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現:①國際經濟方面: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世界市場最終確立);(2分)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日益頻繁,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縮小了人們的距離,人口遷徙和種族融合加速,國際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4分,寫出2點即可)
②國際政治方面:壟斷資本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整體化的最大受益者。(2分,或答「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確立」也可給分)
③國際文化交流方面:全球性文化交流擴大。(2分)
(2)影響:①經濟上,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民族工業迅速發展。
②政治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興起,推翻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
③文化上,啟蒙思想對中國的影響逐步深化,新文化運動興起和發展。
④社會方面,交通和通信的發展,社會習俗風尚的變革。
⑤國際關繫上,中國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8分,寫出4點即可)
(3)特點:各國文學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與其他地區的文學相融合;(2分)出現了特有的無產階級文學作品。(2分)
作家及代表作:(印度)泰戈爾(1分)、《吉檀迦利》《戈拉》(1分,寫出1項即可);(中國)魯迅(1分)、《阿Q正傳》《狂人日記》。(1分,寫出1項即可)
I.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狀況 (1)材料一反映
(1)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兩大軍事集團,最終版引發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
(3)歐洲支離破碎;為擺脫美國、蘇聯等國的威脅;為緩和民族矛盾、防止戰爭悲劇重演;歐洲經濟衰落。 (4)由戰爭走向聯合。 |
J. (21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經濟呈現明顯的變化...
【答案】
(1)特點: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不斷發展;由沿海向內地擴展;輕工業發展迅速。(3分)
成因: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鼓勵發展工商業;「實業救國」思潮興起;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由沿海深入內地;輕工業投資少、見效快等。(4分)
(2)特徵:①中國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4分)
②現代化加快,進出口貿易的發展。(4分)
(3)經濟上:經濟上推動工業化;政治上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思想上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生活習俗近代化等。(答出其中3點即可,6分)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
(1)從材料一表格的數據可以看出,1895—1899年,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民族工業由沿海向內地擴展;輕工業發展迅速。聯系這一時期國內外背景,分析這些特點的成因。
(2)分析材料二《甲午戰爭前後中國進出口商品種類比較》可知,這一時期中國進口的商品以直接消費資料、消費品原料和機器等為主,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和手工產品為主。一方面說明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已經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3)該問屬於論述型的問題,考查學生分析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列舉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貢獻論證題乾的觀點。答題時要注意史論結合,論據充足、論證充分。
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