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影響

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09 16:32:41

1. 政務公開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要求行政行為具有公開性。市場經濟的顯著特徵是競爭,而競爭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自由和平等。馬克思曾指出:「平等和自由不僅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上的交換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換價值的交換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產的現實的基礎;」競爭要求市場主體有「任意使用和處理自己的財產、自己的收入即自己的勞動和經營的果實」的權利。

這就要求政府對市場參與者的控制有限化和透明化,一方面要限制政府的「無限干預」,規制政府的許可權范圍;另一方面,這種限制有多大,不限制的又有哪些行為,應該具有透明性,以利於市場主體對政府的職權行為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有利於市場經濟自由地運作和市場主體的合理預期。

政務公開化是投資決策科學化和市場經濟規范化的前提。投資者在市場上進行投資是為了取得預期的投資收益,他在投資前,總會預先對投資的風險性、收益性及市場變動性等作一充分估價,把市場行情作為市場主體進行運作的「晴雨表」。

投資者除了考慮宏觀政策、供求關系、市場營銷狀況及其他相關的情況,還必須了解引資方的具體制度、政策、發展規劃、統計資料等各種情報。如果只有極少的人知曉引資方的重大情報,他們就會利用事先知道的情報進行秘密的、非法的投資活動,扭曲市場「信號」,致使其他投資者無法做出科學的市場判斷和行情測評而蒙受損失。所以,要杜絕對市場信息的壟斷、封鎖,使投資者能夠公平、合理地獲取對方的信息,政務信息公開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我國當前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社會由滯後發展走向全面振興,由穩定溫飽向小康目標邁進,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性和責任感,抓住有利機遇,全力推進發展。

實行政務公開,有利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增強群眾對政府的信任;有利於在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調整好各種利益關系,處理好各種矛盾,形成政通人和的社會局面;有利於調動廣大群眾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政策穩定、政務公開是現代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境,公眾越清楚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圖,對未來的預期就越有把握。同時,明確的預期能夠鼓勵社會的長遠投資,也能有力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政策只鎖在抽屜里由官員隨需而用,會增加投資者對日後效益的擔心而縮減投資規模,從而導致企業與投資人追求短期效果,使經濟建設的質量及效益大大下降。

事實證明,那些吸引投資多、經濟發展好的地區常常是政府信息公開做得好的地區,是政府最講信用的地區。

2. 國有經濟對社會的影響

國有經濟是國家發展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包括了各項各業整體的綜合產值,其中的所有專內容都是國民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工業農業金融業運輸業等多個行業。狹義上的國民經濟增長被稱為GDP,它和社會發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而社會發展又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繼續發展。只有他們共同發展了,才能真正的造福於人類。

3.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機制有哪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社會的全面發展,此時,集版權體制這個落後經權濟基礎的產物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社會進步的障礙。首先在經濟領域,中國政治與經濟雙重集中的體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經濟發展在消除了絕對貧困的同時卻加深了相對貧困,造成了生產相對過剩,經濟難以持續發展。貧富懸殊還造成了「低收入,低價格,低質量」的三低惡性循環,社會製造了大量的價廉質劣的產品,造成人力物力環境資源的巨大浪費。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雙重集中形成了公司化的政府和部門化的公司,前者以各種稅費的方式直接佔有社會財富,後者以壟斷性經營的方式間接地佔有社會財富,在權力保護下,它們總是趨向於超額攫取社會財富,社會在這兩種力量的壓榨下產生了「勤勞而不富裕」的疲憊感,抑制了社會通過勞動創造財富的活力。不僅如此,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集中使集權體制的力量更為強大,更容易扭曲市場機制,對市場公平的破壞更加厲害。當通過對權力的投機就可以獲得巨大的財富時,通過創新創造財富也就變得無關緊要了,而通過各種惡劣手段迅速撈取財富也就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4. 人口問題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

只需記住一點,危害最大的不是人口多,而是人口老齡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眾多人口密度遠高於中國的國家在拚命鼓勵生育。

5. 經濟發展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產生的原因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6. 一個國家的失業率上升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失業率對經濟的影響有:

通過失業率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所以失業率指標通常被稱為所有經濟指標的「皇冠上的明珠」,是經濟市場上最為敏感的經濟指標。一般一般情況下,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於貨幣升值。

失業率上升,便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不利於貨幣升值。若將失業率配以同期的通脹指標來分析,則可知當時經濟發展是否過熱,會否構成加息的壓力,或是否需要通過減息以刺激經濟的發展。所以世界各國一般都會統計失業率。

(6)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影響擴展閱讀:

造成影響:

失業率通過失業率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般認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都是難以避免的,它們與經濟社會的總需求水平、與經濟周期無關。因此,它們也被統稱為自然失業。自然失業與總勞動的比率就是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一般被認為是經濟社會所難以消除的,因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自願性失業總是存在的,它與周期性失業、經濟運行周期及總需求水平無關,因而是相對穩定的,是一個國家能夠長期持續存在的最低失業率。

當經濟中不存在周期性失業時,所有失業都是摩擦性、結構性、季節性和自願失業時,便認為經濟達到了充分就業,即消除了非自願性失業或周期性失業以後的社會就業狀況。因而又可以說,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就是自然失業率。

充分就業既意味著一個國家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也意味著一個國家所有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當實際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一國經濟處於長期均衡狀態,所有的經濟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即實現了充分就業均衡。

7. 我國人口現狀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中國人口總數大,對經濟發展來說,利的是提供了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使工業成本降低,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消費,但人口素質不高,高科技產業人才難覓,使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緩慢.資源是有限的,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造成了巨大壓力,人們的節約和保護意識薄弱,對資源的需求量大,工業,農業,生活對資源的浪費和污染,使中國的資源面臨巨大壓力.人口多,產生的廢棄物也就多,再加上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生態環境自然差
我國水資源總量2.8×104億m3,但人均佔有量僅為2693m3,居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之一.全國668個城市中,目前有400個城市缺水,北京城市尤為突出.據統計,我國城市平均日缺水量為1600萬m3,北京、山東、沈陽、長春等都是缺水城市(1984年192個城市缺水,說明人口的增長,需求量加大).
糧食問題、土地問題
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對糧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據美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推算,現在世界糧食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1985年後人口增長速度未變,則每年將短缺1億噸糧食和5000萬噸蛋白質,將會有更多國家人民不得不處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的狀態.
造成糧食短缺的一個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積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其中最肥沃而又便於耕種的土地均已開墾,剩下的若開墾則需要大量投資.實際上各個國家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是極不平均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幾乎沒有擴大耕地的可能.有些地區甚至還需要退耕還林、還牧.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城市、交通佔地的不斷增加,使耕地面積不斷縮小.雖然人們還可以通過改革耕作技術和增加農業投資等措施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使糧食獲得較高的收獲,但目前糧食增產是有限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的增長.
中國人均佔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長過快,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少,人地矛盾日趨尖銳.1953年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為0.18公頃,每公頃耕地平均養活5.5人,目前我國每年出生人口1500多萬人,而耕地面積每年由於工業、城市、交通佔地而減少40~50萬公頃,以致造成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1公頃.每公頃耕地平均需要養活9.8人.預計到2050年,每公頃耕地需養活12人左右.浙江省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頃,福建省只有0.04公頃.
預計到2050年,我國人口達到16.4億,而耕地面積則下降到7300萬公頃(由目前的9600萬公頃),按16億人均年消費糧食600kg計算,我國共需糧食9.84億噸,需每公頃產糧13.5噸,而目前糧食單產最高年份(1984年)只有3.6k/ha,比現在需要提高糧食單產2.7倍.達此指標是相當困難的,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長才是唯一出路.
能源與資源的問題
自然資源的耗竭問題指的是不可更新資源,包括礦產、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
世界能源消耗速度迅速增加,目前消耗最多的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石油年能源消耗量占總量中的38%,發達國家多,如日本石油、天然氣消耗占總耗能額的65.8%,煤僅佔18.8%,美國石油、天然氣消耗額占總額的65.6%,煤佔29.3%,而我國能耗特點是以煤為主,1990年煤耗佔75.06%,石油、天然氣僅佔19.4%.
礦產資源:我國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龐大的人口數量對礦產資源需求,已使我國在允許的人均礦產消費很低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資源消費大國.每年礦石採掘量達50億噸,年人均5噸.總量超過了美國的採掘量.不僅造成資源的緊張,而又誘發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很多礦產品和加工產品又被用來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8. 人口眾多對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利處(先不說弊)

人口眾多,有理有弊,在石灰發展初期,有大量地廉價勞動力,可以快速地推動社會經濟地發展!可是當社會進步到一定地時期時,巨大地人口,所帶來地醫療,養老,交通,就業等方面地問題,又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9. 人口老齡化對國家.社會,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巨大改善,我國老年人口明顯增多。面對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不少人為此憂心忡忡。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人口老齡化問題要辯證地
看待,不僅要看到老齡化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更要看到人口老齡化背後所蘊涵的「銀發消費市場」商機以及老年人豐富的智力、經驗等資源,努力將壓力變為機遇。

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國已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7%上升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3%。特別引人注目的還有高齡化問題--21世紀中葉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到時將可能超過1億,是現在老齡人口的10倍左右。在不少人眼中,老齡化就是沉重的負擔,甚至一些老年人也認為自己正在成為社會的包袱,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有關專家認為,不可否認,老齡化確實將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壓力,但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負面影響,還應該看到一些新的積極效應,努力發掘其背後所蘊涵的機遇和契機。

老年產業其實也是朝陽產業,人口老齡化問題背後所蘊涵的巨大的「銀發」消費市場不容小覷。據專家分析,我國老年人口的經濟水平大體分三個層次:一是年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間的溫飽型消費;二是年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間的溫飽型向小康過渡型消費;三是多於8000元收入的小康型消費。

實際上,老年用品市場的需求日漸強烈,老年人對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墊、浴盆及護理商品如手杖、輪椅等大多有需求,對輔助商品如老花鏡、助聽器、假牙假發等需求也較多。在生活用品上,老年人要求方便舒適,在老年保健品的開發上,需求潛力和市場前景十分看好。「銀色消費」市場日趨擴大,老年消費品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同時,老年人所擁有的嫻熟技術以及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更是日積月累、不可多得的社會財富。盡管精力上可能不如年輕人,但相對年輕人來講,老年人才工作報酬要求比較合理,工作經驗豐富,一上手就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且穩定性更高。讓一部分力所能及的老人重返職場,不僅有利於緩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壓力,還有利於解決老年人「空巢綜合征」等心理問題。

專家們還建議,我國應當鼓勵各級政府把老年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和老年產業開發納入計劃。與此同時,制訂興辦老年消費品產業的扶持政策,在政府開放各類福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同時,允許並鼓勵各社團組織及私人組織舉辦以贏利為目的的老年服務機構;鼓勵外資和社會團體、各界人士集體或個人投資興辦老年消費品產業;對新建老年服務設施給予政策優惠等。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隨著老年人口 比重的不斷提高和老年人口絕對數的大量增加,社會負擔、經濟承受 能力、農村養老、勞動力老化等問題也日益顯示出來,因此,營造一 個敬老、尊老、養老的社會氛圍,健全落實老年人口工作的管理機構, 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興辦老年事業,設立老年疾病專門醫療機 構等一系列能推動老年人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的措施,應當成為各級 組織十分關注的問題,同時,老年人大量增加所帶來的銀色消費,也 應成為生產者和經營者大力開發的一個潛在市場。

閱讀全文

與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哪些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