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概括指出不同時期影響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共同因素
介紹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可以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了民族工業的萌芽,但難以生存和發展.第二階段辛亥革命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第三階段一戰後到新中國成立前,民族工業發展日趨凋謝、萎縮.
1863-1894年,119家企業,投資額680萬;
1895-1898年,74家企業,投資額1432萬.
結合材料,說明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了民族工業的萌芽,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允許民間辦廠,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但由於封建制度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一)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鴉片戰爭後,在中國封建經濟分解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外商企業的刺激、示範和洋務派軍用工業尤其是民用工業的誘導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
1. 早期著名的企業主要有"三廠一坊".到甲午戰爭前,實存的商辦近代企業260家,大部分是輕工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2. 近代商辦企業的投資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買辦手工業主),他們已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
3.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雖然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但它畢竟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實力薄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同時又對它們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它使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兩重性.
(二)初步發展:(19世紀末)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為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世紀末,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1. 其上層維新派發動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
2. 其中下層革命派發動和領導了辛亥革命.
(三)短暫繁榮:(1912――1919)
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處於夾縫中的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次發展的機會.
1. 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有600多家,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麵粉業.
2. 這一時期,由於辛亥革命勝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識之士的倡導,"實業救國"與民主共和並存,一起成為兩大思潮,
3. 涌現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張謇、周學熙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等.
4. 但好景不長,世界大戰的結束打斷了民族工業的發展趨勢.
這說明帝國主義侵略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因素(特別是在近代前期),不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國民經濟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發展.
(四)日益萎縮:(1927-1937-1945-1946-1949)
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壓迫,中國民族工業日益萎縮
1.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在淪陷區的野蠻掠奪,四大家族在國統區加強對工業的壟斷,尤其是鋼鐵工業的官僚資本佔有明顯優勢,中國民族工業遭到破產.
2.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為了進行內戰,空前出賣國家主權.1946年11月,國民黨同美國簽訂了所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導致美國貨充斥中國市場,民族工商業受到沉重(毀滅性)打擊.
(五)獲得新生:(建國以後)
1. 建國初期(1949-1952),有利於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在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得到恢復和發展.
2. 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我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採取加工定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以及付償定息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成功地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
3. 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此,民族工業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㈡ 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和在經濟發展上的弱點是什麼
1912年到復1919年,中國民族工業進入短暫制的春天.
形成的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2.辛亥革命後,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實業救國」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基礎。
3.北洋軍閥政府較為寬松的經濟政策,使資本主義工商業得以繼續發展。
4.民國初年,一戰爆發,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華輸出的資本和商品有所減少;同時因為出於戰爭的需求,它們的工業生產主要轉為戰爭服務,減少了某些輕工業品的生產,為中國民族工業拓展國內市場,進而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契機。
當時涌現了一批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大生紗場,榮德生、榮宗敬建立保興麵粉場,周學熙建立啟新洋灰公司,方舉贊、孫英德建立發昌機器場,陳啟源建立繼昌隆繅絲廠,劉懋賞、馮濟川建立保晉礦務公司.
特點(或是弱點):當時的民族工業大部分都是輕工業,重工業依然把握在外國人手裡.主要分布在沿海,內地很少.
㈢ 簡要概括一八四零到一九一九年中國民族工業在中國產生和發展的情況
答案:線索:(1)鴉片戰爭後,英法等國在沿海通商口岸設立外商企業(設船塢和工廠)。(2)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3)19世紀六七十代起,在廣東、上海、天津等地出現了以輕工業為主的民族工業(民族資本主義工業)。(4)19世紀末(或甲午戰爭後)大量外資在中國興辦工業,民族工業也有了初步發展,但處境艱難。(5)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㈣ 誰能概括一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民族工業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中國人創辦的用機器生產的工業。洋務回運動創辦的軍用、民答用企業都應屬於民族工業。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造船業是中國最早的民族工業,1865年,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揭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歷史。
發展歷程以及特點如下:
㈤ 概述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曲折歷程,並簡要分析其曲折發展的原因
中國民族工業:
1。近代我國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形成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專
2。故有這樣的國情屬,我國民資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3。首先受帝國主義打壓,剝削,加上外資的詐騙,勒索虧本很大,大量民資企業倒閉。
4。其次受封建官僚的勒索,控制,政治壓迫,畸形發展。
5。民資有以上挫折,所以有其階級局限性:軟弱性和妥協性。
6。但在1914到1919年帝國主義列強忙於一戰剝削減輕,迎來「發展短暫的春天」
7。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來民資同工農聯盟一同反帝反封,立下大功。
8。1950年土地改革採用保護富農的措施;經濟建設時期合理調整工商業,又有很大的發展。
9。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民資作為一個階級消失。
這就是我能想起來的,望你滿意~
㈥ 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弱點是什麼
起步稍晚,奮起直追
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㈦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 年中國棉紡織廠擁有紗錠情況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 材料二:從191
(1)表現:新建廠礦大幅度增加,紡織業、麵粉加工為主的輕工業迅速發展。原因內:一戰期間,帝國主容義忙於戰爭,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同時對中國輕工產品的需求量擴大。
(2)弱點:投資規模小,重工業落後,布局上集中於沿海、沿江地區。認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雖有較頑強的生命力,但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只有徹底地反帝反封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才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㈧ 中國民族工業在經濟發展上有何弱點 1.輕工業占的比重多,重工業少。2.多分布在沿海位置,內地較少。3.沒有形成完善的工業體系 ㈨ 29、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任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在外來刺激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條件下開始的,缺少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投資規模小、發展畸形,重工業落後,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分布不平衡,集中於沿海、沿江地區。 與概括中國民族工業在經濟發展上的弱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