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環境對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影響
你這個題想用20個金幣找答案太少了,簡單的講就是城市環境好,市民有榮譽感,自豪感,對經濟來說更簡單,環境好,來旅遊的人多了。這就是個循環作用的嘛。大概框架給你了,這個作業你自己慢慢扣字唄。
㈡ 環境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中國現擁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已經是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應該均衡出口。
華爾街金融風暴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福音,中國人將在現有的生活質量上更進一步。
抑制出品,一方面可以抑制外匯儲備的極度彭脹,二可以擴大內需,讓企業生產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當內需達到飽和或超過一定量,商品價格接近老百姓購買力,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三擴大國內投資,上長期在外打工的工可以回到家鄉上班工作,不在四處漂泊。四可以緩解大城市外來就業人員的壓力。
我們為什麼不抑制出口呢, 我們還別的理由嗎?
中國有關領導說我們有這么多外匯,可能買什麼呢?該買的別人不賣,我們只有拿去買外國國債和儲存。我們的外匯好無奈,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既然我們的外匯沒什麼用,我們就應該轉換一下思維。
中國投資的地方很多,為什麼要造一些與中國購買力相悖的商品出口來國外,換來一堆廢紙和向他國融資。我們應該保持現有的外匯,對外能通匯就足矣了,應該加緊擴大內需,中國老百姓很窮,但比以前來說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共同富裕。
中國的老百姓現在生活的怎麼樣呢?吃穿住行滿足了嗎,沒有?N多人沒有房住,N多人出行不便,N多人沒有用上大城市裡所謂的生活必須品,如冰箱,彩電,DVD,空放,空調,辦工娛樂用電腦,健身器材,沙發,席夢絲,燒飯用天燃氣,抽油煙機,飲水機,洗澡用熱水器。我們的一日三餐肉食禽蛋奶,瓜果蔬菜都一應齊全了嗎?
可以肯定的回答的是,沒有,遠遠沒有,邊都沾不上,為什麼我們不反思呢。我們連基本的生活資料都沒有滿足的前提下,我們有理由去幫外國人過生活嗎?甚至借錢給別人過富裕日子,而自己卻窮困僚倒。
中國人比外國人多工作一半的時間,在中國大數就業的人比外國人上班時間長,工作強度大,我們辛苦創造的勞動成果白白讓別人享用,因為我們目前得到是沒有用外匯。外國普通工作者上班時間短八小時,每個星期有雙休日,節假日,社會福利一應俱全。他們工作這么輕松,卻生活的如此好,這難道正常嗎,難道真的每個外國人的工作效率都比中國人高嗎?
我們工作比是2:1,而生活質量比是1:2。最公平嗎。
為什麼說要抑制出口呢,因為我們用勞動換來的是所謂的美元,已經不能換成黃金,其他我們又沒有什麼可以買的啦,因為想買的他們不賣。長期下去,我們將消耗掉我們的原始資源,我們將沒有可以生存的資源,如果不能出口,或者出口成本過高,許多企業就會把目光放在國內,生產我們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提高生活質量。
為什麼有這么多老百姓買不起,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價格與國際接軌,意思就是說他們勞動時間少,生產的產品自然少,物以稀為貴,價格就高了,而我國同類商品工作時間長,生產出來的商品多,價格自然要低,但是沒有變化了,就是因為是根據國際定價的。
我們把中國放到了全世界,而沒有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個體,在這個個體里,我們的商品價格應該按照自己國家的價值規律來定價,我們的體制是社會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共同所有,讓人人都可以過富裕的生活,但是我們把我們放在了全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者融在一起,失去了最初的初衷,如果資本主義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哪我們可以按照國際來操作,但是不是,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黨員總數為7080萬名,比上年增長1.7%。黨的基層組織352萬個,比上年凈增4.3萬個,增長1.2%。中國共產黨佔全中國的比是5%左右,大多數同資本主義國家交流的時間,或多或少受著他們思維的影響,而很多中國人對共產黨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我也是其中一個,對共產黨理解也是支支甚少。意思是說大多數是存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思維,當他們用商品換來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而國家卻為他們的富有買了單,擁有近2萬億的外匯。
㈢ 對社會經濟系統的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一個大型礦區開發建設的過程往往也是一個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伴隨著形成一些工礦城市,從而促進了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負面影響:其一是由於上述的環境災害導致對地面建築物、交通及通訊線路、水利工程等設施的損壞;其二是引起區域社會環境和經濟結構功能的變化。例如,土地徵用、賠償,居民或村莊搬遷產生的問題,工農業矛盾,農轉非、就業和企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以及職工和農民生活,子女上學困難等問題。
總之,礦產開發使森林、天然植物、草場遭受破壞,使地形地貌塌陷開裂,使水資源遭破壞,大氣遭污染,惡化了整個生態環境,改變了生活環境條件,甚至使區域正常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發生改變。生態環境的惡化,也進一步導致新的自然災害,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沼澤化、沙漠化等的發生和發展。而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進入惡性循環,將最終危及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可持續發展。
從全國的統計數字看,因采礦造成環境災害問題最嚴重、最頻繁的是個體采礦業,其次是集體或地方采礦業,國有企業一般較好。因此,必須用生態經濟的理論和方法來處理和協調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兩個方面協調發展,力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三統一,保障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此,必須採用現代先進的科技手段對礦區環境災害進行動態綜合監測,並運用相應的數學-物理模型和空間信息系統分析礦山工程的區域環境動態機制,研究其調控模式,從而實現地質、地貌、采礦、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動態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反饋、調控,使礦山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能夠科學地分析評價礦區環境,預測災害,減少災害發生,保護環境。
㈣ 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區別和聯系
社會環復境和經濟環境的區別和聯系制: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生存及活動范圍內的社會物質、精神條件的總和。廣義包括整個社會經濟文化體系,狹義僅指人類生活的直接環境。
所謂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和國家經濟政策,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它包括收入的變化,消費者支出模式的變化等。
㈤ 當今社會經濟對企業市場環境的影響
你可以參考以下一篇範文,也許對你的論文開題有所啟發,希望對你有用
原 形 畢 露
超級主義者的導論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中國國內的企業,他們對「三井物產」這樣的日本綜合商社的了解也很膚淺。基本上普遍的認識是,綜合商社是一個經營幾乎所有商品的貿易公司。他們簡單地認為「綜合商社」的意思就是「各種商品集合經營的貿易公司」。其實這完全忽視了綜合商社更重要的金融和投資功能。所謂「綜合能力」,不是指「多種商品貿易」的能力,而是強調貿易、金融、投資、物流、信息和人才的綜合運營和協調的能力。而綜合商社的真正意義,更在於其代位政府,以類似民間企業的行為方式,行使著國家微觀經濟管理的職能。
對於普遍接受大學的西方經濟學教育和美國MBA教育的中國企業家們和經濟學家們,日本綜合商社的學問也許已經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和爭論了。在目前普遍矮化日本經濟的輿論導向下,許多研究日本經濟和社會學者被排除出中國主流學術圈外,他們的聲音早已經被人數急劇擴大的美國經濟學博士們的著作所淹沒。特別是當今厭日情緒急升的形式下,似乎也不合時宜去提倡研習日本經濟模式。所謂「不景氣的十年日本經濟」更放大了日本經濟制度的罪過。這對於隱藏和融化在微觀經濟世界中的日本綜合商社和財團體系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雖然它們近在咫尺,幾乎無所不在,卻也無從被中國人關注和發現,更不用擔心被中國這樣一個競爭對手識破和模仿。當我們為中國各種宏觀經濟統計數字的高速增長而欣喜若狂時,他們卻暗自為大方的中國帶給日本的巨額財富而興奮不已。
有一句話叫作「眼不見心不煩」。可是,我偏偏工作在一個處於日本經濟領導地位的最老牌和最有影響力的綜合商社中,眼見中國公司憑借個人英雄主義精神剛剛打出的一片天地,不知不覺中被納入了日本財團的勢力范圍。看到周圍發生的中日沖突,無不與綜合商社或其所關聯的財團企業有關。有誰會想過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是日本三井財團的成員呢?從寶鋼的資本構成和它建設在中國土地上的事實,沒有人會懷疑它是中國人自己的企業。可是,如果寶鋼離開「三井物產」涉獵的巴西和澳大利亞鐵礦,沒有「商船三井」的鐵礦石運輸和「三井造船」製造的大型礦沙船,不與三井物產和新日鐵(三井物產的夥伴)建立合資物流銷售公司,沒有「豐田汽車」(三井財團成員)和「通用汽車」(三井財團夥伴)這樣重要的客戶,寶鋼能夠迅速提升它的產品檔次嗎?另一個問題,寶鋼與外國談判鐵礦價格和合作投資的意志和行為是由中國人自己所能決定的嗎?
去年年底,出現了一件震動中國經濟界的大事,「中航油」在海外石油貿易和期貨市場交易的博弈中,一下損失了5.5億美元。三井物產作為三井財團的一員,擁有世界上很多油田的股權,是這場賭博的莊家(受益者)。在這場賭局中,三井財團有兩個重要的關鍵成員,一個是日本「三井住友銀行」,向賭徒「中航油」進行放債;另一個是參股三井住友銀行的美國「高盛公司」,通過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阿爾龍」向賭徒「中航油」提供財務管理和期貨交易咨詢。顯然,在一個四人游戲的麻將賭桌前,三井財團佔了三個位子,並扮演著不同角色,而另一個位子留給了「中航油」。由於三井物產擁有全球的貿易和情報網路,加上財團另一成員「商船三井」掌握的全球貨運訂單情報,就可以輕易判定石油價格將持續上漲,提前埋下大量訂單。只要「中航油」不斷從「三井住友銀行」借錢,然後按照「高盛公司」的意見投入賭局。這樣一來,三井物產就可以賺到大把的銀子。
現在,「中航油」輸光了銀子,欠了三井財團的成員(夥伴)「三井住友銀行」和「高盛公司」的債。他們向「中航油」催債是再合法不過的事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或者他們可以逼迫中航油的後台為他們莽撞和缺少經驗的兒子「中航油」把錢墊上。「中航油」實在還不起債,把股份折價抵給債主們也是不錯的事情。今後,「三井住友銀行」和「高盛公司」成了與中國壟斷巨頭在一起工作的董事,可以分享超額壟斷利潤。同時,對於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的重大行動,三井財團會更容易地捕獲到有價值的情報,這對把握石油市場變化和控制貿易風險帶來了更多的好處。即使「中航油」清盤這種最壞的情況發生,三井物產賺取的利潤從整個財團看足夠彌補「中航油」欠三井財團成員的2千萬美元債款。對於三井財團這一年在石油生意中贏利的不止一個5.5億美元利潤而言,這點兒債款損失只是個小意思。
綜合商社本身就是一個貿易和金融的綜合體,再加上它的財團企業的配合,對於孤軍奮戰的中航油來說,猶如羊入虎口,必死無疑。我在三井物產東京工作的一段期間,親身經歷向韓國和台灣供應美國糧食的貿易與期貨相結合的實戰過程,才真正理解了綜合商社對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機制、貿易實務和風險控制。實際上,對於糧食、油料、糖、棉花、石油、礦產、鋼鐵和有色金屬等具備成熟期貨市場的商品,綜合商社的操作手法都基本一樣。出於商業機密的考慮,我不能在這里做更進一步闡述。「中航油」不過是中國壟斷石油企業的代理人,根本不具備從事大宗原料貿易的資源(包括人才、信息、決策機制、風險控制、實戰經驗等),出現巨額損失只是早晚的事。在舊體制下,由於國營壟斷公司全部依靠政府財政或銀行貸款來補窟窿,市場波動造成的風險和損失沒有暴露出來。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和台灣企業長期與日本綜合商社、其它金融大亨和大鱷們對手大宗原料貿易和期貨,但它們有一套自我保護的組織系統,非常值得借鑒。
中航油事件只是中日兩國在石油領域展開較量的一個插曲,雙方更多的沖突和對抗早就不斷暴露出來了,而背後總能看到日本綜合商社的身影。特別是中日雙方在俄羅斯薩哈林油氣資源上爭奪異常激烈。為爭取俄石油管道項目的走向,日本不惜血本,志在必得。此外,中國和日本還在印尼東固天然氣項目和靠近釣魚島的東海油氣田開發上發生強烈碰撞。事實上,日本是一個能源和礦產資源赤貧的國家,所以它把資源保障擺在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結合國家政策,日本綜合商社在世界各地積極獲取油氣田的開采權。
綜合商社作為投資中介組織,主要利用其長期穩定貿易經營建立起的全球信息網,為財團內部的生產型企業尋找市場定位或投資夥伴。在與財團內的生產企業共同確定投資意向後,通常由生產企業佔有支配股份,綜合商社以10%左右參股。綜合商社為生產企業投資提供中介工作的真正收益來自於未來長期的為該投資企業提供的貿易和物流服務的收入。日本式的以綜合商社為中介體主導財團成員企業對外投資的行為,是金融與商業有機結合的具有戰略前瞻性的長期投資活動,其目的在於獲得對投資企業原料供給和產品銷售的控制權,從而實現其財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長期化。必須提高警惕,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由於掌握著大量國有資產,他們的「投資銀行業務」潛在著成為被外國大資本(財團和基金)利用的工具。外國大資本渴望獲得中國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資產,從而最終瓦解中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
當大家看到電視劇《小兵張嘎》和《白求恩大夫》中的日本「零式」戰機投下的印有「三井」(「井」字中有個「三」字)標識的軍需品被八路軍繳獲時,是否意識到「零式」戰機和「三井」軍需品是由三菱財團和三井財團的企業製造的呢?雖然二戰已成為歷史,重新組建的當今日本財團還是沿襲了戰時經濟體制的很多重要內容,其當前所屬企業通常是軍民兩用型企業。日本的實際軍事力量並不是用軍費開支來衡量的,而是看其財團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以及企業之間的綜合配套能力。隨著日本財團的產業外移和海外資產的迅速增長,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保護其不斷膨脹的海外利益成為財團的一種迫切要求,這也是他們急力修改教科書和相關法律,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的內在原因之一。名義上的日本政府,還會為以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財團體系爭取最大利益,確立日本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台灣問題牽動著海內外每個中國人的神經。在歷史上,日本舊財閥是對台灣實施殖民統治的真正主角。目前,台灣企業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事業體系。但是,它們又與日本企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產業分工和合作關系。特別是,近幾年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高速成長,引起日本綜合商社高度重視。為了帶領日本財團的成員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商社非常需要既了解中國市場而又按照國際商業規范進行經營的合作夥伴。由於台灣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行為方式接近日本企業,並且擁有在大陸的銷售通路,自然成為日本商社將其納入自己財團體系的首選目標。面臨生存和發展的抉擇,可能會有更多的台灣企業投入日本財團的懷抱。不由的感觸道:沒娘的孩子象根草,這是台灣在大陸發展起來的企業的真實寫照。中國自己的綜合商社和財團體系在哪裡?實現台灣與大陸的統一,是否應該從實現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的統一開始呢?
我們的企業家和經濟領袖們能否重新研究中國微觀經濟的管理模式,盡快行動起來,組建和運轉自己的綜合商社和財團機制,從而確立自主的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支柱體系。否則,我們國家的大量關鍵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就象是沒娘的孩子一樣,將會一個一個被日本財團領養走。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那些以經濟改革為名義實行管理層持股的國有企業往往容易成為日本商社的重點獵取目標。因為當管理層個人持有大型國有企業股份時,日本商社可以投入很小的資本與該企業管理層建立緊密的人脈聯系,從而影響和間接操控大型國有企業的經營與投資決策。管理層個人可能會為了自己股權價值在短期內最大化並兌現為現金,以很小的代價將戰略性國有資產轉給日本商社或其財團企業。當中國聯想收購美國IMB股份時,美國政府立即出面干預和審查,這應該給我們一定的啟示。需要說明的一點,戰略性資產的價值不等於企業的凈資產。
中國原有的經濟體系似乎完全按照美國經濟教科書的指導,在跨國公司的巨大壓力下,如同蘇聯解體一般,正在走向終點。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幫助我們打破了原有的官僚經濟體制結構,引入了市場經濟競爭機制。但是,當一種舊的經濟體制被破壞後,應該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新經濟體制才能確保社會穩定的基礎上,使中國盡快走上富強之路?日本綜合商社和其財團企業在中國的大量經濟活動也有著積極的一面,它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培養出一批重視實踐和經驗積累的綜合性人才,也是制衡歐美企業在華謀取超額利潤的重要因素。日本企業帶給我們更多集體主義的文化和作風,這完全區別於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文化理念。而且,與日本公司的近距離接觸,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樣一個問題:那種以股票市場和基金管理為中心的、拜金主義的、美國式經濟改革方案是否可以真正造就一個富強的中國?也許還有另外一種選擇 —— 重商主義的、日本式的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
明顯感到,隨著美國金融寡頭(基金機構)在宏觀領域(匯率,期貨)的強大壓力,和日本商業巨頭(商社財團)在微觀領域(資源,物流)的激烈爭奪,中國經濟正在受到外國勢力越來越多地控制。當我們為以中國乒乓球隊和中國女排為代表的中國體育軍團在世界比賽中屢見戰功而歡喜雀躍時,日本國民早已習慣於自己的經濟軍團(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財團)在國家間的經濟競賽中所向披靡。美國的好學生南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這樣的發展中地區已經成為日本財團的屬地;不可一世的美國必須承認其製造產業正在被日本財團企業蠶食;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中東的豐富資源正在成為日本商社的囊中之物;毫無疑問印度和非洲正在被列入日本財團的新戰略目標。唯有歐洲是個例外,因為那裡是與日本經濟組織模式類似的德國的勢力范圍,日本財團很難有空子可鑽。另外在東亞,韓國是一個不可征服的國家,因為韓國有著從日本學來的以綜合商社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財團產業。在國內,溫州是僅存的一塊不被外資沾染的凈土,因為它們有著類似日本人的商業行為和儒家理念,但組織方式還很原始。我禁不住要問,中國的未來將會如何?
剛剛提到中國乒乓球隊稱雄世界的奇跡,可是多少青年人知道他們崛起的秘密:正是以日本為最強大的對手,不斷地研究日本、敢於與它們競爭與對抗,最終成為世界乒壇的主宰。中日爭端的實質是爭奪東亞主導權的斗爭,同時也是一場經濟利益的博弈。如何與日本搏擊,建立怎樣的中日睦鄰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課題。讓我們通過《中國乒乓球五十年輝煌歷史回眸》的歷史記錄,重新感受一下那激動人心的年代吧:
1961年4月4日,第26屆北京世乒賽開幕了。4月9日,男、女團體決賽開賽,兩場比賽的對陣雙方都是中國隊和日本隊。女團決賽首先開始,日本女隊經過五盤鏖戰,以3比2獲勝,實現了她們在世乒賽女團比賽中五次奪魁、三次蟬聯的夢想。女團決賽尚未結束,男團大戰便在萬眾矚目間開始,中國隊的決賽陣容是庄則棟、徐寅生、容國團。日本隊應以星野展彌、木村興治、荻村伊智朗。中國隊終於以5:3擊敗了世界乒壇的天皇-日本隊,第一次捧得斯韋思林杯。這枚男團金牌凝聚著中國乒乓球隊九年的夢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男團、男單、女單金牌相繼入帳,在26屆世乒賽上大豐收的中國乒乓隊震驚了世界。
1963年4月,第27屆世乒賽中國男隊繼續保持優勢,奪得男團冠軍、包攬男單前四名、獲得男雙金銀銅牌。中國隊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張燮林。張燮林,江蘇鎮江人,曾進入上海隊,1959年參加了國家隊集訓。在26屆世乒賽中,他的這種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隊的星野和三木。從此,他被中國隊雪藏起來,直到27屆世乒賽。在團體決賽中,他又展示神削絕技,擊敗了日本隊的三木和木村,為中國隊蟬聯斯韋思林杯立下大功。
1965年4月,第28屆世乒賽由梁麗珍、李赫男、林慧卿、鄭敏之組成的中國女隊順利殺入團體決賽,對手正是宿敵日本隊。時任女隊教練的容國團排出奇陣,用林慧卿、鄭敏之兩員削球手出戰,打了日本隊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她們以3:0戰勝了蟬聯四屆冠軍的日本女隊,首次捧得考比倫杯。接著,林慧卿、鄭敏之又在女雙比賽中奪魁。中國女隊連奪兩金,從此吹響了崛起的號角。在女隊打響翻身仗的同時,男隊也連奏凱歌,庄則棟、張燮林、李富榮組成的團體陣容在決賽中擊敗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橋浩組成的日本隊,再度蟬聯斯韋思林杯。
可惜的是,同樣是60年代,以日本綜合商社和主力銀行為核心的日本經濟軍團(財團)重新組建之時,中國卻沒有一隻象中國乒乓軍團一樣能夠活躍在世界經濟舞台與日本對抗的經濟軍團。唯有韓國人在70年代學習日本經驗建立了綜合商社和財團體制,成為一隻抗衡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式的財團體制實質上是面對經濟自由化的經濟環境,採取的一種對抗外國經濟霸權,鞏固和發展本國獨立自主經濟體系的一種戰略選擇。根據目前中國人均GDP、人均收入,城鄉差別,教育水平和企業組織等各項綜合指標,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中國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與日本六十年代中期極其相似和接近。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擺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前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拉美和東南亞道路,一條是日本和韓國道路。今後的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可以說將取決於中國國民對建設富強國家的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㈥ 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
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產生的一種管理活動,它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在經濟發展和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非常嚴重,它直接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降低了會計職能的發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本文從我國所處的國內外社會環境的變化入手,分析了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從新舊會計准則和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出發,分析社會環境和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相關性和今後會計信息質量的發展趨勢。
(6)社會環境對經濟的影響論文擴展閱讀:
工作內容:
1、每個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做記賬憑證時一定要有財務(經理)有簽字權的人簽字後再做賬),然後月末或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之所以月末登記是因為要通過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保證記錄不出錯),每發生一筆業務就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
2、月末須注意提取折舊,待攤費用的攤銷等,若是新辦企業開辦費在第一個月全部轉入費用。計提折舊的分錄是借:管理費用或是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這個折舊額是根據固定資產原值,凈值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月末還要提取稅金及附加(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由當地稅務機關決定。
3、月末編制完科目匯總表之後,編制兩筆分錄。第一筆分錄:將損益類科目的總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等)貸:本年利潤。第二筆分錄: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等)。
㈦ 環境污染對經濟發展的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個人認為是這樣的,社會進步是主流,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環境污染伴隨著人類社會進程的始終,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例如我國目前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污染問題也會日益嚴重,但是這不是科技進步帶來的,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發展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而科技的進步恰好可以解決一部分的環境污染問題。科技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的、污染少的甚至0污染的清潔能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人類應該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以及將來所要面對的污染問題,如sbr法,脫硫技術等;科技可以促使環保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舉個生活中的實例,我們都知道國家倡導垃圾分類已經很多年了,可一直收效甚微,一方面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另一方面是科學技術尚未成熟,試想,如果可以批量生產出自動分類的垃圾箱,那麼城市的固體廢棄物污染也會減少很多,城市的環境會變得更好。綜上,不難發現,污染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而科技發展可以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所以,科技發展利大於弊。下面設計一些防守場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對方辯友今天說科技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可是我想請問您了,污染到底是經濟發展帶來的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2、所以我們看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通過科技的發展解決了,這樣的好處您方都可以視而不見么?3、對方辯友一直在說,科技發展這不好那不好,是對方辯友我們承認確實存在著一些弊端,但是按照您方看法弊端已經這么多了,我們乾脆就不要讓科技再發展了吧?4、(結了這個防守場)所以今天對方辯友混淆了一個概念,就是科技不一定會帶來環境污染,您今天用一個或然的事實來論證一個必然性的辯題您方今天的論證邏輯是不是有事偏頗?以上是個人愚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加油!↖(^ω^)↗
㈧ 《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論文1000字
只提供寫作的角度。
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以資源型經濟為主要模式的城市,現階段遭遇到的資源枯竭、產業結構不完整、產業結構低端、粗放等,以及在這種模式下造成的環境問題、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向,從具體的城市然後引申到全國乃至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與環境關系。
從全球環境問題論述循環經濟、可持續經濟的重要性。
論述循環經濟、可持續經濟的特點,優勢以及是如何從創造價值的角度,闡述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立統一。
從上述角度,組織材料,闡明立場中心主題即可。
㈨ 家鄉地理環境及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2000字左右
你的家鄉在哪裡?知道了以後才好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