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求一篇邊檢調研報告,關於日本核輻射對口岸影響的。提供相關資料也考慮給分,有幫助就行!!!!!
暫時還不會對中國有影響
醫學專家介紹,遇到核輻射危害,要先做到以下幾個基礎的防護措施:
1.盡量避免外出,盡量留在室內密閉空間。如果一定要出門,就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帶口罩,並盡量減少裸露的皮膚和空氣接觸。
2.關上門窗同時避免換氣扇進行與外界的空氣交換。
3.如果核電站發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應該撤離,距離防護是第一位的。
4.服用一定量的碘制劑,可預防核輻射的作用。
這就是說,簡訊里提醒大家要注意戴口罩,多攝入含碘食物,每天洗澡等說法是正確的。
防治輻射也有「專業食譜」
面對眾多網友希望得到如何防治核輻射的辦法的求助,醫學專家為大家開出了「抗核輻射食譜」:
蔬菜:多吃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海帶、捲心菜,要確保維生素的攝入量,這對防治輻射損傷及傷後恢復均有效,如VK可減少出血,VP減輕嘔吐、惡心,VC使血細胞再生加速等。
肉類:多吃瘦肉、動物肝臟,注意減少脂肪的攝入,要增加植物油所佔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進造血系統再生功能,防治輻射損傷效果最好。還要注意攝入的蛋白質品質優秀,數量充足,以減輕放射損傷,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飲料:多喝綠茶,多喝蜂蜜水。
此外,要注意無機鹽供應宜加量。在膳食中適量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可促使人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從而減輕內照射損傷。
生活中的輻射還有哪些?
其實,輻射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醫學專家還為網友提醒了幾個需要預防輻射的地方:
1.醫院檢查。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一些患者,也會受到核輻射,如放療,同位素治療,X光片等。
2.家裝材料。天然大理石會緩慢釋放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元素。
3.計算機。其實不單是電腦,很多家電在使用中通常會產生一定的輻射。
什麼是核輻射?
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α、β、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γ射線和X射線)、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醫學專家介紹說,早期核輻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幾秒鍾輻射出來的人眼看不見的伽瑪射線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殺傷破壞因素。早期核輻射接近光速呈直線傳播。當發現閃光時,人員早已受到射線的作用了。早期核輻射能像X射線那樣穿透人體和物體,能穿透幾千米的空氣層。當射線照射到人體、殺死細胞達一定程度時,人員就會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鹽、鹼、食品和某些金屬器具上,還會使這些原來沒有放射性的物質產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對人員造成傷害。它還能使光學玻璃變暗、膠卷曝光、化學葯品失效,並能影響電子儀器的性能。
在放射醫學和人體輻射防護中,輻射劑量的單位有多種衡量模式和計量單位。較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當量劑量」,是反映各種射線或粒子被吸收後引起的生物效應強弱的輻射量。其國際標准單位是「西弗」,定義是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
人體受到核輻射會有什麼表現?
人體遭受過量輻射,可能導致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醫學專家介紹說,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准,輻射總危險度為0。0165/西弗,也就是說,人體每接受1西弗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幾率。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據我國核電安全專家郁祖盛介紹,根據我國的標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輻射量應小於2。7毫西弗。事實上,人體如果短期受到低於100毫西弗的輻射,也並不會造成影響。輻射劑量超過4000毫西弗,則可能致死。
媒體報道的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外部輻射量一度達到每小時1557微西弗。這個輻射量只相當於一個人接受十幾次X光檢查,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提問人的追問 2011-03-16 09:09
核輻射對人類的危害這么大,但為什麼還建那麼多核電站?
回答人的補充 2011-03-16 21:17
1.1對公眾健康的影響。核電廠排放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從而對公眾產生極微量的輻射照射,這一點已為公眾所熟知。但很少有人了解,由於煤中含有微量天然放射性物質,從燃煤電站排放的天然放射性物對公眾產生的輻射照射遠高於核電站。煤電鏈產生的對公眾的歸一化集體劑量比核電燃料鏈高50倍。在浙江的一座石煤發電廠其功率比秦山一期核電廠小一個數量級,但排放的放射性物質產生的輻射劑量比秦山核電廠卻高一個數量級。眾所周知,燃煤電廠還排放大量含有害物質的微塵。採用健康危害評價方法比較煤電鏈和核電鏈,煤電鏈比核電鏈高一個數量級。
1.2對環境的影響。對煤電鏈,在正常情況下就可觀察到排出SO2和NOx等對森林、農作物等的明顯影響。根據「我國酸沉降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研究」課題的研究結果,1993年酸雨和SO2對江蘇等東部七省農作物造成的經濟損失為37億,對森林為60億。估算1995年排放SO2的酸沉降影響對全國農作物和森林造成的經濟損失為993億元,加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則達1165億元。如果加上對水體、建築物、橋梁和設備等造成的危害,損失就更大了。對核電鏈,除切爾諾貝利事故外,未發現可察覺的的影響。固體廢物佔地面積,煤電鏈約為2.1×104 m2 (GWea)-1 ;核電鏈為1×104 m2 (GWea)-1。地表塌陷,煤電鏈約為1×106 m2 (GWea)-1 ;核電鏈要小得多,僅為1.6×102 m2 (GWea)-1 。
我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表明:核工業對評價范圍內居民產生的集體劑量小於同一范圍內居民所受天然輻射劑量的萬分之一。核設施周圍關鍵居民組(指所受劑量中的最大者)所受劑量基本上均小於天然本底的十分之一。即都在各省市平均天然輻射照射年劑量的漲落范圍內。秦山核電廠和大亞灣核電廠運行時的環境監測結果表明,沒有發現對周圍輻射環境產生可察覺的影響,核電廠周圍關鍵居民組所受劑量小於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
1.3核電鏈是排放溫室氣體最小的電能鏈,也是減小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有效手段。
已採用生命循環的方法研究了我國煤電鏈和核電鏈的溫室氣體排放系數。生命循環方法是指不僅計算設施本身排放的溫室氣體,而且計算在生產這些設施所用原材料時排放的溫室氣體。
我國煤電鏈溫室氣體排放系數為約1.3×103等效g-Co2/kwh,核電鏈為1.3×10等效g-Co2/kwh。煤電鏈為核電鏈的100倍。這一結果與國外研究結果大致相同。煤電鏈的結果接近國外最大值,核電鏈則比國外中值稍高。這是因為我國煤電鏈的平均技術水平相對世界水平相差較遠引起的。採用較先進的煤電鏈技術和用核電鏈代替煤電鏈均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但用核電鏈代替煤電鏈更為有效。根據國外的估算,以現有燃煤電廠為基線,採用先進的燃煤技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價格為每噸碳85美元;採用核電廠的途徑則價格僅為每噸碳29.5美元。可見核電廠是降低溫室氣體的有效途徑。值得指出的是:在各種能源鏈中,包括煤、石油、太陽能、水力、生物質、風和核能鏈中,核能鏈排出溫室氣體是最小的。
3.核電鏈是外部成本最低的電能鏈。核電的價格與其他能源相比是有競爭力的。
能源鏈的外部成本是指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沒有考慮的對社會和環境影響而產生的代價,也就是說,這種損害在市場價格中沒有反映出來,因而在市場過程中也沒有得到補償。其中包括對自然和人造環境的物質損傷以及對休閑、娛樂、美學和對個人利益的其他影響。傳統的經濟評價是忽略這些影響的。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這些成本是應考慮在內的。並應盡可能的內部化。
對歐洲不同能源鏈外部成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煤電鏈最高,每千瓦時為15毫歐元;核電鏈最低,每千瓦時為0.4毫歐元;水和風電鏈居中,每千瓦時為2.2毫歐元。煤電鏈外部成本為內部成本的3.2-17%,核電鏈為0.4-8.2%。採用自願支付法和人力資本法,對我國煤電鏈初步估算的結果分別為6.29×10-2元和4×10-2元。設煤電鏈內部成本為0.14元/kWe?h。我國煤電鏈外部成本分別為內部成本的44.9%和28.6%。與國外相比顯然要高得多。因為:⑴我國燃煤電廠沒有安裝脫硫裝置,發達國家一般均裝有脫硫裝置,脫硫裝置的脫硫率一般高於80%,故我國SO2的歸一化排放量比發達國家要高約5倍;⑵我國氣載流出物過濾效率平均約為90%,發達國家一般高於98%,故氣載流出物歸一化排放量可能要高約一個量級;⑶我國煤電鏈事故死亡率比國外平均值要高得多。國外煤電鏈歸一化死亡率為0.39/(GWe?a),我國僅考慮採煤就達25/(GWe?a)。如果考慮運輸,這一數值就達約35/(GWe?a);⑷我國燃煤電廠的能量轉換率平均值低於發達國家。
綜上所述可見,從可持續的觀點看,把以外部成本基本上沒有內部化的煤電內部成本為基礎的電價,與外部成本基本上已經內部化的核電內部成本為基礎的電價相比較顯然是不恰當的。對於我國能源鏈外部成本的研究,現在還剛剛開始,但從煤電鏈的初步研究看,在還有許多因素沒有考慮的情況下,煤電鏈外部成本已達內部成本的28.6%-44%。核電鏈的外部成本是最低的。
核電站由於工程大、設備要求嚴、安全性要求高,造價確實比較高,但是我國核電站造價與國際上同類同期項目相比較還是較低的,已建的6個核電項目11台機組,每千瓦建成價(即比投資)1800美元左右,隨著核電發展特別是國產化自主化進程將不斷下降至1500美元,甚至1200美元。實際上秦山二期已下降到1330美元。由於核電站壽命40年-60年,加之負荷因子一般可達75%-90%,其投資造成發電的投資成本並不算高,特別是在投資回報以後;核電站的燃料成本、運行成本較低,全壽期的發電成本、上網電價完全可以和煤電比較,在國際上已經有很多國家核電發電成本優於本國氣電和煤電。我國大亞灣中外合資核電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投入商業運行,70%電量售給香港,盡管當時造價較高,又處於還貸期,但能保證中外投資者得到相應的回報。說明中國核電站經濟性是很好的。
近年來,核電價格不斷降低。1999年美國核電的平均價格已下降到每千瓦時1.9美分,而天然氣發電為每千瓦時3.4美分。我國大亞灣核電站在2014年合營期後的30_40年運行期,發電成本預計可達到每千瓦時1.8美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核電廠的建造費用將下降;而煤電廠因需要裝靜電除塵、煙氣除硫和選擇性催化還原等設施以降低外部成本,建造費用將增加。兩者的建造費用將逐漸趨於基本相同。由此可見:核電從經濟上看也是有競爭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