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08 10:52:21

經濟發展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產生的原因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時對封建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重農抑商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❷ 近代前期中國民族工業產生與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的主要影響。

近代工業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而在英國首先出現的。你還記得中國近代工業開始於什麼時候嗎?你知道什麼叫「民族工業」,通過這一課學習你將有進一步的了解。

你知道張謇為什麼被譽為「狀元實業家」?大家知道,中國的傳統是「學而優則仕」,但考中狀元的張謇,後來卻為什麼「棄官從商」,執意創辦實業?

張謇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業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為救國圖強,他提出了「父實業,母教育」的思想,你能說說張謇在創辦實業、興辦教育和公益等方面的主要事跡嗎?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主要階段,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短暫的「黃金時代」是怎樣出現的?戰後卻為什麼陷入蕭條?綜觀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軌跡,其發展體現了哪些明顯的特點?對於這些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都能一一將它們弄明白。

[知識網路]

概念:近代民族工業是指產生於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辦資本主義機器工業。

狀元實業家張謇 簡介: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
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出於愛國情懷, 張謇希望「實業救國」。
概況 創辦實業 ①甲午戰爭後:在家鄉創辦了人生紗廠(此後還建立了墾牧、輪船、麵粉、油料、冶鐵等產業);
②一戰期間:發展到頂峰
③一戰後:由於列強的侵略卷土重來,最後紗廠被吞並。
公益事業:辦文化教育及慈善事業,有些屬國內首創。

[學習探索]

1.你可以和幾位同學組成活動小組,根據本課知識,查找補充相關具體資料,搜集有關張謇或榮氏兄弟的相關圖片資料、主要事跡,並寫出相關的解說詞,然後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並介紹,讓其他同學從這些傑出的近代實業家身上感受到他們崇高的愛國品德和執著的創業精神,感受到擺脫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發展的必要性。

2.本課內容屬經濟類。對於初中學生而言理論性偏強,內容較生疏,因此學習的難度較大。

你可以查字典了解「民族資本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含義。你還可以在課外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論證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歷程和主要特點。

3.圍繞本課所學的民族工業曲折發展過程。(1)你可以製作下面的圖示並在課堂上展示,從而讓其他同學更詳實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2)你也可以製作並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掌握基礎知識。

主要發展階段
階段特徵
主要成因

洋務運動到清末

一戰期間

一戰後到解放前夕

4.請你歸納出近代中國幾種性質的工業企業,並試著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如:近代民族工業與洋務企業的聯系和區別。

5.聯系前面所學知識,嘗試分析近代前期中國民族工業產生與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的主要影響。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張謇的事跡介紹,不符合史實的有:

A.主張發展民辦實業 B.以麵粉業起家

C.熱心文化教育和慈善事業 D.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博物館

2.判斷下列關於民國時期導致中國民族工業蕭條的因素①日本的侵略②美貨泛濫③國民政府的掠奪④內戰破壞

A.②③正確,①④不正確 B.①③④正確,②不正確

C.①②③④都正確 D.①④正確,②③不正確

二、判斷正誤(請將判斷結果填在括弧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可謂孿生兄弟,因此,伴隨著近代民族資本主久的產生,中國無產階級隨之誕生。( )

2.洋務運動時期,隨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創辦,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 )

3.辛亥革命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較為迅速。但在整個封建經濟中仍處於弱勢,封建地主經濟在中國佔主要地位。( )

三、看圖回答

觀察下圖:《民國初年江浙地區民族工業分布示意圖》,你能找出一戰期間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主要集中的行業嗎,並說說為什麼會集中在這些行業?

四、材料分析

據記載,1882年李松雲的上海均昌船廠在其製成的一艘小艇上「船頭懸著英國國旗,船尾懸著中國龍旗」,請你想一想他當時為什麼要這么做?這種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現象說明了什麼?

五、問題思考

張謇和榮氏兄弟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通過本課學習請你說說二者創辦的企業興與衰的共同原因是什麼?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下載資料]

辛亥革命後至19世紀20年代頭一二年,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狀態。

「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辛亥革命成功後,封建君主專制的推翻,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資本主義投資建廠、振興實業的熱情。提倡實業建設的社會團體紛紛建立,提倡工業建設的雜志、報紙紛紛出版,新的私人資本企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幾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冊,令實業部應接不瑕。據農商部統計。辛亥革命前後歷年設立的資本額在10 000元以上的民用工礦企業:1911年為40家,資本額576萬元;1912年為85家,資本額1 038萬元,1913年為79家,資本額1 358.7萬元;1914年102家,資本額l 486.8萬元。革命後的設廠數為革命前的兩倍半①。

然而,辛亥革命畢竟是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所產生的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其他重大因素發揮作用,由革命引發的新一輪發展實業熱潮不會持續太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顯著改變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生存條件和外部環境,加之國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推動了辛亥革命後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浪潮繼續高漲。

棉紡織、火柴、機器製造等行業在大戰期間因進口銳減而獲得快速發展。其中,以棉紡織業的發展最為顯著。「一戰」爆發前,中國棉紡織業受英國產品的壓抑,步履維艱,發展甚慢。「一戰」爆發後,英國忙於戰爭,向中國出口的棉紗數量明顯減少。進口日紗想乘機取而代之,但受到了抵制外貨運動的有力鉗制。進口棉紗的銳減,引起了國內棉紗價格的猛烈上漲,但棉花價格和工人工資的上漲幅度不大,這就給生產廠家帶來了豐厚利潤。以全國平均計算,廠家每生產一包16支棉紗,1915年尚虧損3.13兩,1919年已有盈利50.55兩之多②,各紗廠無不獲利萬千。於是棉紡織行業出現了一個擴大生產、更新設備的熱潮。據統計,全國華商紗廠擁有紗錠數量1914年為50.2萬枚,1921年猛增到123.8萬枚,布機數量1914年為2 566台,1921年達到6 675台③。實收資本從1913年的1 423萬余元,迅速上升到1921年的9 842萬元,增加了六倍之多④。在利潤積累較快、資本較為充裕的條件下,不少紗廠對廠房建築和技術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蒸汽引擎為電力馬達,不但節省了燃料費用,還使原來使用人力的工序改用動力。經過一戰及其後幾年的發展,棉紡織行業的面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麵粉,榨抽、銻鎢開采等部門在大戰期間因出口大增而加速發展,其中麵粉業尤為顯著。「一戰」爆發前,我國為麵粉入超國,1915年起開始出超,出超1.92萬擔,1918年猛增至200萬擔,1920年達到344.98萬擔,總計1920年出口麵粉396萬余擔,是1913年出口量的33.14倍⑤。麵粉價格也呈上升趨勢,上海市場每包麵粉的價格1914年為21.08元,1915年上升到2.;2元,1920年再上升到2.75元⑥,而小麥價格由於產量穩定增長,市場供應充足,反而呈下降趨勢。這就給麵粉業帶來了高利潤,麵粉業由此迅速發展起來,新的機器麵粉廠不斷出現。1914年至1921年累計新創辦麵粉廠100家,資本總額2341.3萬元,日產能力達229 453包⑦。老廠也不斷增添設備,擴大生產。截止1921年,全國實存麵粉廠總計137家,資本總額3286.9萬元,日產能力312 643包⑧,形成了中國機器麵粉業發展的最好時期。

「一戰」時期出口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無暇生產,許多物資依賴進口,外國洋行紛紛向中國采購,促成了中國產品在國外市場的暢銷。另一方面,由於世界金融貨幣體系的變革,發生了金貴銀賤的現象,1915年銀價降到從未有過的低谷,倫敦每盎司大條銀價由1912年合28.03便士,下降到合23.69便士⑨。中國雖無本位貨幣,但主要通貨為銀幣,出口按銀元計價,利潤大增。也帶動了出口的發展。1916年以後銀價回升,但國外物價水平也不斷高漲,仍然有利於出口。同時,由於進口貨價位高昂,也有利於民族工業品的國內銷售。

民族工業得以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抵制外貨運動的持續不斷,外貨受到沉重打擊,國貨得以不斷暢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創建於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的高潮中,1915年正式向中國政府注冊。在廣大民眾爭買國產卷煙的愛國熱潮推動下該公司獲得迅速發展,1918年增資為500萬元,1919年再擴大為1 500萬元,銷售額由1912年的43萬余港元增加到1921年的2 800萬港元,同期的公司盈利也由5.2萬港元增加到400餘萬港元,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卷煙企業。

總之,「一戰」期間及其後的幾年間,是中國私人資本主義工業高速發展的時期。1914年至1920年私人產業資本平均年增長率為10.54%,一些主要行業的增長率更高,麵粉業為22.8%。卷煙業為36.7%,棉紡織業為17.4%。至1920年,私人資本的產業資本總額已達5.8億元。經過這一時期的發展,中國私人資本主義工業獲得長足進步。

——章開沅《中國經濟史》高等教育出版杜2002年7月第1版

[思維拓展]

在20世紀之交,張謇提出「父實業,母教育」的主張,積極倡導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結果卻行不通。而21世紀之交,我們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對民營企業也積極鼓勵和推動)、發展科技與教育,這實際上是倡導「實業興國」「科教興國」。你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

附:參考答案

第18課 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一、選擇題

1.B 2.C

二、判斷正誤

1.錯誤。中國無產階級最初是產生在外國資本在中國創辦的工業企業里,而不是產生在中國人創辦的工業企業里,而外國企業在中國出現較早。

2.錯誤。民族資本主義不是產生在洋務企業里,僅能說洋務運動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正確。

三、看圖回答

紡織業和麵粉業。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減少了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同時又由於戰爭需要,給中國的糧食商品出口提供了機會。江浙地區紡織和糧食加工的原料資源豐富。

四、材料分析

(1)為了謀求生存,只好尋求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庇護。(2)說明民族工業力量弱小,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不能正常獨立地發展。

五、問題思考

(1)都在一戰中由於帝國主義相對放鬆壓迫而得到迅速發展,最後都遭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擠壓而衰退。(2)帝國主義侵略是民族工業衰退和破產的根本原因,只有爭取民族的獨立、民主和統一,才能發展民族經濟。

❸ 影響民族發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影響民族發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一是政治原因,即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民族政策對民族問題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政策會直接作用於民族自身的發展和民族之間的關系,由此對民族問題產生直接的制約。

2、二是經濟原因,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經濟問題可以說是一切社會問題的終極原因,任何社會現象幾乎都能從經濟上找到根據。

民族問題也不例外,不同的經濟生活構成民族的 特 征之一,經濟差異是民族差異的重要方面,只要這種差異存在,民族問題必然產生。

3、三是歷史原因,歷史是連續不斷的,又是生動而充滿力量的,它會在今天的土地上留下城堡、留下斧頭、留下瓦片,也會在人們的思想深處留下記憶、留下情感、留下觀念。

歷史上形成的各個民族的思想觀念會以具體的內容代代相繼,這其中有著對其他民族的記憶和印象,各個民族可能會朦朦朧朧或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他民族對本民族是疏是親、是禍是福,這些可統稱為歷史意識。

(3)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歷史階段

1、民族問題發展的各個不同時期,可概括為兩大歷史階段,區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條件,一種是人剝削人的階級社會,另一種是消滅了階級剝削的社會主義社會。

2、兩種社會條件下民族問題的根本區別是不容混淆的。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之後,那種因階級對立而產生的民族問題雖已解決,但因民族差別的存在而產生的屬於人民內部矛盾的民族問題,還將長期存在。

3、民族差別,就是無產階級專政在全世界范圍勝利以後,在階級消滅和國家消亡之後,也還不會立即消失,因為民族是個非常穩定的人們共同體,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4、在民族的其他特徵已經消失之後,人們的民族自我意識也還會保留很長時間。

5、,只要還有民族差別存在,就還會有民族間的相互關系問題,民族問題的最終消失,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❹ 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版是國民經濟整體權發展的需要;
2、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優化國民經濟基本結構,調整生產布局;
3、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建立多元化對外經貿體系產生重要影響;
4、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必將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❺ 現代經濟社會對民族文化發展的影響

宋朝起,作律詩的人更少,出現以詞為主的現象。詞雖然也講平仄,但比專律詩寬得多。到元朝作詞的屬人也不多了,便以作曲為主。曲比詞的平仄要求更寬。到明清兩朝,作曲的人也不多了,便以小說為主。
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都得回歸原點,用時興的話講,叫「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
近代史上的變革,都是先從文藝戰線開始的。例如: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從提倡白話文開始;文化大革命,是從「我的一張大字報」開始;撥亂反正,是從教育與科技開始;改革開放,是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大討論」開始。究其原因,便是「師出有名」,「解放了思想才能解放生產力」,名正才能言順。因為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嗎!
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爆發,西方的自由思潮和自由詩成為了時尚。國人為了將自由詩區別於舊體詩詞,定名為新體詩。
新體詩以自由思潮為基礎,沖破了傳統詩的條條框框,什麼押韻、對仗、格律、句型、行數,統統不要,隨意發揮。掃盪了舊詩詞以描寫風花雪月、才子佳人為主的沉悶,煥發了自由創作的巨大空間,創作出了一大批描寫工農群眾的好作品。

❻ 民族文化對民族發展的重要影響和作用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內化。包括物質容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於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於精神文化的內容。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歷史、文學(包括口頭文學)、歷法、醫葯、科學技術等,都是用一定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宗教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對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著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階級社會中,宗教對文化的影響很大,波及人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響逐漸減弱。民族文化作為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在階級社會里,每一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剝削階級的與被剝削階級的兩種文化,反映著兩個對立階級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觀。民族發展的一般動因 有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民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階級斗爭的影響民族發展因素 ,民族內部結構是影響民族發展的內因,民族自身素質。

❼ 振興各民族經濟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將會促進民族的團結與安定,提高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

❽ 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版會經濟的主要形權式。

2、在民族工業中,工業資本所佔的比重小,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所佔的比重大。

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主要是以紡織、食品工業為主的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技術、設備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賴外國壟斷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
4、民族資本所經營的工業,規模狹小,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後,勞動生產率低。
5、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與封建勢力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閱讀全文

與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