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對產業經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我國最低工資制度經濟效應的分析
基於國內外對最低工資的經濟效應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對最低工資政策的利弊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一)最低工資制度的正效應
1.有利於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確立和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最低工資,就是保證和提高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按照收入的高低消費群體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類。凱恩斯認為,收入越高其消費傾向越低,即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一般小於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最低工資的受益人群,他們的消費慾望特別強烈,除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提高他們的最低工資標准,也就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定的消費空間。隨著最低工資的逐年提高,將對這部分人群的生活狀況有較大的改善,促進了他們的市場消費,拉動了內需,有利於帶動經濟的發展。同時,當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增加時,市場的狀況比較景氣,也會導致企業擴大規模,從而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
2.有利於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8,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進入了分配不公平區間。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中國:推動公平的經濟增長》認為:今後中國將面臨收入差距擴大的嚴峻挑戰。如果目前城鄉家庭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持續下去的話,中國的收入差距將會急劇擴大,基尼系數將會從1999年的0.437上升到2020年的0.474。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這些農民工從事的都是些工資低廉、勞動時間長、工作條件差、就業不穩定的職業,很容易被城市邊緣化。很顯然的結果是,這部分人群的收入較低,和其他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懸殊。而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首先,就勞動力市場完善程度來說,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市場無疑是一個典型的買方壟斷市場。在這種買方壟斷條件下實行最低工資,勞動者的工資和就業數量都會增加,農民的整體福利會得到改善。其次,從要素間替代關系來說,目前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需求還缺乏彈性,這些勞動者的工資上升不會導致出現過快用資本或高技能勞動力來替代的現象,且要素替代彈性較低,因而農民非農就業收入會因最低工資保障而提高,由此可見,最低工資制度實施的直接結果就是增加農民收入,這顯然有利於改善、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使社會各成員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的實質體現著勞動者的權利和價值問題。不像其他標准,這個標准涵蓋的都是弱勢群體,比如遍布在各個城市的農民工。他們在社會初次分配時就已經處在弱勢地位,而在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方面,他們多數也被排除在外。作為勞動者,他們的權利只能體現在微薄的工資上。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決定了他們根本不具有與資方討價還價的餘地,在這樣的一個薪酬體系中,國家制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就具有了一種尊重勞動者權利和價值的延伸意義。
3.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產業機構優化是指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產業結構優化是指產業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包括數量比例關系由不協調不斷走向協調的合理化過程,產業結構由低層次不斷向高層次演進的高度化過程。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質是要實現資源在產業之間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產業經濟協調、穩定、高效發展。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則企業招不到人;如果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則意味著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潤減少。這就要求低效率低產值的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轉變為先進製造業,加大高科技產業的比重,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用人成本的增加,直接減少了勞動力對資本的簡單替代,有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最低工資制度的負效應
1.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
(1)勞動力市場均衡工資的決定為了論證的方便,我們假設勞動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完全剔除了市場經濟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市場上,勞動力的供求雙方都是現行市場工資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決定實際工資水平和勞動就業量的唯一因素。在勞動力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時,勞動力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的工資率為均衡工資率,而此時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就是均衡就業量。當工資率高於均衡率工資時,勞動力供給大於勞動力需求,存在勞動力過剩,與需求形成缺口,此時為勞動力的買方市場,勞動力的需求者對市場中勞動力的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作用,他們會要求降低現有的工資水平,雖然勞動力供給方不願意接受勞動力價格的下降,但是由於存在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不得不接受。當工資率低於均衡工資率時,勞動力需求超過供給,存在勞動力短缺,勞動力供給方對於勞動力市場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地位。他們會要求提高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勞動力需求方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不得不接受這一價格水平。
(2)最低工資制度的對就業的影響
最低工資制度的實質是國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預工資水平,提高工資率,是政府幹擾勞動力市場的一種方式。 在完全競爭性的勞要素市場.如果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工資,勞動力的供給會大於勞動力需求,企業願意招的勞動者人數少於願意就業的勞動者數量,社會將會出現失業勞動力的供給曲線S和勞動力的需求曲線D相交於點E,此時供需平衡,共同決定均衡工資W0,此時的均衡就業為L0。 如果政府實施了最低工資政策,確定了最低工資水平W1高於市場的均衡工資水平,那麼此時整個社會的就業水平由勞動力的需求決定,均衡的就業為L1,它顯然低於沒有實施最低工資政策時的水平L0,此時減少的就業量為L0-L1,它取決於勞動力的需求彈性以及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市場工資的幅度。如果整個經濟的就業水平呈上升趨勢,那麼這種就業的下降就表現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僱。當工資水平為W1,社會的勞動力供給L1′,因此會存在勞動力的超額供給,其超額供給量為L1′-L0,其大小取決於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和工資的上漲幅度。 因此,高於均衡工資的最低工資政策,對於整個勞動力市場來說,將會帶來的失業量是L1′-L1。
2.最低工資制度對整個社會成員福利的影響
一方面,作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勞動力的消費者的廠商,當價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規定的工資時,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資率的廠商,其消費者剩餘減少了圖2中的A區域。那些因工資率提高,選擇不接受,而選擇減少就業量的廠商,其損失為圖2中的B區域,所以消費者剩餘總的變化為
3.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影響
市場中的勞動力根據其知識背景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可以分為初級勞動者、中級勞動者和高級勞動者。對於那些中高級勞動者來說,他們的工資主要是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最低工資制度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而對於那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來說,最低工資標准表面是提高了他們的福利。但是隱性的結果是,工資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減少,企業很可能會減少對勞動者的需求,轉而用機器設備替代工人;或者僱傭高技能的中高級勞動者,這樣這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就面臨著失業。
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增長。對那些因實行最低工資標准而失業的工人來說,等於關閉了通過工作實踐來提高勞動技能水平的大門,由於這部分勞動者本來就生活在貧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參加職業培訓、學習等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因此,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這部分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增長。有調查顯示,隨著失業時間的延長,再就業的機會會變小。因此,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失業長期化趨向會產生催化作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和長三角都陸續出現了「民工荒」的現象。可能這一現象有更為深刻的社會原因,但是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增長產生的阻礙作用,無疑也會對此雪上加霜。
㈡ 請你運用已學過的經濟學知識,分別分析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對生產,消費有什麼影響
意味著生產要素成本提高
㈢ 在經濟學中為什麼說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會增加失業率拜託各位大神
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是安省政府在製造業下滑之際實施的每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內第一步,安省政府計容劃在2009年將最低工資標椎提高到9.5元,2010年將繼續提高到10.25元。目前,安省經濟已經出現衰退跡象。二月份,製造業工作損失達2萬份。安省政府也表示安省經濟增長可能低於預期。多倫多道明銀行本月把安省的經濟增長力排在了所有省份的之後。 最近在《Instrial Relations》期刊上發表最低工資研究的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和管理學教授Michele Campolieti稱,最低工資每年提高10%,就業崗位就會減少1%到3%。根據他的研究,安省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失業率的增加在將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Community Social Planning Council of Toronto高級助理研究員Armine Yalnizyan表示,分析提高工資標準的影響要考慮到那些報酬達不到最低工資的人。一些勞工團體也表示,即使最低工資標准略有增加,但是仍然太底;工人們,尤其是一些少數族裔的移民,婦女,要做兩到三份工才能維持生活。
㈣ 提高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帶來什麼影響用經濟學角度解答
(1)提高後如果仍然達不到均衡工資的水平,求大於供;
(2)達到均衡工資,供求內平衡;
(3)高於均容衡工資,供大於求。
由於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後彎曲的,故最低工資越高,收入效應越大,消費者願意提供的勞動時間也會越少。
從宏觀分析,企業有一個利潤最大化的就業量,使勞動的邊際產品等於實際工資;當最低工資上升時,企業將進行裁員,減少工資支出,這是勞動市場出現失業。
㈤ 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用政治角度回答
增強社會穩定性
增加國家對國民的威望
增加國民對國家的信任
㈥ 求助~~關於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資標准提高的可能影響那道題
印象中這個比較像抄微觀經襲濟學原理的題,標准答案不一定會用福利經濟學那塊的。我記得我很多年前剛學經濟學的時候就碰到過類似的。
我那時候的標准答案是: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可能會擾亂勞動力市場,如果勞動市場均衡價格高於最低工資,那麼沒有影響;如果反之,最低工資高於勞動市場均衡價格,則可能加劇失業;在沒有最低勞動時間規定或者缺乏勞動保護的國家,可能會讓僱傭者人為增加受雇者的勞動時間或勞動強度。
暫時只給一個考試答案好了,這個問題無論是學術角度還是實際意義,都不是那麼簡單能說清楚的。
㈦ 設定最低工資會有哪些經濟影響
最低工資是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政策規定,可以穩定勞動力市場,促進經濟發展。
㈧ 適度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有什麼經濟學意義
當工作職位數量小於工人數量時,結構性失業(在某些勞動市場上可獲得的工作崗位數量回不足以使每答個想找工作的人都得到工作而引起的失業)就產生了。最低工資法是結構性失業的一個原因。最低工資法迫使工資高於均衡工資,這就引起勞動供給量大於勞動需求量,從而存在勞動過剩或失業。
雖然總失業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最低工資引起的,但對最低工資的分析指出了一般規律:如果工資高於均衡工資,就會導致失業。
㈨ 2010年初中國各地紛紛調高最低工資標准,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資標准提高的可能影響
這個題是東復財11年專業課的題,你是制不是看錯了,那個從什麼什麼角度分析是上一題結合經濟增長理論分析計劃生育的
這個最低工資標准應該想到最低限價
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投資,刺激總需求
儲蓄也可能會增加
可應對不斷上漲的通脹壓力對民生的影響
cpi可能有上升壓力,但cpi包括許多構成要素,工資只是一項,對cpi影響有限
再分析,可能造成勞動力供給增加,進而造成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
這也是我自己分析的,不知道對不對,你看看吧
㈩ 在經濟學中為什麼說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會增加失業率
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抄調是安省政府在製造襲業下滑之際實施的每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第一步,安省政府計劃在2009年將最低工資標椎提高到9.5元,2010年將繼續提高到10.25元。目前,安省經濟已經出現衰退跡象。二月份,製造業工作損失達2萬份。安省政府也表示安省經濟增長可能低於預期。多倫多道明銀行本月把安省的經濟增長力排在了所有省份的之後。
最近在《Instrial Relations》期刊上發表最低工資研究的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和管理學教授Michele Campolieti稱,最低工資每年提高10%,就業崗位就會減少1%到3%。根據他的研究,安省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失業率的增加在將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
Community Social Planning Council of Toronto高級助理研究員Armine Yalnizyan表示,分析提高工資標準的影響要考慮到那些報酬達不到最低工資的人。一些勞工團體也表示,即使最低工資標准略有增加,但是仍然太底;工人們,尤其是一些少數族裔的移民,婦女,要做兩到三份工才能維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