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區位因素 和 區位條件 各指的是什麼
1、區位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特性和功能的形成和變化的原因或條件,這些原因和條件又被稱為區位因子。
根據區位因素本身的性質和狀態,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區位形狀、地形、地貌、地質、地殼運動、太陽輻射、氣候、水體、生物、土壤等。
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政策、資金、土地價格、管理、市場等;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冷藏技術、良種育種、化肥、機械。此外,歷史習慣、時間也屬於影響區位的因子。
2、區位條件,即區位本身具有的條件、特點、屬性、資質。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
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區位因素,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對區位主體的區位給予大的影響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響比較小的為次要因子。因為不同場所具有不同的屬性或資質,即區位條件。
(1)簡述勞動力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擴展閱讀:
工業區位因素
1、原料指向
某些原料消耗量遠大於產品重量的行業(如煉鐵),或原料不易運輸且容易變質的行業(如水果、蔬菜、水產等加工工業),區位盡量靠近原料產地。
2、能源指向
某些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能源費用占很大比重的行業(如電解鋁),區位盡量靠近廉價的能源產地。
3、市場指向
某些產品不易運輸的行業(如硫酸),或隨時需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行業(如日用品工業),區位多靠近銷售市場。
4、勞動力指向
需佔用大量勞動力並在產品成本中工資占較大份額的行業(如采礦、縫紉等),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多選擇在勞動力資源充裕和工資水平不高的地區發展。
5、技術指向
有些高技術工業,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對技術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特種手工藝、陶瓷等),多在有生產歷史傳統和熟練工人較多的地區發展。
6、環境指向
有些企業要求有優質水源(如釀酒業),或清潔幽靜的環境(如電子工業);有些污染性企業,則往往尋求在環境自凈能力較強的地區建廠。
工業區位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僅需要綜合分析多種成本因素,還要對工業在一定區位集聚的效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效益,以及政策、行為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Ⅱ 區域經濟活動特徵與其區位條件的關系
根據各區位因素的得分平均值,對15個區位因素進行排序,並分析其對外商投資的相對重要性。所有15區位因素平均得分值,表明所有區位因素對外資企業都重要。依次是水電氣供應及其成本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當地的減免稅收政策、接近北京和天津大市場、環境方面的考慮、以及勞動力供應和工資水平。這些區位因素比較重要,主要涉及生產投入成本、市場和環境因素。政府辦事效率、較低的行政費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以及技術管理人員的供應,這些因素有些重要,主要涉及交易成本。其他有些重要的因素還包括相關產業的發展、社區服務設施、較低的融資成本、以及文化娛樂設施等,他們反映外資企業的經濟文化環境。
對15個區位因素進行相關的結果表明,各區位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我們有必要採用統計方法找出主要的區位因素。因子分析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方法。採用主成分分析和Varimax直角轉軸法,根據解釋方差大於5%的原則提取5個因子,這5個因子可以解釋。
第一個因子解釋了將近30%的總方差,主要的區位因素(即因子載荷量大於0.50)包括文化和娛樂設施、社區服務設施、相關產業的發展、環境方面的考慮、較低的融資成本以及土地和房地產價格,這些因素反映當地經濟文化環境,因而可稱為城市環境因子。第二和第三個因子分別解釋了15.81%和13.31%的總方差。第二個因子主要包括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以及較低的行政費用,這些因素反映交易成本的高低,可以稱為交易成本因子。第三個因子主要反映勞動力供應和工資水平、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以及技術管理人員的供應,可以稱為投入供應因子。第四個因子解釋9.33%的總方差,主要包括接近北京和天津大市場以及接近港口和交通干線,可以稱為市場因子。最後水電氣供應和價格以及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合成第五個因子,可稱為投入成本因子。總之,影響外商在當地投資的因素包括城市環境因素、交易成本因素、生產投入供應因素、市場因素和投入成本因素等。
採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可以確定這些區位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否因外資企業開業時間、投資規模、投資來源、投資產業、企業經濟類型以及是否出口而不同。外資企業的歸類方法與前述相同。根據方差分析和T檢驗,對交易成本因子和投入成本因子的假設檢驗都在10%的水平不顯著,表明交易成本因素和投入成本因素並不因不同的投資特徵而不同,這些區位因素是影響外商在該地投資的普遍因素。檢驗結果表明,一個外資企業是否出口對投入供應因子要求不同,其檢驗在5%的水平顯著。相對而言,非出口企業認為投入供應因子對其選擇在該地投資影響更大。保證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以及技術管理人員的供應與外資企業的所有權優勢結合可以增強其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因為在市場經濟並非完善的中國,能否從市場上采購到企業生產所需的生產要素是決定企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出口的外資企業可能已經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市場網路,可以相對容易地從國際市場上進口所需的生產要素。
市場因子主要反映接近北京和天津市場以及接近港口和交通干線,其重要性因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獨資企業而不同。其檢驗在5%的水平顯著。而對其他投資特徵如開業時間、投資規模、投資來源、投資產業以及是否出口的差別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這種差別主要反映在中外合資與外商獨資的差別上。中外合資企業更重視市場因子,這是因為他們主要著眼於開發中國國內市場。因此,市場規模和潛力以及交通狀況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外資企業的開業時間、投資規模以及投資方式的不同並沒有改變他們對城市經濟文化環境方面的要求,但是投資來源、投資產業以及企業是否出口影響其對城市環境因素的重視程度。對投資來源的檢驗在10%的水平顯著,表明存在著微弱的差異;對投資產業和外資企業是否出口的檢驗在1%的水平顯著,表明存在顯著的差異。投資產業的差別主要反映在農林牧副漁業和製造業之間的差異。與農業相比,製造業企業更重視城市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與出口企業相比,不出口外資企業可能要求更好的城市環境。
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擴大和佔有中國市場、確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是外商在中國投資最重要的動機。此外,利用當地減免稅收政策、投資回報率高、向本國和第三國出口以及與中國大陸存在感情和血緣關系等也是重要的投資動機。由於各投資動機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根據因子分析,外商在中國的投資動機可以歸納為生產投入與市場動機、生產服務動機、文化聯系和感情動機、利用優惠政策和降低投資風險動機、競爭動機以及出口動機。方差分析和T檢驗表明這些投資動機並不因企業開業時間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但投資規模和外資來源的差異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投資動機不同。投資產業、經濟類型以及企業是否出口等方面的差異則更可能導致外商具有不同的投資動機。這種外商投資動機的差異性對於制定吸引外商投資政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影響外商在某地投資的最重要的區位因素是接近港口和交通干線、水電氣的供應和成本、土地和房地產價格,減免稅收政策、接近北京和天津大市場、勞動力供應和工資水平等也比較重要。其中,城市經濟文化環境因素對不同來源的投資、投資產業和出口企業的重要性存在差異,生產投入供應因素的重要性因企業是否出口而異,市場因素則對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企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Ⅲ 韋伯工業區位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韋伯認為,任何一個理想的工業區位,都應選擇在生產和運輸成本最小點上。從這一思想出發,他運用數學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對當時的德國魯爾區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得出了工業區位理論的核心內容——區位因子決定生產區位。
(一) 理論前提
基本假定
1、所分析的對象是一個孤立的國家或地區,內部的自然條件、技術條件和工人技藝都相同,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只有經濟因素。
2、工業原料、燃料產地為已知點,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產品銷售地為已知點,銷售量固定不變。
4、勞動力供給地及供應量預先確定,勞動力不流動,工資固定。
5、生產和交易就同一產品進行討論。
6、運輸費與貨運量、距離成正比。
7、運輸方式為火車
(二)主要內容
主要觀點包括尋求運費最小、集聚與分散區位法則和勞動力區位法則三個方面。
1、區位因子體系
為分析方便,韋伯按不同標准把區位因子分三種不同類型:
①按因子作用范圍分——一般區位因子、特殊區位因子
一般區位因子——對所有工業區位都產生影響的因子,勞動力費用、運輸費用、地租等。
特殊區位因子——對特定工業區位產生影響的因子,水質、空氣濕度。
②按作用性質分——區域因子、集聚因子(非區域因子)
區域因子——影響工業分布於各種區域的因素,使工業企業向特定的地區布局。原料、燃料、勞動力、地租、廠房設備、其他固定資產費用。
集聚因子——使工業集中於某一個或某幾個地方的因子。相關工業(產業鏈企業)、設施的有效利用
③按屬性分——自然技術因子、社會文化因子
自然因子——由於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和技術水平的特殊性而使企業取得效益的因子。
社會文化因子——由於社會經濟形態和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使企業取得效益的因子。
Ⅳ 舉例說明資本因子對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一定要有例子,謝謝大家!急求!
資本是經濟活動的彈葯啊。沒有資本注入就如江河無水,大地無塵啊。
Ⅳ 論述區位因子如何對區位進行影響
區位因子:即經濟活動發生在某特定地點而不是發生在其他地點所獲得的優勢。 一般因子:為與所有工業有關的因子,如運費、勞動力等。 特殊因子:為特定工業有關的因子,如空氣濕度等。
區域性因子:在區位因子中,使工業企業向特定地點布局的區位因子。 集聚因子:促使企業為降低生產或銷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場所的因子。 分散因子:促使企業為避免集中而帶來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
原料指數:等於產品重量與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產單位產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區位重量:為整個工業生產與分配過程中需要運送的總重量,等於生產每單位產品需要運送的最終產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等費用線:所有運輸費用相同的點連線。
綜合等費用線:為全部費用(包括運輸原料和成品費用)相等地點連線。
臨界等費用線:在綜合等費用連線中,與低廉勞動力供給地的勞動成本節約額相等的那條綜合等費用線稱為臨界等費用線。
勞動力成本指數:即每單位重量產品的平均勞動力成本。
勞動系數:即每單位區位重量的勞動費,用來表示勞動力成本的吸引力。 加工系數:即單位區位重量的加工價值。
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圍地區而言,中心地的相對重要性。也可理解為中心地發揮中心職能的程度。(課件CH03—02 P6)
中心地:為周圍居民提供中心商品和服務的場所,通常為城市、城鎮。
門檻人口:門檻人口是能使某項城市商業服務活動正常開業、並獲得基本贏利的最小服務地域范圍內的居民數。
區位:人類活動所佔有的場所,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關系等方面的意義。
區位主體:區位中佔有場所的事物。
區位理論:關於人類活動所佔有場所的理論,研究人類活動 及空間內人類活動的組合,主要探索人類活動的一般空間法則。 區位因子: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
區位條件:人類進行活動的區位(場所)所持有的屬性或資質。 交通網:連接不同地點的交通線即為交通網,由點和線組成。
交通網的密度:是指某一區域內單位面積的運輸路線的總長度,當然也要考慮運輸線路的類型以及總通過能力的差異。
通達度:衡量網路中點之間移動的難易程度的指標。可用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計算。
交通網連接度:表示交通網路的發達程度,其中通常用貝塔指數來計算與比較。 1.企業最佳規模: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可帶來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下降。這種范圍的上限被稱為企業的最佳規模。
2.規模經濟:在一定范圍內,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可帶來單位生產成本的下降,這種范圍的上限稱為最佳規模。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帶來的效益增加就是規模經濟。 3.范圍經濟:企業經營范圍擴大,使相互關聯的經濟活動納入到企業內部完成,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這就是范圍經濟。
4.交易成本:所謂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自願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
5.橫向一體化:指企業現有的生產活動的擴展,並因此而導致現有的產品市場份
Ⅵ 經濟地理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上個學期剛學完,雖然可能每個學校版本不一樣,但內容應該差不多的。內
緒論就只是介容紹一下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整個的體系與其他學科的大概聯系。
然後學習經濟活動區位的內容,經濟活動區位本身也是一個概念,然後結合經濟與地理區位來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資源等)、交通、整個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還會介紹經典的經濟學和地理學上的著名區位論,比如杜能農業區位論、韋伯工業區位論、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等,也會講一下關於多部門企業和跨國公司區位。
接著就是經濟活動區域分析,分析區域的結構組織、區域經濟的發展包括產業集群和經濟地域綜合體等,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這些,主要就是圍繞經濟與區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點學習的內容,
當然也會學到經濟活動的全球化,那些趨勢還有經典的行業案例比如汽車製造、服裝加工,也會提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問題。
最後就會介紹一下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進展什麼的,其實就是講講經典的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還有目前經濟學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麼。
希望能幫到你啦。
Ⅶ 舉例說明能源因子對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一定要有例子,謝謝大家!
首先,跟你了解下打生長因子的情況。 1、當時操作時,或操作後,做的痕跡是一條一條的,還是一包包的? 2、做後什麼時間見效的? 3、共做了幾次? 4、效果是怎樣的?
Ⅷ 區位因素和區位條件有什麼區別
區位條抄件——即區位(場襲所)所持有的屬性或資質。人類對自身場所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區位條件的好壞。區位條件是相對於區位主體而言的。區位主體不同,區位條件隨之不同,例如,在選擇工業區位時,勞動力、資本、原料、能源、運輸、市場等一般是主要的區位條件;而在選擇農業區位時,光熱與溫度條件、土壤條件、勞動力條件、交通以及市場條件則構成主要的區位條件。另外,區位條件也隨時間而變化。
區位因子——或稱區位因素,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對區位主體的區位給予大的影響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響比較小的為次要因子。
Ⅸ 區位條件和區位因子的區別
區位條件是指區位所具有的屬性和資源。是客觀的。
區位因子回分為經濟因子和非經答濟因子(決策者的行為、偏好、出生地)。在經濟因子這一子類別上,可理解為影響區位選擇的區位條件;如在選擇工業區位時,勞動力,資本,原料等便是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即區位因子),同時這些也是區位所具有的部分屬性或資源。(即區域的部分區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