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貴州省共有多少人口
一、截至年末,貴州省常住人口為3508.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82萬人。按城鄉分,城鎮人口1403.57萬人,增加78.68萬人;鄉村人口2104.47萬人,減少72.86萬人。城鎮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為40.01%,比上年提高2.18個百分點。按性別分,男性人口1817.91萬人,女性人口1690.13萬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2.98‰,比上年下降0.0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7.18‰,提高0.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5.80‰,下降0.1個千分點。
二、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個,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畲族、毛南族、滿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個民族。
三、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過10萬的有漢族(2191.17萬,佔62.2%)、苗族(429.99萬,佔12.2%)、布依族(279.82萬,佔7.9%)、侗族(162.86萬,佔4.6%)、土家族(143.03萬,佔4.1%)、彝族(84.36萬人,佔2.4%)、仡佬族(55.9萬,佔1.6%)、水族(36.97萬,佔1.0%)、白族(18.74萬,佔0.53%)和回族(16.87萬,佔0.5%)
B. 誰能知道貴州省從江縣2014年,年人純收入是多少嗎,我是超生戶求知道
根據《從江縣來2014年國民經濟和自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從江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96元,比上年增長11.1%。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6元。
以上信息來自於從江縣政府「政務信息公開」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C. 近幾年雲南,貴州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你要的數據,需要查詢統計年鑒,在統計年鑒第一章第九節,與自然資源有關的部分,有降水量的數據。
另外,從統計公報上也可以查到部分數據(各省統計局網站),例如雲南省統計局下的「統計公報」條目:「雲南省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裡面的「十、資源、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這一節就有這樣的內容:
「全年水資源總量2319.4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8%;人均水資源5122立方米,增加2.2%。全年平均降水量1339.6毫米,增加3.6%。年末全省水利工程蓄水總量70.5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3.1%。全年總用水量150.1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1%。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26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09立方米,下降16.2%。全省人均用水量為332立方米,比上年減少0.6%。」
因為你要的數據除了統計年鑒外,其他地方不會有系統的東西,所以我也就不再這里給你瞎貼一通了。國家統計局網站也有相關內容,但只是主要城市的降水量,不符合你的全省降水量的要求,把地址發給你僅供參考。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
沒幫你解決問題,不用給我分,等高手吧,呵呵
D. 急求貴州省1980到2010的名義和實際GDP還有CPI!請朋友們幫幫忙吧
貴州的數據還真是有點不好找
年份 GDP(億元) 實際GDP CPI
(當年價) (1980價格) (上年=100)
1980 .26 60.26 102.80
1981 67.89 64.16 101.60
1982 79.39 74.30 100.60
1983 87.38 83.66 102.00
1984 108.27 100.24 102.40
1985 123.92 108.15 107.80
1986 139.57 114.23 107.30
1987 165.50 126.55 107.20
1988 211.79 137.42 114.70
1989 235.84 143.60 116.00
1990 260.14 149.79 105.00
1991 295.90 163.57 108.60
1992 339.91 176.83 108.60
1993 417.69 195.13 113.00
1994 524.46 211.61 126.70
1995 636.21 227.42 119.70
1996 723.18 247.54 110.50
1997 805.79 269.84 103.70
1998 858.39 292.67 100.20
1999 937.50 318.41 97.40
2000 1029.92 345.08 99.50
2001 1133.27 375.29 101.80
2002 1243.43 409.29 99.00
2003 1426.34 450.57 101.20
2004 1677.80 501.94 104.00
2005 2005.42 560.17 101.00
2006 2338.98 625.17 101.70
2007 2884.11 710.80 106.40
2008 3561.56 791.12 107.60
2009 3912.68 881.31 98.70
2010 4593.97 994.11 102.90
數據來源:
新中國50年統計資料匯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2004);中國統計年鑒;貴州統計年鑒;2010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E. 貴州的人數
三個數據。
最准確的——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時為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登內記標准時容間。在普查標准時點我省登記總人口為3524.50萬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比較新的准確數字——2005年貴州省1%人口抽樣調查——2005年11月1日零時,我省常住人口為3725萬人。
最新的——2006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6年,年末常住總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3955.30萬人。
F. 2012年貴州省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准數據
根據貴州省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貴州省2012年人身損害賠償標准如下:
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352.88元;
2.農民人均純收入4145.35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55.76元;
1.誤工費:
1.1誤工時間的確認: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前一天。 當事人對誤工期限有爭議的,且法院也難以認定的,可委託鑒定機構對誤工期進行鑒定,或者在傷殘等級鑒定時一並進行鑒定。
1.2誤工費標准/天的確認: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2.護理費:
2.1 護理期限的確認:由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確定;後者較為權威,可獲法院認可。
法條規定: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應當根據其護理依賴程度並結合配製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確定護理級別。
2.2護理人數的確認: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2.3護理費標准/天的確認: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僱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准計算。
3.營養費:
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4.住宿費
以實際支出為准,但一般不超過150元 人/天;
5.住院伙食補助費
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一般為30元 人/天。
6.交通費: 以實際支出為准
7.醫療費:
以實際支出為准,附醫療機構的證明,如收款憑證,結合病例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 對於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 但根據醫療證明或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用一並予以賠償。
8.殘疾輔助器具費
普通適用型殘疾輔助器具費,請咨詢省假肢科研康復中心,由其出具相關文件予以確定。 (由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費用)
9.殘疾賠償金
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20年計算,超過60周歲的,沒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10.喪葬費
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6個月總額計算。
11.死亡賠償金
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准,按20年計算,60周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
12.被撫養人生活費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13.財產損失
按實際損失賠償,要定損,否則無法賠償。
14.精神損害撫慰金
由當事人提出,並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裁量。一般實務上最高不超過5W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