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介紹
關中-天水經濟區簡稱「關天經濟區」,2009年經國務院批復通過,其范圍包括陝西內省的關中平原地區及容甘肅省天水地區,共六市一區。經濟區以大西安(含咸陽)為中心城市,寶雞為副中心城市,天水、銅川、渭南、商洛、楊凌、慶陽、平涼、隴南1等為次核心城市。依託隴海鐵路(歐亞大陸橋)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國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與關中城市群相呼應。該區域為中華文明發源地,十三朝古都西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羲皇故里天水等文明發祥地。
❷ 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網路、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❸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具體內容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周英峰)國務院新聞辦25日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把關中—天水經濟區打造成為「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規劃范圍包括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楊凌、商洛部分縣和甘肅省天水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里。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陝西省陝南的漢中、安康,陝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該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於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是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2007年,這一地區生產總值佔西北地區的28.6%。 根據《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定位除了「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外,還將打造成為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規劃》提出,到2020年,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 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開發司副司長李應明說,關中―天水經濟區加快發展無疑對整個西北地區經濟有很大促進作用,特別是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推動,技術進步作用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會增加,在產業優化調整和布局方面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據李應明介紹,國家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最大一個政策是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中央財政對這個地區競爭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以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等都會加大引導性的投入。同時,國家支持西安研究設立陸港型的綜合保稅區,這對西部地區建設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擴大對外開放非常重要。此外,《規劃》確定了一批重大建設項目,並出台了財政、稅收、土地、環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來保證《規劃》實施。
❹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十一章 政策措施
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規劃組織實施。 加大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重點項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將部分公益性項目的國債轉貸資金逐步轉為撥款。
在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徵收標准和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建立礦業企業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責任機制。從2009年起,中央在安排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支出時,加大對經濟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和發展的投入。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涉及的水源保護地區,對因水源保護造成的地方財政減收增支,中央和省級財政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給予一定的補助。 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積極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並重組。推動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支持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
創新融資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業務、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積極發展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經濟區內大型市政、城建企業發行節能環保、城市建設特別企業債券。 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建設,對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等基地建設給予必要的扶持。對經濟區內公益性及以公益性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的項目建設,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消或減少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
優先布局重大建設項目。由國家審批或核準的水利、交通、生態環境、特色農業、航空航天、優勢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旅遊等重點產業項目,優先在經濟區布局。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資源就地加工轉化。
積極鼓勵社會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區外企業特別是東部企業投資經濟區特色優勢產業、節能環保項目等,在項目審批、核准方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並給予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合理優惠。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在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條件下,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種非金融類投資公司。 積極探索建立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體制,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優化城鄉基礎設施功能和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支持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示範區建設。支持構建城鄉一體的基層公共科技服務體系,引導科技要素向農業和農村轉移。探索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推進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區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建立部省級聯席會議制度。陝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及時溝通協調,抓好規劃的落實。建立經濟區城市間合作機制,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和市場一體化。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和修編,針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規劃重要內容及時調整,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圖1:關中—天水經濟區區位與范圍圖圖2:關中—天水經濟區空間結構圖圖3:關中—天水經濟區城鎮布局圖圖4:關中—天水經濟區重點產業布局圖
圖5:關中—天水經濟區交通規劃圖
❺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文件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西部〔2009〕1500號)
陝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
關中—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於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是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為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的發展,我們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報請國務院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區發展的指導和支持。兩省要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及時溝通協調,抓好《規劃》的落實。要加強與國家有關規劃的銜接,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九年六月十日
❻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找准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推進。注重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國內外區域分工與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謀求發展。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城市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則,夯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的工業園區。適當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
農村地區。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加強閑散用地整合,鼓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減少農村 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
生態地區。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實行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專欄2:空間結構表 地 區 分 類 面 積(平方公里) 2007年 2012年 2020年 城市地區 中心城區 773 1030 1730 產業集中區 530 583 710 區域交通 550 665 800 發展備用 1667 1320 1067 小 計 3520 3598 4307 占區域面積比重(%) 4.41 4.51 5.40 農村地區 農村居民區 3522 3256 3050 農業地區 54573 54762 54159 小 計 58095 58018 57209 占區域面積比重(%) 72.80 72.70 71.69 生態地區 自然保護區 11240 11240 11240 重要水源地 1383 1383 1383 生態恢復區 5561 5561 5661 小 計 18184 18184 18284 占區域面積比重(%) 22.79 22.79 22.91 合 計 79800 79800 79800 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為節點,依託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託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線,加強與輻射區域的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陝北延安、榆林等地區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發展;以滬陝、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託,向南輻射帶動陝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區發展。 構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級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五級組成的城鎮體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次核心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的中心城區。以這些次核心城市為節點,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築較大規模的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寶雞市。主要發展機床製造業、重型汽車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商貿旅遊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主要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葯、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葯、綠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2020年,基本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主要發展現代農業示範、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食品加工與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天水市。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醫葯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遊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括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高經濟發展的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邊農村富餘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點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遊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重點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一般鎮:其他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
❼ 關於天水—關中經濟區給西安帶來的哪些機遇
根據日前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西安在規劃區里的定位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這次《規劃》中把西安定位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是一個提升、一個新的要求,也是一個新的機遇。 6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正式發布消息稱,關中天水經濟區獲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西安"打包"獲批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國家統籌科技資源示範基地、綜合保稅區、大量增開國際航線、國家加大財政、大項目支持力度、投資引導等。 同時,國務院批復賦予西安一個全新定位:國際化大都市。 當天陝西相關個股大漲,居地域板塊漲幅首位,西安旅遊、西安飲食、開源控股、西安民生、天地源等商業、地產、旅遊行業個股表現強勁。 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即西安(咸陽)大都市,當地官員稱,西安將在此框架下繼續推進"西咸一體化",探討與咸陽共建新區。這意味著西安需要向北發展,與咸陽形成經濟上的"接壤";行政中心北移,即"城市重心北遷,跨過渭河向北拓展"。 西咸一體化的構想提出已久。陝西省在2002年提出這一構想,2003年西咸兩地對開了3條公交線路。2006年9月16日,西咸兩地本地網並網,咸陽的區號也從 "0910"改為"029",兩地固定電話、手機通話開始按照同城標准收費。 在過去,推進工作在當地被認為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過分強調區域利益",而"指望調整行政區劃,短期看又不現實。" 但最近,一些壓力正在逼迫當地加速推進此項工作,最主要的因素來自"西三角"。去年兩會上,西三角概念被高調提出。在"同聲相和,同氣相求"的默契下,西安、重慶、成都三地開始在政府層面付諸各種努力,努力把這個概念變成現實。 學者透露,今年7月,陝西省常務副省長趙正永同四川省常務副省長魏紅一起,將前往重慶,共商西三角發展事宜,並希望通過此良好開端,把此會議形式固化為"西三角圓桌會議"。 與重慶、成都相比,西安的壓力在於仍然面臨經濟總量偏低的尷尬,"西安要面對的,首先是自身做大做強的問題,必須要把咸陽拉進來,盡快整合,才能站到與成都重慶兩個兄弟城市相同的起跑線上。"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說。 陝西省省長袁純清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過去我們將西安定位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城市,現在把西安定位為國際化的大都市,我認為這是一個提升、是一個新的要求,也是一個新的機遇。" 他說,"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我認為當前西安主要是抓好三件事:第一,解決好國際化的通達性問題,就是要多開國際航線,這樣就能夠將西安與國際很好地連接起來。第二,產業的國際性。現在西安有50多個全球500強企業在這里投資,應該有更多的國際性公司來西安尋求合作、發展,同時西安自己的企業也應該走向全球化。為此,要著力把西安高新區建設成為六個世界一流科技園區之一。第三,就是要進一步建設好西安國際性的旅遊目的地城市,由此要使西安的城市建設更加生態、更加人文、服務更加一流。" 國際大都市的現實意義 本報記者 北風 實習生 馮蓓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務院批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預示著國家區域規劃再添新成員,也昭示著西部大開發進入了新的戰略推進階段。對此,記者采訪了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姚慧琴和朝華管理學院院長單元庄。 城市經濟導報(以下簡稱"城經報"):被批為全國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西安的機遇在哪裡? 姚慧琴:西安自身科技資源豐腴,基礎比較好,但一直缺少平台,尤其是來自政府方面。此次西安成為全國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示範基地,對西安而言,無疑是個機遇,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長久以來,西安的科技優勢都未能很好地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我們一直缺少科技與產業相結合的介面,將科技與產業相結合。此次國家將此示範基地放在西安,首先作用於科技與產業的結合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間。同時,以西安為中心的示範中心,必將拉動西安周邊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甚至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我一直認為,對待科技特區,除了國家給予的一定政策支持與幫助外,更重要的還在於我們如何在政策支持下尋找自我發展的新道路。 單元庄:隨著這幾年的經濟發展,西北已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區域,陝西又是西北發展最快的省份。西安這次能獲此殊榮,就意味著今後陝西在文化、第三極、尖端、空間技術、宇航、高等教育等方面會進一步長足發展,也預示著陝西有可能成為內陸地區率先實現第一階段工業現代化,率先轉向第二階段也就是知識經濟現代化發展中的龍頭性省份,這當然令人歡欣鼓舞,但是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陝西本身是一個中小省份,在快速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給的殊榮和機會,加快向知識經濟現代化轉型的步伐。 城經報:國際化大都市的重新定義,對西安提出了哪些要求? 姚慧琴:從現代國際性大都市的角度來講,無論是工業水平、城市化程度還是經濟發展,西安都未能達到現代國際大都市的要求。這使得西安國際文化名城與現實不相匹配。 國際化大都市,將會使西安再次晉升為中國經濟核心城市行列。同時,西安亦會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對外經濟貿易交流、合作的平台,只有走進國際化大都市的行列,才能使關中-天水經濟區與國際接軌。 可以這樣理解,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獲批,迫使西安重新定位,從而更好地承載這一使命,帶動西部經濟快速發展。 這也要求西安的執政部門,必須解放思想,今後的活動都將以國際化大都市的眼光來審視。依託國家給予的這一"無形資產",能否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發展出一種西安模式或者西安經驗,我們任重而道遠。 單元庄:西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是眾望所歸的。東部地區,如香港、天津、上海、廣東、深圳等已經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在西北地區我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在西北乃至於中亞地區都具有戰略意義。 五年內,西北五省(區)將成為中亞地區的火車頭。西北五省(區)中,陝西發展最快。而在陝西,西安又是發展的龍頭。作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它必將全部開放,政策、體制、觀念都要求更加開放,否則就很難適應國際性大都市這個概念。這要求我們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立足於國際,在國際化的同時,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這對於西安而言,比建立保稅區意義更大。 跨世紀,我們曾經預測在工業社會走向知識經濟社會的過程中,中國有兩極三區一省必將名列全國前列,成為中國第二階段的前驅。兩極是北京、上海,三區即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一省即陝西,言下之意,陝西是一匹黑馬。 城經報:保稅物流區的獲批,對西安乃至西部經濟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 單元庄:西安國際港務區2003年啟動到現在,一共經歷了6年的時間。去年國際港務區正式升格為正廳級單位。這次保稅物流區獲批,說明我們六年的工作終於取得了一個成效,這對於陝西地區、西北地區物流發展無疑具有戰略意義。 姚慧琴:毫無疑問,西安的經濟地位以及所處的位置,使得西安"天然"地成為我國西部的物流中心。而保稅物流區的獲批,將使西安的這一功能繼續放大,從而帶動和影響我國西部經濟發展。 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西安,首先,它是一個集貿中心,同時,又在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邁進。西安已然成為一個經濟、文化、貿易的集散中心。而無論是文化流、經貿流,最後都必將與物流所統一,相互依託,共同發展。
❽ 中國西部有哪些重點經濟區,發展核心在哪
中國西部主要有關天、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
關天經濟區的范圍包括陝西省關中平原及甘肅省天水市,是中國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成渝經濟區涵蓋四川15個市和重慶31個區縣,是西部產業最為集中的區域;江漢經濟區坐落於江漢平原,是西部重要的經濟區。
三大經濟區的核心樞紐是漢中市。漢中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是「西三角」經濟區的幾何中心以及連接關天、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圈的樞紐城市,區域位置得天獨厚。漢中·興漢新區位於漢中市區以北,坐擁區域發展無限利好,通過打造城市九大產業集群,未來將成為中國西部龍頭的經濟發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