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長治經濟社會發展史

長治經濟社會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0-12-11 00:11:33

Ⅰ 長治醫學院的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於1946年,前身是「晉冀魯豫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總院」開辦的「護士學校」。

1946年——1948年,太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附屬護士學校。

1948年——1950年,長治和平醫專。

1950年——1951年,山西省立長治醫科專門學校。

1951年——1952年,山西省立長治醫士學校。

1952年——1958年,山西省長治衛生技術學校。

1958年——1986年,晉東南醫學專科學校。

1986年,改名為長治醫學院。

2004年,學院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4年,學院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2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

2013年,學校開始首批招錄和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2014年,長治醫學院順利通過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組織的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的中期考核。

截至2016年,學院開設18個本科專業(含方向),8個專科專業和11個成人教育專業,並與山西醫科大學和中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校有在編職工2706人(校本部89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373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9名。專任教師488人、臨床教師566人,碩士以上645人。魏武和第一臨床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內科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葯理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Ⅱ 長治的歷史沿革

長治市古為「上黨」、「潞州」地域,殷商時為黎國,屬冀州。春秋時,曾為潞子嬰兒國,後並於晉國。戰國時,屬韓國。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首置上黨郡,後歸趙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上黨郡即為其中之一。
東漢沿用秦制,上黨郡屬並州。建安十八年(213),上黨郡入冀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上黨郡復歸並州。西晉永興元年(304),上黨郡屬前趙,建興中(313~317)歸後趙。後上黨郡歸西燕。太和5年(370),苻堅滅燕,上黨郡入後秦。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稱帝於長子,上黨郡歸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黨郡置潞州(是為潞州建置之始),上黨郡屬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國。
隋開皇三年(583),上黨郡廢,移潞州於壺關。大業元年(605),改潞州為上黨郡,隸冀州。
唐武德年間(618~627),改上黨郡為潞州,並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729),以玄宗歷試嘗在潞洲,置大都督府,並置上黨郡。開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黨郡屬河東道。大歷元年(766),置昭義軍。
五代後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時(913~914),改為匡義軍,歲余,唐滅梁,改為安義軍。後晉(936~947),復為昭義軍;後漢、後周(947~960)因之。
宋代,太平興國初(976為元年),改昭義軍為昭德軍,後為潞州。元豐年間(1078~1085),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黨郡、昭義軍,隸河東路。建中靖國元年(1101),昭義軍改為威勝軍。崇寧三年(1104),復為隆德府,後為昭德軍。
金代(1115~1234),潞州隸河東南路,天會六年(1128),置潞南遼沁觀察處。
元代(1206~1368),潞州屬晉寧路。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太宗三年(1231),復為潞州,隸平陽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隸行中書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隸山西中書省,九年(1376),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為潞安府,設潞安兵備,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1616~1911),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長治城。
中華民國元年(1912),實行省、道、縣3級制,廢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同年4月,於今長治市置潞澤遼沁鎮守使署;民國5年(1916)改為潞澤遼沁營務處。民國13年(1924),撤銷營務處。民國19年(1930),撤銷冀寧道,各縣直隸山西省。民國26年(1937),山西省政府(閻錫山政權)置第三、第五專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太行、太岳山為依託,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隸太行四專區。1946年6月,長治市升格為地級市,直隸太行區。1950年3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縣級)。1952年3月,工礦區復為長治市,並恢復為地級市,由長治專區代管。1953年7月1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1958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代管長治市。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1975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1983年9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和長治、潞城2縣。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消,晉東南地區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區11縣(市)。

Ⅲ 長治有哪些歷史名人

炎帝、爭論中的慈禧太後、單雄信、趙王石勒(十六國的)水滸里那個赤發鬼劉唐是壺關人`還有雙槍將董平是潞城人、法顯、趙雪芳。

Ⅳ 關於長治的歷史

西漢名將馮奉世靖邊安邦,功垂青史
後趙皇帝石勒:字世龍,後來汲桑給他改姓石名勒.他乘西晉大亂,以十八起起兵。
東晉高僧法顯:(337—422),上黨襄垣(今山系襄垣縣)人,我國東晉時代的高僧,傑出的旅行家、翻譯家、地理學家、著作家。是我國僧人到「西天」(今印度)研究佛學的第一人。比唐僧玄藏到西天取經早200多年。
歷算家李業興:(489—549),上黨長子人(今山西長子縣)。西北朝時北魏著名數學家、歷算家。
王彥:(1090—1139)字子才,北宋時期上黨(今長治市)人。南宋初期著名抗金將領。
暴昭:明朝時期的潞州羊堡里,即今天的長治市郊區店上鄉楊暴村,刑部尚書暴昭就出生在那裡。
連楹:(1354—1402),字子聰,號棟宇,明朝潞州襄垣(今山西襄垣縣)人。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號浚川。
栗應麟與栗應宏:明朝嘉靖年間,潞安府(今長治市)的栗應麟、栗應宏兄弟二人 在詩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風格獨具,自成一家,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文學家。被稱為 「栗氏雙傑」。
任環:自應乾,號復,「世為潞安」(今長治市)人。
吳閣老:字子美,號銅川,山西沁州(今沁縣)徐村人,生於1637年3月26日(明 崇禎十年三月一日)。他是康熙皇帝王的股肱之臣,是最高統治集團的決策任務。他在 清初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逐步統一全國方面起過重要作用。
抗日英雄魏城民:原名關有維,
愛國將領武世敏:武世敏
愛國議員石璜:字子佩,乳名起首,1877年出生在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平順縣蘭 岩村。
音樂家常蘇民:原名常效春,
全國勞模李順達:(1915年-1983年),出生於河南省南林縣,15歲逃荒要飯來到 山西平順縣西溝村。
人民的好醫生趙雪芳:趙雪芳於1936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陽城縣李疙瘩鄉次灘村一 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清代16名家分別為:蘇元春、龔繼昌、陳鳴志、劉倬雲、李廷簫、卞寶第、劉毓楠、文啟、李鎬、鄧宗衡、葉伯英、魏光燾、夏獻雲、何樞、劉鳳儀、郭從矩。
郭從矩:字戒逾,號心吾、定軒。山西長治人。2甲22名進士,散館授編修,屢充順大、會試同考官。外官至湖南鹽法道。

Ⅳ 長治的歷史習俗作文600字

長治過年的風俗作文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葯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葯,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裡,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一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裡,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准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准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裡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Ⅵ 長治有什麼歷史名人

王常月、法顯大師、馮奉世、李業興、堯雄、苗晉卿、李繼隆等。

1、王常月,王常月是道教里「全真教」派的支派「龍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全真教在13世紀左右曾一度非常興盛,其中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丘處機創立了龍門派,使這一派在元朝廣泛流傳。但是丘處機死後,道藏被毀,大批道家經典徹底失傳,北方以這一派為代表的道教就開始衰落了。直到17世紀,王常月重新改革了這一派別,又使它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興旺。

2、馮奉世平定莎車,討平羌亂,為漢朝邊疆穩定做出巨大貢獻。

3、法顯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在399年,法顯65歲的高齡從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出發,經西域至天竺尋求戒律,游歷30餘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前後歷時14年,於義熙九年歸國。

法顯、玄奘將佛教文化引入中國,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4、李業興一生對於天文歷法上的貢獻很大。北魏時使用的是趙陬制定的歷法,由於年久歲遠,運算差誤較大,致使節氣相差甚遠。宣武帝延昌中(512—515年),李業興制定了一部《戊子元歷》獻上,當時獻給朝廷的還有屯騎校尉張洪、盪冠將軍張龍祥等9家制定的歷法。宣武帝詔令把10種歷法參定為1種,張洪等9家共推李業興負責,於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制訂成《戊子歷》頒行。

5、李繼隆西征黨項,雍熙二年(985年),李繼隆赴西北,討伐黨項首領李繼遷,於濁輪川一戰殺敵五千,迫其狼狽逃走;又平滅其餘各族反叛勢力。

淳化五年(994年)後,以河西行營都部署破李繼遷、擒趙保忠(李繼捧)。至道二年(996年),再討李繼遷,雖多次獲勝,因部署欠周密以及糧草不足,最終無功而返。至道三年(997年),重建軍事要塞鎮戎軍。

Ⅶ 山西長治釀酒歷史

概況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北接晉中市,東與河北省、河南省交界,南與晉城市毗鄰。總面積13864平方千米。總人口316萬人(2003年)。中國十大魅力城市、長治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山西省唯一)。
市人民政府駐城區英雄中路,郵編:046000。代碼:140400。區號:0355。拼音:Chang Shi。
【地理位置】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頂,海拔2453米。
【歷史背景】
長治古稱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此外,長治還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研究山西省歷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的基地。
早在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百草、馴養牲畜、發展原始農業。殷商時期,長治是殷商王朝屬下的諸侯國,史稱「黎」。春秋時歸晉。戰國時期趙、魏、韓三家分晉,長治為韓國別都,稱「上黨郡」。隋開皇時改為潞州,後幾經變更,唐時改為河東道潞州上黨縣。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稱潞安府,並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時繼舊制為潞安府長治縣。民國初廢道,長治改屬冀寧道。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廢道制,長治直隸省轄。1945年10月8日長治解放,1945年到1998年的50多年間,曾先後經歷了作為山西省轄市由長治專區代管和晉東南行署隸屬等多次行政區劃的調整變動。
長治屬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傳說中的《後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就發端於此。長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還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這里創建了以太行山和太岳山為依託的抗日根據地,後來發展成為晉冀魯豫邊區,是當時華北最大的一塊根據地。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領導機關曾長期駐扎在武鄉、潞城等地,使這里成了華北抗日前線的中樞。

Ⅷ 長治市七步成詩相傳歷史上還有一位三步就可以城市人的他是誰

寇準
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寇準。據史料載,寇準年少時,其父宴請賓客版,酒至酣,一客人提議請寇權准即席賦詩助興,寇準欣然應允。客人命題為《詠華山》。接題後,寇準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絕脫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寥寥數句,道出西嶽華山雄偉峭拔之勢,滿座賓客無不嘆服。

Ⅸ 長治回族德和程的是怎麼來的,他們家族出過什麼歷史人物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上黨盆地中部.長治市區很早就有回族先民來到.唐宋時期,已有
穆斯林來到山西,而潞州(今長治)歷史上一直為山西的經濟發達地區,尤以冶鐵,制瓷業聞名,當時
來山西的穆斯林商人不可能不涉足潞州元時,穆斯林大規模來到山西.元至正年間,河南人虎林赤
"以招討萬戶,關保守御澤潞(今長治),總兵野庵公復以林赤佐之,二公同』.立功,同增左轄."①虎
林赤就是穆斯林.有史可考的回回民族入居是在明朝永樂年間,距今有600年的歷史.據說道光十七年
陳氏祖墳整修碑文時,發現記載有:祖墳坐群城之西門外,地主為明末,迄今二百餘年 明朝永樂六
年草九年間((1409^-1412年),沈王朱模由南京來長治鎮守,相隨來的侍衛人員有百餘人是回族人,連
同家屬約四五百人.《明史》載:"沈藩二十六王,皆居潞'《程氏家譜》記載

Ⅹ 長治北站的歷史沿革

長治北站始建於1960年。2006年,經過站段合並,撤銷原晉城北車站,合並到長治北車站管轄范圍,管轄北至夏店南到後寨太焦線中南端23個車站。

閱讀全文

與長治經濟社會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