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白色經濟發展

白色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0 03:44:14

㈠ 目前白色家電行業發展如何

白電市場競爭正趨於激烈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量增長1.5%,零售額下降1.4%;拆分來看,線上渠道銷量和銷售額同比增長20%左右,線下渠道銷量和銷售額同比下跌約10%。

根據半年報,格力空調業務上半年營收793.25億元,同比增長4.62%,相比之下,美的空調業務表現亮眼,上半年暖通空調營收714.39億元,同比增長11.84%,超過格力的4.62%,成為格力在空調領域的最大強敵。財報數據顯示,格力、美的經營現金凈額均高於凈利潤,「真金白銀」收入囊中。

而2018年上半年,兩者空調營收還有近120億元的差距,分別為758.20億元和638.74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格力電器2018年財報顯示,空調營收1556.82億元,當年,海爾與美的空調業務營收之和不及格力,其空調營收與凈利潤依舊遙遙領先。但進入2019年,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根據中怡康數據,2019年Q1家用空調線下市場零售額排名,格力、美的和海爾分別為35.4%、30.2%和12.7%,格力與美的可謂「貼身肉搏」。但格力在線上市場表現不如奧克斯,更不及美的,16.3%的份額,與奧克斯差距拉大。

2019年Q1中國家用空調零售額佔比對比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企業多元化趨勢顯著 多方挖掘利潤空間 尋求更多業績增長點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白電企業在細分市場競爭升級,且差距越來越小,但目前白電依舊是處於寡頭競爭局面,大部分凈利潤掌握在格力、美的和海爾三巨頭手中,其他品牌各自在細分市場尋求更多空間。」

產業經濟分析師梁振鵬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白色家電市場相較彩電容量較大,智能手機對市場的分流導致彩電份額受擠壓,嚴重削弱利潤,下半年家電市場依舊不容樂觀,但市場新技術、新模式也在不斷迸發,企業多元化趨勢依舊會非常顯著,多方挖掘利潤空間,尋求更多業績增長點。」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綜合業務部副主任王旭華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家電行業出現的整體規模下降。但我國家電行業在政策等支持下出現了新的機會點和增長點。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白色家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㈡ 白湖鎮的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靈秀山水,沃野富饒,魚米飄香
多年以來,白湖鎮堅持走打造「三色」工程、發展四大產業的農業強鎮之路,全面興起了以「柳風」荸薺、「金壩」芹芽為代表的綠色食品產業,以水產、水禽、水生為代表的藍色「三水」產業,以優質高效特色蔬菜、菌菇為代表的白色篷膜產業,以車船運輸、餐飲娛樂為代表的社會服務業。四大產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成為支撐農業區域經濟的四大支柱。特色農產品荸薺、芹芽同時獲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標志認證,「金壩」芹芽獲得國際農博會(2001)名牌農產品、國家級生產發明專利及省名牌農產品、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諸多殊榮。產業興旺帶動了百業興起、社會穩定與市場繁榮。楊柳圩區境內,沃土肥美,綠茵如織,柳楊如煙,機帆穿翠,景色宜人;黃陂湖萬畝生態水面,碧波泛綠,蘆葦滴翠,百鳥翔集,魚蟹豐碩,口感鮮美。
工商經濟——區位優越,政策優惠,發展強勁
近年來,白湖鎮以發展大農業為出發點,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立足點,著力培植稅源經濟;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支撐點,引進境外資金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模式,精心培植主導稅源;以優化投資環境為著力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增強綜合實力為著眼點,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梧桐葉茂鳳自來」。幾年來,白湖鎮以便捷的區位優勢與豐厚的資源條件、優越的投資環境為加快發展的平台,贏得了境內外投資業主的青睞;私營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一大批技術含量高、前景廣闊、後勁十足的私營企業紛紛落戶白湖,如星神皮革、金斧木業、新萊特照明等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華防鋼球、白湖耐磨材料、源長橡膠、白湖印染等工業型再加工企業;「金壩」芹芽、自來水廠、忠俊食品、羊毛衫廠與蘇果超市等農產品加工銷售與社會服務型企業;玉龍石材、中興礦產、順港石料等礦藏資源採掘型企業。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既優化了產業經濟格局,又豐富了主導稅源。

㈢ 奧山地產主打的「白色經濟」是什麼

雪是白色的,白色經濟就是冰雪經濟咯。奧山實施「冰雪+住宅」雙輪驅動發展策略。以「滑雪運動+娛樂休閑+酒店度假」為主導功能,打造出冰雪小鎮、冰雪綜合體、冰雪MALL等三大冰雪主題產品線,響應國家「北冰南移」的號召,讓南方居民也能感受滑冰,冰球,滑雪等冰上項目的樂趣。

㈣ 白色農業的發展意義

(一)發展白色農業,有利於緩解中國人口膨脹與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生產了佔世界24%的糧食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然而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人口的增加速度很快。中國每年新增人口1500多萬,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16億人口生活在人均耕地不足666m2的土地上,而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球人均的1/4)的情況下,中國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將更為激烈,而緩解人口膨脹與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的有效途徑是大力發展白色農業。據估算,一座佔地不多的年產10萬噸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工廠相當12萬hm2耕地生產的大豆蛋白或是2000萬hm2草原飼養牛羊生產的動物蛋白。因此,發展工業型的白色農業可以節省大量耕地,真正實現退耕還林草,退田還河湖的目標,有效緩解人口膨脹與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
(二)發展白色農業,有利於實現「人畜分糧」的目標,解決糧食緊張問題
雖然自1978年以來中國糧食總產量有了大幅度增長,但人均佔有糧食並無相應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1978年以來飼料糧占糧食總量的比例有較大幅度升高,1978年飼料用糧為4575萬t,至1994年達到13224萬t。中國飼料糧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約30%。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變化,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消費量不斷增加,這一比例還將提高(發達國家的比例一般為50%—70%,有的甚至高達90%)。傳統農業的「人畜共糧」體制引起的「人畜爭糧」的矛盾是產生中國糧食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發展白色農業,將「人畜共糧」的傳統調整為「人畜分糧」的新模式,可極大地緩解糧食緊缺問題。一方面,通過微生物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生產單細胞蛋白(SCP)、菌體蛋白和食用菌等供人類食用,這既促進了人體所需營養素的有效供給,又降低了對口糧的直接消費。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及其它現代生物技術把農作物秸稈、農副產品下腳料等轉化成飼料,既節省飼料用糧,又有效地利用廢棄物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比如,中國年產農作物秸稈約6億t,如果利用微生物處理2億t秸稈作飼料,即可節約飼料糧800億kg,這相當於中國年用飼料糧的一半以上。
(三)發展白色農業,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傳統農業「土裡摳食」的生產模式,佔用大量土地,消耗大量淡水資源,加劇人地矛盾。這種人地矛盾還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等不利影響。化肥的長期施用導致土壤條件惡化,水體、土體和農產品污染;農葯的大量施用,不僅形成農產品農葯殘留,危害人體健康,而且農葯殘留已經成為中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水資源污染與短缺也嚴重地威脅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發展白色農業,為保護生態環境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天地。通過微生物可以把農作物秸稈、農業廢棄物轉變成優質的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可活化土壤中難以利用的N、P、K及其他營養元素,提高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地資源的持續生產能力,還能增強農作物抗病性,減少農葯施用量。微生物農葯高效、安全、無殘留,不殺傷天敵,有利於生態平衡,並且可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葯的施用,有效降低農產品中的有毒物質殘留。微生物飼料可促使畜禽腸道有益菌群建立,抑制病原菌繁殖,提高動物防病抗病能力,減少化學獸葯和抗生素使用量,降低農葯在畜產品中的殘留,為人類提供安全、優質的畜產品。白色農業的微生物生態環保劑,可直接消除水、土壤和空氣中的有害化學物質,消除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

㈤ 白家鎮的經濟發展

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2億元,其中農業產值4696萬元,民營經濟總產值達到4516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63元,銀行存款1.3億元。
2006年,全鄉民營經濟總產值達到4516萬元,實現企業「小巨人」7個。
全鄉種植有柑橘等優質水果10000餘畝,2006年新投產2000餘畝。2006年,新發展各類養殖大戶40戶,全鄉出欄生豬32000頭,推廣二雜母豬96頭,家禽31.08萬只,飼料經營戶辦證20戶。全鄉發展蠶種3292張,產繭105268公斤,農民收入166.88萬元,年均增加15%,蠶繭單產及價格均創歷史新高。全面實施「東桑西移」工程,新栽桑500餘畝,良桑嫁接350畝,良桑化比例進一步提高。
全鄉發展水稻制種3200畝,僅此一項農民收入430多萬元;青蒿種植3000畝,「三瓜」種植13000 畝,榨菜種植11000畝,藠頭種植400畝。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一是積極爭取了農電網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了全鄉最後三個村(白家、雲龍、雲山)的農電網改造問題;二是原白家衛生院正式被縣人民醫院吸納為分院,極大地提高了我鄉的整體醫療水平;三是架通了高洞至白家的電力專線,改善了白家邊遠鄉鎮長期電壓低的現狀;四是新建了白家派出所、計生服務站,整修了文化站,改善了政府部門的辦公條件;五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整治了群眾反應強烈的綠界路,確保了晴雨暢通;六是爭取到了投入近400萬元資金的土地整理項目,有效提高了土地的綜合使用率。七是投資28萬元啟動了叢林村生產、生活便道的修建,加快了我鄉新農村建設步伐。同時還強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鄉整治山坪塘60口,整治病險水庫2座,新修渠道27公里,人飲機井25口,維修機電提灌站8座,確保基本農田得到有效灌溉,保證糧食生產安全。
白家鎮是有名的「瓜果之鄉」。鎮黨委、政府狠抓宣傳文化工作,充分發揮宣傳文化部門的職能作用,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瓜果特色產業。以宣傳促發展,以文化樹新人,幹部用「文化搭台」,群眾以「經濟唱戲」,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群眾收入年年增長。鎮黨委、政府籍行天獨厚的生態區位優勢,全方位規劃,全方位開發,開成了「三瓜三果」(三瓜:冬瓜、西瓜、南瓜;三果:夏橙、臍橙、血橙)特色農業發展。全鎮現種植以優質蜜本南瓜為主的三瓜1.5萬畝,年產量4萬余噸;種植以夏橙為主的優質水果2萬余畝,年產量3萬余噸;蠶桑、生豬、雞、鴨、鵝等多種種植已具有較大規模。
強化內外宣傳,提升白家形象。白家鎮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等工具和以辦專欄、發傳單、寫標語等形式,共向群眾宣傳政策和科技知識250餘次,辦專欄103期,發傳單8000餘份,寫標語500餘條。同時還組織人員向報社、網站、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寫稿,全年被市、縣各大媒體採用稿件136件。
加強陣地建設,培育新型農民。該鎮已建成600多平米的宣傳文化中心一個,設有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多媒體閱覽室為群眾搭建了學習的平台。還在3個社區,2個村設置了農家書屋,把科技知識送到了群眾家門口。
培養文藝骨幹,傳承特色文化。該鎮現有嗩吶隊1支,銅管樂隊3支,電聲樂隊2支,還成立了「老年評書」表演隊,既弘揚了民間文化又豐富了的業余文化生活。
「宣文」搭台「瓜果」唱戲,「眼睛」「腰包」獲雙贏。該鎮每年都要為群眾舉辦3至6場大型的文化活動,為農民朋友提供精神食糧。目還成功的舉辦了3屆「品瓜文化節」,使群眾既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節目又能夠借辦節來擴大瓜果的知名度,拓展瓜果銷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白家瓜果這一張名片已走出了墊江,邁入了重慶,正在向全國沖刺。全鎮農民朋友的產業收入已突破億元大關,群眾真正地得到了實惠。
鄉政府堅持把農業列為重中之重,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認真落實中央一系列惠農、助農、支農政策。兩年來全面推廣「兩雜」良種的種植,擴大復種面積。2004年種植糧食麵積43650畝(含復種指數),復耕撂荒地1200畝,糧食總產1.5萬噸,增產21%,人均佔有糧食442公斤。
籌集投入資金107580元接通了天然氣管道9.5公里,2004年全鄉共326戶用上天然氣。爭取重慶市婦聯撥來「慈善」資金14萬元,在海拔500米高的觀斗寨上新建了「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安通連接白家水廠的地下輸水管道3200米,爭取縣水電局飲水資金245萬元,用於改造水廠的凈化設施,更換輸水管道,新建26米的高位水塔;從而解決了觀斗、煙坡、合興等高台地區1300戶農民的飲水難的問題,到2004年底全鄉80%的農民用上了自來水。2003年開始共投入資金120多萬元,對32公里的村社級公路進行整治修復,硬化通往合興村境內公路2.5公里。兩年間新建村級活動室5個,鴻鶴、煙坡、觀斗、團石、靜峰、合興、湖濱、叢林八個村完成了農電網改造。2003年引進外商投資約240萬元新建了花園式的「福源街」,長250米,寬8米的混凝土街道,樓房設計新穎大方,外觀華麗精緻,有獨特的新鎮風貌。為白家鄉場鎮建設增添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2003年鄉政府投入5萬多元,對1.5公里長的街道進行綠化,共栽速生的風景樹1500多株,為了保證樹苗成活,採取掛牌造冊,落實責任,分戶管理,現已綠樹成蔭,給白家人民建造了一個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
【特色產業長盛不衰】
白家鄉憑借長壽湖海洋氣候這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兩樹」、「三瓜」、生產是農民增收的特色項目。到2004年全鄉種植蠶桑園3300畝,加四邊桑共335萬株,養蠶5038張,收繭132030公斤,產值152萬元,增長37.7%。白家鄉是墊江的柑桔基地,有夏橙、柑桔、臍橙共1500多畝,年產果子250噸,運銷北京和南方各省區。2003年針對果樹老化、個頭小、產量低、品質差的現狀,鄉政府派人到西南農學院請教,求得果樹專家的支持,幾次來園實地考察指導技改。兩年來已改造「德爾達」、「奧林達」優質品種1000畝,又爭取到重慶市100萬噸優質柑桔示範園工程計劃1000畝,到2004年秋已完成果苗栽植。園內的抗旱排澇及交通運輸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果苗長勢良好。西瓜、冬瓜的種植是白家在全縣率先發展的項目,2003年引進了優質「密本南瓜」新品種,由於易栽培、產量高、銷量好,到2004年,三瓜總產量已達到2100多噸,收入1160萬元,人均收入260元。南瓜、冬瓜遠銷河北、山東、四川、重慶等省區。白家是個「瓜果之鄉」,名不虛傳。
生豬生產歷來是白家鄉的骨幹副業,兩年來建起擴繁基地,推廣「二雜」種豬210頭,新建豬場2個。到2004年,年產仔豬27315頭,出欄生豬26950頭。增長13%,家禽、水禽出欄276900萬只。
養魚業以長壽湖尾部淡水養魚為龍頭,帶動全鄉172口山坪塘,8個水庫及河、堰養魚,2004年活魚總產量達450噸,產值260萬元。
白家鄉分別在成都、重慶、涪陵三地設立信息網路站,通過招商引資、引才、引技術的途徑,2003年新建的「仿漢白玉材料廠」、「人造寶石加工廠」、「七公里榨菜加工廠」、「合興塑料加工廠」都已初具規模。由於三峽大壩建成後,涪陵榨菜傳統種植區域上移,2004年又新辦了叢林、豐收、白家、靜峰5個榨菜加工廠,並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榨菜協會,使榨菜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得到了保證,到2004年全鄉種植榨菜9300畝,總產22500噸,產值450萬元,人均增收150元,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小巨人」已有5個。

㈥ 白色農業的發展前景

白色農業是應用高科技開發豐富的微生物資源寶庫的工業型農業。它依靠人工專能源,不受氣候和季節的限制,屬可常年在工廠內大規模生產。白色農業把傳統綠色農業向「光」(陽光)要糧、向地要糧的生產方式,轉變為向「草」(秸稈)要糧、向廢棄物要糧的生產方式。與傳統種植業生產糧食相比,它具有生產周期短,高產、高效、產品無污染、無毒副作用,節約水土資源,不污染環境,資源可綜合利用等特點。
因為白色農業是利用地球上豐富的微生物資源,通過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在工廠化條件下進行生產,所以佔地面積很少,且節約水資源。。
白色農業在全國各地呈現出勃勃生機,白色農業的各項微生物產業正在迅猛發展,並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㈦ 有人說新疆發展經濟實施的是「黑白」戰略,「黑」,「白」各指什麼

黑:礦產,能源,石油
白:棉花,風能,太陽能等等

㈧ 廣西百色經濟狀況

我剛來百色來. 原來是在柳州工作源 當我來到這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邊蠻窮 我這的很多老鄉都說百色就是這兩年才發展起來的 2008年到處都是瓦房 右江區人口少的可憐,晚上出去逛街都看不到什麼人 感覺很冷清。不知道未來百色會是什麼樣?

㈨ 有人說新疆發展經濟實施的是"黑白"戰略,"黑""白"各指什麼

黑指石油, 白指棉花.

㈩ 白節鎮的經濟發展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黨委、政府認真分析了本鎮情況:雖有豐富的楠竹資源,但農民對楠竹的利用權停留在單純賣筍上,資源優勢很難變為經濟優勢。根據這一實際情況,鎮黨委、政府決心做大楠竹這塊「蛋糕」——引進企業搞楠竹加工,用公司帶動農戶,再輔之以政策激勵。為此,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優惠政策,於2000年10月引進了白節鎮新旺竹地板廠。該廠自2000年10月初開始洽談到建成投產,僅用了40多天的時間。通過4個多月的試生產後,該廠各項生產指標已趨於正常。從建廠到今年3月底,該廠共收購楠竹3.9萬根,價值近47萬元。同時,還新增了100多個就業機會,每年將支付工資30多萬元。農民把地騰出來種楠竹有收入,給竹地板廠產品暢銷國外,又擴大了對楠竹的需求量,這一舉三得的好事激發了農民種楠竹的熱情。
新旺竹地板廠年設計生產能力為5萬平方米竹地板,每年可消耗楠竹20萬根,約合2萬畝,但白節鎮僅有成片楠竹7000畝。為補上原料缺口,鎮里一方面制定獎勵措施:屬以竹代木的,每畝補助6元;屬退耕還林的,每畝補助50元。另一方面,以新旺竹地板廠對楠竹的巨大需求,給農民現身說法,由此,調動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僅3月底至4月初,全鎮就新栽楠竹1079畝。

閱讀全文

與白色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