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勝利鎮的經濟概況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鎮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尤其在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種植、養殖模式,推廣和應用農業科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打工經濟,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農村經濟呈現穩步健康發展。2010年,全鎮糧食總產18757噸,油料總產2264噸;板栗面積8萬畝,桑園面積3283畝,葯材面積1638畝,鮮魚年起水量304噸,農特產品產量上升了68%,逐步形成特色產業佔主導地位的經濟格局。打工收入已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鎮年外出務工人員累計達12000人次,務工總收入約7000萬元。201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35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912元。
我鎮工業經濟經歷了興起、紅火、衰退、再興起的曲折過程。1986年後,掀起了鄉鎮企業「二次創業」高潮,先後創建了灰沙磚廠、機械廠、罐頭廠、鍋廠、竹木加工廠、印刷廠、腐乳廠、草帽廠、草袋廠、電瓶廠、釘絲廠、塑料廠、預制板廠、水廠、煉鐵廠、打鼓河電站、盤水店電店、藤椅廠、酒廠、繅絲廠、電鍍廠、縫紉廠等,大小40多個工廠,工業總產值最高年份達8000萬元。1995年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一大部分工廠停產倒閉,一部分工廠逐步由承包、租賃到改制為民營企業,到2003年底,全部資產通過破產清算處置完畢。2003年後,我鎮全面實施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掀起了新一輪工業經濟創業熱潮,全鎮興建了春發鐵砂開發公司、天一木業、毛家宕電站、飛鍾山電站、華宇石材、洗兒嶺石材開發、韶華針貿、山野菜加工、松油加工以及同心、浩華、利源等一批礦業公司,廠礦企業達25家,工業經濟呈現新一輪健康發展格局。
2010年,我們結合勝利實際,採取「內優投資環境,外拓引資市場」,堅持抓招商突破,促項目發展;抓經營環境整治,促民營經濟發展,多輪驅動,激活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員上陣,專班出擊,多途並舉抓招商。2010年已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個,協議投資額6500萬元,已到位資金5200萬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家,多數是當年投資當年投產當年受益。投資1000萬元的勝昌牆體材料有限公司,2010年元月破土動工,8月份投產,到年末實現產值400多萬元。湖北楚天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家河山野菜加工基地,總投資800萬元,4月初投產,年創利稅120萬元。總投資850萬元的大別山天宏米業,正動工興建。總投資800萬元的久瑞精品彩瓦廠、恆豐採石場效益顯著。
『貳』 鬆口鎮的經濟狀況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4.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比增6.%,其中工業產值2.億元,比增7.%,農業產值9046萬元,比增5.%;鎮級機動財力176.3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5.萬元,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2個,8-10萬元的3個,5-8萬元的3個,3-5萬元的6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288元,比上年增加85元。
農業 :鬆口鎮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村,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糧經比例為50:50。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6萬畝,糧食總產9107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7萬畝,稻穀總產8111噸,平均畝產433公斤;水果種植面積2.6萬畝,其中梅州金柚1.2萬畝,水果總產2.8萬噸,人均水果收入1978元;全年生豬飼養量2.2萬頭,出欄1.9萬頭,「三鳥」飼養量16.8萬只,水產養殖面積2760畝,水產品產量1462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庄園3913個,占總農戶的61.%,其中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種養場2個。全鎮有千頭豬、萬只鴨、2萬只雞示範點6個,並引進長白、太約克、杜洛克及一、二元瘦肉型豬近10個品種,以梅教村百畝養鰻場、洋坑村百畝河魚養殖場基地為示範點,促進和帶動畜牧養殖漁業的發展。同時,在下坪村辦起500畝優質西瓜示範點和百畝優質玉米示範點,梅教村百畝淮山示範點,官坪村大棚蔬菜示範點,以點帶面,使經濟作物的面積不斷擴大。全鎮種植蔬菜、玉米、西瓜等經濟作物1.3萬畝,比上年增2726畝,增長17.%。
2008年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8 %以上;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本級財政收入增長8%以上;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招商引資優勢,鬆口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梅坎鐵路、省道S223線、S332線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至大埔縣三河壩國防公路貫穿該鎮,是周邊鄉鎮商貿的重要集散地。鬆口鎮曾是廣東內河港第二大港口,經千年孕育,具有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鬆口鎮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創新招商方法,以情招商,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吸引鄉賢返鄉投資。
鬆口鎮成功引進了多家企業: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梅雁吉祥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威彪編織帶有限公司、梅州市杉維種植有限公司、深圳天地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喜多多超市、梅州市豐盈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萃彩田塑料包裝有限公司、梅州市梅縣區鬆口展飛石油氣罐有限公司、五豐行有限公司、嘉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制衣廠等等,投資總額1.8億元,已投入資金4300萬元。已建成投產6家,在建6家,意向2家,企業全部投產後可為全鎮提供近1000多人的就業機會。
『叄』 如何發揮鄉鎮圖書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鄉鎮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在農村的延伸和發展,是直接為廣大農民朋友服務的文化設施,是鄉鎮文化站的一個標志性窗口,是傳授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素質,創建和諧社會的文化陣地。鄉鎮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將會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經濟建設發揮不可限量的作用。
一、鄉鎮圖書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思想素質、促進農村教育發展農村經濟在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隨著物資生活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但是農民文化生活卻極其單調與乏味。農村文化生活建設亟待改善。鄉鎮圖書館是最基層的公共圖書館,是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是農村的一個知識寶庫,通過書刊流通,可以逐步培養一大批喜歡讀書的讀者群,進而在農村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發揮社會教育、信息服務和文化娛樂的職能,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二)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和農業科學技術
鄉鎮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是農村普及科學知識和信息傳播的前沿陣地和重要機構,農民致富的好幫手,是決定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鄉鎮圖書館植根於農村,面向農村,直接為農民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需要,農民和農民工通過借閱圖書館的科技資料,參加圖書館舉辦各種類型的信息發布會,觀看形象生動的種植業、養殖業、庭院經濟等專題科技錄像片,學習掌握各種種植養殖技術,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實踐說明,辦好鄉鎮圖書館不僅對社會有利,還給農民帶來實惠。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鄉鎮圖書館的農村信息、情報、科技中心初露端倪,而其他的機構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三)豐富農村學生的課餘生活
圖書館作為人類的知識寶庫,作為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鄉鎮圖書館的建立,應堅持「二為」服務方向努力加強自身建設,以培養人為己任,拓寬服務領域,為活躍和豐富中小學生課餘生活服務。但是農村的中小學由於條件的限制和鄉鎮圖書館的經營理念,學生讀物欠缺,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鄉鎮圖書館應在市、縣圖書館的幫助下,經常組織中小學開展「讀書活動」、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和「書評」活動,舉辦「知識競賽」。特別是在「減負」以後更應根據中小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利用節假日舉辦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各種類型培訓班,開展講故事等活動,從小培養農村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農村學生的課餘生活。使農村學生能享受到城市學生所能享受到的課余閱讀條件,讓鄉鎮圖書館成為農村學生的第二課堂,為培養人才做貢獻。
二、加強鄉鎮圖書室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鄉鎮圖書館建設的投入
在鄉鎮圖書館的建設中,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特別要加強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證購書經費投入。要像投入教育那樣來加強鄉鎮圖書館的建設,對鄉鎮圖書館的投入應納入日程工作,同時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保證設施建設投入。如鄉鎮圖書館配備計算機上網,建立能和市圖書館計算機業務管理系統聯網的遠程工作站,加入「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農民在鄉鎮圖書館就可以查閱各館的全部資料,能利用各圖書館的書目及網上資源。保證管理人員投入,如負責解決圖書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等等。
(二)發展創新鄉鎮圖書館模式
鄉鎮圖書館要以政府辦館為主,社會辦館為輔。為了優化服務資源,深化服務內容,完善服務設施,實現知識的共建共享,鄉鎮圖書建設必須要走多元化道路。1.流動型模式。流動型圖書館是指以「汽車圖書館」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把圖書館服務拓展至沒有固定圖書館的新發展區和偏遠地區。這種圖書館具有經濟、靈活、快捷、方便等特點,可以將分散的、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實現一次投入、多館共享,可以較少的投資創造最大的社會效益。汽車圖書館的創辦對於鄉鎮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有著獨特的優勢。2.聯辦模式。聯辦圖書館,即鄉鎮文化站與企業、工廠、學校、書店等團體聯合創辦鄉鎮圖書館。這種模式可吸納社會大量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個人與團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鄉鎮圖書館藏書陳舊、固定經費短缺等不足。特別是與鄉鎮中小學圖書館、書店等聯辦,可大力提倡。
(三)堅持為農民送書上門服務
主動服務是一種開放性的服務活動, 它要求鄉鎮圖書館的知識傳遞速度快、范圍廣, 充分發揮鄉鎮圖書館的「耳目」、「尖兵」作用為領導決策當參謀。他們廣泛收集最新、最受當地農民歡迎、最實用的情報信息和開發文獻資源。編制二、三次文獻,為農民讀者快速開展有償的跟蹤服務、定題服務並不斷地改善辦館條件, 改變讀者的文化生活環境。
(四)提高思想認識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首先政府、社會要充分認識到鄉鎮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性,將其提高到「鄉鎮圖書館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石」高度來認識。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跟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密不可分,要強化領導責任意識,把鄉鎮圖書館建設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之中,使圖書館建設落到實處。要提高圖書館員工的待遇,以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從事圖書館事業。圖書館館員要進一步強化職業意識,提高職業技能,要將自身的發展與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結合起來。2、培養專業人才,積極加強圖書館隊伍建設。在提高鄉鎮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方面,作為鄉鎮領導應有超前意識,將他們送到發達地區圖書館學習。通過學習,使他們具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具備信息開發、信息服務、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懂農、知農、為農,工作有熱情、有作為。同時縣級圖書館要組織開展業務學習活動,定期開展業務培訓班,使鄉鎮圖書館工作更加正規化,更加系統化。
近年來,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我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和地方財政的增加,人們對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圖書館對社會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鄉鎮圖書館已然成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一個亮點,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要把住時代的脈搏,朝著積極、認真、開拓、創新的方向發展,鄉鎮圖書館定然會成為農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肆』 城鎮化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哪些
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最---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城市化改變了=農村集體經濟所擁有土地的數量和回價值,影響農村答集體經濟的發展。
城市化孤立地影響蘇州=農村集體經濟,必然和工業化在=一起發生作用,同時與市場經濟的培育緊密聯系在一起。
蘇州農村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主要為=股份合作經濟,經營模式主要為租賃經濟。優化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治理結構、挖掘租賃經濟的潛力、探索非租賃經濟的經營模式是蘇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伍』 鄉鎮政府組成部門有哪些
有以下幾個部門:
1、黨政辦公室(信訪辦、監察室、人武部、綜治辦)
2、農村經濟工作辦公室(安監站)
3、社會事業辦公室(民政辦、司法所、教育辦)
4、財稅辦公室(財政所、統計站、審計站)
5、村鎮建設辦公室(環保辦)
6、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7、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8、鎮村建設服務中心
9、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服務中心
1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11、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5)鎮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擴展閱讀
鄉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基本得到規范與統一,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機構設置與行政環境欠協調,人員臨時調度和混合使用;
2、向體制關系錯綜復雜,做好溝通協調工作難度大;
3、職、責、權不一致,履行職能與承擔責任力不從心;
4、疲於突擊完成各項「中心工作」,正常工作秩序受干擾;
5、多種因素互相疊加,監督管理力度和效度明顯降低;
6、經費、人才與技術匱乏,不能提供切實有效的公共服務。
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應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扎實推進鄉鎮政府的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鄉鎮政府。為此,要強化三項職能:
一是強化依法行政職能。鄉鎮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全面推進依法治鄉,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二是強化服務職能。主要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增強市場的服務能力,形成與外地大市場相銜接的網路,為農民增收鋪設通向市場的橋梁。同時,積極開展社會保障服務,通過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開展農村低保等扶貧解困工作,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是強化組織協調職能。鄉鎮要協調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社會中介組織的關系,加強農戶與市場的聯系;協調、理順村委會、農戶與信用社等農村金融組織的關系,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保障;協調村委會與各種經濟組織及上級行政部門的關系,嚴格制止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同時要弱化兩項職能:
一是弱化直接干預生產的職能。把生產經營的自主權真正交給農民,政府做到引導、服務,不強迫、不幹涉;
二是弱化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職能。政府要建環境、搞服務,不要直接參與經濟活動。
1、統籌規劃,縣鄉配合,促進鄉域經濟發展。
2、加大財政支持和政策傾斜,加強農村公共服務。
3、合理授權,完善功能,加強社會管理。社會管理工作量大、面廣,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使鄉鎮政府具備一定的權力和功能。首先,要賦予鄉鎮相應的社會管理權力。從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需求出發,賦予鄉鎮必要的管理執法權,使鄉鎮在該管的職能上,職、責、權相匹配。其次,要完善鄉鎮社會管理的功能,要有適應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保障。
4、縣、鄉、村協同,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有效銜接,推進基層民主。
5、創新農村工作機制,把服務型政府建設落到實處。如首問責任制、群眾事情全程代辦制、「和諧110」聯動體系、「田園110」專家人才服務熱線、以「聯村、聯民、聯事、定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三聯定責」機制等等,對於提高鄉鎮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效果顯著。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總結、學習和推廣。
『陸』 東壩鎮的經濟發展
東壩鎮經濟發展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村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東壩專鎮糧、經、草比例達到了屬14:74:12,二、三產業比重佔到農民人均純收的25%,85%以上的農作物實現了經濟型目標。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共有各類企業項目149個,其中個體私營大型企業8家,有效推動了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東壩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戶戶通電,閉路電視收看率也達到了98%以上,東壩鎮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今後東壩鎮將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方向,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就業增收和社會事業發展「四大」關鍵,強化項目、特色產業、勞務輸出、生態環境、社會穩定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市場化和農村工業化,整體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新台階。2007年,東壩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到23470萬元,增長12.7%;農業增加值可達到10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到5100元。
『柒』 佛山市南海區官窯鎮農村經濟發展總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抄:廣東省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周偉富企業類型:集體所有制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佛山市南海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佛山市南海區官窯鎮工業大道13號
法定代表人:劉銘斌
成立時間:1991-08-10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682000545536
企業類型:集體所有制
公司地址: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官窯工業大道13號
『捌』 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職能
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主要職能是: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和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管理,鎮村企業規劃、指導、協調、管理和統計服務等。農經服務是農村工作內容之一,是服務於「三農」,服務於經濟發展的需要,是農經部門在搞好管理,職責定位,壯大自身,拓寬工作領域的需要。繼續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輸出中介、農村土地流轉指導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農村財務審計服務、政策咨詢服務和民營經濟服務。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形式,加強農經工作宣傳,為開展服務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切實為農民解決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為農民群眾謀實惠。繼續完善農經「一站式窗口」服務,把開展服務與農經部門發展緊密結合,努力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