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英國零售業將失去超過23萬個工作崗位,對英國的發展有何影響
一天之內接連兩個零售企業倒閉,可以說對英國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不僅會得到的經濟造成直接沖擊,同時因為企業倒閉導致大量的工人下崗,會給英國的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隱患。根據英國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這兩個企業倒閉的話,將會有23萬名員工面臨下崗的風險。而且到現在為止就已經產生了25000名員工下崗。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些零售業的倒閉會對英國造成哪些影響。
從這些實體線的接連倒閉,再到幾十萬的下崗工人,將會陸續進入到社會當中。對英國造成的影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不過最直接的影響還是隨著冬季的來臨。新冠疫情病毒正在慢慢的復甦,能否熬過這個冬天對英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B. 供給側改革帶給零售業哪些啟示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而中國主張的「供給側改革」擁有更多的新意,一方面沒有排斥總需求管理,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就是在著眼於結構而不是總體的方面,再就是主張創造新供給(不是單單刺激供給側)。
12月1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供給側改革及零售業發展小型座談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飛,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鄭萬河同,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蒙進暹,京東集團副總裁鄧天卓,樂友(中國)有限公司創始人龔定宇等參加了研討。
與會專家、企業家認為,對消費者來講,零售業就是供給側;而對生產者來講,零售業又代表需求側,這種特殊的地位讓流通行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承擔重任,不管對實體店還是電商來說都是發展的新機遇,也是新挑戰。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是需求側管理失效或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從根本上講,供給側改革是解決有效需求,是更明晰的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滿足需求,創造新需求,核心是推出更能滿足需求的好產品,解決的是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問題。而簡政放權、打破區域格局,建立全國大市場,繼續給企業松綁,是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方向。
零售行業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契機,同時在政策層面也應鼓勵流通行業的發展,解決流通成本過高,稅負負擔過重等問題。
供給側改革必將促進零售商繼續向商業本質轉型,加強商品創新,業態創新,供應鏈優化,大數據應用。同時促進零供關系創新升級,倒逼零供數據共享,深度合作。
與會專家和企業家認為,互聯網給供給側改革中解決過剩產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要淘汰低端產能就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監管,確保商品質量。與會專家和企業家認為,供給側改革應該大力鼓勵自營電商和實體連鎖經營的發展,鼓勵沿海的過剩產能與實體零售的需求對接,從而將出口導入內需。
專家還指出,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日前連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兩大重磅文件也都是部署消費升級,培育新供給、新動力。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在支出端主要是要推進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而在供給端則是要提高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隨著轉型的深入,中國必然要淘汰低端製造業而轉向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
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則認為,供給側改革還包括流通領域各供應鏈環節上的製造商、代理商、經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交易行為、交易制度與交易方式的改革。供應側端流通領域的多環節和低效率現狀造成的價格高企和流通產業職能履行不到位這兩個主要問題必須要進行大力改革。
C. 新零售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的什麼影響
城市規劃本身是一來門美學,不管源什麼城市,在做總規,控規,修規等等,都是為了兩個目的,第一就是適應生活或者工業的需要,第二,就是發展經濟。關於影響的話,應該說只要是城市消費人群可能「全民消費」的東西都會影響我們的規劃。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全都用單車或者全都用電動車的話,城市的道路規劃也不會這么做的如果一個城市90%都是老人的話,那在很多設施方面就會考慮慢交通。如果我們以後可以在家公的話,可能城市內部的公共交通就會減弱。總之,城市的主題是人,而城市規劃就是圍繞城市裡面人們生活所需和經濟發展而改變的,至於具體到什麼新的技術,那要看未來的變化了……
D. 為什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經濟發展有關
沒有經濟的發展哪來的消費啊.經濟不發展就消費不起了..所以消費品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E. 零售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有什麼樣意義
促進市場交易,品種多樣,覆蓋面廣
F.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 如何促進網路零售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抄促進,國家政府層面:
1國家政府要通過法律法規,制定完備的市場規則,網商行業規范也要健全
2.要建立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信用制度失信懲戒制度
3.從業人員,要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覺形成操守為重,誠信為本的經營風尚。
4.對於市場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行為。
G. 第三季度的零售行業發展前景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未來五年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回長的新局答面。從細節中不難發現,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的序列首次做出調整,消費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被提到了第一位。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4.8%。顯而易見,在國家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同時,必將促進國內零售業的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零售行業信息化市場猶如一座蘊藏巨大商機的「金礦」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有數據預測,2011年中國零售行業IT投入將超過100億元大關,達到112.5億元。
H. 做零售行業有什麼好處
零售行業現狀不是很樂觀,參考《-2021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利潤低下,業績下滑,成本卻越來越高,在經濟增長放緩和網購沖擊的背景下,實體零售業更是面臨低增速和企業負利潤的嚴峻挑戰。2015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傳統零售業出現的「閉店潮」。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和網路零售進入調整增長期,2013年到2016年,亞洲零售業將拉動全球6%經濟增長。專家預測,2016年,中國電商規模將超過美國。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999億元,增長10.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932億元,增長12.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68621億元,增長10.60%;餐飲收入額32310億元,增長11.70%。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消費者將更加註重服務消費,追求購買及使用過程中的服務質量和體驗,更為講求品牌和文化內涵,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等,消費個性化、便利化、情感化特徵更加明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將促進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旨的各種新型零售業態營運而生。
I. 不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的產業有那些
娛樂 ,服務 行業,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和外包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及其凍結招聘;其次國內為國外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會影響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業影響較大,其次是建築、能源、機械、 IT類專業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