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個人角度出發為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實踐提出合理化建議
個人角度,可以從衣食住行角度。
如節約用水電,出行採用公共交通工具,居住時,空調溫度調高等。
⑵ 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某單位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新上了把二氧化碳處理轉化為一種
(1) 國家抄每月襲至少補貼5000元才能使該項目不虧損 (2) 當每月的處理量為400噸時,才能使每噸的平均處理成本最低.
⑶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如何達到平衡
1、必須要加強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企業要了解這方面所付出的代價,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模式。一個企業,首先其領導層應有環保理念,否則難以在實際工作中保護環境。中央的決心,對地方和基層會產生影響。 2、環保應當是企業經營合法性的組成部分,環境效益應該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齊頭並進。公司在海外經營,也應該為所在國和社區帶來效益,包括環境效益。這樣,才會奠定企業和外國政府和社會合作的堅實的基礎。企業不分大小、不分背景,都應該有相關的安全和環境政策,並納入到企業文化和決策之中。 3、負責任的環境管理要求我們在各方面開展工作,只有這樣企業才會有持續經營的道義基礎。政策的改變應當得到公眾的認識,短期的犧牲是為了實現長期的環境保護和持續發展。我們要去消除那些有害於政策實施的障礙,政府應當制定措施,同時要去鼓勵和推廣優良實踐。政府應提供透明的數據,讓大家了解空氣、水、土壤、環境的現狀。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以身作則,表現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態度和行動,其工作進展要受到公眾監督。 4、在氣候變化方面,有些政策目標是相互矛盾的,這需要政府、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做出承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案不可取,需要有統一的綜合性方案,比如設計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相關的行業協會也應對這些工作給予支持,從而利於經濟轉型。
⑷ 從經濟生活角度為消費者和企業生產者在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在創造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同時.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氣候變暖等問題日益突出,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威脅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目前人類所面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盡管資源約束並非巾國經濟發展的絕對障礙。但中國並不具備特別資源優勢,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多年來.依賴大量資源消耗,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代價是:資源消耗過度、環境嚴重破壞,尤其是近年來,以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經濟結構已經無制約地排放r過量的二氧化碳,它們籠罩著地球,造成氣候變化無常,極地和高山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特別是能源短缺危機與環境惡化的壓力並存,使人類及其他生物能夠健康生活的生存空問越來越小。 因此,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如何實現低碳生活,從生產過程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關乎人類生存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和探討這一問題,對提高人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早日實現低碳生活和逐步發展低碳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的概念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沒有一個國家和個人能夠倖免。2009年月7—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國政府庄嚴承諾:到2020年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比2005年的排放總量下降40%一45%。而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必須通過堅持發展低碳經濟、長期倡導低碳生活、將環保意識教育納入國家基礎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全民節能減排的環保意識,才能夠逐步實現。 企業生產要做到能源、原料資源的充分利用,盡可能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堅持技術升級和產品升級,堅持技術創新,堅持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的重復利用。 低碳生活的概念: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我們對此還沒有明確深入的概念,那也沒關系。我們從點滴做起,選用節能燈,家裡多養些綠色植物,夏季盡量少用空調,能不開私家車盡量不開,多些步行,少用電梯等,這些都是大家不太費力就能做到的,只是看我們想不想做而已,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那麼,對佔主流、有共識的「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用、行,多運動,不浪費」。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一理念的主要內涵,還可再簡化為「勤、儉」二字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低碳經濟是以降低二氧化碳向大氣排放量為目標的經濟結構。其依據的原理,一是經濟運行時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二氧化碳,二是使產生的二氧化碳盡量吸收、貯存起來,轉換為其他有益的用途。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和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低碳生活模式的低碳生活是一種簡單、簡朴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乃至氣候的變化有關,對於普通人來說,減排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觀念,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從這些點滴做起,積少成多,逐漸使人們習慣於低碳生活。例如,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上下班步行,騎自行車,自己爬樓梯上樓等,這樣做,既鍛煉了身體,又減少了碳排放。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只要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放在首位,很多事情就很容易做到了。 另外,低碳生活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環境更優美,開銷更少,不僅減輕自身的壓力.也減輕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壓力,從「農、食、住、用、行」,處處都可體現低碳生活的內涵。 衣:少買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終被遺棄,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減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食:多吃素。生產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僅為該數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運輸來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盡量減少飲酒量,如果1個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減排二氧化碳千克; 住:選擇小戶型,不過度裝修。減少1千克裝修用鋼材,可減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裝修用木材,可減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節電、節水,以ll瓦節能燈代替60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小時計算,1支節能燈1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8.6千克;隨手關燈減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每台空調製冷時在26%基礎上調高1℃,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l千克;少用1個塑料袋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減碳排放10.3萬噸;少用電梯,合理使用電視、冰箱、電腦等電器;工作時,單面紙要重復利用,能電子化辦公的少用紙張,少用或者重復使用塑料方便袋; 行:少開車並盡量使用小排量車,每月少開~天,每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更少。其實,我們的諸多生活細節都與二氧化碳減排有關,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一個幾十億人口的地球,每一個人都從細微處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其集聚合成效果就是相當可觀的。
⑸ 某企業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新上了一項把二氧化碳處理轉
(I)當x∈[200,300]時,設該項目獲利為S,則S=200x-( x 2-200x+80000)=- (x-400) 2, ∴當x∈[200,300]時,S<0且函數為增函回數 ∴該項目不會獲利答,當x=300時,S取最大值-5000;當x=200時,S取最小值-20000 ∴國家每月補償數額的范圍是[5000,20000]; (Ⅱ)由題意可知,二氧化碳的每噸的平均處理成本為 =
⑹ 為了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某單位在國家科研部門的支持下,進行技術攻關,採用了新工藝,把二氧化碳轉
(1)由題意抄可知, 二氧化碳的襲每噸平均處理成本為: = x+ -200 (4分)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