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日本

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日本

發布時間:2020-12-11 00:50:07

⑴ 是中國離不開日本,還是日本離不開中國

最近看了某位磚家抄的文章,越襲看越氣,此磚家在文中列舉了日本人在中國投資的工廠有多少,解決了多少中國人民的就業問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多少貢獻。總而言之,他認為就算日本要強占釣魚島也不能得罪日本,否則,一旦日本從中國撤資,中國經濟就會陷入倒退,甚至崩潰。可這條日本人豢養的狗卻絕口不提日本的企業在中國獲得的巨大利潤,不提中國工人的工資與日本企業的利潤有多麼大的反差。

⑵ 甲方銘記歷史和日本徹底決裂的辯論賽,乙方,是經濟離不開日本,和日本交好,我是甲方,幫幫忙,

經濟上是日本離不開中國好不好?這個你自己去搜資料!中日是否交好取回決於日本的國策和政治答走向,經濟上沒有日本,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相反,日本若想發展壯大,必須大量汲取中國的營養,就如同螞蝗一般!不客氣的說,中國必須在經濟上限制日本!中日之間交好的前提必須是,雙方只能有一個強國,或者說,中國衰弱,中日關系肯定較好,中國強大,日本肯定不會與中國友好!
方向就是這樣,資料你自己搜,哈哈。

⑶ 中國離不開日本

中國離不開日本,同樣日本也離不開中國。因為是鄰國,無論在文化交流上還是科學技術上都是有互相關聯的。

⑷ 日本人將離不開中國支付嗎

據報道,從21日開始,中國遊客可在日本大型購物商場Atre位於東京上野和秋葉原專的2家分店使用屬微信和支付寶進行支付。此後,隨著中國遊客的不斷增加,為方便中國遊客進行消費,明年年底,Atre將在所有分店的1500家店鋪導入微信和支付寶。

在Atre上野店的化妝品店,中國遊客已經可以通過微信和支付寶進行付款了。明年6月底,Atre計劃在其所有22處分店的1500家店鋪內導入中國電子支付系統。

Atre上野店營業課的員工高木聰表示,「中國遊客的良好口碑,將不斷提高車站內商業設施的知名度。我們通過完善服務環境,致力於營業額的提高。」

⑸ 中日經濟互相依賴的程度有多大或者說誰離不開誰

中日經濟厲害關系比較大,可以說是互利又有很大競爭。
現在經濟貿易全球化,沒有多少國內家可以真正容擺脫另一個國家而存在,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無論是哪方因為政治因素的退出貿易,都會使全球經濟震盪。
雖然本人不喜歡日本,但是日本在許多方面也值得學習,拋開政治,日本的電腦技術,管理,物流,環保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經濟並不比中國差多少,如果算到人均,日本比中國GDP高出許多 ,要想真找一個替代日本有些技術的國家也有些困難。
最後說一句,釣魚島是中國的!尊重歷史,勿忘國恥!

⑹ 韓國與日本經濟問題,兩國在戰後的經濟恢復都是不是離不開美國的幫助

凡是涉及經濟的問題都不是什麼小問題,戰後經濟恢復也不是單單靠美國的幫助就可以的。審視一國的經濟問題單單看經濟是相當錯誤的做法。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文化,民族根基,根本國家利益等可以作為內因的一些重要因素才是決定性的。韓國原本就是朝鮮的的一部分,史上要不是有美國的侵略,南韓的經濟相信也好不到哪去,而且如果沒有蔣介石,大韓民國政府都根本不會存在,也就是說韓國不過是二戰衍生出來的眾多畸形一樣。相比之下,日本更有樓主研究的價值,作為一個前一千年都為中國附屬國的所謂東洋倭國,你要是乾隆,會想到這樣的下過能有什麼作為呢。事實也是這樣的,但轉折性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變革,從佩里叩關開始,日本開始從新思考從唐朝至今的封建制度的存在價值,幕府的意義,天皇的意義,思考的結果是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看到英國對中國的鴉片戰爭,日本看到了如果再繼續倦怠的未來,福澤渝吉這個人以及其《脫亞論》改變的日本的未來,發展經濟,加強軍備才是讓國家生存的方法。這也是日本在其後一百年對世界尤其對亞洲和中國產生的巨大影響的根本原因所在,日本人不承認侵略罪行,不是刻意否認,而是他認為這都是以日本國和日本國民和日本天皇為根本利益的,是正確的,這也就是日本人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無是非性的原因。話說回來,美國的援助確實日本戰後發展的重要外因之一,但日本的內在動力仍是重要原因,究竟緣何這也是相當熱門的課題之一。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日本的著眼點,日本是一個總在想未來看的的國家,外國的太空機構大都叫什麼「航空局」,「航天中心」之類的,日本卻叫做「宇宙開發局」,日本早年也在國會討論過太空資源開發和派軍常駐的議題,此外日本的機器人技術也是世界第一的,比美國都要領先至少十年,一些重大的科研成果日本科學家也有相當大的份額,所以說日本是一個著眼未來的國家。而相比之下,美國就是一個著眼現在的國家,無時無刻不在想保住自己的地位,擔當國際警察;而中國就是一個著眼過去的國家,什麼指標都在跟50,60年前比,歷史劇古裝劇產量不計其數,革命色彩鮮明的新聞聯播(開幕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和抗戰影視(不是牢記仇恨是什麼呢,中國是在應該重新考量一下)至今仍在,一些科教節目,知識性節目,政論性節目也是少之甚少,進口文化的管控更是嚴格再嚴格,今天批日本動漫,明天罵歐美影視。哎~~~ 有些羅嗦了,也沒說得很清楚,抱歉了!不過看得出來,樓主也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韓國方面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樓主請原諒。

⑺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發展與振興離不開改革。聯系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日本在646年進行了什麼改革這

(1)、大化改新。把貴族的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版他們收取權賦稅。使日本由奴隸制社會轉變為封建制社會。
(2)、查理.馬特。形成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

⑻ 我想問,中國有什麼東西必須是日本進口的。 有什麼東西在生活中離不開的但是日本技術的。噴子勿吠

非常多,我們外行可能不懂,你打開一台電視,一個手機,一個剃須刀,很多小部件必須要從日本進口,相機的內部件,工廠用的機床,有一些國家已經可以生產出來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能力有限,畢竟起步很晚

⑼ 在經濟上是日本離不開中國 還是中國離不開日本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發表的統計表明,2011年中日貿易額達到3449億美元、同比增14.3%,創歷史新高。
日本對華進口額為1834億美元、同比增20%。其中,以智能手機為中心的通訊器材及配件的進口明顯增加;同時,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電風扇、蓄電池等節電型產品的進口大幅增加。
日本對華出口額為1614億美元、同比增8.3%。受全球經濟減速影響,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向中國出口的金屬加工等製造設備數量明顯減少,10-12月份單月向華出口均同比下降,時隔24個月出現負增長。
此外,中日貿易額占日本貿易總額的比例為20.6%、同比下降0.1%,時隔21年首次出現下降。受東日本大地震及核電站事故影響,日本向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進口液化天然氣等資源類產品猛增是主要原因。
商務部:2011年中美貿易額4467億美元
商務部:2011年中歐雙邊貿易額5672.1億美元
商務部:2011年中非貿易額1663億美元
商務部:201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達3.6萬億美元

這個數據就比較容易看清楚了吧,中日貿易總額大約占我國總體貿易總額的百分之10,,就是相當於一成。
這個數字呢絕對是不少的,但是也沒到絕對依存地步,而且相對的日本對中國是出超的,就是中國國內相對依賴日本,但是我國隨著近代的發展,技術領域的革新的話,會有所改變的

同樣援引分析

從中日貿易發展的進程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但所佔比重逐漸下降。1993年到1996年,中日貿易額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從1997年開始下降,2005年下降到11.8%。對日出口在中國外貿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則由2000年的15.7%下降到2006年的 9.4%。2007年稍有回升,達到10.8%。

增速低於中國外貿總體增長速度。2000~2005年,中日貿易年均增長速度為 17.3%,遠低於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年均增長24.6%的速度。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為23.5%,中日貿易增長僅為13.9%。

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成為進出口主要商品。在中國對日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逐步降低,紡織、機電、光學醫療設備等工業製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礦產品對日出口佔中國對日本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92年的20.06%下降到2005年的3.38%;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對日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4.36%提高到2006年的33.7%,機電產品成為中國對日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始終以高附加價值的工業製成品為主,其中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的佔比已經超過50%。

中日貿易各具優勢,但中國總體上處於弱勢。根據中日產業內貿易指數測算結果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日兩國在機電產品、光學、醫療設備、化工產品等領域的產業內貿易指數都更趨向於1。這說明在這些行業特別是機電行業中,中日產業內貿易越來越活躍,中日貿易正在向水平化的方向發展,這是生產國際化的結果,是中日之間資本、勞動、技術和貨物流動加速的體現。當然,這種水平分工仍具有明顯的梯度特點:中國的比較優勢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品,而日本的比較優勢在於技術密集型產品;中國在初級加工的產品上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而日本的優勢則在於產品的深加工和科技的深度開發;從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看,中國只是參與其中的產品組裝和加工環節,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基本上還是由日本本土的母公司進行。這種分工方式體現在商品結構上則表現為:在同一大類商品中,日本主要對中國出口各種類型的發動機及零件、加工機床、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集成電路等高技術含量的核心部件產品,而中國則主要向日本出口冰箱、風扇等家用電器以及計算器、計算機顯示器、電話機等加工組裝後的製成品。因此,盡管中日雙方的貿易結構有了較大的改善,各具比較優勢,但中國仍然處於較弱的地位,雙方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中國貿易逆差增加,貿易收支日趨失衡。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日貿易收支情況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中,但總體上以中方逆差的情形居多。按中方統計, 1990年到2006年的17年間,中方有7年為順差,順差總額為99.1億美元;有10年為逆差,逆差總額高達973.2億美元。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貿易逆差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2006年中國對日貿易逆差額達到240.8億美元,2007年更達到319.5億美元。中日貿易收支逐步失衡的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先進設備、工業生產所必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增加較快;另一方面,一些在華日資企業將所生產的商品從返銷日本改為出口到其他國家,導致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數量減少,貿易逆差增加。

日本對華投資的特點

日本對華投資始於1980年,其後不斷增加。1990年至1999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累計項目數達到17706個,協議外資金額累計323.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 226.3億美元。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出現較快增長的趨勢,2000~ 2006年日本實際對華直接投資累計實際使用金額為333.2億美元。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金額為607.8億美元。日本對華投資有以下幾個特點: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增長速度時升時降。從投資項目數看,日本對華投資在1993年達到歷史最高峰後(3488個),逐年下降,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後一度跌至1999年的1167個,2000年以來,受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影響,日本對華投資再次出現高潮,2004年達到3454個,從2005年又開始出現下降,2006年項目數為2590個, 2007年項目數降至1794個。從日本對華投資協議外資金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看,都是在1992年開始出現增長。協議金額1995年為75.9億美元,達到高峰,實際利用金額1997年為43.3億美元,達到高峰。其後,二者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從2000年開始,日本對華投資逐步回升,2005年合同金額接近120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為65.3億美元,為歷史最高,2006年開始下降,2007年降到35.9億美元。日本對華投資的平均規模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基本保持在200萬~300萬美元,表明日本對華投資中仍以中小型項目居多。

日本對華實際投資占我國利用外資比例逐漸下降。日本對華實際使用金額所佔比重1990年一度達到15%左右,但1992年以後所佔比重始終低於10%,2006年占 7.3%,2007年僅佔4.8%。根據日本相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受到日本官方公布的相關報告的影響,出於分散投資風險的考慮,近年來,日本企業對東南亞等國家的投資有所升溫。盡管如此,中國依然是當前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最佳選擇。

投資領域不斷拓寬,投資結構逐步升級。在日本對華實際投資總額中,製造業領域的投資佔有絕對優勢,2005年所佔比重達到78.9%,相當於同期對華服務貿易業投資的3倍多。2002年以後,運輸機械製造業取代機電行業成為日本企業對華製造業投資的第一大門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日經濟合作關系正向縱深方向發展。2001年以後,日本企業對華商業和金融保險業的投資逐步增加。這種跡象表明,隨著中國對外商投資領域限制逐步放寬,日本企業對華製造業投資的產業結構趨於更高級化,對華投資在其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同時,企業對非製造業領域的投資有所增加,覆蓋的產業范圍日趨廣泛。

投資地區分布有所調整,沿海地區仍是重點。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起,日本企業對華投資逐漸從我國東北、華北和華南向華東經濟圈轉移,上海及周邊的蘇州、南通、南京等地區成為日本企業投資的主要對象。2005年,按地區分布統計,日本對華投資最多的前5位省市均位於沿海,其投資總額占當年日本對華投資總額的 77.5%。

改變投資戰略,調整市場目標。同日本對華投資初期相比,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目的發生了較大變化。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的主要原因,中國日益增強的生產能力及中國本土市場的消化能力逐步成為吸引日資的主要因素。從對華投資策略看,日本對華投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步向高級化、綜合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並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在市場方面,日本對華直接投資的模式已經從兩類在外的生產加工貿易型轉向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獲得市場型的投資戰略。

⑽ 人們都說近代日本的強大離不開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西方國家為什麼樂意支持一個跟自己非親非故的敵國呢

中國是 爛泥扶抄不上牆。原來在歐洲襲人眼裡中國是東方無可爭議的霸主,都千方百計的請求和中國一起謀求霸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都曾經非常看好中國的未來,(英國公使曾請求中國創建今天的WTO,法國的拿破崙熟讀中國的孫子兵法,認為中國是一頭雄獅。德國的俾斯麥非常看重李鴻章袁世凱,希特勒也一直希望中國作為其東方的盟友,一起出兵滅了俄國,但中國實在是不行,最終德國選擇了日本做盟友,但一直不太看得上日本,還一直給中國技術援助,讓日本很不爽。美國反對對中國的瓜分,利用庚子賠款幫助中國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後邀請中國創建國聯,聯合國,持續的幫助中國抗戰,二戰時把中國作為在東方最重要的盟友。美國的好幾位總統都曾在中國生活過(胡佛在中國開礦,羅斯福在中國為青幫做律師)。)
中國的條件在亞洲是最好的,西方給中國的機會也不少,比給日本的多得多。但機會是給善於學習而又有準備的人的。
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自己不爭氣,不要怪別人。

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日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