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j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增長是產量的增加,這里的產量可以表示為經濟的總產量,也可表內示成人均產量。經容濟增長通常用經濟增長率度量。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還包括國民的生活質量,以及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和制度結構的總體進步。經濟發展是反映一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概念。如果說經濟增長是一個「量」的概念,那麼經濟發展就是一個「質」的概念。
② j經濟轉型怎麼解釋
簡單講就是由當前來的粗放型經濟向自集約型經濟轉變,發展經濟的方式由低效而粗放的形式向集約而高效的方式轉變。這是實現科學發展,統籌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城鄉和區域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所必需的。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重點在於結構調整,包括調整優化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外貿出口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等
③ 周密的學術論文
1. 後發轉型大國價值鏈的空間重組與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3,08 (獨立,CSSCI)
2. 中等收入陷阱、結構轉換能力與政府宏觀戰略效應[J].世界經濟,2013,01(人大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13,04全文轉載)(第三,CSSCI)
3. 非均質後發大國中區域差距、空間互動與協調發展的關系研究[J]. 財經研究,2012,04.(人大復印資料《區域與城市經濟》全文轉載2012.08;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2012.03)(第一,CSSCI)
4. 創新過程、創新環境及其跨層級交互作用對創新的影響效應研究——基於知識生產函數的兩階層線性模型分析[J]. 財經研究,2013,03.(第一,CSSCI)
5. 非均質空間格局下經濟極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應研究——基於兩階層線性模型的實證分析[J]. 南開經濟研究,2012,03. (第一,CSSCI)
6. 「極化陷阱」之謎及其經濟學解釋[J]. 經濟學家,2009,03. (獨立,CSSCI) (《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全文收錄。)
7.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文獻綜述[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09. (第二,CSSCI)
8. 向創新型國家轉型的路徑選擇——層次結構框架下的共性技術分析[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01. (《理論參考》2010,05全文轉載)(第一,CSSCI)
9. 技術差距理論綜述[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03. (獨立,CSSCI)
10. 我國技術中介市場的「脫媒效應」及其經濟學解釋——基於階層結構模型的視角[J]. 財經科學,2012,11. (第一,CSSCI)
11. 二元悖論約束下創新型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基於498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的實證分析[J]. 財經科學,2013,03. (第二,CSSCI)
12. 我國區域經濟非協調發展的內在機理——非平衡發展戰略模型的設計與比較[J]. 財經科學,2009,05. (獨立,CSSCI)
13. 我國創新極化現象的區域分布及極化度比較,當代經濟科學,2007,01(獨立,CSSCI)
14. 非均質後發大國技術空間擴散的影響因素——基於擴散系統的分析框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06. (獨立,CSSCI)
15. 後發新興大國、創新型企業與組織雙元性研究——基於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的實證分析,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03(第一,CSSCI)
16. 我國技術空間擴散效應的測度與比較[J].科學管理研究,2009,04. (第一,CSSCI)
17. 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期限研究,經濟管理,2007,01(獨立,CSSCI)(人大復印資料《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管理》2007,05全文轉載)
18. 我國自主創新的結構性問題與困境擺脫[J]. 改革,2009,05. (獨立,CSSCI)
19. 產業鏈低端探源與技術逆向行走困境的擺脫[J]. 改革,2011,05. (第一,CSSCI)
20. 技術空間擴散理論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06. (第一,CSSCI)
21. 德國私營技術轉移機構的營運模式及其啟示: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的經驗借鑒[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 11 (第二,CSSCI)(人大復印資料《創新政策與管理》2013,04全文轉載)
22. 經濟轉型路徑整合可行性探析[J].人民論壇,2011.29(第二,北大核心)
④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小蘭家正在興建房屋,用吊車往樓頂上吊送樓板.吊車簡易裝置如圖所示,
根據圖示可復知,n=2,則制s=2h=2×2m=4m,
則總功:W總=Fs=2500N×4m=10000J;
拉力的功率:P=
W |
t |
10000J |
20s |
W有 |
W總 |
7.84×103J |
10000J |
⑤ 王鍇的論文
1、行為財務:知·行·器,《新理財》[J],2010年8期 1、中國會計信息化發展:貢獻與趨勢,《財政研究》2010年2期 1、試論信息化環境下的財務監控對象,《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8年10期 2、事項審計理論探索,《中國管理信息化》,年15期 3、財務信息化:建設模式「六條道」,《財會學習》,2008年3期 4、寓財務倫理道德教育於專業教育的探索,《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5、基於公司願景的財務戰略執行,《財政研究》[J],2007年12期 6、財務信息化監控機制重構:以本金流為基礎,《學術界》[J],2007年1期(第二作者) 7、財務視角中的本金流再造,《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J],2006年12期(人大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2007年3期全文復印) 8、財務目標:爭論與創新,《財政研究》[J],2006年7期 9、如何提升財務執行力,《財務與會計(理財版)》[J],2006年2期 10、從會計電算化到財務信息化,《中國管理信息化》[J],2005年12期 11、ERP發展進程中若干問題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J],2005年11期 12、行為財務理論:綜述與啟示,《中華會計學習》[J],2005年8期 13、中小企業財務電算化診斷,《中華會計學習》[J],2005年8期 14、人力資本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歸屬與配置,《改革》[J],2005年5期 15、論ASP核心理念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管理信息化》[J],2005年7期 16、網路環境下的財務治理探索,《財貿經濟》[J],2005年4期(第二作者) 17、作為公司治理工具的信息披露,《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J],2005年2期(第二作者) 18、試論總賬系統業務流程的變遷,《中國管理信息化》[J],2005年3期 19、集團財務預算:管理思路與操控策略,《技術經濟》[J],2004年9期 20、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4年3期 21、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3年3期 22、商業信用與電子商務,《經濟學家》[J],2003年6期 23、促進我國經濟持續提速的思考,《經濟問題探索》[J],2003年3期 24、事項會計理論述評,《技術經濟》[J],2002年5期 25、論財務管理學科建設的繼承和發展,《會計之友》[J],2002年2、3期
⑥ 急求期刊發表的經濟類學術論文題目10個 只需要標題 作者 發表期刊名稱及時間 要能夠在cssci能檢索到的
楊美蓉. 我國發抄展低碳經濟新探襲索[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9:4.
周丹. 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1:9.
王煒.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2:6.
杜婉寧.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探索[J].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院刊,2012:3.
任力.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J]. 2009(2): 47-50.
蔣金荷.提高能源效率與經濟結構調整的策略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4(10): 16-23.
金涌,王垚,胡山鷹,朱兵.低碳經濟:理念•實踐•創新[J].中國工程科學2008(9): 4-13.
黃其勵.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J].現代電力, 2007(5): 1-5.
邢繼俊,趙剛.中國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J].中國科技論壇, 2007(10): 87-92.
戴林.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提高能源效率[J].變頻器世界, 2006(1) 6-7.
⑦ 中國體驗經濟
中國體驗經濟 中國體驗經濟 中國體驗經濟 我在那裡做了`半年,還不知道是咋回事?
合法,二合一,前保 高跟 前跟
這些講課的,都是自己亂說。
我天天講,越講越覺得自己在扯談。
每次來新人我都是講得這個生意如何如何好,什麼國家什麼,政府 什麼WTO 我現在都為我自己感到有點可憐 。。。
農業經濟:在生產行為上是以原料生產為主;消費行為則僅以自給自足為原則。
工業經濟:在生產行為上是以商品製造為主;消費行為則強調功能性與效率。
服務經濟:在生產行為上強調分工及產品功能;消費行為則以服務為導向。
體驗經濟:在生產行為上以提升服務為首,並以商品為道具;消費行為則追求感性與情境的訴求,創造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並注重與商品的互動。
所謂體驗經濟,是指企業以服務為重心,以商品為素材,為消費者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傳統經濟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形美觀、價格優勢,現在的趨勢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經濟發展與社會形態的變遷息息相關,隨著科技、信息產業
⑧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耗持續增長,能源緊缺的時期將提前到來。因此,21世紀新能源的開
解:(1)Q=10 8 ×2×10 7 J=2×10 15 J Q=mq m= ![]() (2)①足夠豐富,能長期使用;②足夠便宜,能讓大多數人用版得起;③足夠安全、清權潔,不會嚴重影響環境;④相關技術成熟,能大規模使用(只要寫出其中兩條即可得分,其它說法只要合理同樣得分) |
⑨ George J.Stigler對經濟學的貢獻!
wou???
發現金屬與硅晶體接觸能有整流作用的半導體整流效應。20年代,隨著
半導體光生伏打效應和整流效應進入商業利用的發展時期,人們注意到這兩種效應只是
半導體的表面效應,而光電導性和電阻的負溫度系數則是同半導體材料整體相關. 一、道理的一般與一般道理
如果說產業組織理論是對經濟學原有內容的一種「深化」的話,信息經濟學和管制
經濟 學可以說是對經濟學研究范圍的一種「擴充」——它是將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或「一
般道理」 ,即建立在損益比較基礎上的理性選擇和經濟均衡理論,伸延開去對信息和政
府管制這兩種 特殊的「經濟物品」的供求關系及均衡「產量」的決定,進行系統的理論
分析。
二、管制也是「內生變數」
政府管制是一種特殊的經濟組織形式或經濟制度。在傳統的新古典經濟理論中,
它象所 有制以及政府經濟政策一樣,被視為經濟體系或反映這一現實體系的理論模型中
的一個「外 定條件」,當作「外生變數」來處理(其他的外生變數還有資源存量、技術
知識以及國際環 境等等),在給定「管制」(比如「價格上限」或「稅率」)的前提下,
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 和各種「內生變數」(產量、供求等等)的決定過程。
三 誰在管制和對誰的管制
政府管制,也稱「公共管制」(Public regulation)。損益比較、理性選擇、勢力
均衡 這些經濟學的一般道理,在應用於對政府管制這一現象的分析過程中,遇到的一個
特殊的觀 念上的障礙就是:由於管制總是政府的管制,而政府在人們(包括經濟學家們
)的心日中總是 或者說「總應該是」公共利益或全社會利益的代表,因而管制的形成過
程,也就自然地被認 為是政府出於最大化社會福利的考慮而實行的一種政策;
四 經濟學家的「書生氣」
施蒂格勒當初曾批駁的一個觀點就是那種假設政府以及政府管制必然代表「真正的
公共 利益」的理論。在他所倡導的管制經濟學形成之後,這種觀念也並沒有完全消除。
我們在經 濟學文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方面,許多理論家從政府管制符合公共利益這一
假設出發進行 論證,而論證的結果便往往是發現現實中的某種管制如何存在「錯誤」;
另一方面,即使承 認現實的情況並不那麼美好,許多經濟學家也仍然想方設法從公共利
益或全民社會福利出發 ,論證政府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