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

發布時間:2020-12-08 18:51:04

1. 中國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了哪些貢獻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三大策略,是堅持在發展專中減排的屬同時積極控制人口和發展森林碳匯、調整經濟結構和實施節能措施以減少單位GDP能耗以及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以降低單位能耗碳排放量;但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缺乏和支持服務體系尚未確立,因而要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目標,仍存在不少難點和挑戰。未來中國將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和應用節能技術、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全面推行煤炭的綠化生產和清潔利用等四個方面採取行動,而這些都有賴於新技術的突破。

2.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當前,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國別合作與博弈的焦點。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為契機,形成新的執政理念,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產業競爭和新技術革命方面搶占制高點。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要不要發展以提高碳生產力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專家態度趨於一致。本文也就此談一些粗淺認識,供大家討論。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們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了。如果還把GDP作為發展的全部,還以廉價資源或出口退稅換取GDP;如果口袋裡的錢多了,但生存的環境惡化了,空氣變臟了,水變黑了,就與發展的本意背離了,就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相悖了。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有一種誤解認為,要發展低碳經濟就要拋棄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的產業,因而不能發展低碳經濟。但我國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鋼材、水泥、電力等的供應保證,這些「高碳」產業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產業,也無法通過國際市場滿足國內的巨大需求,這些產業的發展有其合理性。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氣不足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屬於「高碳」能源,我國也沒有廉價利用國際油氣等「低碳」能源的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
發展 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我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研發和創新能力有限。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轉型的最大挑戰。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呈快速增加之勢。如果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可以實現這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游戲規則」制定的途徑。雖然我國工業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產業結構、技術革命等後發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不得不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於利潤「微笑曲線」下端。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游戲規則的討論和制定,以利於我國的中長期發展和長治久安。
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第一,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因此,我國應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條款。如可以在規劃、項目批准、戰略環評的技術導則中加入氣候影響評價的相關規定,逐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體系。應加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機制與政策措施,從政府、企業和公眾參與等方面推動低碳轉型。借鑒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教訓,制定氣候變化國家規劃,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二,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在建築物的建設中推廣利用太陽能,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採光,選用節能型取暖和製冷系統;選用保溫材料,倡導適宜裝飾,杜絕毛坯房;在家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有些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很高,應該出台相關的指導意見,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重視低碳交通的發展方向。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形成機動車、自行車與行人和諧的道路體系;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空駛率;加強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實行現代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使用柴油、氫燃料等清潔能源,減輕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壓力。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
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應採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應研究提出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路線圖,促進生產和消費領域高能效、低排放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通過參與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標准、標桿,開展自願或強制性標桿管理,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第四,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
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於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同時,應加強相關的輿論宣傳。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3.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存在哪些挑戰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徵,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徵的「低碳經濟」正成為全球關注熱點。這對中國是壓力,是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

挑戰之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加快推進的中國,正處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致力於改善13億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徵突出的「發展排放」難以迴避,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復西方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發展的老路,是中國面對的必答題。

挑戰之二:「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電力中火電佔比達77%以上,「高碳」占絕對統治地位。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會產生4.12噸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而國際能源機構估算,2007年至2030年,中國電力投資將達1.8萬億美元。如何在既定資源條件下實現向低碳經濟轉變,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極大考驗。

挑戰之三: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這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而工業生產技術欠發達,又加重了經濟的高碳特徵。資料顯示,1993年至2005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採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佔了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4.4%。調整經濟結構,提升工業生產技術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個重大課題。

挑戰之四: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正在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中國受技術和資金的限制,在國際規則制訂上又並不擁有更多話語權,面對發達國家的搶先行動,如何以後發優勢趕超發達國家,無疑也是考驗。

然而,發展低碳經濟也為我國實現經濟方式的根本轉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走低碳發展道路,既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也是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發展低碳經濟有利於突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和環境瓶頸性約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於順應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有利於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打造我國未來的國際核心競爭力;有利於推進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樹立我國對全球環境事務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良好形象。

4.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基本策略沒有

第一,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第二,回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答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第四,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總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是什麼

中促會復-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制促進會 整理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目標是明確的,措施扎實有力。在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實效性方面,中國在世界各個大國當中做得最好。中國政府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題中應有之義。2005年,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我國提出在5年內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中國政府在2007年公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又重申:到2010年,實現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經過3年的持續努力,中國已經實現了減少單位GDP能耗10%。在這個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特別強調抓好國家方案的落實,努力實現「十一五」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0%等目標。

6.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有哪些內在需求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有哪些內在需求? A、我國能源稟賦的約束,化石能回源儲量少 B、我答 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低,能源消費還要增長 C、我國的碳排放總量突出, 出口還背著包袱 D、 需求的鎖定效應,危及今後的發展 E、我國目前的減排邊際成本在提高,排放空間或者減排 空間都很有限。
答安全:選 【A、B、C、D、E】

7. 中國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了哪些貢獻

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三大策略,是堅持在發展中減排回的同時積極控制人答口和發展森林碳匯、調整經濟結構和實施節能措施以減少單位GDP能耗以及加快發展清潔能源以降低單位能耗碳排放量;但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缺乏和支持服務體系尚未確立,因而要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目標,仍存在不少難點和挑戰。未來中國將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和應用節能技術、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全面推行煤炭的綠化生產和清潔利用等四個方面採取行動,而這些都有賴於新技術的突破。

8. 中國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依據

資料如下 中國的低碳選擇發展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如何做到全面、統籌、可持續發展呢?一是倡導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綠色發展。在綠色經濟的框架下,推動包括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合理消費等在內各領域的發展。把低碳經濟的概念落在節能減排、環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上。二是低碳技術要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發展。我們應根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國際社會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適用技術的層次體系,做到各種技術之間互相協調。不僅要加大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也要著力加強新能源技術、清潔煤技術、節能降耗等戰略性技術的研發和儲備。三是通過低碳技術和產業政策,揚長避短,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低碳經濟技術發展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各個行業,關繫到經濟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關繫到國際的科技競爭和市場競爭。低碳經濟必須「魂要附體」,而傳統產業以及新興產業正是這個「體」之所在。四是充分考慮碳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的反制措施。一方面,我們要自主實現節能減排,服務我們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應充分考慮對碳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變化經濟博弈中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詳細下面是為你提供的信息; 參考資料: http://www.naland.cn/ditanyanjiu/hongguanyanjiu/2010-04-08/159.html

9.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可行性路徑

低碳經濟對環保有重要意義,對減緩地球變暖的效果是十分巨大的。「低碳經濟」,提出的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維護生態平衡,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低碳生活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我國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鋼材、水泥等的供應保證,這些「高碳」產業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產業,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
煤炭屬於「高碳」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行性路徑。我國技術水平多層次性,研發和創新能力有限。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轉型的最大挑戰。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呈快速增加之勢。如果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可以實現這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

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讓我們從細節小事做起,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使低碳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理念。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保護地球母親。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