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淮河將安徽「一分為二」,那麼哪些城市屬於南北方呢
眾所周知,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各省份之間因為地域的差異,無論在風俗文化上,還是飲食習慣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將南北方的差異一覽無遺,那麼對於那些處在南北方交界處的朋友來說,他們可就“左右為難”了,這不,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以為是南方,南方人以為是北方,大家知道是哪兒嗎?它就是安徽。
作為安徽旅遊的招牌,每年都有大量的遊人慕名而去,不知道大家是否去過?歡迎留言評論。
㈡ 以淮河為界安徽南北在地形氣候方面有何差異
地形上:北部是淮河平原,南部是丘陵,大別山區,長江中下游平原
氣候上:北部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二者互相影響
㈢ 安徽在淮河什麼位置
安徽在淮河中游,淮河經過安徽蚌埠市。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
(3)安徽淮河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淮河的地形地貌
淮河流域東臨黃海,西、南及東北部分別為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和沂蒙山等環繞,山海之間為廣闊的平原。山丘區面積約占流域面積的1/3,平原面積約佔2/3。
淮河流域東西長約700km,南北平均寬約400km,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海拔在600~1000m之間,豫西石入山最高為2153m。淮河流域上游兩岸山丘起伏,水系發育,支流眾多;中游地勢平緩.多湖泊窪地;下游地勢低窪,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水網交錯,渠道縱橫。
淮南主要是山丘區,西部大別山以白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別為1774米和1729米;大別山以東,地勢顯著降低,崗丘連綿,向東北延伸直抵洪澤湖以南,成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㈣ 安徽到底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安徽省既包括南方也包括北方,是南北跨界省份。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回在答安徽境內穿境而過。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區為南方,淮河以北的安徽地區為北方。
在中國南北分界帶上,順經度各段中點連線,此線經過安徽省的臨泉縣、阜陽市、利辛縣、鳳台縣、淮南市、懷遠縣、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區約4.67公里)、五河縣。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
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季節變化,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域之一。
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川流橫貫省境。全省水域面積廣闊,大小河流有300多條,總長度約1.5萬多千米,通聯全省81%的市、縣,能與9個省市相通。
㈤ 安徽的淮河有多長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為中國第六大河,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大河。她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又稱大復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和皖山余脈與長江流域為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自古以來,淮河與秦嶺、白龍江的連線就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淮河從太白頂起源,潛流入崖,穿谷越灘,迂迴曲折地沖出峽谷,自此開始奔騰向東流。南北兩側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眾多河流順勢向淮河匯集。淮河包納百川,接納眾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漲。特別是在穿過崇山峽谷、丘陵窪地之後,淮河在安徽正陽關與潁河相會,驟然變為一條寬闊的主幹流,形成了「七十二水歸正陽」的奇觀。 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這一段淮河穿行於山地和丘陵之間,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為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為江淮丘陵,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從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到三江營或扁擔港入黃海為淮河下游。從河源到入海口,長度大約為1000千米。 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
㈥ 安徽省淮河段生態保護規劃是什麼
網上搜的 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8年11月印發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回。省委、省政府答對此高度重視,部署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為集聚各方面的智慧,省發展改革委委託了多家研究機構開展我省淮河生態經濟帶相關課題研究,安徽大學進行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安徽段)發展規劃》研究是其中之一。
目前,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初稿已完成,正在按程序審定中。
㈦ 淮河經過安徽哪些縣市 具體點
淮河經過安徽這些縣市區:
阜南 、壽縣、淮南、懷遠、蚌埠市、潁上、霍邱、鳳版台。
淮河流域地跨權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南宋以來,黃河奪淮是困擾國家漕運的歷史性問題,明潘季馴、清靳輔治河皆由淮入手,取得成效。
(7)安徽淮河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歷史
在12世紀90年代以前,淮水洪澤湖以西幹流大致與今天的淮河相似,下游流經今江蘇省盱眙縣後折向東北,經淮安市於今天的響水縣南部的雲梯關入海。當時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水的下游支流。
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改道南決,從此長期奪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盱眙與淮安之間的窪地逐漸形成今洪澤湖,並沖淮南堤溢流壩,沿三河入寶應湖、高郵湖,經邵伯湖由夾江在三江營入長江。
清代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再次北遷改道由山東大清河入渤海,但淮河入海故道已淤成一條高出地面的廢黃河,這條地上河將淮河流域分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
㈧ 安徽省以淮河和長江為界可分為 , , 地區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主要分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安徽於清朝康熙六年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這就是安徽名稱的由來。安徽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安徽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被稱為「和縣猿人」的能夠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在這一地區活動。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潛山縣的薛家崗又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又在本省多處發現了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商朝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逐步同化入漢族的東夷、山越人等。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歷垓下之戰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劉邦建立漢朝。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隋文帝在位時代的開皇之治促使這一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隋煬帝大業六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統一天下,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定都南京,現今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屬中央六部管理,稱為「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安徽自古以來是文化發達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皖北地區到唐宋以後的皖南地區的轉移。安徽,歷史源遠流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是我國人才最為雲集的地區之一,名人賢士享譽內外,正可謂「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中國提出中部崛起政策,安徽省經濟有一定的提高。合肥市,馬鞍山市,黃山市等安徽城市也陸續加盟長三角經濟區。
㈨ 請問淮河流經哪些城市
淮河是中國第三大河,從河南省桐柏山發源,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版四省。流經城市南權陽,信陽,阜陽,六安,蚌埠,阜寧、濱海。
淮河幹流發源於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和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交界的桐柏山太白頂北麓,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流經安徽、江蘇,從蘇北濱海縣入海,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丘陵區,其餘為廣闊的平原。山丘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區,一般高程200~500m,沙潁河上游石人山高達2153m,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別山區高程在300~1774m;東北部沂蒙山區高程在200~1155m;下游里下河地區在0~~15m.
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為100~200m,南部高程為50~100m,東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幹流以北為廣大沖、洪積平原,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蘇北平原高程為2~10m;南四湖湖西為黃泛平原,高程為30~50m。流域內除山區、丘陵和平原外,還有為數眾多、星羅棋布的湖泊、窪地。
㈩ 安徽在淮河什麼位置
安徽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並且分布有廣泛的水面,中版國第一大河長江和權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眾多湖泊分布於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並具明顯的時空分布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涌現出眾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