達,地處國際航運發達的地區,並具有較廣闊的腹地、對外經濟活躍的開發區,主要起傳遞經濟信息,積極發展出口創匯,增進中外經濟聯系和交往的作用,如大連、寧波等;
③開發旅遊資源,發展第三產業,適用於地處風景名勝、周圍地區旅遊資源發達的開發區。
重點是發展旅遊業、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
④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展中外經濟合作的開發區。
為加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必須完善其投資環境(如制定經濟優惠法規,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等);充分利用其所依託城市的經濟、技術、對內外經濟聯系和寬廣的腹地優勢;建立一個政企分開的高效率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