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經濟怎麼樣
海南經濟主體是旅遊、農業。
未來無論怎麼發展首要問題就是人口問題。畢竟土地面積少,人口增長比例也是個嚴峻的問題。
經濟發展將長期處於慢速增長的趨勢。
⑵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⑶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⑷ 海南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
海南省是中國較年輕的省份。這里原系廣東省的「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經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將這兩個地區從廣東省析出,獨立建省,並管轄著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島極其周圍海域。因歷史上海南曾有「瓊州」之稱,故建省後仍以「瓊」為其簡稱,省會就設在海口市。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還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這是中國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之後建置的最新、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省海域寬廣,海洋資源極其豐富。
鹽業資源取之不盡 海南島沿岸太陽輻射強,氣溫高,蒸發量大,海水鹽度高,且海灣灘塗多,地勢平坦,曬鹽條件優越。現有不少鹽場分布在海南島周圍,其中,鶯歌海鹽場、東方鹽場和榆亞鹽場為海南三大鹽場。鶯歌海鹽場是我國第二大鹽場。
水產資源潛力巨大 南海地處熱帶,海水暖和,且大陸架廣闊,島礁眾多,又有眾多河流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合營養成分,十分有利於海洋生物的繁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海洋浮游植物種類有280多種,光硅藻就有155種,浮游動物近600種,魚類上千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達200餘種,著名的有馬鮫魚、鯧魚、紅鯛魚、石斑魚、藍圈、帶魚、寶刀魚、魷魚、墨魚、蝦、蟹、貝、藻、海參、海龜、玳瑁等。主要漁場有昌化、清瀾、三亞、西沙、中沙、南沙等處。此外,海南島四周,淺海、灘塗面積廣大,港灣多,發展人工海水養殖業具有廣闊的前景。
礦產資源儲量可觀 海南島濱海砂礦十分豐富,現已探明,島內沿海的鈦鐵礦、鋯英石、金紅石、獨居石、玻璃沙等都自成礦帶,儲量均居全國前列,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海岸帶上;南海是世界上又一重要的含油區,許多專家斷言南海很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 。據勘探,位於我省海域的含油氣盆地共有12個,地質儲量為233億噸,北部灣、鶯歌海、瓊東南和曾母暗沙等盆地屬於大型油氣盆地;南海中部海床上的錳結核含有鐵、錳、銅、鎳等50多種金屬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儲量巨大,有待於人們去勘探、開發與利用。
海濱風光優雅迷人 海南省擁有1754千米的海岸線,其中,海南島岸線就有1528千米。在這漫長的熱帶海岸帶上,陽光明媚、海水湛藍、沙灘潔白、空氣清新,還有多姿的椰林、優雅的海島,加上獨特的民族風情,都已成為海南省寶貴的旅遊資源,為海南省發展旅遊事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此外,還有海洋能、葯用生物、鳥糞等都是海南省待以開發的重要資源。
三、「以海興瓊,建設海洋大省」的戰略構思
以往的海洋開發 海南人民很早很早就懂得利用南海「興漁鹽之利,行舟輯之便」,捕撈、養殖、曬鹽、運輸等等,經過世世代代的努力,現在海南島千裏海岸線上,已建起20多座港口碼頭、68個優良漁港、19個鹽場,還有一批海水養殖場、旅遊開發區,海洋運輸量和捕撈量逐步增加,濱海旅遊業快速發展,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從總體來看,全省海洋資源利用程度還很低,開發密度小,海洋產業體系和開發基地尚未形成,海洋產值比例很小,與國內外先進地區差距甚大。
「海洋大省」的開發戰略 海洋給人類帶來無窮的財富,在全球范圍內,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是濱海國家,而在一國之內,沿海地區一般都比較發達,可見,海洋開發對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據專家們預測,21世紀的世界,將進入大規模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將來的海洋經濟產值很有可能超過陸地經濟產值。有人斷言,21世紀將是一個海洋的世紀。據此,海南省將「建設海洋大省」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制訂了海洋開發規劃及其實施三大步奏。
第一步:近期(2000年前)合理開發海岸帶資源,大力發展港口建設,重點建設海口、三亞兩大基地,積極促進港口城市的發展,為中遠期海洋經濟的發展打下基礎。
第二步:中期(2000—2010年)開發海洋油氣資源,積極建設港灣工業基地,和西沙海洋補給基地,加強海洋資源調查,為海底礦產、海洋能等未來海洋 的開發作好超前准備。全面開拓海洋經濟,建立完整的海洋開發體系。
第三步:遠期(2010年以後)在海洋產業體系健全、港城體系形成規模的基礎上,建設南沙海上長城。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間為標志,全面開發南沙群島極其附近海域的油氣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達到「海洋大省」的戰略目標。
四、加強海洋管理,開發與保護並舉
加強海洋管理,乃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及其資源,促進各種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的基本保證。海南建省以來,對海洋漁業、海運和港口、海洋鹽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生物業、海洋旅遊業等各方面的管理,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海洋認識的深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除了加強海洋資源管理外,還要重視海洋權益管理和海洋環境管理。當前海洋資源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海洋功能區劃,制定海域開發利用規劃,鼓勵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提高海洋產業的科技含金率和可持續發展潛能。如漁業發展與保護方面,提出捕撈與養殖相結合的方針,實行鼓勵、發展外海和遠洋捕撈的政策,規定了禁漁區和休漁期的法規制訂,大力發展水產品的加工運銷和科技興漁的辦法等。海洋權益管理主要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首先是維護省管轄海域的自然資源勘探開發的主權利用,其次是保護出海通道,第三是實施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管理。在實行海洋權益管理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涉外問題,要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海洋環境管理方面應該加強對海洋污染的監測、防治和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目前海洋污染的防治重點上保護港灣近岸水域的水質,特別是抓好海口灣、三亞灣、洋浦灣、清瀾港等港灣的污染綜合整治,同時還要預防和控制海洋石油開發和海上石油運輸溢油污染,加強對海洋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
⑸ 海南經濟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來:
1、資源優勢自
2、政府發展方向
3、發展歷史
4、商家對海南發展的取向
5、海南聯合其他旅遊大省進行旅遊打造的程度
優勢通過上面幾類闡述應該差不多了
劣勢:
1、資源未盡利用
2、旅遊公司不加以規范,增長速度過快,導致惡性競爭,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案;
3、導游管理不規范
4、黑車黑導屢禁不止
5、各市縣發展不均衡,現在發展和以往發展的重心還是放在東線,西線中線之有口號,行動力少,換句話說,就是領導重視程度不一樣
6、其他市縣地方保護強烈,妨礙發展,甚至不發展,萬寧的神州半島開發,和石梅灣開發就是最好的例子
7、旅遊不能實現逸條龍服務,打個比方,從海口到三亞,海口瓊海,萬寧,可選並不多,目的地,三亞,所以,浪費....
⑹ 海南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目前海南主要的支柱產業分為:旅遊業和房地產業,以下是今年的GDP報告,請你參考
2014前三季度海南經濟運行穩中提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調結構轉方向取得新成效,物價基本平穩,就業總體穩定,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繼續提高,多數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92.1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684.73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176.61億元,增長8.4%。
2014前三季度海南農業生產增速減緩。今年以來,海南省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以發展品牌農業為總抓手,以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為手段,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但7月份和9月份,海南省部分地區分別遭受41年來最強台風「威馬遜」和台風「海鷗」襲擊,給海南省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前三季度,海南農業完成增加值592.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增速比上半年減緩0.5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66.38億元,增長6.5%,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1%,是支撐農業增長的主要動力,畜牧業增加值92.89億元,增長3.8%,漁業增加值166.47億元,增長3.2%。
2014前三季度海南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加快。今年以來,海南省大力加強電力、天然氣等生產要素保障,確保了煉油、化工、造紙等重要行業持續較快增長,深入挖掘制葯、電子信息等行業增長潛力,推進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積極幫助因台風造成較大損失的汽車、水產品加工業恢復生產等,促進了工業持續加快增長,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前三季度,海南全部工業增加值41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4.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4.1個百分點。在工業八大支柱行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55.7%,石油加工業貢獻率29.3%,兩大行業貢獻率合計為85.0%,成為支撐工業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2014前三季度海南服務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今年以來,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海南省繼續加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力度,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政策》,安排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4500萬元。前三季度,海南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76.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批發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金融業等三個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分別增長17.5%、16.1%、15.7%,其對服務業的增長貢獻率達63.3%,是海南省服務業發展的三大亮點。
2014前三季度海南旅遊業較快發展。海南省各市縣依託特色資源稟賦,深度挖掘旅遊資源,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多渠道開展旅遊營銷,出台了多項扶持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旅遊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海口、三亞、萬寧出台財政獎勵政策,鼓勵涉旅企業開拓客源市場。海口紅樹林鄉村旅遊區、瓊海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先後開放。三亞千古情、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等景區、萬寧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等新型旅遊項目建成開業。自駕游、自助游持續升溫,黃金周、小長假旅遊市場火爆。前三季度,海南省接待旅遊過夜人數2800.9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6%,旅遊收入311.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
⑺ 海南島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海南島發展經濟有如下區位優勢:
一、地理區位優勢
1、南部大島,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意義:大西南出海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2、經濟區位:近傍香港,遙望台灣,內靠珠江三角洲,外鄰東南亞。意義:既有經濟腹地的依託,又受到經濟發達區的輻射和帶動,便於內引外聯,發展經濟。
3.交通區位:靠近東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國際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直到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海運便利)意義:便於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海洋資源優勢
海南省除了海南島外,還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島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國海洋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南海的絕大部分都屬海南省,所轄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的一半,轄區大小島礁600多個,如此廣闊的海城,為海南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7)海南省經濟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區位優勢構成:
區位優勢即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即某一地區在發展經濟方面客觀存在的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
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土地資源是經濟的基礎,決定農牧產品產量的土地資源與影響農牧業的集約程度、技術傳播與市場的距離是區位優勢的主要方面。
工業革命後,新技術和新市場的出現,由工業社會初期的自然資源、勞力、運輸優勢發展到後期的技術、市場、政策、企業關聯等優勢。知識經濟時代的區位優勢不同於傳統的區位優勢。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從理論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為何不一定是窮國,領先國家最有效的是持續發展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因素佔主導地位。人的流動性,尤其是掌握知識、技能的人才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並吸引高科技人員就成為發展經濟、提高區位優勢的關鍵。
⑻ 海南政治經濟的發展
幫你復制吧。
海南省-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於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從此,海南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島是中國 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大島。海南省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
海南島與美國 夏威夷處在同一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佔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 海南特有。在4200種植物中,喬灌木1400多種,佔全國喬灌木種類 的28.6%,其中800多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葯用植物2500 多種,佔全國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種;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中爬 行類104種,佔全國的29.5%;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在中國佔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重點工作之一。現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58 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9種,三級38種;保護的動物133種,其中國家一級14種,二級87種,省級32種。
國際旅遊島,2008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口舉行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新聞發布會,省旅遊局局長張琦在會上宣讀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行動計劃》。
根據行動計劃,海南旅遊業將全面與國際接軌。參照國際慣例,爭取把國家確定的旅遊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方面的重大舉措,放在海南先行先試,推進海南新一輪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其他的你給你個網站什麼都可以找到,簡潔點抄就行了
http://ke..com/view/9008.html?wtp=tt
⑼ 為什麼海南省發展不起來
關於這個原因,鄙人也想了很久的,原因非常之多的,也是有很深厚的歷史政治背景參雜其中的,這個呢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一種說法是天時不濟。海南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初十年的最後時刻建省,恰恰是矛盾集中的一段。原海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陳克勤在他的著作《海南建省》一書中就認為,作為中國最大、最新的經濟特區和實驗田,這個曾為流放之地的邊緣島嶼實際屢屢成為風暴的中心,干擾不可避免。
1990年後,政策中心轉移到上海浦東,海南既不再是最「特」的特區,也不再是最「後」的特區。上海一開放,廣東、深圳,甚至香港都有失落感,更何況海南?「上海開放意義重大,否則中國不敢那麼快就加入WTO,但是此舉對海南的沖擊也確實沉重。」廖遜說。後來天津、蘇州等地相繼崛起,海南所享受的優惠不久就變為了普惠。
另一種說法是缺乏「地利」基礎。海南與台灣風物相似,建省初衷也有與台灣競賽的政治含義。但海南建省前的定位就是國防前哨,長期處於隨時准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戰備狀態,大中型工業和加工業都不能搞。據統計,從1950年至1987年,用於海南的國防建設經費為200多億元,而用於經濟建設經費才80多億元。
「海南最初規劃時曾比照深圳,但它無法向那個方向轉。深圳周邊有龐大的配套加工體系,有通向內地的市場,有背靠香港的資本運作空間,還能享受海外和香港的產業承接,這些海南都不具備。」文哲認為珠三角非但不能拉動海南,而且還吸納了東南亞一帶的投資資源,「海南完全沒有做實業的味道,說白了,只有投機。」由於沒有工業,只要宏觀大勢一去,地產萎縮,整個經濟就滑坡。
海南的民營企業長不大,也留不住。「內地很多民營企業利用國企改制的機會一下子就做大了,但海南國有企業少,做好的更少,沒有很多機會。」冼篤信說,「1994年之後,海南哪家民營企業拿到過貸款?政府也剛緩過來,有心無力。就是政策來了,只是白紙一張行嗎?靠自我滾動生存沒問題,要壯大就快不了。」
資金短缺是嚴酷的現實。1994年之後,國內外金融機構都將海南視為煉獄,2005年前,海南中小企業20萬余家,但每年能夠辦理「貸款證」的不過1/50,到2005年已沒有一家外資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信託投資公司經營業務,連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只有光大和深發行兩家,且網點很少。四大國有銀行的海南分行幾乎被總行打入「冷宮」,不但不敢輕易發放貸款,還將大量信貸資金上存總行。直到2006年海南才摘掉「投資高風險地區」的帽子。
還有人指出海南商業環境中「人和」的缺陷。「很多人懷念特區的優惠,帶著一種很復雜的感情。我在海南這么多年看到了兩個『特』字,一個『特』字意味著將優惠作為大膽試驗,主動『趟地雷』的交換,這是積極的。還有一個『特』,意味著腐敗和權力尋租,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一面也很突出。」廖遜說,他還記得海南所享有的特區政策中,最「肥」的一條就是外貿。當時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出口都要結匯,把美元換成人民幣,企業要獲得美元就需要到海南來出口。海南一時冠蓋雲集,22個外貿公司是全島人民最羨慕的工作,手中抓著配額,揚眉吐氣,但1994年1月1日外貿體制改革,原本在海南辦理出口的全國客商紛紛返回本地,海南外貿一落千丈,22家外貿公司5年之內統統破產,負債高達200%,職工全部下崗。
還有很多的而其他方面的原因....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hn&idArticle=42427
⑽ 海南近20年來經濟發展的原因
看你的分類是青海。你是指青海省的海南州么?還是南粵的海南省。兩個地方近20年來經濟發現都不錯,青海抓住西部開發的機遇,努力發展冶金,製造,零部件加工等行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處在牧區,尤其是將養殖、畜牧等優勢行業著重發展,從而刺激紡織等一系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又開展諸多旅遊項目等副業創收,使人民生活提高。但是企業通常規模小,文化水平有限,遠不能同沿海諸地方相比。
但仍有些優勢,居民民風淳樸,誠實勤勞肯吃苦,思想穩定,政府扶持,再加上人口數量少,創收項目多,各地方企業部門能將多餘收入加於人民生活保障上,福利好,社會保障好,人民生活滿意,能夠更好的投入生產建設上,當地經濟發展很快。同時,海南州的成功同時也是全省勞動實踐的一個縮影。
海南建省20多年來效果明顯,大力發展旅遊業,將海南島向世界推廣,變成陽光島。尤其是三亞的推廣,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國人到三亞旅遊,刺激消費。尤其是上個世紀的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更是使海南的知明度提高,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目前海南是也我國最知名的旅遊景區,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經濟開發區。除此之外海南的檳榔、香蕉等土特產也遠銷國內外。
到目前海南經濟總體發展迅猛,但也存在大量弊端。在市場活動中甚至普遍存在欺詐現象,誠信缺失,舞弊做秀。居民素質有待提高,整體風氣不佳,經濟發展模式單一。相信以後海南能會在各方面都能夠提高。使陽光島變成天堂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