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韓國經濟發展論文

韓國經濟發展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10 16:08:37

A. 韓語論文題目,我是韓語專業的,要寫畢業論文,希望寫過韓語論文的告訴我你寫的和你見過的論文是什麼題目

(標*號的是各人認為比較典型、寫得比較多的題目)

中韓文學交流研究
韓國文化專和中屬國文化的比較研究
中韓翻譯和中韓翻譯的不同之處
韓國語中的漢字詞 *
韓國語中的外來語 *
韓國的民俗文化 *
中韓生活習慣比較研究
關於中韓大眾文化的比較研究
中韓兩國俗語比較研究 *
關於中韓敬語的比較研究 *
中國和韓國近代小說的比較研究
中國和韓國現代小說的比較研究
梁啟超對韓國近代文學思想的影響
愛國啟蒙時期的小說研究
1970年代小說研究
黃順元小說研究
中韓文化交流研究
關於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的影響研究
韓中共時音調對比
韓中共時語法對比
韓中共時詞彙對比
中國儒家文化在韓國
韓中民俗對比(物質民俗、精神民俗) *
淺析南北分斷
南北統一展望
韓中文化交流展

B. 分析韓國市場環境,指出中國企業進入韓國市場的策略,論文,3000字

大綱:來

  1. 分析中國市場環源境

  2. 分析韓國市場環境

  3. 對比國際市場環境

  4. 分析中國企業現狀優勢與不足

  5. 分析韓國企業現狀優勢與不足

  6. 找到雙方經濟環境及文化有交集突破口

  7. 找准韓國本土人文及風俗習慣

  8. 研製對於產品

  9. 結合上面,進行對於策略廣告宣傳

  10. 保證質量和口碑

C. 求一篇韓國服飾在我國的流行的論文

論文題目:淺析韓國傳統服飾色彩與現代設計

[摘 要]創新的關鍵在於差異化,差異化設計越來越成為現代藝術設計追求的目標、從韓國傳統服飾色彩的解構中發掘傳統色彩與現代設計的繼承關系,有助於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新。
韓國的藝術設計在近現代的崛起,得力於其對色彩的把握——立足傳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的色彩非常艷麗,有的又非常純凈和高雅;無論是濃妝還是淡抹都很相宜,流行且引領時尚。每當我們在稱贊韓國的設計為「花」一樣的設計時,不僅是說設計樣式的新穎別致,更有著色綵帶來的感官印象與刺激。
從可口可樂的經典紅色,到IBM的藍色,我們正告別黑、白、灰的時代,進入絢爛的彩色時代。研究表明,色彩在產品、品牌的信息傳播中能夠擴展40%的受眾,把人們的認知能力提高70%,這就是色彩的力量。色彩的力量在韓國設計中得到了印證和廣泛應用。
韓國現代設計豐富的色彩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源於韓國傳統服飾的色彩。這一判斷來自於對韓國傳統服飾色彩的解構。
解構色彩就是從選定的色彩對象中抽取原色並將原色所形成的原格局打散、重組,經增減整合後再創作。從操作角度說,解構色彩就是對原來的整體色調、面積、形狀進行重新組合和設計,抽取原作中典型的色彩個體或部件特徵,按照一定的意圖在新的畫面上進行具有形式美的概括、歸納和重構,將原有的視覺樣式納入預想的設計軌道,重新組合出帶有明顯設計傾向的嶄新形式。
解構色彩包括兩個過程:色彩解構和色彩重構。要解構韓國傳統服飾中的色彩,我們從中抽取出幾個典型的個體進行研究,包括顏色個體的特徵、規律和成型原則等。(韓國的傳統服飾,除有性別之分外,還根據年齡、場合、節日、出嫁與未婚等的不同,服飾裝扮也有所不同。我們僅抽取其中的色彩作為解構對象。)
其一,韓服的色彩偏愛與格調。韓國自古就是一個尚白的民族,《三國志·東夷傳》中記載扶余「衣尚白,白布大袍褲,履革」,這也可以從韓國國旗的白底色中看出來、古時候的韓國——高麗,素與中國交好,交流頗多,中國五行的顏色對韓國傳統服飾的顏色也產生了影響,他們也喜愛用紅色、青色、黃色,青色作為一種高貴色被廣泛地用於其宮廷服和日常韓服中。韓國服飾的色彩十分豐富,從男子服飾就可見一斑:他們平時把藍色、紫色短上衣作為便服,沒有其他哪個民族能把純度如此高的紫色、湖藍用在男子的服飾上。韓國女子服飾的色彩更加絢爛多彩。總體來說,這些色彩形成的風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淡雅的基調。白色的應用在傳達這種基調中占據重要位置,加入白色就能夠形成粉紅、粉綠、粉藍、淡黃等系列,在各種色彩中添加灰度形成咖啡、藏藍等沉靜色調,這也有助子韓服傳達著衣人的優雅氣質。另一種是對比鮮明、具有強力視覺刺激效應的基調。比如純度很高的亮黃色、大紅色、紫羅蘭色、綠色,甚至有明顯帶光感的色彩。
其二,韓服中的高純度色彩。高純度色在韓服中比比皆是,這種高純度色有時甚至是自然色的直接應用。色彩心理學研究表明,純度高的色彩能夠使人產生更強的視覺印象和心理反應,比飽和度低的顏色更具有跳躍感,這也從一個側面烘托出韓國是一個有活力的民族。韓國人對色彩是敏感的,對飽和度的把握令人折服。
其三,韓服中的對比色。對比色的應用在韓國傳統服飾中是又一特色。淺綠色短上衣配紅色裙子,強烈對比的綠衣紅裳成為主調,這種大片的紅色配大片的綠色在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中是很少出現的。然而強烈對比產生的醒目與活躍的背後並不是不可調和的艷俗之感,在韓服中白色、黑色、金色的恰當運用很好地調和了對比色,即使等面積對比色經過穿插與調和看起來也是和諧悅目的。除了紅綠對比的應用,還有黃與紫的對比、黑白對比等。
其四,韓服中的色彩過渡。以過渡形式讓色彩減弱對比,如由大紅到淺黃再到黃褐,使得整體中的元素不再突兀。
其五,韓服中的帶狀色彩。帶狀色彩在韓服中起著分割和調和的作用,避免了大面積同種色彩的單調,使視覺形象中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調效果。領口、袖口和衣帶,由於其功能的限制,自然而然地形成帶狀色彩,很多時候在上衣袖子部分都是通過帶狀色彩來豐富顏色的。這些帶狀色彩的劃分是規整的,為韓服增添了優雅與寧靜的氣質。
其六,韓服中的金色。金色在調和對比色中具有分割的作用。在韓服中既有以圖案方式刺綉在服飾上的,也有以裝飾物的形式附加在服裝上的。金色是王者的專用色,用來體現霸氣和高貴,但隨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金色已普遍用到日常韓服中,用來體現著衣人獨有的高貴氣質,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金色作為一種特別的顏色被韓國人用得恰到好處。
上述六點就是從傳統韓服中抽取出來的個體。下面我們將解構出來的個體元素以現代詞彙方式注入到新的組織結構中,重組產生新的色彩形象,但又不失原來整體的意境。

D. 關於中韓貿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文

一、中韓貿易發展的簡要回顧 中國與韓國為友好近鄰,交往歷史淵源流長,文化背景極其相似,這為中韓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並且,目前兩國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結構互補,各有所需,也為兩國的經貿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現實性。自1992年8月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以來,貿易形式從間接貿易轉為直接貿易,貿易額迅速增加。中國成為繼日、美之後韓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而韓國也保持了繼日、港、美之後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的地位。與之相伴隨,雙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特別是韓國企業在華的投資,從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開花的局面,占其海外總投資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間,中國累計實際利用韓國直接投資75.7億美元,成為韓國的第一大投資對象國,而韓國在所有來華進行直接投資的國家中,也占據了第七大投資來源國的地位。雙方在投資領域的合作,帶動了大量原材料、技術設備及產成品的進出口,從而大大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
二、中韓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中韓貿易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取得這些成就當然可賀,但也屬正常。隨著中韓貿易基數越來越大,發展漸趨成熟,其間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問題,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採取應對之策。
(一)中韓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韓雙邊貿易在宏觀層面上存在較直觀的問題有:
1.貿易增長乏力直至為負
1992年兩國正式建交後的四年中,雙方貿易可謂是大踏步前進,每年貿易增長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於我國出台了一系列外經貿政策法規,加上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使我國企業的出口積極性下降。韓國作為我國的第四大出口市場,對其出口必然受到影響。同時,在雙方貿易中擔當重要角色的韓資加工貿易型企業,在出口利潤下降的情況下,進口積極性也受到波及,從而使中國從韓國的進口貿易也有所放緩,致使雙邊貿易增長率從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勢有所好轉,雙邊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增幅達20.3%,但已與1996年以前的增長勢頭不可同日而語。1998年,雙邊貿易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韓國還是當事國之一,這樣,中韓貿易的增長步伐戛然而止。從1998年年底的統計數字看,雙邊貿易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增長,降幅達11.6%。1999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雖有所恢復,但增長速度並不快。 2.貿易不平衡趨勢漸大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韓雙邊貿易中中方逆差是越來越大的,到1997年已達到58.1億美元,佔到從韓國進口商品總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韓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纖維製品、農礦產品、電子零部件等跌幅更為突出,1998年中國對韓出口額僅為6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時,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也不及預料的好,半導體、汽車、機床、船舶、通訊設備等工業品及家電等一般消費品的對華出口上半年還有大幅增長,下半年就逐步萎縮,到年底,對華出口總計149.9億美元,增長僅0.4%。1998年全年雙邊貿易中中方逆差達87.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貿易逆差仍有擴大的趨勢,為44.6億美元。筆者認為,兩國貿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難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這種不平衡持續存在並一味擴大,終將會影響雙邊貿易的健康發展。 3.韓國對華投資出現「縮水」 1997年以前,韓國對華投資的整體規模每年都在擴大。正當中韓兩國努力促進雙方經濟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時,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這一演進急速凍結。1998年韓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項目僅為1309個,實際投入資金18.0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減少了25.3%和15.9%,特別是一些回收期長、規模較大的項目都面臨壓縮投資、延期投資或予以撤資的情況。此外,大量韓企的駐華分支機構、商社等紛紛撤離。由於中韓雙邊貿易中有相當部分是通過在華的韓資企業承擔的,投資的大規模「縮水」勢必會影響目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雙邊貿易的發展。
(二)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較直觀的、表象化的問題必然有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這些原因概括起來大體有這么幾個方面: 1.亞洲金融危機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禍首
1997年8月一場以韓元加速貶值和股指深幅下瀉為表徵的金融危機開始席捲整個韓國,使韓國國內經濟一片混亂:許多大企業集團相繼倒閉或陷入困境;資金周轉困難;失業人口激增;銀行拒開進口信用證。在此形勢下,韓國企業當然無法進行正常時日的進口。而我國在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相對增加了出口成本。韓國企業給中國的訂單明顯減少,而轉向從東南亞國家進口,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對韓國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韓國政府為了增加外匯儲備,借韓元貶值之機,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貿易盈餘由負變零,越來越大。中國作為韓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必然受到韓國進口產品的沖擊,這樣就使雙邊貿易的不平衡局勢更加嚴峻。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理論上韓國對中國的出口應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但由於擔負雙邊貿易的相當多企業是在華從事進出口加工貿易的韓資企業,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其進口積極性也有所降低,進口增幅還小於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國國內需求萎糜,導致進口需求減弱,使韓國的對華出口並未出現大幅攀升,故雙邊貿易額總體上出現下滑局勢。
上述同樣的原因,使韓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成本增加,而多數韓資企業都把「降低成本」作為來華投資的首選動機,這樣,韓國的對華投資必然會大幅減少。況且,韓國企業面臨國內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缺少資金來源,也無暇進行海外投資,從而使對華投資出現了「縮水」現象。
2.進出口商品結構差異是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兩國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按照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原理,中韓傳統貿易在宏觀層面上確實符合這一理論的要旨,即中國向韓國出口初級產品或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工業製成品,如原材料、農礦產品、紡織服裝、皮革等,而韓國則向中國出口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工業製成品,如化工產品、電子通訊設備、機電產品等,即使中國向韓國出口一些電子產品,也多以零部件為主。正是這種較單純建立在技術層次差異基礎上的商品結構,使中韓雙邊貿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從總體上看,中國向韓國出口的商品與從韓國出口的商品相比,其價格彈性相對要高。在國際市場發生波動時,前者更易受到沖擊或影響。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大量廉價商品充斥國際市場,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的相對提高必然會喪失較大份額的市場。換言之,即使在韓國不是危機當事國之一的情況下,這種貿易結構的差異也會使貿易差額更加擴大,不平衡局勢更加嚴峻。總之,這種以垂直分工為基本特徵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是造成雙邊貿易不平衡並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韓國在華投資的特徵因素也是雙邊貿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韓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70、80年代其發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國內工資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漸削弱,部分勞動密集型工業及部分重化工業(如水泥)也逐漸歸入了夕陽產業之列。韓國政府為了鼓勵新興產業如電子、生物工程、航空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海外轉移。而中國與韓國地域相近,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勞動力成本又低,農礦資源豐富,自然成為韓國進行該類產業投資的首選對象。據統計,韓國對華投資中有60%以上集中於紡織服裝業、電器組裝業、木傢具及鞋類、皮革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這是韓國在華投資的產業特點。
再從單項投資規模看,韓國對華投資項目多為中小型項目,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下的約佔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項韓國直接投資平均規模僅為137.8萬美元,不僅低於韓國海外投資的平均規模,也低於所有來華投資的平均規模(229.6萬美元)。
由於中韓貿易中有相當部分是由在華韓資企業承擔的,上述兩大特徵的存在,導致雙邊貿易增長的後勁明顯不足,也導致在華韓資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目前,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竟爭越來越激烈,多數中小韓資企業不堪重擊,普遍面臨經營困境。由於在華韓資企業所表現的這種脆弱性,使由投資所帶動的原材料、生產設備及產成品的進出口受到很大影響。此外,由於韓國對華投資的行業及規模特點的存在,必然會出現許多韓資企業在管理中一味強調降低成本的情況,從而導致勞資雙方矛盾的激化,這也影響了雙方貿易及投資的發展。
三、知難而進,積極應對 從長遠看,中韓貿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兩國貿易受到重創,但其發展的基礎如文化類似、地域相近、經濟互補等依然存在。特別是韓國經濟,目前雖受一時之困,但那些曾創造經濟奇跡的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勞動力、強烈的進取精神、開放的貿易體系等等並未喪失,並將為韓國走出危機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韓國這一重要市場。並且,兩國在彼此對外貿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雙方長期努力的結果,因而要本著積極的態度,知難而進,採取相應措施以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當然,要長期穩定地發展中韓貿易,關鍵還是要擴大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市場,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雙方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
中國對韓國出口的傳統產品多屬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這類產品的競爭最激烈,受沖擊最大,因此加快我國對韓國出口商品的結構調整不僅是必然的。近兩年對韓出口商品結構雖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特徵仍很明顯。為此,一是要拓寬貿易范圍,實現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日益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故可加大這類產品如機電產品零部件及產成品(電視機、電話機等)對韓國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盡快從『『以廉取勝」和「以量取勝」轉向「以質取勝」,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在競爭中保住乃至擴大市場份額,使出口產品真正成為高創匯產品。同財,也希望韓國方面結合我國工業化建設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石化產品及成套設備等。總之,雙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利益,促進雙邊貿易健康發展。
(二)大力發展中韓兩國的技術貿易
70年代,韓國側重於發展資本密集型工業如重化、汽車等工業,故其在許多領域的應用技術已具相當水平。若能從韓國引進該類技術,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都相當有益。而中國在航空航天、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尖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具有自己的優勢。因而雙方在技術合作中的發展潛力很大,雙方可加強技術領域的合作,共同開發研製新產品,提高兩國產品的競爭力,從而帶動雙方商品貿易的發展。
(三)推動兩國在投資領域的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
在韓國的對華投資方面,一是應注意調整韓國企業的投資方向,使韓國企業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增加對高新技術產業、能源、交通、農業開發等領域的投資;二是改善韓資企業的規模結構,提高大企業集團來華投資的積極性,這就需要中國在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搞好政府服務方面多下功夫。這樣,韓國大企業集團也會從長遠、全球眼光認真研究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繼續加快來華投資的步伐。此外,中韓兩國也要注意加強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合作,從而使韓國的對華投資呈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格局。此外,中國也要加快向韓國投資的步伐。目前,雙方的資金流動更多地表現為韓國對中國的單向流動,不利於雙方合作的持久穩固發展。隨著中國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國門到海外投資辦廠定會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而韓國作為中國地緣相近、文化背景類似的友好國家,也會成為中國進行海外投資的首選地區之一。故中國企業應盡快改變那種僅在韓國設立貿易辦事處的作法,加大對韓國的生產性投資,這樣不僅可以使雙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帶動對韓國的出口,減少中方逆差,從而促進貿易的均衡發展。目前,韓國政府正積極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開放本國的資本市場,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為中國企業進入韓國資本市場提供了時機。特別是韓幣貶值及工人工資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資成本降低,也為中國的對韓投資提供了現實性。 (四)加強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韓貿易繼續滑坡 一方面,中國企業除了積極利用已有的優惠政策如紡織品退稅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國家也應給傳統市場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貸規模;簡化出口退稅手段;為來華投資的韓國大企業集團提供資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韓國政府從雙方長遠利益出發,減少對中國進口商品的貿易壁壘。值得欣慰的是韓國政府已開始著手這方面的工作,如韓國財政經濟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將徵收調節關稅的中國38種產品減少為19種,大幅下調對鱔魚等10種產品的調節關稅率,對生鐵等不再徵收配額關稅。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貿易滑坡的局面會得以扭轉。

E. 韓國飲食文化論文

山東聖翰財貿職業學院

畢業論文(設計)

中文題目:韓國飲食文化 韓文題目:한국의 음식의 문화

學 院:外國語學院

專 業:應用韓語

年 級:05級2班

學 號:05033226

姓 名:宮婷婷

指導教師:徐瑩瑩

成 績:

2008年3 月

摘要

這片論文主要是研究關於韓國飲食的文化特點,以及與中國飲食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實際考察和見聞聽說對韓國的飲食有特點做了詳細的介紹分析。

根據韓國的地理位置及韓國的人文文化,韓國人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韓式餐的口味特點是鮮、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烤肉、冷麵、伴飯及參雞湯、牛肉湯等。

韓國有句俗話說,"泡菜是半個糧食"。不管多麼奢華的宴會飲食,餐桌上也少不了泡菜。韓國人無論貧富貴賤,都以米飯為主食,一日三餐都不離泡菜。

이 논문은 주로 한국의 음식의 문화의 특징에 관해서 연구하므로,및 중국의 음식과의 같이고 다르는 곳.실제적인 고찰과 견문 듣는 곳에 의하면을 통해서 한국의 음식에 대하여 자세한 소개의 분석을 한 특징이 있습니다.

한국의 지상위치와 한국인문장의 문화에 의해, 한국인은 그 긴 역사의 발전의 과정 안에서, 다채로운 음식의 문화를 형성했습니다.

한국의 음식이 주요한 특징:고단백, 많은 야채, 기뻐하는 것이 엷습니다, 기름끼가 많은 음식물을 그만둡니다, 미각은 시원해서 악랄한 것을 주로 합니다. 한국인은 옛날부터 밥을 주식으로 합니다.

한식의 식사의 원하는 특징은 신선해서, 짭니다. 그 중이 대표성의를 가지는 것은 구워 고기, 냉면,이 밥과 삼계탕, 쇠고기 수프등을 수반하는 것입니다.

한국에 격언에 의하면 문장이 있어서, 산미가 있는 쯔케모노은 반의 식량으로, 중요한 연회,식사의 테이블 위에서도 산미가 있는 쯔케모노을 줄이지 않고, 한국인 가난해서 높은 부窮에 관계 없이, 모두 밥을 주식으로 해서, 1일의 3도의 식사는 모두 산미가 있는 쯔케모노(야채 절임)에 떨어질 수 없습니다.

F. 韓國大學論文是不是很難畢業

還 好 吧 , 其 實 你 可 以 在 L e a d e r s C o n s u l t i n g 網 站 上 搜 索 一 下 , 他 們 是 專 門 輔 導 韓 語 論 文 的內 , 也 可 以 代 寫 , 有容 很 多 同 學 就 是 在 這 兒 通 過 論 文 的 。

G. 關於韓國經濟的論文

不知道你是不是本科學生
本科的話 涉及經濟領域 還是有一定難度
當然 如果你對專這方面特屬別在行
建議可以在時間點上做一個分割 研究每一時段
橫向 或者是縱向的一個點是比較好的
或者研究某個事物與韓國經濟的一個互相增長的參照
或者是促進韓國經濟高增長的因素中的其一都可以
[email protected]
可以相互討論~

H. 跪求一篇韓國經濟的2000字論文,第一段為寫這篇文章的原因,用韓語寫,100——200字

建議去naver daum上查

I. 求一篇韓國語經濟類碩士畢業論文

還是自己寫的好啊! 我教你吧。。。
一、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一)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二)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對於標題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要明確。要能夠揭示論題范圍或論點,使人看了標題便知曉文章的大體輪廓、所論述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能似是而非,藏頭露尾,與讀者捉迷藏。二要簡煉。.論文的標題不宜過長,過長了容易使人產生煩瑣和累贅的感覺,得不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總體評價。標題也不能過於抽象、空洞,標題中不能採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詞彙,以免使讀者一見標題就如墮煙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後才知標題的嘩眾取寵之意。三要新穎。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形式一樣,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到既不標新立異,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意: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三、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舉例如下: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固然應服從上級規劃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著眼點應放在對下負責,對本地的經濟發展,對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負責,這才是發展全局經濟的前提,從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對上負責。
●變部門「齊抓共管」企業為共同服務於企業,應成為部門工作的主要重點。(摘自《政府在市場經濟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的寫作要求可以概括為「全、精、簡、實、活」。具體說來:
1.內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提要應寫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2.重點要突出。內容提要須突出論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論點)和結論性意義的內容,其他各項可寫得簡明扼要。
3.文字要簡煉。內容提要的寫作必須字斟句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表述,每項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
4.陳述要客觀。內容提要一般只寫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一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自有公論,大可不必自我宣揚。因而,實事求是也是寫作內容提要的基本原則。
5.語言要生動。提要既要寫得簡明扼要,又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體現文彩,以求喚起讀者閱讀正文的慾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章節有專門詳細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五、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又叫參考書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所查閱參考過的著作和報刊雜志,它應列在畢業論文的末尾。列出參考文獻有三個好處:一是當作者本人發現引文有差錯時,便於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資料的廣度,作為審查畢業論文的一種參考依據。三是便於研究同類問題的讀者查閱相關的觀點和材料。
當然,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必須是主要的,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對自己寫成畢業論文起過重要參考作用的專著、論文及其它資料。不要輕重不分,開列過多。
列出的參考文獻一般要寫清書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閱讀全文

與韓國經濟發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