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

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0 03:47:23

❶ 武漢城市圈的分工機制

首先要確立中心城市的定位。當前的新一輪經濟增長是以住宅、汽車、通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拉動鋼鐵、機械、建材、化工等中間行業,然後再拉動電力、煤炭、石油等基礎性行業。這種增長格局正好覆蓋了武漢市的所有主導行業,可以說武漢工業的發展正逢其時。要充分發揮武漢市作為圈域經濟增長極的乘數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採取集群方式優先發展以汽車製造為主體的產業鏈長、輻射面寬、帶動作用大的現代製造業和以冶金、石化、建材為主的對城市圈經濟有較大支撐作用的基礎性行業,利用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發展以光纖、光電子設備、通信設備、計算機、醫葯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製造業行業群、基礎行業群和高新技術行業群。
「1+8」產業分工◆武漢市:作為城市圈的龍頭,發揮其區位、交通、科教、人才及產業基礎等方面比較優勢,建成為中部崛起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技術產業的研究及產業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現代商貿、信息、科教、旅遊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基地。◆黃石、鄂州:依託鄰近武漢、沿長江和高速公路與鐵路的區位及交通優勢,重點建成以冶金(鋼鐵、有色金屬)、能源、建材為主的原材料生產基地,與武漢東湖開發區高新產業對接、互補,積極發展生物醫葯、金屬深加工、汽車零部件、專用機械及港口物流業。◆孝感及仙桃、潛江、天門:發揮連接武漢、宜昌、襄陽「金三角」的區位交通優勢,重點建成為優勢糧、棉、油、畜牧、水產品生產及加工基地,紡織服裝工業、以鹽化工和石油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汽車零部件、醫葯、專用機械和生活用紙生產基地。◆咸寧、浠水: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立綠色農、林、水產品及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輕紡、機電、中醫葯等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武漢市及城市圈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基地。 在構建武漢城市圈的戰略視野上應具備開放性和遠瞻性,可從三各層面逐步擴展武漢城市圈工業與域外經濟的融合面。
一是省內融合。建立和形成以武漢為中心,以襄樊和宜昌為副中心,以及黃石、十堰、荊州等六個大城市為支撐,以縣域經濟為基礎,競相發展、互相促進的區域經濟格局。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把宜昌建成世界水電旅遊名城和中國最大磷化工生產基地,使兩市分別成為秦巴經濟走廊和輻射鄂西南、連接渝東地區的中心城市。支持荊州加快發展輕紡和汽車零部件產業,荊門壯大延伸石化產業鏈,十堰建成中國重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隨州加快發展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和高新技術產業。
二是國內融合。首先是與中部融合,中部正在出現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群,與中部城市群融合發展,形成一個更大的經濟圈,不僅可以拓展武漢城市圈的發展空間,更能提升中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其次是參與國內經濟競爭,在構建武漢城市圈的戰略視野上,應該眼睛向東和向南,承接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輻射和產業梯度轉移。
三是國際融合。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時代,積極參與世界經濟的分工協作,是提高武漢城市圈工業品位,實現高起點跨越式發展的有效方式。 隨著水陸空的投入加大,城市圈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在公路方面,將建成以武漢市大外環和環城市圈高速路構成的「兩環」,以及由13條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構成的公路主骨架網,形成以武漢為中心,通往城市圈8市市區的「1小時交通圈」。並在城市圈形成仙(桃)潛(江)天(門)、浠(水)鄂(州)黃(石)兩個主要的區際環網,並與武漢外環高速連成一體。武漢「出城難」也將逐步化解,武漢將完善出口通道的建設,加快內環到中環和中環到外環的通道建設,實現武漢區域任一點20分鍾內到達武漢外環。
計劃到2017年,先後建設武漢至黃石、鄂州、浠水、咸寧、孝感、仙桃、潛江、天門等城市的城際鐵路專用線,形成城市圈軌道交通網。2013年將率先開通武黃城際、武咸城際、武岡城際,漢孝城際。在民航方面,將加速完成天河機場擴建及配套工程,使之成為華中地區最大國際航空港,而圈內主要城市到天河機場的快速通道的建設,使圈內城市到天河機場都有捷徑;水運網則以長江、漢江及其支流組成,打造武漢長江航運中心 。 2008年9月2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說,這標志著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對湖北的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總體方案》確定改革試驗的總體目標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全國宜居的生態城市圈,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成為與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應、與周邊城市群相對接的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範區。
到2012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0%、12%,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庫III類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主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要求,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服務業比重增加3個百分點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5%以上。
國務院在批復中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支持武漢城市圈開展有關專項改革,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相關的改革事項,要優先放在武漢城市圈先行先試。並希望武漢城市圈為全國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提供經驗和示範。
湖北省政府表示,在當前全國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之時,《總體方案》得到批復恰逢其時。湖北省將以此為抓手,細化「兩型社會」建設的專項措施,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試驗,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以實際行動落實科學發展觀。 近幾年,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圈建設已經成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強勁動力和有效方式,其發展問題已經引起政府和經濟界的普遍關注。經濟一體化的城市圈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2002年6月,在湖北省八次黨代會上,省委、省政府適時提出了建設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發展戰略,並要求充分發揮武漢市的龍頭作用,通過城市經濟圈建設拉動全省經濟快速發展。在隨後歷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建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建設武漢城市圈,促進城市規模結構合理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啟推動湖北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不僅能使湖北的發展始終走在中西部的前列,而且對於湖北實現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意義重大。
武漢城市圈,是指武漢及其周邊100公里范圍以內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8市,又稱「1+8」。該圈域佔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較高,經濟基礎較好,環境及自然條件優越,是湖北省乃至長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2004年,武漢城市圈貢獻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財政收入,吸納63.4%的投資,承載62.5%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湖北經濟實力最強的核心區域。
雖然歷經謀劃、聯姻、分工、定型、起步和發展,武漢城市圈經濟迅速成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但與全國其它城市圈相比,武漢城市圈無論在城市群規模、中心城市規模、城鎮體系、城際聯系、產業發展、吸引力以及可持續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❷ 武漢這個城市怎麼樣請從經濟,發展等角度談談,謝謝武昌怎麼樣

武漢的經濟發展潛力很大,這幾年的發展速度也不錯。今年上半年的GDP過了1800億,中西部第二,全國12,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6%(僅供參考)
武昌是武漢傳統的科教區,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現在武漢光谷也在武昌,是武漢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武漢也是一座很市民化的城市,很有特點,但這也是一個軟肋,武漢市民的素質和沿海一些城市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在最近的一個15個副省級城市的居民素質的排名中僅列倒數第3,僅高於南京、濟南
武漢的經濟地位是由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所以它的交通地位也很高。
另外,武漢的醫療水平也很高,同濟、協和、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武大中南等等都很不錯。

❸ 武漢經濟圈的旅遊業發展

武漢櫻花開花在即,廣州市場也提早被攪熱。昨日,武漢市旅遊局赴廣州參加國際旅遊展覽會,首次以新花城形象,向世界遊客推出「五朵金花」主題旅遊產品。廣交會現場,武漢展區被打扮成櫻花的造型,黃鶴樓、東湖磨山、歡樂谷、木蘭景區等景點點綴其間,向遊客們推出 「寒梅傲雪一日游」、「浪漫櫻花一日游」、「木蘭故里,休閑黃陂·杜鵑花海二日游」等線路。針對廣州遊客最感興趣的櫻花和最關注的賞花交通問題,推出「逛漢街、游東湖坐遊船、賞櫻花」水上賞櫻線路,既能避免陸上交通的擁擠,又能欣賞到楚河漢街的美景。武漢廣州兩地多家旅遊社簽訂了「美麗江城新干線、武漢新花城之旅」客源互動協議。武漢旅遊景區和企業推出系列門票折扣或優惠政策,如廣東高鐵遊客憑本人身份證和高鐵票遊玩磨山櫻園,可享受門票8折優惠。1月,武漢提出建設武漢新花城的戰略目標,主推梅花、櫻花、杜鵑花、牡丹花、荷花等「五朵金花」旅遊主題產品,正式打響「武漢新花城」宣傳口號。
旅遊推介會上,湖北旅遊部門還向河北遊客推出了4條精品高鐵深度游旅遊線路:環武漢都市高鐵體驗之旅(4日游),可游覽孝感董永公園、武漢黃鶴樓、咸寧赤壁大戰古戰場;長江三峽·神農架之旅(4日游),可游覽三峽大壩,巴東神農溪,神農架,清江畫廊;以武漢為中心延伸的世界遺產·三國文化之旅(4日游),可游覽道教聖地武當山,荊州古城;以武漢為中心向外延伸的恩施風情之旅(4日游),可游覽世界特級溶洞—騰龍洞、恩施大峽谷、梭布埡石林。

❹ (22分)讀下左圖(武漢城市圈與長株潭一體化經濟發展空間分布簡圖)和右圖(武漢部份大學分布示意圖)及


(1)位於漢江與長江幹流交匯處,具有三個方向的水運優勢;(2分)地處江漢平原,地勢平坦,水源充足;(2分)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2分)京廣鐵路、高速公路、長江水運等水陸交通便利;(2分)武漢市是湖北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分)
(2)(6分)
(3)高校的技術與人才集聚,促進了武漢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百萬學生集中在武漢市,)增加城市人口數量,擴大城市規模;促進城市消費,拉動了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6分)

❺ 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經濟有利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中新網12月16日電 綜合消息,12月1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以發改經體[2007]3428號文件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通知》。《通知》指出,經報請國務院同意,批准長沙、株洲、湘潭(簡稱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

乞力馬扎羅雪頂可能10年內融化,「赤道雪山」奇觀將與人類告別…
成都醉駕案疑犯被改判為無期

[孫偉銘父親稱判決不公擬上訴][更多]
·新疆發布公告依法打擊針刺犯罪活動
·加拿大部長稱希望賴昌星能考慮自願返華
·印媒再次宣稱中國士兵"入侵印度領土"
·山西致277人死潰壩事故現場將建警示廣場
·河南平頂山礦難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蹤
·推廣 | 注意!資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塊!

獨家:歷史學家眼中60年中國
[日軍國主義不會復活][中國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絲江湖的「無間道」
·軍事 | 美軍將解放軍列為假想敵
·博客 | 「磚家」點評快女 賭城結婚的明星
·互動 | 真實記錄一個農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廣 | 中信信用卡免費申請 即獲QQ會員

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是中國重工業和製造業集中的老工業基地。

《通知》要求,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綜合配套改革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從各自實際出發,根據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大膽創新,盡快形成有利於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模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新路,為推動全國體制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要求湖北與湖南兩省抓緊制訂實施方案,並盡快將方案報送國家發改委,經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圓心,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8個城市構成的區域經濟聯合體。面積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統計顯示,武漢城市圈已成為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增長極,對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初步顯現。2006年武漢城市圈實現生產總值達到459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佔全省生產總值的61.3%。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積2.8萬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萬,經濟總量2818億元,分別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城市群是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接合部,區位和交通條件優越。

有學者分析指出,繼東部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西部的重慶市、成都市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後,國務院這次選擇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體現出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快中部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心,也意味著中國改革和發展總體布局的形成。與深圳、珠海等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老特區相比,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試驗目的是在現階段有節奏地通過試驗,探索完善市場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前進道路。

❻ 孝感作為武漢城市圈的一部分 其自然·地理和經濟條件及發展優勢有哪些

交通吧,京廣線和107國道和京珠高速都穿過,不過區位優勢都被武漢佔了,孝感只能依靠武漢發展孝感的優勢是農業以及緊挨武漢,可以作為武漢的衛星城,目前的武漢很多項目都遷到了孝感,對孝感的發展很大的幫助

❼ 武漢八+1城市圈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武漢1+8城市經濟圈比翼齊飛

建設年的武漢城市圈,已成為一片活力四射的熱土。2005年,圈內人均生產總值是全省的1.2倍,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一半以上,外貿進出口額佔2/3。城市圈對全省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已成為引領湖北發展的「火車頭」。

企業主導

圈內產業布局大洗牌

武漢的中小化工、服裝企業等搬遷到周邊城市,周邊城市的企業總部遷往武漢,武漢企業參與周邊城市企業的改組改造,或到周邊城市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圈內城市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為原則,正在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產業布局大洗牌。

在孝感漢正服裝城,一批廠房已拔地而起,交易大廳、展示大廳、商業一條街已初具雛形,先期進駐的企業已開工生產。服裝城總經理李文甫說,我們的初衷是為武漢漢正街6000多家服裝企業外遷提供基地。一期工程佔地300畝,已有30多家企業進駐,其中27家來自漢正街。

隨著圈內產業融合步伐的加快,城市圈產業格局呈現出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趨勢。武鋼與鄂鋼重組成立了武鋼集團鄂州鋼鐵公司,投資20億元的球團廠項目一期建設進展順利;武煙集團通過收購周邊城市的煙廠,規模達到年產120萬箱;武漢青江化工收購潛江化工總廠……隨著武漢向圈內各市投資的增多,一些地方優勢產業迅速發展,已具有產業集群的規模。

與此同時,武漢的集聚效應也日益增強,周邊八市一批企業的總部或營銷總部搬到武漢。國內最大的蛋品生產企業——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將其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從孝感搬到了武漢;仙桃的麗花絲寶「定都」武漢,並在武漢經濟開發區建立了基地;孝感的三江航天集團也悄悄「遷都」武漢……

市場對接

區域經濟走向一體化

與以往的「地方割據」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鎖、建立彼此開放市場方面如今有了一些新變化。

拆「籬笆」、拔「卡子」,使商品在城市圈內貨暢其流。在離武漢較近的孝感、鄂州等地農村,可以看到以大武漢為依託的「餐桌經濟」的一片繁榮景象。孝感市發改委副主任孫斌昌說,設「籬笆」阻礙外地商品進入,過去在各地時有發生。以前孝感農產品進武漢超市,一種產品要交10萬元進場費。這兩年城市圈實行農產品「零門檻」進超市,不收進場費,而且通過推行「農超對接」省去了中介環節,水產品、蔬菜等從田間地頭直接進超市,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不少農民憑借種菜、養魚或營銷、販運,發家致富。

在仙桃市的武漢中百連鎖超市前,進進出出的購物人流如織,生意十分紅火。仙桃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彥平說,當初武漢中百連鎖超市開張前,市裡幾個部門都收到來信,指責他們「引狼入室」。幾年過去了,本地商業並沒有垮掉,排頭兵商城大廈的營業額反而連年增長。

通過推動旅遊市場的對接,圈內旅遊經濟也日趨一體化。據旅遊部門介紹,與商品貿易一樣,旅遊市場以前也存在著封鎖現象,一些地方規定對方的旅遊車不能直接開到自己的景點。現在,城市圈內已形成共識:旅遊資源整體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黃岡通過與武漢旅遊部門合作,每年從武漢輸送來的遊客達15萬人次。今年「十一」黃金周,孝感等地的遊客70%來自武漢。

城市圈對產權、科技、人才市場也實行對接。圈內部分城市已按監管機構、信息發布、交易規則、審核鑒證、收費標准「五統一」的原則,整合了產權交易市場。另外,圈內各市已建立武漢人才市場分市場,正著手建立一體化的區域人才和勞動力市場。

科學規劃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圈內一些城市的負責人談到,城市圈的融合並非「平靜無波」,一些地方在此過程中也經歷過「陣痛」。被稱為「武漢後花園」的孝感市,就曾有兩派意見針鋒相對:一種要依託武漢求發展,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依託武漢辦公室;另一種認為武漢會像「磁鐵」一樣將資金、人才等吸走,依託武漢只會受「剝削」。

孫斌昌說,實踐證明,以開放的姿態融入城市圈,依託大武漢,發揮好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承接作用,是正確的選擇。以投資為例,去年武漢到孝感的投資為16億元。今年,隨著城市圈的建設,落戶孝感的武漢企業已有91家,投資達37億元。

今年7月,《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在北京通過了專家評審。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陳文科說,總體規劃打破傳統體制下的行政經濟框架,結合圈內各城市的基礎和比較優勢,對城市圈的綜合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從推動城市圈產業布局、區域市場、基礎設施、城鄉發展、生態建設「五個一體化」方面做了詳細設計。

采訪中,不少人將「1+8武漢城市圈」的九個城市戲稱為湖北的九個「頭」,認為這些「頭」切不可再出現「互啄互傷」的情況,應在城市圈總體規劃的統領下,統籌考慮圈內資源和條件,互動互補,齊頭並進。

❽ 為了促進區域經濟更加協調發展,國家在我國多個地區實行經濟區跨越式發展改革.上海浦東新區、武漢城市圈

(1)數字①所在省級行政單位是 四川省,②所示河流是 長江,③所示山脈是巫山.
(2)500噸粗銅從重慶運到上海,最經濟的運輸方式是河運.
(3)三個試驗區氣候都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類型的主要特徵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4)四川盆地、湖南省、長江三角洲三個地區比較,工業城市最密集的是 長江三角洲.促進該地區工業發展的交通運輸方式有鐵路、公路、河運、海運、航空;
(5)我國對外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城市是 上海.該城市在發揮對外輻射帶動能力上的有利條件是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經濟實力最強、處於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最大的商業中心、最大的海港、位於長江入海口和我國南北海上航線的中間位置、重要的金融中心、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故答案為:(1)四川省;長江;巫山;
(2)河運;
(3)亞熱帶季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4)長江三角洲;鐵路運輸、河運、海運;
(5)上海;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經濟實力最強、處於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最大的商業中心、最大的海港、位於長江入海口和我國南北海上航線的中間位置、重要的金融中心、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❾ 論述武漢市在武漢城市圈中的作用,以及武漢市在城市圈經濟發展的作用以及對城市圈其他城市有何影響

武漢城市圈是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即「兩型社會」專),以湖屬北省省會武漢市為城市圈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黃石市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9市(武漢、黃石、咸寧、黃岡、孝感、鄂州、仙桃、天門、潛江)政府部門主動拆除市場壁壘,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門承諾在市場准入、人才流動、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等方面,建立一體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體競爭力。 洪湖市、京山縣、廣水市作為觀察員先後加入武漢城市圈,三縣市將比照城市圈成員單位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參加省推進武漢城市圈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領導小組會議,及武漢城市圈有關協作互動等活動

❿ 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包括哪些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城市,以武漢城市圈、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等中部經濟發展地區,以浙贛線、長江中游交通走廊為主軸,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和全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漢城市圈(武漢、黃石、黃岡、鄂州、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襄荊荊宜城市帶(宜昌、襄陽、荊州、荊門);[4] 湖南環長株潭城市群(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株洲、湘潭、衡陽、婁底)和江西環鄱陽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上饒、新余、撫州、宜春、吉安)。

與武漢城市圈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