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毗鄰港澳,便於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B.地形
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僑鄉,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便於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故選:A.
⑵ 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迅速,這與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是分不開的.該地區1985年被辟為沿海經濟開發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專通便利,被稱為我屬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地區。 1980年8月,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經濟開放區,其中廣州市為沿海開放城市。之後海南全境全開辟為經濟開放區。對外開放的有利因素:(1)區位因素: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重點僑鄉之一,便於引進外資,發展經濟。(3)政策因素優惠。外向型的經濟: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港澳與珠三角的經濟發展相互依賴,合作密切,創造了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前店(港澳)後廠(珠三角)」。這種模式充分利用兩地的互補優勢,實現了強強聯合,城鎮的發展。
⑶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發展迅速.請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7-18題.17.狹義的珠江三
改革開放以後,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經濟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故選:C.
⑷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其發展條件有哪些
臨海(地處沿海),海運便利; 有良好的區位,臨近港澳,靠近東南亞;自然條件優越; 人口稠密; 著名的僑鄉;歷史上著名的對外開放地區; 改革開放的政策; 發達地區產業轉移。
⑸ 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後,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域--環渤海經濟圈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
(1)黃淮海平原風沙頻率最高出現在春季,該季節風沙危害嚴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春季回晴天多,降水答少,多大風天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地表疏鬆;
(2)與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相比,我國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水資源短缺;
(3)環渤海工業區解決上述面臨問題的主要措施有:調整產業結構、南水北調、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故答案為:
(1)春季;春季晴天多,降水少,多大風天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地表疏鬆;
(2)C;
(3)調整產業結構、南水北調、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⑹ 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得益於它優越的區位優勢,下面選項中不屬於區位因素的是() A.毗
「珠江三角洲毗鄰港澳、多優良港灣、與東南亞隔海相望」,這是珠江三角洲區位優勢的體現,「僑鄉」是珠江三角洲人為優勢的體現. 故選:D. |
⑺ 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快速發展後,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形成,它將帶動北方地區
(1)遼中南;煤、鐵、石油(答出兩點即可) (2)京津唐;大連 (3)渤;長江流域;新疆南部 (4)水;南水北調 |
⑻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發展迅速。請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2)題。 (1)狹義
(1)B (2)C |
⑼ 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之後,環渤海經濟圈正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讀圖回答下列
(1(從圖中看出,環渤海地區城市的分布狀況是多沿海、沿鐵路線分布;
(2)從圖中看出回,環渤海答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限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資源缺乏,其解決措施有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節約用水等;
(3)2010年我國將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四大密集區,其中位於環渤海地區的是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為中心的環渤海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
(4)從圖中看出,C是我國的內海渤海;
(5)從圖中看出,環渤海地區有我國的兩大工業基地,它們分別遼中南和京津唐.
故答案為:(1)沿鐵路、沿海分布;(2)水資源缺乏;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節約用水;(3)北京中關村科技園;(4)渤海;(5)遼中南;京津唐.
⑽ 改革開放以後,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區有豐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專國的「屬南大門」.位於本區的經濟特區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個珠江三角洲被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該地區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優惠及人文因素的優勢,重點發展了外向型經濟.故A符合題意.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