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在疫情後率先恢復經濟發展,很多行業都已經走上正軌,你怎麼看
2020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還困於疫情當中。到了下半年,中國疫情得到了相當好的控制,經濟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發展。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疫情剛剛控制,中國這些行業就顯現出來了,像服裝、自行車、毛絨玩具、小家電等行業,不斷地向海外市場流出,促進了中國外貿經濟的發展。
疫情期間,無法出門,很多人都選擇了網上購買各種東西,電商經濟也藉此機會不斷發展了起來,中國電商的發展促進了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
我們國家這些行業走在了經濟前端,很多都已經排單排到了明年,這是很難得的機會,中國一定要抓住。在如此緊張的生產銷售中,一定要把好質量的關,我們中國做的是長久買賣,越在這種情況下,越要把中國人民誠實守信的傳統給體現出來。
⑵ 2. 除了疫情,還有什麼事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大的影響
除了疫情,還有。出口這一塊。這都對中國的經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⑶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3)國外疫情也會影響中國經濟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⑷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
⑸ 在面對疫情時為什麼說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
因為現在是國際貿易,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能力變強,出口增長,如果外國經濟因為疫情影響,勢必會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所以不能獨善其身。
⑹ 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惡重衰退,中國經濟也受到影響,說明了什麼
說明地球人類是一個整體,一榮未必俱榮,但一損必定俱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必須團結互助,拋開成見宗教信仰等思想觀念,攜手共進。
⑺ 當前疫情,中國如何避免受到西方經濟危機影響
在當今疫情下,中國要想完全的避免受到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是很困難的,我們只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⑻ 全球經濟備受沖擊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嗎
本身中國的經濟就受到了沖擊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大部分的國家,全球的經濟都受到了沖擊,而中國更是第一個受害者。我們從1月份開始做疫情的防護工作,之後各高風險地區開始封城,各個行業也都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始“關門”。我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附近的飯店關門了,旅遊景點也不再開放,公園也開始關門,甚至一些超市也不再開放,剩下的,只有那些醫院和葯房,誰都怕死,敢當勇士的店家還是比較少的,當然他們也值得我們欽佩,在疫情期間給我們提供服務。疫情越來越緊張,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平時的蔬菜也開始漲價,飯店為了生存也把自己積壓的糧食拿出來低價賣掉。
好在中國初步戰勝疫情的速度比較快,疫情在其他國家肆虐的時候,我們開始復工了,口罩已經不再是一種稀缺物品,所以中國經濟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今年可能國家會更加落實“六穩”和“六保”,而不再追求一些硬性指標。這是一件好事,穩中求進,短期內國家的進出口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畢竟那些生產、物流和交通行業受限,進出口效率變低了。但是這只是短期的影響,不過多久,各個國家還是會復工復產,到時候產品之間的進出口會恢復正常。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太過明顯,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經濟基礎沒有被影響,自然不會產生較大的變化。
⑼ 經濟學分析疫情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
疫情如何影響中國哪些世界的京劇,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疫情時期,特別是禁止從國外運來一些海鮮。因為發現海鮮有冠性病毒,這樣就影響了國內外的。物品的進口和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