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低碳經濟由來和產生過程
恩…這個問題嘛,你可以到網路問庫里,直接搜索「低碳經濟的由來、現狀與運行機制」專,我剛才有認真屬幫你找哦,只是因為我是用手機沒辦法把網址直接貼給你,我找到了那個文檔就叫做《低碳經濟的由來、現狀與運行機制》希望對你有幫助,還有就是謝謝你讓我回答這個問題,要是能採納我的話就更謝謝你咯。祝你今天笑口常開~
② 低碳經濟對人類會產生哪些改變
1.導言2.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研究【提示】在21世紀,攸關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而低碳經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新的解決方案。低碳經濟將成為減緩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必由之路。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說循環經濟使可持續發展進入"汽車時代",那麼低碳經濟將把可持續發展帶入"航空時代"。毋庸諱言,低碳經濟是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巨大挑戰,但是低碳經濟卻為人類社會提供了通過國際合作,共建低碳經濟、創建和諧世界的一個千栽難逢的機遇。3.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提示】當前,全球正發生著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並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低碳經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經濟模式。本課題從溫室氣體減排壓力、能源安全和資源環境等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在對國內外低碳經濟理論和實踐綜述的基礎上,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論證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發展方向、發展方式和發展方法,即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最後提出了我國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政策措施。【研究重點】〔國內外低碳經濟理論和實踐綜述〕☆國外綜述☆國內綜述〔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溫室氣體減排壓力☆能源安全☆資源環境〔以低碳發展為發展方向〕☆宏觀☆中觀☆微觀〔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宏觀☆中觀☆微觀〔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宏觀☆中觀☆微觀〔我國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政策措施〕☆節能優先☆化石能源低碳化☆設立碳基金☆確立國家碳交易機制4.低碳城市的構建途徑研究【提示】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和低碳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其核心為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經濟是世界發展的趨勢,低碳城市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說明低碳城市的構建途徑:新能源技術應用、清潔技術應用、綠色規劃、綠色建築和低碳消費。並闡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國的實踐。【研究重點】☆低碳城市在中國的實踐☆新能源技術應用☆清潔技術應用☆綠色規劃☆綠色建築和低碳消費5.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准備【提示】低碳經濟是發達國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提出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強調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大的經濟產出。目前它正成為一種新的國際潮流,影響著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國作為發展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特定的制約因素,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潛在優勢。中國需要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建設性地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在發展戰略、政策機制、技術創新等方面,積極做好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准備。【研究重點】☆發展戰略☆政策機制☆技術創新6.技術進步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提示】發展低碳經濟、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世界密切關注的主題。本課題圍繞當今世界發展低碳經濟的大環境,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發展低碳經濟的瓶頸等問題,分析指出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化石能源消費將持續增長,溫室氣體減排形勢嚴峻;發展低碳經濟刻不容緩,而技術進步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但技術瓶頸問題還長期存在。7.發展國家低碳經濟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提示】在氣候問題備受關注的國際大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找到適合中國自己的低碳經濟之路,是當今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本課題介紹了發達國家近幾年的低碳經濟發展歷程,分析了他們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啟示。8.積極實施節能減排,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國外已採取多種措施發展低碳經濟。而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將是今後我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中國積極實施節能減排,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我國如何在未來的發展中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長,需要有積極的戰略規劃和對策措施,特別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9.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提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仍然需要把重點放在實現低碳導向的新型工業化(生產模式)、新型現代化(消費模式)以及具有整合作用的新型城市化上。10.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和清潔發展機制的對策研究【提示】針對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問題,課題介紹了低碳經濟、清潔發展機制以及實現低碳經濟的基本途徑,量化了碳減排潛力,分析了電力、鋼鐵兩大行業的碳減排途徑,最後從項目技術開發因素和項目外部環境因素兩方面具體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和清潔發展機制的對策。11.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舉措【提示】根據我國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現狀,提出應從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消費過程優化及政策法規支持5個方面開展工作,闡述了各方面所能採取的舉措。【研究重點】〔我國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現狀〕☆能源消耗現狀☆CO2排放現狀〔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消費過程優化☆政策法規支持〔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舉措〕☆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消費過程優化☆政策法規支持12.專題研究12.1我國生態工業園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提示】近年來,CO2濃度增高,氣溫上升,已經給全球代理不少問題。低碳經濟就是減少"碳"排放,解決此問題的關鍵環節。而生態工業園卻是實現低碳經濟的一種重要方法。12.2我國低碳建築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摘要】低碳經濟源於節能但高於節能。低碳經濟是對我們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將建築節能發展到更高階段的機遇。我們要不斷研究低碳建築的各項技術,並且思想方法、設計思路、技術措施和行為准則也要隨之而登上更高的台階。這樣,一旦中國不得不承擔減排義務時,我們就不至於陷於被動,也不至於靠提高建築成本、降低生活質量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③ 低碳經濟理念是在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
低碳經濟是一種在氣候變暖背景下產生的,以低碳排放為核心特徵的,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變暖挑戰的經濟形態發展模式。(意對即可)
④ 目前,「低碳經濟」備受關注,CO2的產生及有效開發利用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1)向濃CaCl2溶液中
(1)①濃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製得納米級碳酸鈣,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a 2++CO2+2NH3+H2O═CaCO3↓+2NH4+,
故答案為:Ca 2++CO2+2NH3+H2O═CaCO3↓+2NH4+;
②納米級碳酸鈣具有膠體的性質,而鑒別膠體的常用方法為丁達爾效應,所以要判斷產品中是否含有納米級碳酸鈣的簡單實驗方法為丁達爾效應,
故答案為:丁達爾效應;
(2)①由表中數據可知,平衡時氫氣的物質的量為3.2mol,則:
C(s)+2H20(g)?C02(g)+2H2(g)
開始(mol):24 0 0
轉化(mol):1.6 3.2 1.6 3.2
平衡(mol):0.4 0.8 1.63.2
平衡常數k=
c(CO2)?c2(H2) |
c2(H2O) |
| ||||
(
|
1.2mol |
1L |
2mol |
1L |
a |
b |
a |
b |
4mol |
2L |
1mol+1mol |
1L |
1mol+1mol |
1L |
2mol+2mol |
1L |
0.5mol+1.5mol |
1L |
⑤ 為了發展低碳經濟,最近有科學家提出「綠色自由」構想:把空氣吹入飽和碳酸鉀溶液中生成KHCO 3 ,然後利
A、由分抄解池分解後所得溶液襲X可通入吸收池再利用,碳酸氫鉀分解生成碳酸鉀、水、二氧化碳,吸收池內的反應物是飽和碳酸鉀溶液,所以碳酸鉀可回收循環使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鉀,而非碳酸氫鉀,故A說法錯誤; B、由題意知,分解池中的反應物是碳酸氫鉀,分解後生成碳酸鉀、水、二氧化碳,用觀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後面標上上升符號,所以方程式是:2KHCO 3
C、由題意知,吸收池內反應物是碳酸鉀、水、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氫鉀,用觀察法配平即可,所以發生的主要反應為CO 2 +K 2 CO 3 +H 2 O
D、合成塔中反應物是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成物是甲醇和水,用觀察法配平即可,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
⑥ 低碳經濟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發展低碳金融有助於中國經濟發展轉型 汪小亞認為,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有廣闊的發展機會;同時,發展國內碳金融和綠色金融,亦能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發展低碳金融有助於中國經濟發展轉型
當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把"低碳經濟"由一個概念、一句口號推向了前台,發展低碳技術、選擇低碳生活方式、進行低碳消費已成為各界共識。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汪小亞博士接受《理論前沿》周刊專訪,就主動融入低碳浪潮、加快綠色金融創新發表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我國大力發展低碳金融和綠色金融十分必要,不僅可以通過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獲得廣闊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可以通過發展國內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促進國內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理念上: 倡導低碳生活和綠色經濟
記者:當前,"低碳"、"綠色"這兩個詞彙被廣泛傳播和運用,您能為我們闡述一下它們的准確內涵嗎?
汪小亞: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低碳"與"綠色"並不是同一概念。
首先,指向不同。"低碳"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概念。假定氣候變暖,氣候變暖的結果是人類生存危機,如極端天氣增多、海平面上升、島嶼消失、糧食和飲水短缺、物種滅絕等。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中人為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溫室氣體主要由6種氣體組成,其中,CO2是主要成分,解決氣候變暖的手段是低碳。"綠色"是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概念。假定人類生存環境在惡化,出現大量廢氣、廢水、廢渣等污染物,導致惡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工業化、粗放的增長方式、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解決思路是樹立綠色意識,加強環境保護,特別是針對大氣、河流、海洋、綠色植被、動物資源的保護,創造一個宜住環境。
其次,影響范圍不同。氣候變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如某省或某國大量CO2排放對該地區的氣候影響不明顯,而匯積起來很大。而環境惡化的影響是地域性的,如某地區熱電廠較多,酸雨問題嚴重,而距離較遠的地區可能沒有酸雨危害。
再者,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不同。溫室氣體排放和經濟發展是正相關關系,因為主要溫室氣體排放的行業是電力、鋼鐵、化工、交通、房地產等各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或主導性行業,故在現有的生產方式下,經濟發展越快、溫室氣體排放量越多。而環境惡化和經濟發展並不正相關關系。只要樹立好環保的理念和機制,經濟發展與環境友好可以同時實現。
最後,治理方式不同。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治理是平衡,即在降低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平衡,既不能為降低排放而犧牲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也不是一味追求高增長而無視人類的共同利益,在低碳和經濟發展之間選擇,對於任何國家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對污染物的治理是禁止,各國法律都有明文規定。記者:那麼,這兩個概念在實際運用中的交融之處體現在哪裡呢?
汪小亞:從現實意義上講"低碳"和"綠色"都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其一,"低碳"和"綠色"之間密切相關。首先,氣候是環境的一個重要要素。氣候的不利變化如暴雪、海嘯、颶風等會惡化生存環境。其次,氣候和環境的變化都與工業化城市化密切有關。工業化導致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破壞自然界的平衡和循環。如火力發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前者是溫室氣體,後者形成酸雨。"低碳經濟"是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經濟發展形態。"綠色經濟"是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
其二,倡導"低碳"、"綠色"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具體體現。"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都是主張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經濟;都是主張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和方式。我國各省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不同所承擔的成本和壓力也不同,通過綠色和低碳經濟發展政策,能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消費方式轉變。
其三,倡導"低碳"、"綠色"經濟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具體體現。從"資源節約型"看,倡導"低碳"和"綠色",就是強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降低GDP能耗也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環境友好型"看,倡導低碳和綠色,就是強調對生存環境的保護,珍惜藍天、青山、綠水。如植樹造林,既能增強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又能改造地表結構,防止水土流失。
行動上:發展低碳金融和綠色金融
記者:對於中國而言,當前的國際市場環境為我們大力發展低碳金融和綠色金融提供了哪些難得的機遇?
汪小亞:第一,全球碳交易市場將取代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據統計,2005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為7.1億噸和108.6億美元;到2008年分別上升48.1億噸和1263.5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分別為89.2%和126.6%,世界銀行報告稱,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將達1500億美元,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碳交易市場可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滿足減排目標;自願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願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配額碳交易又分為兩大類,其一,基於配額的交易。買家在"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體制下購買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賣)的減排配額,譬如《京都議定書》下的分配數量單位(AAUs)和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其二,基於項目的交易。買主向可證實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最典型的此類交易為清潔發展機制CDM以及聯合履行機制(JI)下分別產生核證減排量(CERs)和減排單位(ERUs)。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早在強制性減排市場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主要被用於企業的市場營銷,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等。目前雖所佔碳交易額的比例很小,不過潛力巨大。自願市場分為碳匯標准與無碳標准交易兩種。近年來很多非政府組織從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的角度出發,開發了很多自願減排碳交易產品,比如VIVO計劃,主要關注在發展中國家造林與環境保護項目。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低碳經濟引領中國未來發展低碳經濟決定著新一輪國家競爭力記者:我國政府近日確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其中提到「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徵的工業、建築與交通體系」、「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引發廣泛關注。請您談談「低碳」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吳曉青: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已不斷為人類所認識,其中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的事實。通過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世界各國共識。在這個背景下,「低碳經濟」、「低碳發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也應運而生。現在低碳經濟已被看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發達國家經濟轉型的方向,也是發展中國家應遵循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記者:您在去年「兩會」上首次提交了「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指出我國能否在未來幾十年走在世界發展前列,很大程度取決於應對低碳經濟發展調整的能力。這方面我們要盡快採取哪些行動?吳曉青:種種跡象表明低碳時代已到來。在以低碳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新一輪國家競爭力角逐中,誰領先一步,誰將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並成為國際市場最大贏家。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大國,中國的選擇不僅決定未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前景,也決定著世界的未來。我們的目標已提出,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完成這一目標,難度很大,需各方努力。我國正處於加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對資源尤其是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耗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資源供給與經濟發展需要間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環境保護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各項發展目標,解決目前存在的環境和發展矛盾,走低碳經濟道路是最佳選擇,這不僅可以實現溫室氣體減排,也可以促進環保,改善人民生存環境。我說的「應對低碳經濟發展調整的能力」應包含四方面,即低碳技術發展和支撐能力、完善的低碳發展標准和規范、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制度准備、健全的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從現有國情看,四個方面我們都有欠缺。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調整現行發展方式,必須加強這四方面的能力建設。做好手頭的,眼盯高端的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只能走自己的路記者: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前提下,從哪兒入手發展低碳經濟?吳曉青:有人提出「做好手頭的,眼盯高端的」,我認為這很形象地表達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需求。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現成模式,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國外已有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從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我覺得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開展科學研究基礎上,建立並完善「碳足跡」標識和產品認證制,倡導低碳消費模式,促進企業加快低碳產品的研發;通過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構建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體系;改革資源稅制度,將碳稅納入環境稅范圍,來部分反映傳統化石能源生產和使用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等外部成本,徵收方式可參考當地污染物征稅方式
⑦ 低碳經濟產生的經濟背景是什麼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整理
伴隨著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類逐步從原始文明走向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而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不止是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新路,即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⑧ 以低碳經濟 低碳生活為主題,觀察身邊發生的一個科學現象 寫一篇科學小論文或調查報告
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一、調查課題:我們身邊的低碳生活現狀調查
二、調查分工:根據本次調查的課題,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對五名學生進行如下分工
小A:負責調查資料的搜集和課題的總體策劃;
小B和小C:負責發放問卷和入戶調查;
小F和小D:負責調查問卷的整理和解決方案搜集和整理;
三、調查宗旨:科學認真,實事求是,積極倡導低碳生活
四、調查內容:
1.什麼是碳拍量?
大家都知道,現在低碳生活成為一種時尚生活。那什麼是低碳生活,為什麼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碳排放量。了解了碳排放量的危害,就理解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多數科學家和政府承認溫室氣體已經並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控制碳排放」對於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有實際意義的。
2.碳排放與我們生活的聯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直都在排放著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們每天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的生產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少用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等,都是屬於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3.如何進行碳排量計算
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是可以計算的。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電度數×0.785。根據這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器還可以算出市民開車、乘坐飛機、吃一個漢堡等到底能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從而計算出碳排放量。
4.調查問卷的發放
由調查小組設計好問卷,問卷涉及到我們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玩,這些方面我們都採取了哪些方式,與三年前比,我們的增長了還是下降了。然後被這些問卷在錦州市范圍內發放,送到住戶里,然後定期收回,進行統計分析。
五、調查分析: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
我們共發放了100張問卷,收回100張,有效問卷98張。根據這些問卷調查問題分析如下:
1.錦州家庭汽車使用量比三年前增加了30%,這也就是說,就出行汽車消費,比三年前的碳排量增加了30%。但是由於汽車還不是錦州家庭出行的主要工具,所以次指標增長幅度很大,但總量很小。
2.家電的更新換代較多,節能型家電逐漸被市民認同,所以家電的電耗費量增長只有3%。
3.錦州人吃穿的消費增長量逐漸下落,吃的逐漸趨於綠色,早市、夜市紅火,所以按碳排量計算器的計算,吃穿的碳排量增長幅度只有1%。
4.隨著節能建築的流行,錦州人均住的能源消費趨於下降,住房碳排量下降2%。
5.以玩為目的的休閑娛樂方式在改變,人們私家車的增加,增加了活動半徑,所以玩的碳排量上升1.5%。
綜合上述,錦州人家庭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
六、調查建議:
低碳生活被認為是一種時尚生活逐漸被人們認同,但是實施的人群相對較少。就是說,人們都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識,但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因此,我們一學生的名義,向大家倡議低碳生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細節:
1.改變用全自動洗衣機洗衣服的習慣,改用手洗衣服,既節約又環保。倡導每周用手洗衣服一次。
2.盡量拒絕一次性餐巾紙、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紙杯,因為這些製造離不開樹木,破壞森林資源。建議改用手帕、竹筷子和玻璃杯,既保護森林,又少消耗能源。
3.買菜盡量騎自行車到郊區買菜,減少蔬菜用汽車運輸,從而減少碳排量。
4.沒有用節能燈泡的家庭,建議盡量把家裡的燈泡都換成了節能燈,以節約能源。
5.盡量吃自己做的飯菜,不要吃成品食品和小食品,以減少製造這些食品過程中浪費能源。
6.去超市或菜市場,盡量自己帶現成的或自製的購物袋。
7.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或不開車,步行或騎自行車,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8.寫過字的紙也要利用,把背面用做算草,減少筆記本和紙張的使用,以保護森林。
9.盡量不去游樂場玩電動玩具,減少電能消耗。
10.盡量喝白開水,不喝飲料和瓶裝水,以減少製造和運輸這些產品所耗費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