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

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9 15:02:02

❶ 歐洲中世紀中後期有了什麼樣的發展

歐洲中世紀中後期,城市的出現,商業的發展,使人們逐漸告別了因領土、民族、宗教、階級而產生的連綿不斷的戰爭,並且遠離了飢荒和黑死病。東十字軍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利潤,同時也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與思維。

❷ 西歐中世紀社會的特點是什麼

1、特點(屬性):一個文化衰落的時期。

歐洲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被稱為中世紀,西羅馬滅亡至神聖羅馬帝國建立的中世紀前期被認為是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由於蠻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羅馬帝國的崩潰,幾乎造成當時歐洲文化的完全毀滅。

西歐的封建制度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日耳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從羅馬滅亡後的廢墟上產生、發展起來的。騎士制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紀中前期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懈的領土集合體。

2、西歐中世紀不同階段特點:

(1)早期:

從古典時代晚期開始,一直到中世紀早期,人口減少,反城鎮化,入侵和人民遷徙仍未停止。人們大規模遷徙。

(2)中期:

公元1000年後,隨著技術和農業創新,貿易蓬勃發展,中世紀暖期氣候變化使作物產量增加,歐洲人口大大增加。

(3)晚期:

中世紀晚期,飢荒,瘟疫和戰爭無處不在,歐洲人口被顯著的削弱; 1347年到1350年,黑死病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天主教會內部的爭議,分裂主義與州際沖突,內亂和農民起義四處橫行。隨著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歐洲社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歐洲逐漸進入現代(歐洲三大傳統劃分下的現代,即Modern)。

(2)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城市的興起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對歐洲文明有重大影響。

(1)城市的興起使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等級一一市民階級.而在此之前,西歐社會只有農奴和在農奴之上的貴族、教士.而且,這些市民的經濟力量、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還在穩步提高,這就意味著國家日後要更加重視和支持這些人的利益及其他們的對外冒險事業.此為社會變化。

(2)城市商品經濟的作用,促使舊的自然經濟的領地庄園制度瓦解和農奴依附地位的消失.門類齊全的庄園生產轉而成為滿足市場需要的專業化生產,新型的自由農民出現.以前人們的財富觀念只有土地,現今則包括貨幣和可用貨幣估價的商品.新的商品為土地貴族提供了新的消費,從而也就瓦解了土地貴族,他們不再搞勞役地租,而改用貨幣地租,使農奴變成了人身自由的佃農.此為經濟變化.

(3)城市與王權結盟,促使王權加強,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同時市民階級參與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議會,也促進了議會制度的出現.此為政治變化。

(4)隨著城市的出現,產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為教士所壟斷,這就為日後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備.這是文化變化。

❸ 中世紀歐洲政治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早期基督教美術[公元2世紀——5世紀]
拜占庭美術[公元5世紀——15世紀]
羅馬式美術[公元10世紀——12世紀]
哥特式美術[公元12世紀——15世紀]

❹ 基督教在中世紀的歐洲政治、經濟以及思想地位如何

歐封建制初期,王權衰落,地方勢力割據自擁,基督教會趁機擴張勢力。


8世紀中期,通過「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

政治上:教皇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凌駕於各國君主之上,在西歐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著仲裁者的角色,任意干涉各國內政。(有權)

經濟上:佔有大量土地(有財)


思想上:控制了西歐的思想文化,居西歐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有勢)

❺ 歐洲為什麼在中世紀晚期社會經濟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因為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新航路開辟。

16世紀資本主義時代開始,在封建社會末專期,商品經濟屬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

此外,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後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

(5)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新航路開辟後,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但是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產是供封建統治者享用,並未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說,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葡萄牙的實力實際上降低了。

❻ 西歐中世紀城市經濟的幾個問題

中世紀城市興起的原因羅馬帝國末期,城市與商業日趨衰落。日耳曼人遷入西歐建立各個王國後,形成大小封建領主割據的局面,原有的商業及城市更加衰落,失去經濟意義。公元5~10世紀的歐洲,幾乎只有單一的農業經濟,以及一些農民的家庭手工業及庄園或寺院的手工作坊。到了11世紀,西歐封建化的過程完成,商業開始發展,城市開始復興。在11~15世紀中,原已衰落的一些城市復甦和擴大了,並新建了許多城市,這時歐洲封建社會的經濟成為既擁有庄園農業,又有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二元經濟。
西歐城市經濟興起的前提和物質基礎是封建制度確立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業不僅能供養生產者本身及剝削者,而且有足夠的剩餘產品來養活城市居民。同時,庄園及寺院中逐漸出現了專業手工工匠,手工業者和農民的勞動分工開始形成並得到擴大。此外,西歐早期封建社會內部經濟矛盾和階級矛盾的發展,也促成了城市的復興。由於封建庄園內資源種類及數量都有限,庄園主和寺院僧侶都要從市場上購買若干生活必需品(如鹽、鐵、染料等)和奢侈品(如絲綢、香料等),同時也要出賣自己庄園中多餘的產品,為此封建統治階級不得不逐漸地允許並保護在自己的領地內建立起匯集商人與手工業者的城市。另一方面,農奴的繁衍使人口增多,其中一些人沒有足夠的份地養活家小,很多農奴不堪壓迫和剝削而逃離庄園。這些逃亡農奴和繳納代役租的農奴手工業者大量流入城市謀生,成為中世紀城市最早的市民。與此同時,商人也逐漸匯集到城市。這樣在12世紀西歐就出現了星羅棋布大小不等的城市,城市商業及手工業繁榮起來。

城市規模
編輯
城市興起的地點多種多樣:有古代城市的舊址,有水陸交通中心或河川渡口,有原來的商品集散地,有過去的軍事堡壘,有主教駐節地,也有的城市前身本是一個庄園的中心。到15世紀時,西歐究竟有多少個城市很難統計出確切數字,據估計,在當時的西歐,擁有 2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不過15~20個;人口在10000~25000人的較大城市也為數不多;人口在2000~10000人的中等城市數量較大;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小城鎮則數量最大。在1275~1325年間,擁有50000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義大利才有,如佛羅倫薩約90000人,威尼斯約90000人,米蘭約75000人。在其他地區,1340年布呂赫有35000人;15世紀的布魯塞爾有50000人;1374年安特衛普只有18000人;1514年的阿姆斯特丹有10000~12000人;1328年巴黎大約有80000人;在德國,科隆是最大的城市,約有40000人;1377年的倫敦,大約有35000~45000人;1450年紐倫堡居民有20165人。
城市的性質與特點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是商業與手工業的中心,市民多為商人及手工業者。但一般城市仍有農業。在小城市中農業的比重往往較大,在大中城市則相反。大城市所需的糧食絕大部分靠商人販運。城市經濟發展總的趨勢是農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而商業及製造業則不斷擴大。城市的經濟組織形式是手工業行會和商人行會。城市經濟的基礎是行會制度(見西歐行會制度)。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經濟是在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最初階段的斗爭是11~12世紀行會團結市民反對封建領主,用贖買或暴力方式爭取城市自治。斗爭的結果是使建立在封建領地內由領主統治的城市轉變成為法律上獨立於領地的政治單位和經濟單位,少數城市甚至發展成為城市共和國(如威尼斯)。行使自治權力的城市只需向國王繳納一定稅收並在名義上隸屬於國王,而實際上有自己獨立的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有自衛的武裝,可以自行鑄造貨幣和規定度量衡,有向市民及來往商人征稅的權力等。市民則具有自由民的身份而不是農奴。獲得自治的城市政權最初掌握在城市的富裕市民即商人高利貸者、地產業主等手中,他們構成城市貴族。他們憑借自己優越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利用各種手段來剝削和壓榨一般市民。13~14世紀西歐許多國家的城市中,行會手工業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又在行會組織的領導下展開了反抗城市貴族的斗爭,這是城市斗爭的第二階段。斗爭的結果,在某些城市是將城市貴族徹底推翻而由行會上層分子掌權;更多的情況是迫使城市貴族和最有勢力的行會上層共同掌握城市的自治權。另外也有一些對外貿易特別發達的城市,如威尼斯、呂貝克、漢堡等,上層貴族根本未作讓步而仍保持無上權力。城市斗爭的第三階段則主要表現為行會內部及對外的斗爭,即城市手工業與農村手工業、寺院手工業的矛盾斗爭,行會同商人特別是零售商的矛盾斗爭,行會彼此之間的矛盾以及行會內部匠師與匠師、匠師與幫工學徒的矛盾斗爭,這些矛盾引起了行會內部的分化,促成行會的解體。
中世紀城市經濟的歷史作用11~15世紀歐洲城市經濟的興起與繁榮,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城市興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若干工業區域或工業中心,如佛蘭德的毛織業、威尼斯的造船業、佛羅倫薩的毛織和絲織業等等。城市的復興還使商業和商品生產大大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制生產關系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力量,是引導製造業從家庭手工業、行會手工業向更高階段──工場手工業發展,並促使庄園農業經濟瓦解的巨大力量。城市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❼ 中世紀歐洲城市重新興起的時間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世紀歐洲城市重新興起的時間公元前10世紀,根本原因是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公元前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原因的理解,這些城市是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城市的興起和當時西歐的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關系,農業和手工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出現。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在10 世紀後期,特別是11 世紀,西歐各國開始出現舊城復甦和新城產生的歷史過程,統稱之為城市的興起。

新興的城市規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 居民。西歐中世紀城市,有因手工業發達應運而主,有因國內外貿易而興盛,有因政治、軍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



(7)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沖擊著農村的自然經濟。從13世紀起,西歐許多國家的勞役和實物地租逐漸被貨幣地租取代,英國的貨幣地租甚至佔了支配地位。

貨幣地租出現以後,農民雖然還向土地所有主提供無償的勞動,但他們提供的是產品的價格而不是產品或直接勞動,因此農民必須把一部分產品出賣,即當作商品來生產。

封建主為獲得更多的貨幣,便把自營地幾乎全部租出去,終於使庄園解體,領主制漸漸被地主制代替。與此同時,封建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逐漸變成單純的貨幣關系,農奴制消失,有的甚至變成不僅擁有工具和動產甚至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自耕農。

在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下,自由農民必然發生兩極分化:少數人富裕,多數人貧窮破產,使階級矛盾趨於激化。14世紀,義大利、英國和法國發生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就是明證。

❽ 歐洲中世紀晚期經濟發展的實質是什麼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❾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是

中世紀(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

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

中世紀是封建主義,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最早出現在義大利北方的自治城市經濟中。中世紀見證了北歐和西歐第一次大規模城市化的進程。

許多現代歐洲國家把自己國家的來源追溯到中世紀的重大事件。現代歐洲的政治疆界在許多方面是這一紊亂時期的軍事和王朝政治的產品。

(9)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世紀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社會。它在采邑制(和封地制)的基礎上,將不同的等級、團體和個人以契約為紐帶連結為一個共同體,從而確認了契約雙方權利主體的地位和某種程度的平等。

它那極其多元化的政治秩序,使不同等級、團體和個人在多種法律與管轄權的並存和競爭中有較多的選擇和自由的空間。

日爾曼人的頑強性格和自由傳統是契約關系和多元秩序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在這種關系和秩序下得到滋養而進一步發育成長。

在采邑制基礎上,從國王到最低等級的騎士,形成了層層疊疊的領主與附庸的關系。這種關系受到習慣法的保護。

從內容上說,它以包含雙方互相忠誠和互相保護的雙重承諾的契約為基礎,其本質是雙方相互的權利義務關系。

這種契約關系滲入封建秩序的每個細節,由此產生的契約觀念和相互的權利義務觀念,對西歐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❿ 中世紀末期歐洲經濟政治出現了哪些變化

12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中世紀末期,歐洲的經濟政治出現了巨大變化,工商業的發展和繁榮形成回了許多中心答城市,而城市和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教育事業的變革。於是,在12世紀初,義大利出現了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諾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和英國的牛津大學也於12世紀先後形成。西歐大學的興起是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

閱讀全文

與中世紀歐洲的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